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层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

时间:2022-12-15 08:36:24 金融/投资/银行/保险/财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管理层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

  大多数学者认为:过度投资是在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小于零的情况下,决策者仍然进行投资的一种行为。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管理层过度投资行为动因。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过度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对过度投资行为动因也有相应的阐述,归结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自由现金流,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政府干预。国内学者刘昌国直接从自由现金流量的角度研究过度投资行为,他通过一个适度投资函数来确定公司的适度投资,进而度量自由现金流量和过度投资,研究发现:自由现金流量与过度投资显着正相关,并且自由现金流量为正的企业发生过度投资行为的可能性更大;在国有企业中,政府干预普遍存在,为了使政绩突出,往往进行过度投资以达到目标规模。

  (一)委托代理与管理层过度投资

  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由于委托方(股东)与受托方(经理人)之间的目标不完全一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代理成本,在企业投资决策时,经理人有可能从其自身的利益出发,选择有利于自己而并非有益于股东的投资项目,出现过度投资行为。

  Jensen和Meckling(1976)在分析企业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时指出,股东与经理人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主要体现在管理层对待项目风险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可能与股东不同,这种利益冲突所引起的代理问题反映在企业投资领域就是各种非效率的投资行为。企业投资行为往往体现经理人目标,而非股东价值最大化,当企业的股权融资使经理人所持有的股权比例变得很小时,经理人有可能过度投资。Murphy(1985)认为经理人存在内在激励使企业的发展超出理想规模,通过不断的投资新项目,经理人拥有更多可以控制的资源。

  (二)信息不对称与管理层过度投资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理人的目标和股东的价值最大化目标并不一致。Jensen(1986)提出,由于管理者和所有者掌握的信息不完全一致,所以会出现管理者过度投资的问题。他们往往片面追求经营多元化,盲目扩大投资规模,这就导致他们将处于在自己控制之下的投资资金,用于能增进他们个人收益的非盈利项目(甚至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但是对公司价值却造成损失。

  当企业的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经营者在企业投资项目的价值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经营者可能实施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发生投资过度现象。Narayanan(1988)认为,当信息不对称只涉及新项目的价值时,会发生投资过度现象,即净现值小于零的项目也可能被实施。其原因是,市场不可能通过项目的净现值将所有公司进行完全区分,市场包含许多净现值各异的项目,这些项目却以市场平均价值估价发行股票,项目的净现值较低的企业可以从发行被高估的股票中获利,企业所获得的收益可能会弥补净现值为负的项目所造成的损失。

  (三)管理层薪酬与管理层过度投资

  首先,企业经营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利润。寻求规模经济的优势发展是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理想选择,因而,企业要想寻求发展,必然会进行投资,扩大投资力度和企业的规模。由于经理人的报酬(包括显性报酬和隐性报酬)通常与企业规模正相关,这样经理人既有能力也有动机将本应发放给股东的红利和现金流投入到能够给自己带来私人收益的非盈利项目,从而导致过度投资。

  再者,经理层努力经营的成果由股东和管理者双方分享,成本却由管理者独自承担,这种不对称必然引起管理者努力水平降低,所以管理者将选择有利于自己而并非最大化股东利益的投资项目,通过过度投资扩大非生产性消费,建立企业帝国,这就会增加经理人直接控制的资源,也为其带来更大的权力、更高的薪酬,或者经营大企业的威望,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者被更替的成本,还能够使管理者的职位得到固定。

【浅谈管理层过度投资行为的动因】相关文章:

浅谈课堂延伸切莫过度07-03

败在过度投资的哲理故事07-04

投资千万不要盲目过度自信06-25

中国对越南直接投资现状及动因分析论文07-01

人际交往中不要过度的投资07-02

在人际交往中不要过度投资07-02

过度投资使不得人生感悟故事07-03

浅谈投资的简单与复杂06-25

浅谈投资的最大境界06-22

浅谈釜底抽薪的投资法则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