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0-12-01 13:39: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与六便士》中“月亮”指的是诗和远方的田野,是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眼前的苟且,是现实。而当你面对这一选择,你会如何抉择呢?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他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斯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平凡的生活,有妻子,有自己的孩子,可他觉得前半生度的如此空虚,他决定抛弃自己的妻儿,放弃荣华富贵,放弃物质享受去追求艺术穷困潦倒,书中说他“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毛姆是这本书的作者,他用现实中的保罗?高更的形象去塑造斯特里克兰德,塑造了一个生前被世人唾弃,但死后却被受推崇的画家形象。

  斯特里克兰德抛弃现实而勇赴理想,像主人公那样的人也有许多,如贝多芬,为了理想到最后听力渐渐无法忍受;还有梵高,最后穷得一文钱都没有,自杀了。

  也许你会羡慕斯特里克兰德那样,如脱缰了的野马那样奔放洒脱,可谁又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呢?亲情和友情难道就可以抛弃吗?规则和秩序难道可以无视吗?只有约束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斯特里克兰德确实是才华横溢,但他也有冷酷无情的一面。在妻儿方面上不闻不问,为了追求艺术,而没有与妻子联系,一幅无所谓的样子,真令人作呕。

  斯特里克兰德也是许多艺术家的典范,为了艺术而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书中也有一个正好与之相反的人,他选择了六便士,选择了现实,他就是斯特略夫。

  他有极高的道德情操,先后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兰德,可斯特里克兰德却恩将仇报,夺走他亲爱的妻子,所以他选择了委曲求全,我想你们应该会觉得他很蠢吧!但他却无条件支持了艺术,是斯特里克兰德的反面,他虽然选择了六便士,但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不管他们怎么选择?作者毛姆都是最清楚的,无论是理想还是现实,都会是伴随着美好与伤害。正如书中所说“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你认为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要求?”我觉得不管是哪种选择,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价值。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英国作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写的《月亮与六便士》。毛姆被称为“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六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他活了九十四岁),一直笔耕不辍,最负盛名的比如有《刀锋 》《人性的枷锁 》《面纱 》还有《月亮与六便士》。在我心中,马尔克斯、茨维格、杜拉斯、毛姆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但是他们讲的故事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里感触一下,读书真是有趣,他让我认识到一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懂的事),毛姆的书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你有一种逃不掉,挣不脱又进不去的感觉,仿佛说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但是又和我们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人如果被放错了位置,就可能做出许多荒诞的事。《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便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本来生活富裕,有一儿一女和爱他的妻子,可是他抛弃了令人羡慕的生活,落魄的逃到另一个城市,然后又在这里破坏了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庭,在我看来,一切都糟糕透了。荣幸的是,他最终在小岛上找到了让自己灵魂安息之所,那么一切,突然就觉得都理所应当了,借用某句话就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只是真不知道人要经过多少迷途,才能踏上正路?像思特里克兰德,我觉得还是比较幸运的,也有人一生,都在迷途中不知所措,就像一个可怜无助的孩子。

  一口气看完月亮与六便士,真是精彩,当时的奇妙与眩晕感,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

  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记忆犹新,“思特里克兰德住的地方是另一种美,好像是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人隔绝,头顶是蔚蓝的天空,四周一片郁郁苍苍的树木。那里有观赏不尽的色彩,芬芳馥郁的香气,荫翳凉爽的空气,这个人世乐园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他就住在那里,不关心世界上的事,世界也把他遗忘了。思特里克兰德平时画画,看书,天黑了以后,就同爱塔一起坐在天台上,一边抽烟一边望着天空。”

  我想,这当是灵魂的自由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听起来就像一幅惊艳绝伦的画: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却偏偏抬头看见了月亮。那一瞬间血液的凝固又沸腾,一瞬间仿佛献上了灵魂,肉体凡胎浮生百态都成了枷锁。那该是怎样刻骨铭心的惊艳与永恒,经历了巫山沧海,满目所及自此非云非水。

  于是思特里克兰德抛弃了工作和稳定的生活,抛弃了家庭妻儿,宁愿忍受别人的误会与诋毁,忍受流离饥苦的生活,毅然决然投入了绘画的怀抱。不,不是忍受,忍受者证明在其中获得痛苦,但思特里克兰德毫不在意,他的目光甚至从未在这些困苦上停留过一秒。他满心只有绘画,他说他必须画画,“就如一个人掉进水里,那么他游泳的好坏都无关紧要,他要么挣扎,要么被淹死”。他的决然到了一种惊世骇俗的地步。他说爱情是一种病,他只在某些时候才需要一个女人;他说孩子即便饿死了也同他没有干系;他无所谓所有人的厌恶与鄙视;他不能忍受任何桎梏,清除所有阻碍,即便遍体鳞伤鲜血淋漓。

  思特里克兰德逐月而去。我同许多人讲思特里克兰德,而这些人中大多数批判他的不负责任随心所欲,剩下的大多诚恳的表示了他的勇气令人钦佩。

  当我们用现实的眼光思考思特里克兰德,其感受不会比读完百年孤独好上半分:譬如月亮离地球足足36.3万千米,还得是在近地点的时候。

  如果说“月亮”是毛姆用的一个比喻,那么本体可以翻译成理想,但它却是高于理想的理想:你渴望在后花园的游泳池边喝着86年的拉菲,同美人谈论着康德;或者在世界各地举办音乐会,被人们称为“现代的莫扎特”,都不重要,这些可能不是地上的六便士,却充其量只算得上是楼顶的英镑。月亮是生命的意义所在,是巫山沧海,是毕生所求,是刻在骨头中的。而泱泱四海八荒,上下近万年,有多少人连生命中的月亮是什么都不知道,遑论那刹那的惊艳与永恒。即便有幸得见,有多少人却低下了头,为了生活和家庭,因为恐惧与不安,宁愿假装没有见过。那么那么多的人此生便沉溺于缓缓的溪流,无缘悬崖瀑布。

  那么,你可会弃了六便士,甚至英镑黄金,一心逐月而去?只是在此之前,我只希望,能够得见月的清辉洒满青石的街道,像一幅美丽的画儿。

  睡前想:你可会弃了六便士,甚至英镑黄金,一心逐月而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小说,作者是毛姆。它的名声很高,还没读过,便大概知道里面的核心,会偶尔假文青的用来形容理想主义。我读过之后,除了对里面画作妙惟肖的描写感到震撼之外,反而没了之前那许多感慨。

  没读过之前,我以为小说主角是个为了理想而奋斗终身却又穷困潦倒的可爱的小年轻。描述为可爱,是因为,我觉得,男主至少是个心地善良纯真的人。然而事实是,男主是一个脾气暴躁没礼貌的大叔。这个大叔的原型是知名画家高更。大叔的前期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六便士的生活似乎有点低估他的社会地位。然而,或许就是这种反差早就了这个角色的不平凡。第一个反差,是大叔的年纪,他不是我们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而是有很让人羡慕的家庭的人,这样的人,让他放下所有去追求遥不可及的“月亮”,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得需要多大的决心?第二个反差,是大叔的社会地位,如果他一无所有,我可以想象,一个逼到绝境的人会遭遇怎样的涅槃重生,可偏偏是顺利的幸福的成功的人,可以不顾虑“沉没成本”,从头开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

  我没有研究高更的真实历史,对于这本小说,太过超于现实世界的描述和有时过于牵强的逻辑,难免让我感觉真实。但或许,真实并不是这部小说的初衷吧。纵使这位天才有着非凡的天赋,但于我个人,我不喜欢他。除去表面的不负责任,和对家人带来的伤害不说。我最痛恨的是他对朋友的态度。我忘了那个唯一欣赏他的朋友的名字,暂且叫他小胖吧。小胖也是一个画家,在见过他的画之后,非常惜才,纵使男主脾气暴躁还没礼貌和修养,小胖依然对他很好。可惜男主非但不感恩,还出轨了小胖的妻子。其实这一点逻辑我一直觉得小说没交代好原因,因为一开始小胖的妻子是很讨厌男主,和小胖关系非常恩爱。

  后来莫名的.,就被男主吸引,我记得用了一个因为他有“野性原始”的吸引力来简单解释了小胖妻子的出轨,或许男主的身上有太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书名:月亮与六便士

  作者:[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译者:徐淳刚麦克安德鲁上校煞有介事描述的那种浪荡浮华,连个影子也没有。斯特里克兰把椅子上胡乱堆放的衣服扔到地上,让我坐下。

  趾高气昂 梦想活在上层社会的可怜女人

  “有人建议让她当演员,我当然不同意。有名的剧作家我都认识,只要我张口,明天就有角色给她演。但我不想让她和那些人打交道。”

  欲情故纵 总得想点手段才能得到听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而对于斯特里克兰近年的生活,我故意不闻不问。我没有表现出对他多有兴趣,最终,我得逞了。他开始谈论自己。但是,他的口才太差,这些年的经历他讲得含糊不清,所以许多地方我只能凭自己的想象来填补。对

  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牛奶面包??????又算是什么呢

  他完完全全过着一种精神生活,真是令人钦佩。

  追求理想的人是这么一副行尸走肉的状态嘛?!

  他走出来,带上了门。在我的想象中,我看见斯特里克兰把他的帽子往桌上一扔,坐下来,点燃了一根烟。同样坠入情网,男人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可以一天到晚谈恋爱,而男人只有几分钟。

  无知者无畏嘛!有限的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不可放弃与浪费的奢侈品。因为无知,所以探寻,因为探索,所以才慢慢的明白我们真正追寻的生命的意义所在。人生的探索路上是孤独的,这种孤独谁又会喜欢?但是没有这种孤独与付出,又何来的幸福与快乐可言。这也许就是人活着的智慧,痛并快乐着!不然枯燥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世界冰冷而残酷。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必须深怀谦卑。我们必须看到宁静之美。我们必须隐忍地生活,这样命运之神才不会注目我们。让我们去寻求淳朴、善良者的爱吧。他们的无知比我们的知识更可贵。让我们保持沉默,满足于我们小小的角落,像他们一样平静温顺吧。这才是生活的智慧。

  当你的所作所为超出一般人的认可范围之外,他们就是觉得你脑子有病,没有个性

  亚伯拉罕没个性。”“上帝的磨盘转得很慢,但磨得很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谁不曾有过梦想,梦想就如空气,没有它,生活也会嚼之如蜡,失去光彩。但可曾想过,如果你处于河流的中心,彼岸便是理想,但回头现实却在向你招手,此时,面对理想,你敢不顾一切吗?

  很多时候,我们所谓的理想等同于幻想,因为有现实因素的束缚,理想也变得苍白无力,也总会有人在你耳边说,醒醒吧!别再做梦了。当威廉·萨默赛特·毛姆力作《月亮与六便士》问世后,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小说情节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这也更加增强小说的神秘色彩。

  我喜欢“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墨黑般的夜空上,只有月亮能散发皎洁的光芒,月亮代表着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微不足道的六便士便是那现实。我们或许可以仰望月亮,感叹它的魅力而忽视脚下的六便士,但我们却不能放弃六便士的生活而选择整日仰望月亮生活。

  此时我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张“高级白领放弃舒适的生活选择在街上卖煎饼果子”的图片新闻,虽然最后记者还原了事实真相,证实主人翁只是闹着玩,随手发的微博,但是此微博却引起了广大网友的热议,都羡慕其有如此的勇气,也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与厌烦。

  或许“自由自在地卖煎饼果子”是每个忙碌白领的梦想,说来却好笑,这梦想如此小,然而面对现实的压力,我们却连实现这一个小小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们还有房贷没还,生活还得继续,高工资不能放弃。

  小说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是位证券经纪人,人届中年后突然响应内心的呼唤,舍弃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与土著人一起生活,获得灵感,创作出许多艺术杰作。那股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让人艳羡。我也常常思考,为何理想总与现实对立?为何现实总是会束缚理想的翅膀?我们不能改变现实,那么就改变自己吧,找一个现实的理想,或者说找一个现实的目标,免得可望而不可即时生发的无线失落感。

  理想与现实就如爱情与面包,或许只有睿智的人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只是,我还是很羡慕,那种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那样的勇气是我没有的,却始终找寻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国庆期间,智齿发炎,消炎拔牙,苦不堪言。也感谢这颗智齿,要我安心窝在床头读书。或者要感谢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置身书中,让我忘却了牙齿的疼痛。

  故事很简单,写了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兰克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抛妻弃子,踏上追求梦想的离经之路。他不在乎贫穷、饥饿、疾病、被鄙视,最终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当然,这个伟大,是达到了自己创作最高级别的自我满足,而非外界的认可,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当然,他的作品在他死后,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在今天这个年龄,读了这本书,少了那份网友评论的“读了这本书的人都辞职追求梦想去了”的冲动。从书的整体故事性和作者的出发点来看,主旨就如标题,你是要抬头看月亮,还是低头捡六便士。人人都有梦想,我们是该追求梦想,还是被现实捆绑。可是书中的斯特里兰克,我并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我已经被现实世界改造彻底呢,还是我不喜欢如此自私、冷酷的人呢?假想我在20岁时读此书,又会怎样理解?我也不喜欢斯特里兰克女士的虚伪,但是现实社会她又成了当今女权主义歌颂的被抛弃后自强不息的楷模。我喜欢书中最后的老船长,他说:“我不是跟你讲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也是一个艺术家吗。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着他的那种热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

  读《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就是矛盾体。感觉既要走进俗世,又在躲避俗世。

  用网友的话说:这两者其实都是基于同一个出发点,事实上,他们的境界是一个层次的,后者一点都不高尚。以我自己的通俗脑袋去通俗地说:对普通人来说,CharlesStrickland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是读了这本书受到这个角色感染那还真是一个傻X了,就像现在漫天的廉价的“xx去旅行”、“再不xx就xx了”。我觉得真正的超然是坦然接受世俗的一切,既不刻意迎合也不刻意厌恶,所谓”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作者本身表现出的水平很值得赞扬,尤其赞同他在文中的一句话: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即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第一次看到《月亮与六便士》这个书名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怎么在意,如果不经意间路过书店,也不会去买这本书,就连电子书都没有浏览一下。即使在很多书友讨论这本书的时候,事后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直到那次在《一本好书》的话剧演绎中看到了这个故事。短短的话剧演绎就像在我眼前打开了这本书,一页一页的翻过,慢慢的感受整个故事的发生。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借“我”之口,叙述整个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

  “月亮与六便士”--“理想和生活”,到底哪个更重要?其实是说不清楚的。有些人为了理想放弃一切,就像书中的经纪人,很多时候会让人难以理解,就连毛姆都觉得不可思议,为此去劝解、去阻止。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够如此彻底的放弃一切,为理想像发了疯的似的埋着头向前冲。也许就闯出了一片天地,寻找到心灵的归属;也可能撞的头破血流,迷失在寻找的途中。

  在现实生活中,安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会做的选择;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无奈,真的要放弃一切寻求梦想的时候,需要强大的毅力作为后盾。很早的时候网络上就流行一句话“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很潇洒,可真要这样做的时候,往往有很多人却做不到;一场简单的说走就走的旅行都这么难,更何况放弃一切去寻求梦想。这本书用一个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简单的故事却给了人庞大的思考空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

  好像每年年底的时候才静的下心读书,这可真是有点糟糕呢。

  读之前其实听过很多关于月亮与六便士的探讨,大家都在说关于理想与现实的选择。但其实我在读的过程中,看到的更多的关于人性的探讨。以前没有读过毛姆的书所以不是很了解他的写作特点。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矛盾。毛姆写人真的很厉害,寥寥几笔就活灵活现。斯朱兰,德克,人性的矛盾在他们身上体现的非常充分。斯朱兰极具绘画天赋,极具个性,直率洒脱——作为旁观者也许你会这么认为。但你若是与之亲近,而你只是我这般的俗人,你大概会觉得他自私冷漠不识趣,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抛家弃子,对德克的好忘恩负义。德克也同样如此,是的,作者笔下的他虽然绘画才能一般但是眼光独到,他很早或者说是最早发现斯朱兰是天才,同时他又很惜才,对斯朱兰照顾有加。可是德克的善良和同理心由于缺乏底线,让人忍不住看不起。从不同的侧面来看他们,他们的每一面好像都是人性的极端,当这些在同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你会感到矛盾,但是很真实。天才与自私,善良与软弱,多希望不是这样的组合呀,可是偏偏人性就是复杂。而越是个性分明的人越体现出这种复杂。斯朱兰笔下的其他人物,比如斯朱兰夫人,布蓝琪以及大溪地的那些女人们,毛姆几笔就写出了她们的特点,有很多书友觉得是毛姆对女性有偏见。对此我保留我的意见,毕竟我不曾了解过毛姆和他的时代背景,我更愿意相信那是写作需要,是为了突出斯朱兰的人物特点。

  书中关于斯朱兰作品的描写我有点get不到,我实在是艺术素养太低,见识太少,想象力又匮乏。希望自己以后多多增长见识多多接受艺术作品的熏陶,也许那个时候再来读这段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书中大溪地的描写确确实实的让我羡慕了,仿佛桃花源一般,与我一直所幻想的地方几乎没有差别。大溪地于斯朱兰是归宿,不知我的归宿在哪里。更不知是否能够找到,是否有足够的个性去寻找。

  可斯朱兰的后半生活的太纯粹了。我只是个平凡的普通人。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相关文章: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0-02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12-12

白兔和月亮读后感11-27

《月亮的味道》读后感08-24

鼹鼠的月亮河读后感15篇11-06

农夫与蛇读后感05-01

中秋节月亮的作文汇总六篇12-30

【推荐】中秋节的月亮作文合集六篇12-28

史铁生我与地坛读后感10-30

马提与祖父读后感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