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琴艺术当代发展思考

时间:2020-08-22 12:09:08 艺术 我要投稿

浅谈古琴艺术当代发展思考

  1引言

浅谈古琴艺术当代发展思考

  具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在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领域中占有相当崇高和重要的地位。早在宋代,陈肠就在《乐书》中提到:琴者,乐之统也。古琴艺术既凝聚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又处处体现着儒、释、道各家哲学中的深邃思想。经过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文人百姓的历代古琴演奏者、研究者、爱好者的传承与发展,其无论琴曲琴论与相关文献的丰富程度、音乐意境与思想的深刻程度、涉及文化与哲学领域的广泛程度,都是其他民族乐器与音乐门类难以相比的。博大精深的古琴艺术,可谓中华传统艺术文化的代表。

  2003年古琴成功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也意味着古琴艺术在当时己经急需被保护和抢救琴棋书画是中国传统的文人四艺,作为四艺之首的古琴艺术,其头上的光环和在当代社会中实际的繁盛程度出现了很大落差。

  任何一种艺术,如果不在其表现形式、方法、内容和美学思想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最终都会走向衰落,被更迭的时代所淘汰。作为一件乐器,古琴的音乐属性基本是以静为主的:古琴音量小而不喧,音调简而不繁,音乐形象静而不噪,这似乎都与常见的其他现代乐器的属性不相符合,也与今天人们追求快速、复杂、炫技、震撼视听的音乐审美观念有所差异。古琴的独特个性,有源于自身形制方而的因素,也有来自于古琴音乐表现和琴人传统音乐审美观念等方而的原因。这些因素一方而使古琴在当代众多乐器中成为一个特殊而独立的存在,某种意义上又使古琴在当代社会发展与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

  问题主要有两点:1.古琴艺术缺乏应对时代的创新力。七弦琴在现代被称为古琴,缘于其久远的历史,并不代表其只能演奏古曲。由于在某些方而对传统过于刻板地复制、保守,缺乏与时代气息的交融,古琴的音乐表现及音乐中蕴含的思想与当今社会中人们主流的意识形态产生了距离,古琴现有的演奏方法和形式也不能完全满足新的音乐和新的环境对它的要求。

  2.古琴艺术的教

  育普及与社会传播度不够。琴在古代是比较普及的乐器,尤其与文人有紧密的联系《礼记曲礼》中云:士无故不彻琴瑟。传统的文人将弹琴作为体现文化修养的标志,将琴的精神作为高尚道德情操的标准。而这种传统在当代出现了断代,成为了个别现象。包括很多高级知识分子在内,如今大多数人仍然不了解古琴,缺乏对古琴的欣赏能力,更谈不上主动参与到与古琴相关的艺术活动中。李祥霆曾说:古琴艺术应该成为每个中国人都具备的基础知识。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3琴曲创作与演奏技术

  在传统的古琴界里,似乎没有专门的作曲家这一职业。琴人通常兼数职于一身,自己演奏、自己谱曲、自己撰写琴论。琴曲的创作状态,往往不是一跋而就的,而更接近于琴家将平常多次即兴演奏的某个曲调逐渐固定下来,再经过自己或后人的不断润色、加工,从而形成一首完整的曲目。琴人历来重视演奏不重视创作的习惯,加上将琴曲转化为减字谱的繁琐,使得古琴曲的创作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和非专业性。于是,在几千年的古琴历史里,排除同名曲目的.不同版本,流传下来的传统曲目仅有600多首。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专业作曲家涉足古琴领域,他们将现代作曲技法融入到古琴语汇中,移植、改变、新创了一批古琴独奏与合奏曲目。与此同时,龚一、李祥霆、成公亮等古琴演奏家也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独奏曲目,这些作品中运用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音响效果和演奏技巧,让人耳目一新。

  新作品的不断涌现,扩充了古琴曲目的数量,扩展了古琴的表演舞台,扩大了古琴的影响力,拉近了古琴与现代听众的距离,对古琴演奏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一种乐器的生命只有通过它演奏的乐曲才能得到延续和升华。今后,我们要更加重视琴曲的创作,让更多的专业作曲家了解古琴、投入古琴音乐创作,同时也要加强琴人的创作意识,并且鼓励大众参与到古琴音乐的创作中,使古琴音乐不仅能溯古意,还可以乘今情,永远与时代同步,成为人们表现思想、寄托感情的经典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