《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11 10:10:51 设计 我要投稿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介绍二十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文章。中国科学院院长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本课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不仅层次明晰,同时使得原本枯燥的说明变得条理清楚,有条不紊。在说明方法上,作者运用了比较、举例子、引用、比喻等方法,将科学技术发展的百年历史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幅短小,说用力极强,给读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够规范地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百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淡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授课时间:2课时

  第一学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对于这个课题,你怎样理解。

  (世纪:每一百年称为一个世纪。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支配自然”。“呼风唤雨的世纪”是指人类能利用科学技术来支配自然的二十世纪,即1900年到2000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时既要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同时还要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他们读得是否准确?

  3、检查生字词

  这些生字词离开了课文,看你是否还记得?

  (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检查读等)

  4、对于这些生字词,你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从音、形、义上提醒)

  5、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及文章的层次结构。

  (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三、细读品悟,入情入境

  1、自读自悟

  为什么说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文中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的?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课文,结合你课前查阅的资料和文中的重点语句细细体会好吗?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做上标记。

  2、导读品悟

  谁能把你的体会对同学们说一说?(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体会2~4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

  引导从两个设问句中体会。

  它们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人类呼风唤雨的重要性。

  最后一句,在理解、“发现”和“发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通过“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生活大大改观,其改观程度大大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年的总和”,来体会“呼风唤雨”,体会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之大。

  第三自然段

  围绕“二十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谈“农耕”社会是怎样的社会,神话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是怎样的本领,猜想古代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人们为什么要有这些幻想。

  再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为现实。

  体会“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引用在本文中的作用。

  (这是一过渡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之大,范围之广,变化之快。)

  通过20世纪前与后进行对比,学生体会“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第四自然段

  先读书中例子,再选择自己了解到的例子,和同学交流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便利。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好处。

  (每自然段在学生理解课文后,引导他们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刚才随作者一起,回首了二十世纪的百年历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请看伯特兰、罗素说的话。

  1、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2、想象科学技术还将创造怎样的`奇迹,还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五、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六、欣赏品味,拓展延伸

  1、赏读

  多么辉煌的二十世纪,让我们再尽情地读读课文,体会科学技术的魅力。

  2、小练笔

  (任选一题)

  ①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听,请他们说说科技带来的变化,再把他们说的写下来。

  ②想象二十一世纪科技将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③把你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并能够运用所学过的方法正确文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3、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

  2、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读”。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二、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1、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过去的生活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引入新课的学习,板书课题。

  三、检查预习,解析题目。

  1、检查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评价朗读。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读生字。

  (2)全班交流。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词语。

  (2)交流“出乎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的意思。

  4、理解题目中“呼风唤雨”的意思。

  (1)“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

  (2)如何理解题目的意思?

  四、交流资料,了解作者。

  (1)学生交流所查阅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教师总结。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感兴趣的句子,在句子旁边简单写出感受。

  3、交流感受。

  4、全班交流查阅的资料。在交流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感受20世纪科学技术的魅力,感受人类生活的变化。

  5、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六、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在20世纪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科学技术带来的。20世纪确实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七、布置作业。

  1、继续查阅相关资料。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谈收获。

  3、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对学习内容进行再次整理,做以简单的回顾,同时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提出学习要求。

  请大家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进行简单的批注,也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讨论。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地学习,获得初步的学习体验。)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课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自己学习之后,通过和小组其他同学的交流,完善自己的学习收获,增进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四、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1)读到这句话,你都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课件展示文中所列举的典型科技成就:看到这么多成就,你心情怎么样?

  (4)再读这句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5)谁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

  (6)20世纪人类取得了这么多的科技成就。我们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设计意图:这一句子,展示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联系所查阅的资料,想到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事情的意义,想到电视、电话等事物的飞速发展;再通过课件出示有关文中列举例子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的发达;同时,通过朗读的指导,使学生感受科技的巨大成就,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句子:

  “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课件展示电视的发展变化:感受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

  (3)指导朗读。

  (4)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到底有什么改变,联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谈一谈。

  A、以前是农耕社会,依赖自然;现在,人类利用科技改善自己的生活。

  (课件出示农耕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图片对比)

  B、以前,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汽车等,现在这些事物都有了。

  C、以前,人们的很多美好愿望只能寄托在神话中;现在,很多愿望都实现了。

  (课件出示“嫦娥奔月”和“人类登月”以及“嫦娥一号”图片对比)

  (5)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这组句子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体会,但一般比较空泛。因此,通过课件展示“电视”这一常见事物的发展,再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生活的变化,感性地认识到科技改变了生活。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三自然段,在三、四自然段的对比中感受生活的变化,并通过一些图片的对比,加深学生的感受,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力量。)

  3、句子: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1)课件出示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

  (3)从这句诗中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什么特点?

  (4)课件展示20世纪的一些科技成就:用心看,谈感受。

  (5)如果让你在这些科技成就的后面加上一个标点符号,你想加上什么?

  (6)再读诗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20世纪的科技发展。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发展速度惊人、成就喜人。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验,用课件展示一些科技成就,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更深的感受。让学生加标点符号的目的同样是为了学生对科技的发展获得更真切的认识。)

  4、学习写法。

  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生活的改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两段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并初步学习到课文的一些方法。)

  5、自由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感受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设计意图:将第三、四自然段放在一起学习,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内容,获得整体上的阅读体验,避免出现理解上的琐碎现象。两个段落同时学习,学生在对比中的感受更深刻、更真切。这一部分的学习,建立在师生对话的基础之上,通过交流、朗读等方式逐步加深理解。)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是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2、学生谈,教师板书。

  3、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理解“发现”和“发明”。

  (1)“发现”和“发明”有什么区别?

  课文中举的这些例子中,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中讲的内容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2)“发现”和“发明”有什么联系?

  4、指导朗读,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体会科技在人类生活改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课件出示句子: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新的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进入21世纪,你觉得科学技术还会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3、学生畅想。

  (设计意图:学习了课文之后,学生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引导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学习感受,激发其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2、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启发学生质疑思考。“呼风唤雨”是什么意思?在本课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一个世纪?在20世纪里,人们真的能像神仙一样呼风唤雨吗?

  (要求学生在查阅工具书的基础上,结合上下史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词句的认识。教师则要引导学生明确:无论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还是充满神奇的未来,人类虽不能随心所欲地改造自然,但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引领下,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

  资料展示与交流

  1、学生搜集的20世纪以来,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发现、发明。

  2、师补充的相关资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思考:为什么称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2、找出本课生字,与同学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出示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反馈同学自学情况。

  4、熟记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指导书写,同学提示易错的地方。

  5、读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听写本课词语,同桌相互批改。

  2、20世纪的科学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同时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还可以说成20世纪是个怎样的世纪?(在学生自由填空的过程中,领悟到20世纪固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2、读第一句话,体会其含义。思考:全段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表述,课文用两个“一问一答”的句式表述有什么好处?

  3、读二、三句,结合工具书和自己的理解体会“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区别。

  发现和发明:“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发明”在本课中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前者是指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量的增加,后者则有了质的变化。改观和改变:“改观”在本课中是指20世纪以来的这些伟大的发现和发明,使人类原有的生活得到了改变,出现了新的面貌;而“改变”则是强调了改换、变更。

  通过感悟词句进一步认识到20世纪是个非同凡响的世纪,激发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

  4、指导朗读,读出个人的体会。

  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组讨论,交流。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引导学生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是什么样的本领?“愿望、幻想”是什么意思?猜想一下古时候的人们还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幻想?

  4、依照自己搜集的资料,说说在近一百年中,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变成了现实。

  5、作者在第三段引用古人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什么作用,说明什么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作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那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6、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的例子,选择自己熟知的、感兴趣的一例,向同学们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成就、价值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学习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理解伯特兰·罗素所说的话和“科学正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这两句话的意思。

  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自由畅想、讨论:畅想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们的未来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小结:正是这些发明和创新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让未来在我们手中变得更美好。

  作业:搜集20世纪以来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明、创造。

  以“科技伴我成长”为题进行小练笔。

【《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呼风唤雨的世纪》评课稿10-01

《背影》的教学设计范文11-22

电路教学设计范文04-23

蝴蝶的家教学设计范文10-01

《哲学的冰峰》教学设计范文09-12

《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设计范文07-30

诫子书教学设计范文11-22

《拍皮球》教学设计范文09-24

《纸与我们的生活》教学设计范文09-23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范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