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时间:2022-03-27 06:45:24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精选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终身成长读书笔记(精选1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精选15篇)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1

  《终身成长》这本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的著作,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改变自己,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生活。

  《终身成长》一书主要介绍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哥伦比亚大学的脑波研究室做了一项测试,发现两种思维模式脑波活跃的点是不同的,固定性思维的人关注的是测试的结果,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关注提高知识水平的信息。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每次考试后,很多学生拿到试卷关注的是考了多少分、第几名、是否超越了某个同学,而有些孩子会根据试卷分析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总结得失,寻找学习规律,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这就是固定性思维与成长型思维的区别。我们不难发现,拥有固定性思维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我们不能就此判别这个人就是固定性思维或成长型思维,因为在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中,人的思维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我们了解了两种思维模式,并知道其中的区别,就有利于我们引导孩子更多地利用成长型思维解决问题。

  我女儿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是进入四年级下学期后,数学知识点繁杂,一时应付不过来,接连两次考试失利,对数学的学习出现了畏难情绪,有点难度的题就空起来不做,作业有了错题就情绪低落,甚至把作业扔到一边。我告诉她,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盯着分数不放,他们更关注在错误中寻求方法,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于是,我和她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这学期的学习态度有没有问题,听课情况怎样,失分题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什么改进的办法。一层层的剖析,让她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问题所在。慢慢地,她又重拾了对数学的信心。现在,她对这本书也产生了兴趣,这本书正躺在她的.书包里呢。

  同样,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本不善于言谈,不善于表现自我,一些事能躲就躲。但现在我的心态积极了许多,面对挑战,勇敢尝试。没有试过怎能知道不可以?即使失败,下次也许就能成功,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的脑海。成长型思维让我更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会给孩子贴上某种标签,没有哪个孩子是一成不变的,调皮捣蛋的孩子可以成为老师的好助手,成绩落后的孩子通过刻意练习,可以慢慢提高。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2

  最近读了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整本书综合引用了大量的名家著作,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全面地回答了子女教育这一复杂系统问题。正如书中所叙“不能把孩子当作一辆汽车去组装……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就要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长。你能给予的是阳光、雨露、适当的肥料、陪伴和耐心。最终,他长成的样子一定和你设想的不一样,但一定有惊喜。”

  本书提出重建亲子关系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终身成长的心态。同时,这也是孩子获得内在能量的来源,更好成长的关键。

  无条件的爱。

  养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需要父母倾注满满的爱去默默耕耘。书中提出的“无条件的爱”最值得人去深思。爱是一个孩子内在能量的来源,无条件的爱不需要“交换”和“威胁”,也只有无条件的爱才能给孩子带去信任、尊重和安全感。也许我们所有的父母都会认为自己对孩子的爱就是无条件的,但认真细想,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父母未必真正能做到无条件的爱。我们总是给孩子设置各种各样的目标,总是希望他们成长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面对孩子的各种缺点或者离目标的差距,我们总是难以接受。然而,人无完人,父母应该勇于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掌握亲子安全边界,不断地发现孩子的亮点,学会心灵手巧地去修剪,让一棵小树苗逐渐地成长成一棵直直的大树。

  归属感与价值感。

  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归属感与价值感。被无条件爱包裹的孩子自然能找到归属感。价值感决定一个孩子能飞多高。然而价值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需要在体验中不断意识价值,提升价值感。通过无条件的爱,父母要学会作一名导游,不断帮助孩子发现亮点,同时给予他们一些空间,像游客一样自己去看、自己去探索,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孩子自己的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面对一个内向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发现内向性格的长处与优点,而不是竭尽全力去把一个几向的孩子改造成一个外向的孩子。一个有价值感的'人,自尊水平也往往会更高。拥有高自尊的孩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很高,会有很强的自律性,自然能管好自己。

  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指孩子需要终身成长,父母更要学会放低姿态,与孩子一起成长。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孩子一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健康状况都建立在与父母极积的、相互回应的、礼尚往来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上的信息如果有错,一定是“原件”出了错。要实现终身成长,首先得学会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具有良的终身成长的心态,才能把握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其次,父母要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培养孩子终身成长。人生的维度是多样化的,我们要注重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应从过程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通过过程和动机培养孩子成长型心态。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3

  书中提到两种思维类型: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面对同一件事情,思维模式的不同直接导致我们的行为及事情结果的不同。

  那我们应该怎样来判断我们的思维模式呢?文中提到了两者间的本质区别:

  1、对自己的评价。

  客观,如孔子说的中庸之道——自视过高or嫉妒自卑。

  2、获得新机会时的.第一反应?

  这是一个机会——遭了,要露丑了

  3、脑波的测量即兴奋点的不一样。

  分析正确的答案时,大脑发亮——固定型思维就是当分析对和错时大脑发亮

  4、对于努力与否的差别!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们更愿意获得对天分的表扬,因为这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一者相信天分——一者相信后天努力

  5、怎么看待失败!

  一个行为——一席身份

  以上5点是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间的本质区别,这些区别的现象我们可以从生活、教育、体育、家庭等方方面面找到案例。

  总的说来,成长型思维的人是反脆弱的,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就是脆弱的。

  所以,既然你能看完这本书,而且还看到了我们写的各种书评,相必你定是成长型思维的朋友吧!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4

  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学习走路、说话,跌倒了、说错了,不会害怕和丢脸。后来,我们懂得了更多,反而怕这怕那,止步不前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转变了思维模式。《终身成长》从思维模式的角度,让我们找到自己恐惧、苦恼和失败的原因。同时,它将帮助我们突破这些阻碍,获得成长,达成目标。

  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龄。无论何时,停止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人的两种思维模式

  1、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做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1)对自己能力的评估非好即坏,所以难免失真。他们的评估结果,有些被夸大,有些很模糊。

  2)希望确保自己的成功,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的。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3)如果某件事中失败了,他就成了失败者。在这里,他们的失败,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身份。

  4)只有无能的人才需要努力。如果你需要为某件事付出努力,说明你不擅长做这件事。

  2、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1)相信能力可以培养,所以对自己的现有水平,他们能以开放的心态评估。同时,由于以学习为目标,他们也需要对自己的现有水平有一个准确的评估。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2)成功意味着拓展自己的能力。而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实现。

  3)即便失败是痛苦的,但她不能对你下定义。它只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和受益。从失败和挫折里受益,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4)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他们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

  能力和成就的真相:

  1、固定型思维模式限制人的成就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屑于努力,不注重学习方法,把他人当成审判者而不是同伴。这将阻碍他们取得成就和获得成长。

  2、成长型思维模式帮助人们发展能力、取得成就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能明确目标,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并乐于向同伴学习。这将帮助他们提升能力和取得成绩。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则注重学习方法,善于寻找学习规律,并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学习、努力和自我提高;挫折能给人以动力、经验和教训,让你变得更好。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明亮、包容和正能量。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他们都相信人具有发展潜能。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总是追求证明自己、强调“我”,而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领导者则更重视“我们”。

  在社交过程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把社交当做一种调整,他们拥抱挑战。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则害怕冒险。

  在教育孩子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重视孩子拥有完整的人格,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活的更好。

  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传授给他人?

  1、掌握称赞的方法:对的称赞方式,不是去夸奖孩子的能力,而是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不是夸他们聪明,而是要肯定他们付出的努力。

  例子:你的进步说明你真的很努力。你反复复习,划出重点,一遍遍做测试。你的方法确实凑效了。

  2、正确面对孩子遇到的挫折:父母应该对挫折表现出兴趣,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挫折,把挫折视作学习的好机会。

  3、重视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老师需要关注孩子对知识的深入理解,避免学习死记硬背。

  通往成长型思维的四个步骤:

  1、接受:每个人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混合体。对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不必感到羞愧。我们首先得承认它、面对它、接受它。

  2、观察:我们得知道是什么引发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明确它出现的原因。

  3、命名:给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人格取一个名字,用它警醒自己。

  4、教育:固定式思维模式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但它的方法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它沟通,教育它,它就能支持和帮助你。

  改变是不易的,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改变也许艰难,却从未有人说过不值得。何况,你我都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不是吗?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5

  《终身成长》这本书,初次看到书的名字,我以为是要教导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大道理,但细细读完,才知道这是一本讲解两种思维方式的书。

  整本书围绕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展开论述。将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乃至对各个行业、年龄段等不同人们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讲解,用大量的案例让你了解他们的不同之处。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天生的,是无法改变的,不能通过努力进行增长。所以拥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聪明的人就是会一直聪明下去,而不聪明的人就永远不可能聪明。他们认为任何的测试、挑战都会暴露自己的聪明程度,因此他们不愿去尝试有风险的挑战,怕被评判,怕被说成不聪明。与挑战过程中的所得相比,他们更加害怕挑战过程中的失败,那是非常耻辱的印记。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只做安全的事情,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彰显自己的聪明和无人能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努力是笨蛋的专属,聪明的人是不需要努力的,所以他们也不会为了某件事情而努力,也不会想要去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人中包括运动员、艺术家、科学家等等各行各业的人。所以,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故步自封,会害怕挑战,会恐惧失败,会更加抑郁。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恰恰相反,他们承认有天生具有某些天赋的人,但更加认同后天的努力,他们认为努力学习可以使人提高能力,变得更加聪明、有智慧。因此,他们乐于挑战自我,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气馁,也不会觉得无法接受,他们会在一次次跌倒中总结经验,学到更多宝贵的知识,所以,他们不断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个体。对于体育运动者,他们在乎冠军,但更在乎每次技能的提高,他们会通过制定训练计划,提升自己的薄弱点,让自己不断靠近那个目标。所以,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抗挫,在挫折面前不会一蹶不振,在面对抑郁时也能更好更快的走出来。无论是运动员、科学家还是老师,还是每一个平凡的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能够生活的更美好,更能感受到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上学的时候,明明很努力却怕别人发现自己的努力,因为努力的人学习好并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死读书,所以经常是悄悄学习,怕被人发现。工作后,总依靠学校的那点知识,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发现学习的重要性,我开始通过一点点的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拥有各种技能,原来一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的。现在我慢慢变成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都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6

  这本书,在樊登读书会听过最少三次以上,但每次听的时候感觉很好,听完后就忘记了。这也是许多人的通病,每个人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那么,要怎么样才能记住我们所听过的知识并运用到工作和学习上呢?我认为最好的就是要写读书笔记。而且,写完笔记后,最好是能够再看着笔记去听,并在工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并以此要求自己去突破自己的边界。

  其实每个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但不同的是人的思维模式。而人,会有两种思维,一种是固定式思维,一种是成长型思维。那么,我们来看看两种思维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固定式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不变的,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人,则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去达成,有大局观,会不断地往前看。这两种状态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具有的。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固定型思维,在不断成长过程中要激发自己对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要刻意训练用成长型思维面对我们的生活,才能做到消极情绪越来越少,而积极情绪会上升。

  第二,本质区别:

  1,这两者对于自己的评价准确度差别很大。成长型对自己的评价相当准确,会客观看待自己的状况和水平。而固定型思维的人,要么是自视过高,认为这世界没有人能超过他;要么就是认为自己完全不行根本没机会。徘徊自卑与自大之间。这是孔子所说的中庸之道的重要性。

  2,当你获得一个机会的时候,你脑海中想到的是什么?你是害怕退缩还是勇敢争取?

  3,脑波不同。

  有个心理测量,成长型思维的脑波亮度是在于当分析正确答案的'时候,非常兴奋。

  固定型思维脑波亮的时候是在宣布对与错的时候。比如作者在小时候对公布成绩的时候,就只是想看自己的排行在第几位?就算是自己考了

  4,对努力与否的看法不一样。

  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努力是一件丢脸的事。他们相信天份,相信一个人的水平是基本不变的。他说这种人适合干这个,那个人不适合干这个。他们喜欢别人称赞他们是多么有天份,认

  成长型思维的人从来不怕自己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是多么努力,就像许三多一样总是在训练总在询问别人这事该怎么做?

  5,如何看待失败?

  失败既可是一个行为,也可以是一个身份。成长型思维会把失败当成一个行为。今天我失败了,我可以再重新来过。固定型思维的人会把失败当成一个身份发,今天我就是一个失败者。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7

  只看书名,都能给人以满满的正能量。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有八十岁的“常青树”,也有二十岁的“朽木”。我想,这就是对终身成长的最好诠释吧。

  作者把人的思维大致分为两类: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作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虽然人的`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有不同,但都可以通过学习和经历来改变。

  这两种思维模式的人,带来的最终结果也是相差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学习修炼,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际交往方面让成长型思维占据我们的内心。

  书中的建议还重塑了我的家庭教育观点。以前认为:只要父母积极向上,孩子肯定不会消极怠慢。殊不知多么幼稚的想法。父母也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陈旧观念,用积极的方法引导孩子,不要夸奖她的天赋,而要欣赏她的努力;不要盲目的批评,而要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你需要真正的去了解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而不仅仅是敷衍的说一句你真棒。

  改变是不易的,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受益!成长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它无关年纪。无论何时,停滞成长,才是最可怕的衰老。终身学习方可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8

  思维方式决定一切!

  在听这本书时,我想到了听的另外一本书《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中说,长寿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或将活到100岁,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80后的我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到90岁, 我们该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00后的你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过100岁,你们会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没有终身成长的思维理念,我们不是活着,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书,都在说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急于证明自己,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在乎结果,相信天赋,视失败为一种身份。

  成长型思维:能正确看待自己和现状,能100%承担责任,分析为什么比结果重要,相信努力,视失败为一个行为。

  从两种思维模式的表现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难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对失败,抗压能力弱,经受不了打击。

  我们就假设一下,如果对于一个有可能活到90岁的70后,两种思维的人如何来策划另外50%的`生命时间。此时的70后,人已到中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满足未来持续的需求。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荣誉、地位、经历和能力不容挑战,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观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闲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来临。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预测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努力学习新技能,虚心向年轻的人学习,拥抱改变,延长工作阶段,迭代知识和能力,拥有好奇心。脚踏云彩时,心如履平地,深陷泥潭时,气自高洁,活的丰满而富有生机。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一个权力是别人无法剥夺的:选择的权力。

  所以,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和未来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9

  工作后我的第一位领导曾对我说过,工作中努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理清工作思路,不仅是工作中,生活中亦是。在看了《终身成长》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终身成长,指的是有终身成长性思维的重要性。

  文中提到人们大脑中的思维模式有固定型和成长型,固定型思维下人们容易关注结果,在事情发生时会认为一切都无法改变;成长性思维下人们更注重过程的努力,认为事物在不断变化的。

  很多人说“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其实,追溯性格和态度的源头是思维模式在主导。文中提到的一个实例:一位应聘者准备报考研究院,她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报考了心仪的那一家,然而申请却被拒绝了,这位竞争者开始怀疑是这次竞争太激烈了,还是自己真的资质平庸?她已经对自己进行了裁决——你配不上这所研究院。后来,经过几番内心斗争,她给研究院打电话说:“我不是质疑您的决定,只是想问如果下次再申请,我该怎样改进,您能否给我一些反馈和建议。”研究院负责人对她的主动性颇为赏识,几天后答复同意接受她的申请,原来当时招生办拒绝也只是审阅疲劳后的一念之差。勇于尝试,不怕被拒绝,这就是成长性思维的很好反映。

  《终身成长》的最后探讨通往成长性思维模式的`历程,共分为四步,一是接受存在的固定性思维,二是观察分析触发固定性思维的原因,三是给情绪命名并时刻提醒自己,四是持续学习提高成长性思维。我对其中的第三步很感兴趣,当触发到固定性思维时,你可以叫它王二麻子又出现了,马大哈来找你了,看你怎么赶走它。我也把自己的这种情绪叫做“小黄牛”,每次它出现时总是很倔强,你推它一下它才动一下,有时可能也推不动。前段时间在跟进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走采购和报销流程,自己内心常常对此有些抗拒,所以拖拖沓沓了一个月,被客户各种催促,后来实在不想看见“小黄牛”把它拉走时,才发现其实各部门都挺配合,流程也没想象中那么繁杂。

  每一次改变都是从接受现在的自己开始,希望能不断认识自己,做出一些调整,不断成长,进而内化为对自己有益的部分。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10

  在对成功的数十年研究后,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发现了思维模式的力量。她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她介绍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与成长型,它们体现了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你认为才智和努力哪个重要,能力能否通过努力改变,决定了你是会满足于既有成果还是会积极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确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达成人生和职业目标。

  德韦克揭示的成功法则已被很多具有发展眼光的父母、老师、运动员和管理者应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并做出改变,人们能以最简单的方式培养对学习的热情,和在任何领域内取得成功都需要的抗压力。

  《终身成长》这本书告诉我一个信息—人与人之间存在一种可选择的差异,即思维模式。我们每个人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行为,都是它无意识的写照,读后感m而思维模式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塑造而成。我大部分时间所持的想法是,一个人的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天分,与生俱来的天赋。我们的起跑线可能会落后于那些生来就有天分之人,但是现实中不乏通过后天锻炼努力获得不世成就的人,全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即便我们落后于人,还是有方法以及途径来追赶。智力并不是一个定量,能力更不是,他们是像肌肉一样,愈锻炼愈加强大。

  许多人格外推崇天赋,轻视努力的价值,认为需要努力就意味着存在缺陷,缺少才能,甚至不具备与之竞争的资格,如果需要为某事或某物而努力,说明它本身注定不属于你,这是固定思维模式的.偏见。抱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热衷于评判,结果导向,往往更在意成败,也更难以面对失败,遇挫时更易放弃,更易焦虑与抑郁。想要毁掉一个天才,只需要夸奖他是天才便够了,这会让他从此活在担心跌下神坛的恐惧与不安中,缩手缩脚,再也难以发现做事的乐趣。讽刺的是,顶峰是固定思维模式者渴望抵达的地方,却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工作激情的副产品。他们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并坚持下去,遭遇失败也更具有复原力。作者:孙梓轩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11

  本书对我的思维的最大的改变认清了自己曾经是一个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通过这本书告诉我如何成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卡罗尔在书中写到,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天赋就是全部,认为人与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并热切盼望成功,成功后感到的不仅仅是自豪,更多的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因为成功意味着他们固定不变的能力比别人强。

  此时,让我们对比一下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个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则个人的进步需要去学习新的知识,发展自己的才能。

  不可否认自己确实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去学习以及做任何事,甚至打游戏都是在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天赋与能力,喜欢装作一个轻松可以完成所有事的人、不喜欢提问、不喜欢向他人求助……其实这是一次次故步自封的自我限制,不但是对自己发展的限制,看待事物发展的眼光也会受到局限。

  比如很有趣的是先前我接触了一款游戏叫“部落冲突”,但我并没有持之以恒地玩下去,因为我认为游戏里不同等级的资源都是恒定的,所以我理所当然的认为部落的能力也是恒定的,一个三级部落的`军队绝对无法攻下五级、甚至六级的部落。直到有一天,徐哲炜告诉我,他成功得把一个十一级的部落夷为平地(他是九级),并向我展示他是如何布局下兵的、细节到每一秒、每一处,策略又是怎么讲究的,换作以前,我一定会不屑一顾,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不大,但恰巧那天我读到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固定型思维模式在我身上就是这样运作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呢?卡罗尔指出了很多的案例与方法,但是我思索下来的结论是:首先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认清自己,必须承认自己的普通。承认自己普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来就是特别的——倘若不是天才,也要带有着一些别的光环。当你觉得自己普通时、当你觉得自己并非一个天才时,你才会更虚心地学习技能、接受他人的建议、不介意向他人求助,更平和地接受失败与成功,这样才能更好的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能力。再此,送给我的朋友一句话:“无暇的信赖心是罪的根源,希望多年以后我们还是认识的我们。”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12

  说实话,我是在被逼迫的情况下才看这本书的。如果不是为了躲避罚款,我或许不会看这些絮絮叨叨的鸡汤文学。说来也可笑,我的这个出发点正好印证了作者卡罗尔·德韦克在本书中的观点。一个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他总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他会觉得好读书、读好书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当他遇到某种诸如读书、学习之类的挑战的时候,他就会无可避免地在通过固定型思维模式把自己保护在舒适区,用一句“我看不进去书或者我学不进去”之类的话去逃避困难,避免去主动积极的接受挑战。

  然而书中提到的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则不然,我给这类人起了一个相当文雅的名字——“天生我材必有用”型。他们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养成的,他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则是积极主动的、乐观坦然的去消灭它,直到达到自己心里预期的目标。提到拥有这类思维模式的人,除了书中列举的一些人之外,历史长河中凡是取得过巨大成就的人简直是不胜枚举。

  如果非要举个例子,首先涌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楚汉争霸中的项羽和刘邦了。刘邦地痞无赖一个、出身卑微低贱,当项羽都已成为“西楚霸王”的时候,刘邦还不知道在哪里领兵厮混,没有人注意到他。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下,他却隐忍着改变着环境。他知人善任、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最终正是靠着这样的气魄和胆识才成就了大汉王朝长达四百多年之久的辉煌盛世。反观项羽,当他面对刘邦带领的异军突起的汉家军、当他听到乌江边浩浩汤汤的嘹亮铁蹄声、当他想到江东父老的.那种期盼眼神时,他发出了一声无力回天的哀嚎,最终自刎乌江边。试想,如果项羽放下所谓的面子,如果他能在遇到挫折时奋勇向前,或许历史也就有可能会被改写吧。

  纵观身边的好多人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混合物。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劣根性,要想彻底的跳出这种思维的框架需要时间和勇气,但这正是需要我们去改变和提高的地方。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让大脑运作起来,养成成长型思维的习惯,才能不断的有冲动和热情去接受挑战,在挑战中不断的去成长、去学习。

  就我们现在这个年纪而言,20几岁正是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关键时候。这个时候的我们可能更需要把回报看的轻一些,把付出看的重一些、把自己的劳累看的轻一些,把培养自己的乐趣看的重一些、把所谓的别人看你的眼光看的轻一些,把与人之间的有效合作看的重一些、把此刻的安乐享受看的轻一些,把此刻的拼搏和奋斗看的重一些、把金钱看的轻一些,把目标看的重一些,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我不敢说你一定就是成功人士,但我笃定你一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13

  近期有幸拜读了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代表作《终身成长》。她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通过对大量真实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成长型思维的优点,从体育、商业、人际关系、教育等四方面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是成功的推动力。

  固定型思维:是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天赋使然,不断地给予自我满足的暗示,停滞学习,不思进取的想法。

  成长型思维:是认为一切成功都是可以靠努力实现的,只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思考,总结成功经验并付诸实践,就会有所进步的想法。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两者的区别。课堂上,点名回答问题。固定思维的人会想,课堂上这么多人,怎么偏偏会是我被叫到,一定要好好回答不能出错。而成长思维的人想的是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老师会给予纠正。一个看重的.是回答问题的结果,另一个看重的是回答问题并纠正、肯定所带来的提高。

  虽然不愿意承认,我大多数都是以固定思维去看问题。害怕被点名、害怕新的环境、害怕不熟悉的人,每天从事着一成不变的工作,不愿意尝试新的挑战。经常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总是从别人身上挑毛病,不从自身找原因,借口总是比办法多。看过这本书后感觉思想的转变是迫在眉睫了,按照书中提到的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四个步骤:接受,面对自己的固定思维;观察,明确出现固定思维的原因;命名,给这个思维定式一个名字;教育,用成长型思维来反复教育、沟通。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走向更好的那个自己。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14

  人和人的区别,在于出生环境,在于贫富差距,而更多的,在于思维方式的区别。

  01、两种思维模式的区别。

  《终身成长》这本书大概可以为我们解释社会人的两种区别: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的人相信一切都是与生俱来,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他们相信这个世界存在天才,也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改变。成长性思维的人相信一切都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所获得,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他们相信自己是人生的主宰,只要自己朝着目标正确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02、两种思维方式的教育表现。

  我们在表扬孩子时,经常夸:“宝贝,你好聪明啊”、“宝贝,你就是个天才。”而这种夸奖,更多的是在赞扬孩子所达到的结果,对孩子的'促进作用仅限于刺激孩子下次要得到表扬,一定达到要达到这个目标。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一般会这么说:“宝贝,你这次的努力没有白费。”、“宝贝,你作文水平提升了很多。”从孩子的努力过程、思考方式上去表扬孩子,则更能激励孩子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取得成绩。

  03、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

  《终身成长》这本书给出了四个步骤:接受—观察—命名—教育。把我们固定性思维展现的时候,逐渐教化成成长性思维。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维,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它一般什么时候来临,给它取个名字,制定具体步骤,慢慢养成成长性思维。在我看来,成长型思维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毅力二字,遇到困难时我们有毅力坚持,有毅力克服困难;立的flag有毅力执行结束。

  我们不怕遇到困难,而怕遇到困难就退缩的懦夫;我们不怕失败,而怕一失败就一蹶不振。拥有成长性思维,拥有毅力,才能勇往无前。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 篇15

  在公司组织的读书分享会中,《终身成长》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利用空余时间,也重新阅读了一遍。

  这本书最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拥有成长型思维。书中明确讲到了,一个人一辈子要处理两件大事:与自己相处,与外界相处。

  如何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事情,它深刻的影响着我们如何与外界相处。不论是做家长、刚步入社会、还是谈一段感情,对自身的认知往往决定了你的成长速度。

  如果你能明白天赋和努力的关系,那么就不会一味地去夸奖孩子的天赋,也不会因为他成长速度慢而过度焦虑。

  如果你能领悟到工作技能是可以提升的,那么在工作中就不会自怨自艾的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暂时的不顺,而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成天沮丧。

  如果你能知道感情也需要付出努力来维系和经营,那么就不会因为迷信心有灵犀而一次次错过沟通的`机会,也不会总是对过去揪着不放而做一个永不快乐的人。

  我们观察自己,认识自己,学习书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则是为了让自己日日精进。结合实际工作,比如刚入职的新员工,虽然暂时不太熟悉工作方法,但却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虽然有时候工作做得不够好,但是结对师傅以及同事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如此这般,你就会发现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

  我们还需要给自己制定一些成长型的目标。例如,要经常思考有哪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面对机会要如何把握?制定怎样的具体步骤,去执行新计划?做到这些以后,还应该随时保持一种警醒的姿态去思考:“要保持不断的成长,我还需要做什么?”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相信智力是可以提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学会迎接挑战,面对挫折坚持不懈;希望每个人都能相信努力的意义,懂得正视批评,并从中学习;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成功里得到新知和灵感;希望人人都能拥有成长型思维。

  特别感谢公司工会提供的“读书分享会”这个平台,让我们能更好地展示自己、学习到新的知识。最后,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吧,读过的书多了,许多知识就融进了你的血肉,不仅能让你及时审视内心,还能让你抬头看到诗与远方。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03-14

《终身成长》读书笔记8篇04-17

《成长》读书笔记02-01

成长的滋味读书笔记01-27

读《终身成长》有感10-19

终身学习作文05-11

《终身成长》读后感02-11

终身成长读后感03-29

好习惯受益终身作文02-20

读《终身成长》有感8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