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债基投资需要规避的五大误区

时间:2022-06-28 00:34:23 金融/投资/银行/保险/财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选择债基投资需要规避的五大误区

  投资误区一:债基没有股基好

  对于基金,市场上多数投资者更了解的是偏股型基金,比如很牛的中邮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他的基金经理任泽松,即使没买过也多少听过他的大名,知道他近三年的收益有520%多,很多人看到这个数字就激动不已,觉得买了必赚,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个基金最大的回撤您可曾关注过吗?截止到目前,该基金最大回撤为54%,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把握好入场的时机,不但赚不到,可能还要把本金赔掉一半。

  根据展恒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整体平均收益为30.11%,而表现较好的债基如华商双债丰利A,年化收益已经达到31.28%,另一只展恒主推的债券型基金易方达安心回报,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也达到了26.90%,去年收益更是高达77%,而他们的回撤却远远小于股票型基金,走势相对稳健许多。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觅的投资标的吗?股神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咱们债券型基金的年化收益高呢。我们A股的投资者是被宠坏的一批人,暴涨暴跌的行情创造出了无数的投机机会,让我们总是对高收益趋之若鹜,却忽略掉了高收益背后的巨大回撤,所谓“飞得高摔得狠”的道理笔者不再赘述,请投资者千万不要在投资时只考虑收益这一个要素,一叶障目只会坑了自己。

  投资误区二:债券型基金只投资债券

  按不同类型来看,债券型基金可以分为纯债基金、一级债基和二级债基,而二级债基中又包含一类比较特殊的叫做可转债基金。纯债基金,顾名思义只能投资于债券和现金管理类资产,一级债基是在纯债基金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可投资于一级市场,也就是IPO新股。二级债基则是除了投资于债券以外,还可以将部分资产投资于股市,以博取比纯债基金更高的收益,当然波动也会略大于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另外,可转债基金是将部分资产投资于可转债,可转债的表现与股市联系非常紧密,所以这类基金是波动幅度最大的,也是风险最高的债基。由此可以看出,债券型基金的投资体系是多元化的,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投资标的并不局限于债券。

  投资误区三:债基收益和银行理财差不多

  从收益来看,今年以来,纯债基金、一级债基、二级债基的平均收益分别为8.76%,8.98%和11.77%,而表现较好的纯债和一级债基收益均在10%左右,优秀二级债基的收益均值在20%以上,而从回撤的角度来看,整体债基的平均回撤在8%左右(这里还包括波动巨大的可转债基金,排除掉的话整体回撤在6%左右),可见债券型基金是非常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而且收益远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各类理财的收益。

  投资误区四:债券型基金也可以做定投

  许多投资者有很好的投资习惯,比如基金做定投然后长期持有,于是对债券型基金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最终却发现适得其反。这里有个误区,定投最适合波动幅度很大的市场,采取定投的方式可以成功的避免掉进场时点成本,市场越波动,持有时间越长,收益越高,那么对于净值变动幅度不大、收益非常稳定的债券型基金来说几乎是不存在进场时点成本的,所以如果有大笔资金,定投效果不如一次性投入。

  投资误区五:债券型基金只适合保守投资者

  首先,债券型基金是最适合家庭理财的基金类型。如果投资于优秀的二级债基,年化收益20%左右,许多投资大师都很重视复利效应,为什么呢?因为20%的年化收益意味着4年您的财产即可实现翻倍!所以对于有孩子教育计划和养老计划的投资者来说,这种既稳定又有较高收益的投资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对于暂时没有大额资金需求,有一定储蓄的家庭来说,可以将大部分储蓄投资在债券型基金上面,赚取稳定收益。

  其次,债券型基金由于类型的不同,可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预期收益需求。比如纯债型基金和一级债基,投资风险非常低,而其中的优秀债基年化收益10%以上,非常适合保守的投资者,收益远高于银行存款和各类理财;二级债基由于部分投资于股票,净值波动要大于前两类债基,但整体风险远远小于股票型基金,优秀二级债基年化收益在20%以上,去年易方达安心回报年化收益更是高达77%,非常适合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稳健型投资者。而可转债基金的收益和回撤基本上可以和股票型基金媲美,如建信转债增强A这只基金,2014年年化收益高达96%,回撤也比普通债基要大一些,则适合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

【选择债基投资需要规避的五大误区】相关文章:

债券基金投资需规避这五大误区07-04

家庭理财需要规避误区07-03

需要规避的五大错误的面试技巧07-13

债券投资需要规避的6大风险03-30

美国投资移民的五大误区07-02

考研选专业规避的误区07-03

如何规避英语面试3误区06-29

投资加盟需要注意的五大事项07-03

教育宝宝的五大误区10-01

投资理财心理误区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