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2022-07-02 23:10:07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陕西省2017-2018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

  盛玉雷

  ①“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以“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如今,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多部门主动作为,对消费陷阱强化监管……过去8年的“双11”,仅“天猫”平台交易额就实现了从5000万元到1200多亿元的跃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如果说“双11”发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有赖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及时破解,那么在新时代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强治理,积极主动谋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双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度过了廉价促销的早期发展阶段,今天的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双1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可能性。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双11”的发展潜能,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稳固桥梁,共同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⑥其实,“双11”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以“双11"为契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们就能激发更多增长活力,凝聚更多发展动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1l”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准备,“双11”概念初创之时,各方面就表现得有条不紊。

  B. “双11”初创就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却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

  C. “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考验着社会治理水平,成为对经营水平、承载能力、管理绩效、社会诚信的综合大考。

  D. “双11”发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完全依靠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双11”的发展演变,点明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意义。

  B. 文章列举“天猫”平台交易额的增长数据,证明了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对“双11"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 第④段强调新时代要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主动谋划,携手加强社会治理,把论述引向深入。

  D. 文章引用十九大报告,是为了从理论上证明,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是“双11”稳步发展的先决条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社会心态转为挑剔和平静,才能产生“双11”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的滚雪球效应。

  B. 虽然快递瘫痪等情形在现在的“双11”期间也会发生,但社会各方面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

  C. 提高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以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能够使“双11"更加有条不紊。

  D. “双11”表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激发更多增长活力,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素:向来,本来。

  B.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以:因为。

  C. 臣等不肖,请辞去。 辞:文辞

  D.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去:离开。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C.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D.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3.“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对蔺相如的这一举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蔺相如是文臣,自感不如老将军廉颇的功劳大,因而不好意思与廉颇“争列”。

  B. 这一举动表明蔺相如的忍辱、退让,他宽宏大量,以国家大事为重。

  C. 蔺相如害怕见廉颇,担心受到他的羞辱。

  D. 蔺相如自知自己是一个门客,地位低下,因而没勇气跟廉颇见面。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这两句写梅,大意是:认作是桃花吧,却无桃树的绿叶;看成是杏花吧,却有青青的枝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 “自恐”句既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也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能保持自己的节操。

  2.诗人是用哪些手法来写梅花的?就其中两点做赏析。

  四、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____,___。

  (2)《离骚》中表达作者忧国忧民、叹息流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4)《短歌行》用“朝露”来做比喻,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

  (5)《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认为奔波于官场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西藏,说不完的梦境

  丁海霞

  西藏,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有人说它幽美,有人说它雄伟,有人说它纯净,还有人说它神秘。

  到过西藏的人醉在眼前的梦幻里,没有到过的人醉在心灵的梦幻里。

  如果从太空遥望,你能看到这里是“世界屋脊”;如果从高空俯视,你能看到这里峰岭相连,苍山如海,江河细如丝线,缝缀在山脊深邃的阴影里;如果站在高山之巅往下看,碧蓝如水的晴空下一片冰雪苍茫,黄绿的草原连着天和地,星罗棋布的碧蓝湖泊和点点白云般的藏绵羊群散布其间。

  如果你深情地拥抱着这块神奇得近乎神话的土地,用心去看,还能看到什么

  那是藏东葱郁的原始森林,藏南深切的河床峡谷,藏西广袤无垠的荒漠无人区和藏北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那是拉萨河谷的村落农田,那是纳木错畔的玛尼石堆,那是米拉山口的风马旗,那是山南历史的沧桑图卷。

  那是古格王朝的彩画和废墟,那是披着夕阳晚归的牧人,那是雅鲁藏布江的峡谷,那是阿里荒原的狼嚎。

  西藏,这个被渲染着且将继续被渲染、被诠释着且将继续被诠释的地方,我们究竟能看到什么呢 把梦枕上雪域高原,一起开始这个做不完的高原梦吧!

  每每提到西藏,我们总会联想到那些震撼人心的场景:喇嘛们静坐于幽暗的酥油灯下,思索佛陀的教诲;朝圣者冒着严寒和风雪,朝着圣域拉萨磕着等身长头;襁褓中的婴儿在诵经中,接受活佛的摸顶赐福;手持转经筒的老人拖着夕阳的余晖,围着神山圣湖转山朝拜……

  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经幡还在山口飘荡,这是藏民精神世界与神灵世界交流的媒介;寒冷的清晨,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的寺门还没敞开,长跪磕头的藏人已经挤满广场的水泥地。在山水草木虫鱼鸟兽一切生灵面前,“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是全部的声音,一种原始的纯粹的声音……

  面对那一张张被高原紫外线雕饰过的脸,面对他们雪山般清澈、纳木错样晶莹的双眼,你只能震惊,直指心灵的宗教为无根的灵魂铸建了风雨中歇脚的小屋。当我们拖着沉重的肉体被痛苦、绝望、悲伤和迷惘困扰在尘世之网时,西藏和西藏的人们正静静地仰望着那圣殿的图腾,诵经祷告。

  在西藏,你应该用心去看,用心去听,用心去诵,用心去嗅,用心去走,你才能看到古老宗教的支流汇聚着释迦牟尼、莲花生、宗喀巴、松赞干布的身影,流入藏传佛教的海洋。这是人与神的世界。

  有人问我:“什么最能代表西藏 ”我一时语塞。

  是布达拉宫,那标志性的耸立山巅的红白相间的雕楼式建筑;是大昭寺和八廓街,这两个西藏人眼中最“拉萨”的地方;还是神山圣湖的美丽景色,那些上苍撒落人间的珠玉翡翠

  西藏,一个匆匆的游客带走的无非是一袋石头、一声鹰的鸣叫、一片西天的落日,留下的却是满山冈、满大路、满寺院的脚印,和对整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守望。

  是的,有了人的西藏才是西藏,有了藏民族的西藏才是触动灵魂的西藏。八廓街的老阿妈转动着岁月的经轮,青藏线上的朝圣者用身体丈量到圣地的距离,桑耶寺佛学院的年轻僧人露了红袍一角笑着转身而去,羌塘草原帐篷里的孩子奔跑在清晨太阳的光辉里。

  雪域高原养育的藏民族,吃着糌粑,喝着酥油茶,迎着呼呼作响的风马旗,献上洁白的哈达。他们唱着天籁般的牧歌,跳着动人的锅庄舞,喝酸奶过雪顿节……

  什么是西藏 她是镜子里的卓玛①,她是风中的扎西②,她是佛铃下的强巴③。

  (选自《西藏日报》,略有删节)

  注:①卓玛:藏族对女子的称呼,它的意思是“度母”,一个很美丽的女神。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同时也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因此二十一位度母在藏族地区被广大信徒或百姓普遍敬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②扎西:在藏语中为“吉祥”的意思。③强巴:西藏语中佛教中的弥勒佛。

  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说西藏有说不完的梦境,有各种各样的美,令人神往,既点明题目,又表达出对西藏的无限深情。

  B. 作者让你用心去看,说能看到美丽的自然(包括各种动物)、人们生活的热闹场景和古老王朝的遗迹。

  C. 作者写活佛的摸顶赐福、朝拜、长跪磕头、诵经祷告等,都带有民族特色,是在客观地介绍藏传佛教文化。

  D. “对整个古老民族灵魂的守望”一句,指的是游客游历过西藏后,认为与想象中古老的西藏不同,所以坚守地远望古老的西藏。

  E. 这篇散文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以描写、抒情为主,充溢着个人的情感,仿佛是一曲西藏的颂歌。

  2.“西藏,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作者在文中描述了哪几个方面 试简述。

  3.请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文中画线的段落进行分析。

  六、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群打扮时尚的大妈在火车车厢的过道中互飙广场舞,他们跟着节拍翩翩起舞,而车上的其他乘客也跟随着扭动腰肢,拍手称快,气氛很热烈。

  B. 21世纪的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但是一些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却看不到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书生意气,到国外谋求就业。

  C. 在上半年的旅游路线火热程度统计中,“闯关东路线”和曾遭受暴雪侵害的“南方路线”的火热程度有口皆碑。

  D. 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解放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圣人系列电影”《王羲之》主要展现东晋时期大书法家王羲之作为对象,再现他如何创作“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故事。

  B. 苏轼所游赤壁并非是历史上发生大战的真正的赤壁;而苏轼文章之重心也不在周瑜破曹之壮举,他无非不是借事写文,抒发他的心怀以求解脱罢了。

  C. 一般游记文章往往寄情山水,娱心悦目,或者抒发羡慕隐逸之情;而《游褒禅山记》则是通过游记形式来谈论生活中的哲理和治学精神,蕴意深刻。

  D. 宜宾筠连县1月28日发生的4.9级地震造成该县18个乡镇的房屋、公路、通信、电力、交通等多项基础设施受损,两万余人受灾。

  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手法?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1)“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2)他们是带工老板的机器。

  (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A. (1)比喻(2)比喻(3)借代

  B. (1)借代(2)借代(3)双关

  C. (1)借代(2)比喻(3)通感

  D. (1)比喻(2)借代(3)借代

  与下面短文的空缺处最连贯的一项是( )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________,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桃树、杏树、山桂树、花红果子树,墙外是一些杨、柳、榆、槐、梨树,就像是墙上的两道铁箍。

  A. 童年的五彩梦。

  B. 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C. 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 密封的四堵墙。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无能为也已

  B. 往而不反者

  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此亡秦之续耳

  七、语言应用

  下面是某文学社开展“寻访诗仙”文学采风活动的构思框架,请你根据这个构思,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为全体社员介绍本次采风活动的安排情况。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明、得体,不超过100 字。

  八、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古人教育孩子信奉严父慈母,今人教育孩子有人主张严,有人主张爱,或二者兼而有之。其实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绝不是一两个词语就能概括的,而且无论哪种看法,都是从父母的角度来考量的。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你觉得理想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请结合你的自身经历或见闻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想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陕西省-学年高一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5-19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8-08

中班上学期教育学年计划10-12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1篇08-08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11篇)08-08

2017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07-10

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08-04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合集11篇08-08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集锦11篇08-08

四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