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洛维夫人写作手法分析

时间:2022-10-26 10:35:57 少烁 科普知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达洛维夫人写作手法分析

  导语:写作手法包括表达方式、写作方法、修辞手法等。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达洛维夫人写作手法,以供参考。

  达洛维夫人写作手法分析 篇1

  意识流

  伍尔芙通过达洛维夫人一天的生活和意识流动的轨迹,向我们展示了英国上流社会的生活状况,达洛维夫人的宴会有如上流社会各色人物的展示厅,他们竞相展示自己所谓的华丽、学识,尽力遮掩自己的“虚弱“。伍尔芙认为:“小说应该超越作品中的具体的、个人的关系,去探讨有关人类命运和人生意义等更为广泛的问题。“她把这些不同的抽象程式放到生命历程的九个阶段去加以考察,试图由此获得对人生的总体印象。

  伍尔芙成功地采用意识流技巧,跨越了时空的界限,用物理时间上的一天来表现人物心理时间上的一生,使达洛维夫人和塞普蒂莫斯两人迥然不同的生活经历涌进了同一条意识长河之中。小说一开头,“达洛维太太说她要自己去买鲜花”。作者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地将读者带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描写了达洛维夫人刚出家门,独自漫步伦敦街头时的一段精彩的意识流动。6月的清晨,伦敦空气清新,阳光明媚,这不禁让达洛维夫人心潮澎湃,浮想联翩,忆起了三十年前一个宁静的早晨,自己推开伯尔顿村住宅的落地窗置身于户外的情景,空气也像今天一样清新,但比现在沉寂。此刻似乎她仍能听见窗户铰链磨擦发出的吱扭一声,仍能感受那一刻的心境,甚至一字不漏地重复当时彼得的说话内容。于是彼得·沃尔什这个人就浮现在她的脑海中。回忆的`思绪暂时中断,回到现在,又延伸到未来,“他过些天就要从印度回来,是六月还是七月,她记不清了,”彼得的来信触发了克拉丽莎的另一种回忆,即对脑海中保留的彼得印象的梳理,“她记得他的眼睛、他的折叠小刀、他的微笑、他的坏脾气。”这一段的精彩描写奠定了全文对伍尔夫的“存在的瞬间”的处理的风格,即在某一普通而又非常特殊的时刻,非实体领域的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交,激活了沉睡在心灵底壁上的一连串的思想、情绪、观念和记忆,从而成为历史、现实、未来相融合的一个交点。使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不同的时刻相互渗透,彼此交融,错综复杂地揭示了在同一时刻内人物对人生不同阶段的回忆、感受和展望,充分展示了心理时间所蕴藏的强大动能和无穷魅力及意识流小说在结构布局上无限的扩展性和巨大的凝聚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派对上得知塞普蒂默斯自杀事件的克拉丽莎突然意识到塞普蒂默斯与自己有很多相似之处的那一刻,正是伍尔芙所称的“顿悟”或“存在的瞬间”。 通过代言人克拉丽莎,伍尔芙深深同情塞普蒂默斯,因为他们深处相似的处境,同样遭受着无法摆脱的精神创伤;她理解塞普蒂默斯的自杀行为, 因为现实中也有小说中的威廉爵士之流让她精神崩溃;她甚至暗自钦佩塞普蒂默斯,更倾向于认为他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而真正守住了自己内心纯粹的快乐。在小说结尾,伍尔芙还通过继续忍受着痛苦的克拉丽莎的心理自白对塞普蒂默斯的自杀进行了深思:他的“死亡是一种挑战”,他的自杀“不知何故,是她的灾难——她的耻辱”。因此,通过两条平行叙事线索,克拉丽莎与塞普蒂默斯一起完整展现了伍尔芙充满压力的精神世界。同时,通过两条叙事线索的交汇和小说结尾处克拉丽莎的心理自白,伍尔芙也流露出面对生与死的矛盾心理——是生存,还是毁灭。

  叙事结构

  《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的叙事结构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两条平行的叙事线索;第二,两条线索在小说结尾处交汇。 双重叙事结构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史诗《奥德赛》。 在小说中伍尔芙刻意采用这种经典叙事方法,两条平行叙事线索中的主人公克拉丽莎和赛普蒂默斯的相似性以及双重叙事线索在小说结尾的交汇,都隐含着深刻的启示。

  伍尔芙并不是简单地借鉴先前作家们的叙事方法,她更把自己的文学理论用于写作实践来反映现实。同时,身为一个文学批评家,伍尔芙虽然对传统文学方法进行了很多革新,但她从不彻底否定传统。 相反,在文学批评论文集《论小说与小说家》中,伍尔芙给予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很高的评价,包括笛福、奥斯丁、斯特恩、乔治·艾略特和哈代等作家及其作品。 从主题、内容和结构等方面来看,《达洛维夫人》更像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以一种类似于思想、 感知和记忆在脑中活动的散碎的片断的形式, 努力通过表现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琐碎思想和行为来反映现实。

  伍尔芙在《达洛维夫人》中也采用了《奥德赛》中的平行叙事结构, 但通过对塞普蒂默斯和克拉丽莎心理和行为的描写, 两部作品的平行叙事线索中主要人物及其处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一个为归家与亲人团圆不畏艰险执着奋斗的伟大战士, 拥有着典型的荷马式英雄的性格特征——充满力量和勇气,高贵,追求荣耀,对自己的权威充满信心。而忒勒马科斯,虽然在故事的开始显得不成熟,缺乏经验,抑郁甚至无能,但在其父奥德修斯归来之后, 他就蜕变成一个年轻的英雄,坚定地支持着奥德修斯。 相比之下,在《达洛维夫人》中,克拉丽莎被塑造成一个闲散的家庭主妇,无趣地生活着,常常自问生活真正的意义。 另一位主人公,塞普蒂默斯,饱受战争心理创伤,经常幻见在战争中牺牲的好友伊万。 通过《达洛维夫人》与《奥德赛》两条平行叙述线索中主人公的对比, 伍尔芙试图证明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有英雄和英雄行为,而只有庸人和碌碌无为的生活,现代社会已经堕落成为正如艾略特所描述的“荒原”,尤其是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因此, 通过经典叙事结构和自创文学理论的完美结合, 伍尔芙成功地在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的世界观——现代社会已经退化,变得堕落。

  达洛维夫人写作手法分析 篇2

  一、伍尔夫意识流写作手法的来源

  伍尔夫的创作与战争紧密相连。她短暂的一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那个时代隐藏在“文明”面具下无尽的残暴以及周围世界的混乱和无序,体会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巨大变革。作为一个见解独到、思维敏锐,又非常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的女性作家,伍尔夫想要把文学作为生活的一面镜子,将身边发生的一切生动地展现出来。然而,传统小说按照逻辑顺序叙述的方式显然无法体现她的新意识和想要表达的新内容。

  战争期间,众多女性走上了工作岗位,女性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得到提升。伍尔夫作为女性参政的积极倡导者,她的小说透露出激烈的女权主义观点,体现了历史的进步,她痛恨男性的傲慢和专权。她的作品有一种强烈的创新愿望,她认为女性的思想感受不能只模仿和延用男性的现有模式,一个女作家应该有新创意,所以伍尔夫坚持用新形式、新手法,勇敢而又执着地探索人生的最恰当表达方式。在福斯特以及许多俄国小说家的影响下,她开始尝试新颖的意识流写作手法。

  另外,伍尔夫所处的时代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兴趣广泛的伍尔夫从中受到了启发。她发现现代派绘画的表现力不像小说那样受限制,从不同视角、不同时间获得的灵感都可以同时在绘画中得到体现。这一点引发了她的思考,她在思考写作是否也可以突破这种限制,这种大胆的设想使她兴奋不已的同时也让她看到了在小说中运用绘画技巧的可能性。她认为小说家的艺术手法可以借鉴画家的手法,从多个角度同时去阐述人物或事件。于是在绘画技巧的启发下,新颖的写作手法在她的作品中应运而生。“她在其后期创作中更是大胆试验音乐手法,借用了瓦格纳乐剧中的主导动机、贝多芬等作品中的交响乐式结构、复调音乐的对位法等等。”《达洛维夫人》就是这样一部将音乐、绘画、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作品。

  二、《达洛维夫人》的音乐特征

  “传统小说中作者的全知叙述是个人化的,充满着作者本人的插话、分析、评价。意识流小说中的作者叙述是非个人化的,作者的目的是要把读者引导、过渡到人物的意识流动中去,因此,作者的叙述十分简洁而客观,尽可能不去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意识流小说的重心偏于人物的内心活动,即使描绘外在的世界,也是为了引导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意识流小说作品以人物的意识流动为主。“为了达到作者退出小说的非个人化艺术效果,在读者眼前戏剧性地直接展示人物内心的意识流动,意识流小说家们发明了记录意识流程、标记流向变化、显示意识层次的独特技巧,并且设计了音乐结构、象征结构等独特的结构框架。”

  “复调”和“多声部”原都是音乐术语,“复调音乐”(polyphony)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主要形式,与“主调音乐”(homophony)相对。音乐学上的“主调音乐”,也是一种多声部音乐,其特点是其中一个声部旋律性最强,处于主导地位(一般是高声部),其余声部则起烘托作用,以和声学规则为主要创作技法。“复调音乐”则是这样一种多声部音乐:它由两组以上同时进行的旋律所组成,各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换言之,一方面,复调音乐的各个声部在节奏、重音、力度及曲调起伏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各声部之间又彼此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将“复调”概念首次引入文学批评的是巴赫金。他在其《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29)中,对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做了大胆的对比研究,认为后者发展出一种“复调的”(或者说“对话式的”)小说形式,这种小说的编排不是以作者为权威的,它拒绝把不同人物表达的不同观点统一起来。各种人物的意识不与作者的意识相混同,也不从属于作者的观点;它们能够保持自己的完整与独立性。小说中的多个人物不仅仅是被描述的客体,而且拥有主体性,具有言说的自由而不被作者干涉。《达洛维夫人》的“复调”写法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该作品采用了双线并行的叙述方法来表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回忆,并且不拘泥于逻辑顺序或句子结构。小说中的事件都发生在1923年6月的一天里,以达洛维夫人在上午出门为晚上举办的晚会买花为开端,以半夜时分晚会结束为结尾。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伍尔夫能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事件及场景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读者在《达洛维夫人》这本小说中读到了两个并列的世界,两条平行的线。一条是达洛维夫人和她周围的人们构成的一个世界。他们代表上层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胜利和欢乐,这是一个充满阳光、幸福和生命的世界。另一条线则是由平民出身的塞普蒂墨斯与他周围的人构成的世界。这个可怜的人被迫参加了这场战争,因在战场上亲眼目睹好朋友阵亡而被吓得精神失常,战争给穷苦的平民世界带来了失业和恐慌,这是一个充满黑暗和死亡的世界。这两条并行的`线借鉴了音乐中的“复调”手法,将人类生命的总体意识如交响乐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滚滚生命洪流的史诗,作品表现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与死、正常与疯狂,要让读者意识到充满阳光的欢乐世界是建立在黑暗世界的痛苦之上,而黑暗世界的阴影又始终笼罩着充满阳光的欢乐世界。

  第二,小说在人物刻画方面也呈现出复调音乐的某些特点。伍尔夫对达洛维夫人的刻画使用了不同的层次和角度,使人物性格从平凡的生活细节中得到升华并最终鲜活而饱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层次仿佛是乐曲中的不同声部,它们既彼此独立,有各自的节奏和变化,各声部之间又彼此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为刻画同一人物的整体形象服务。比如文中对于达洛维夫人的描写既有不同人物对她的印象,也有她对其他人物的看法以及她们彼此之间的看法,更有达洛维夫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她本人对生活的主观感受的直接表达。小说以叙事者的口吻在各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之间自由穿梭,通过不同人物的叙事角度和语气来充分展现了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性格。在小说中,自由间接话语和间接内心独白的并列,人物话语和意识的旁白并列交替出现,使得叙事视角在叙事者和小说中的每个人物之间得以流畅的转变。在《达洛维夫人》中,有许多次要但必不可少的小人物,他们对达洛维夫人的塑造起到陪衬的作用。有关萨丽的描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爱冲动、不拘小节以及鲁莽的性格与主人公达洛维夫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主要人物的性格。这种立体结构有如多棱镜般折射出主人公人物性格中的不同侧面,使读者多层次多角度地认识达洛维夫人,继而使一个鲜活丰满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三、《达洛维夫人》的其他艺术特征

  “意识流小说的前驱期作家亨利·詹姆斯认为:小说就是用散文写成的生活的图画,小说是所有图画中最灵活、最能为人们所理解的。人类的全部意识就是他的主题,对他来说,画家的艺术与小说家的艺术之间的类比是完美无缺的。”伍尔夫受绘画艺术影响很深,她生活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圈子中有好几位艺术家。她的姐姐文尼莎是画家,姐夫克莱夫·贝尔是美学家,好朋友罗杰·弗赖伊是画家兼美术批评家。当时印象派的绘画对伍尔夫的影响很大,印象派善于捕捉瞬息万变的瞬间,伍尔夫将其运用到了自己的小说之中,《达洛维夫人》中主人公的思绪飘忽不定,作者通过捕捉“典型的瞬间”的方法,使主人公的意识在过去和现在穿梭呈现,全方位地刻画人物的形象。另外,传统西方绘画艺术采用的是定点直线透视法,印象派之后的画家塞尚采用了一个画面包含几个焦点的多种透视法,这种巧妙的变化也启发了伍尔夫的小说创作,使她打破了原有的类似绘画定点透视的作者全知叙述法,而在意识流小说中采用了多焦点的叙事结构。意识流小说中的作者叙述是非个人化的,作者通过不同人物意识转换不断切换焦点,使人物的意识在没有暗示和解释的情况下自然进行转换,多视角的构图,使读者能够从中看到小说人物的立体形象。因而在伍尔夫笔下,小说变成了散文写成的生活图画,她像画家一样敏锐地捕捉了不同人物心理的“典型瞬间”,然后细腻地勾勒描摹。

  此外,伍尔夫小说中对时间和空间的处理借鉴了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文中达洛维夫人清晨出门买花,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她时而想到过去,时而又转向未来,这种时空上的跳跃变化不断在她的主观意识中呈现,为此,伍尔夫使用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概念——“主观时间”,以便人物可以在现在和将来之间自由穿梭。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客观时间”,即时钟时间。文中议院楼的大本钟是小说结构的重要纽带,它的敲响一方面提示小说中客观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可以将众多人物在某个时间点汇聚在一起,同时这种带有丰富的感情象征色彩的钟声又使得达洛维夫人经常感受到光阴流逝,死亡逼近,成为一种死亡的象征。另外,小说中还有个“历史时间”,即小说所反映的当时战争历史背景,塞普蒂墨斯以及其他穷苦的小人物的经历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集中体现。小说中的人物所处的生活空间各不相同,“客观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各自心理的“主观时间”也各不相同,但伍尔夫在轻松驾驭这些情况的时候,可谓收放自如,独立有序,灵动而不凌乱,这些人物经常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完美交集。这部小说情景过渡巧妙、起承转合自由婉转,自然而不露痕迹。例如:达洛维夫人在街上买花,塞普蒂墨斯在街上行走,他们同时听到一辆车的响动,于是描写从前者转向了后者。利用以上方法,伍尔夫将处于不同时间维度和空间、性格迥异的芸芸众生逼真地刻画出来,并组成一幅可以透视时代的巨幅画卷。

  除了音乐、绘画、电影,伍尔夫还借鉴了戏剧的直接叙述,传统小说中一般由作者来间接叙述人物的感受,而意识流小说中使作者退出了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如同戏剧舞台演员一样直接表达内心的感受。此外,作者还受到象征派诗歌创作的启发,使用象征暗示的手法来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给读者以充分想象空间,另外,小说具有韵律之美,比如重复“关键词”以及反复吟唱同一诗句就是这种技巧之一。这些富于象征意义和情感张力的诗句宛如静湖投石,不断引发读者的思考并激起他们心湖的涟漪。

  达洛维夫人写作手法分析 篇3

  1、“意识流”的起源及定义

  意识流起源于19世纪末心理学的诞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小说家亨利的弟弟)在1890年的《心理学原理》中首次使用了这句话来描述大脑中意识经验的流动。“意识流”是20世纪初,作者为了用文字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流露而演变出来的一种写作风格。这种技巧的目的是让读者有一种进入人物心灵的感觉—— 一种内部的观点,阐明小说中的情节和动机。事实证明,这种对心理学、对人的意识的重视,是小说创作的一大突破,对后世影响巨大。

  2、《达洛维夫人》的历史社会特点

  一些评论家认为,《达洛维夫人》是一部非政治性和非社会性的小说,讲述的是个人内心生活,而不是社会生活。另一些人则坚持认为,当时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包含在书中,对书中的事件很重要。认为小说关注的是当时的社会政治事件和发展的批评家认为这是一部暗示小说,而不是论证小说。他们说,伍尔芙对社会和政治发展留下了暗示,轻描淡写地触及到了社会和政治发展,有眼光的读者能够从作者的小说情节中找出预期的含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小说的意义显然很重要,所有的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主人和仆人、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而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时,宗教、行为、政治和文学也同时发生了变化。简而言之,那些传统上没有社会或文化权力的人和阶级,在《达洛维夫人》中出现了行使权利、具有明显的社会影响力。

  3、《达洛维夫人》的写作特点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达洛维夫人》,出版于1925年,尽管它背离了典型的小说风格,但在英国和美国都很畅销。《达洛维夫人》和伍尔芙后来的《到灯塔》引起了最多的评论关注,也是伍尔芙小说中研究最广泛的作品。

  《达洛维夫人》的故事发生在1923年6月英国伦敦的一天。从某种意义上说,《达洛维夫人》是一部没有情节的小说。伍尔芙没有在人物之间制造重大的情境来推动故事的发展,而是按照一天中的时间流逝来推动她的叙事。这本书是由一个人物到另一个,伍尔芙用她所谓的“隧道”手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她指的是她的人物回忆过去的方式。人物的活动,或者说是由一个人物的内心思想到另一个人物的内心思想的运动构成的。

  《达洛维夫人》被称为“flneur”小说,意思是它描写了人们在城市中行走的情景。(flneur是法语的意思,指喜欢在一个城市里散步的人,往往没有其他目的,只是为了看风景)。这本书作为典型的.flneur小说,使城市、公园和街道与居住在其中的人物一样有趣。例如,克拉丽莎-达洛维的派对,是本书的高潮事件,通过聚集克拉丽莎一天中所思念的一群朋友,将叙事联系在一起。

  4、《达洛维夫人》中的意识流

  在《达洛维夫人》等小说中,意识和内在生活是核心的关注点。《达洛维夫人》主要是由各个人物的内心思想构成的。正因为如此,《达洛维夫人》等小说代表了一个个体化的历史过程的高潮。此前的小说还没有如此密集地关注人物的内心生活,也没有如此密集地关注人物对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达洛维夫人》小说中的人物,更多的是作为个体思想者而出现的,而不是作为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人而出现的。凸显的是人物的个性品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克拉丽莎.戴洛维这个人物是极端的、有问题的个人主义的代表,因为她认识到自己的绝对孤独。她与丈夫关系疏远,她似乎没有什么现成的朋友,她把自己幽禁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仿佛是修道院里安静的修女,或者是牢房里孤独的囚犯。例如,当克拉丽莎注视着对面的老妇人时,读者就会产生这种绝对孤立的意识。从独居室的窗户向外看,看不见,与她隔着墙壁和距离,克拉丽莎似乎被困在自己的意识范围内。小说似乎在问,如果每个人都被封闭在自己的意识里,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够真正地沟通和交流。小说是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是仅仅探讨了这个问题,这要由每个读者来决定。

【达洛维夫人写作手法分析】相关文章:

写作手法作用的总结11-24

蜡烛运用象征手法写作文03-06

夏洛的网续写作文03-02

象征手法的作文03-06

新手喷漆的技巧与手法03-24

使用点钞手法的技巧07-29

关于酒店财务分析写作经验08-30

含修辞手法的优美段落03-22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