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的策略

时间:2022-07-03 06:59:07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的策略

  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的策略

  摘要: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是影响中高职衔接的首要问题,在我国中高职衔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带来了专业选择盲目、专业口径狭窄、专业目录杂乱和专业设置同质化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施行专业集群建构、制定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并建设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信息发布平台与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关键词:中高职专业衔接;定位偏差;应对策略

  一、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偏差的表征

  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大致涵盖专业对接的整体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办学定位及专业衔接的结构布局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对接的整体规划是中高职衔接的目标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了中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专业人才的主要服务面向,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衔接的结构布局是中高职院校和专业办学指导思想的体现。所以,专业对接的定位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和顶层设计。没有清晰明确的专业对接定位,中高职衔接的长远发展就无从谈起。同时,专业对接定位是否准确,影响着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以及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与实施,从而直接影响中高职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

  中高职在进行专业对接时存在严重的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专业对接的定位存在偏差。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中仅包含专业大类、专业类别和专业名称三部分内容,而2010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除了上述内容以外,新增“继续学习专业举例”,这两个文件都没有明确详细地说明不同专业相对应的具体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具体内容,这使得中高职院校根据各自的理解和判断出发,进行中高职专业的开设与对接。由于不同院校对专业的理解程度和角度不同,导致某些高职院校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与中职院校存在脱节的情况,甚至没有考虑院校师资水平和办学条件,只是为了扩大生源。同时,有些中职学校在进行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对接时,往往更加关注高职院校本身的知名度,而没有真正地从专业对接的匹配度和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加以考虑。例如,某中职学校的服务类专业在进行专业对接时,过分关注高职院校本身的知名度,竟与工科示范重点专业的高职院校进行衔接。这不免引发人们的思考,多年的中高职衔接难道还只是停留在院校的衔接?因此,在进行中高职专业衔接之前必须认真审视专业定位偏差。

  二、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偏差的影响

  (一)专业选择盲目

  (二)专业口径狭窄

  高职的某些专业划分过细、过窄,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面、就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空间,也导致教学管理成本上升。例如,高职专业目录中的制造专业大类中的“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目前有60家高职院校采用该专业名称,该专业名称与本科的“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相对应,但是相对应的中职专业目录中的“加工制造”专业大类中部分专业方向比较宽泛。学生在中职阶段比较侧重实践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而从高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名称来看,专业口径更狭窄、更偏重原理和理论的学习。显然,这对文化基础较差的中职生而言是非常困难的,同时,过窄的专业口径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如果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对口工作,将很难胜任其他工作。“过宽”与“过窄”的专业口径对接,势必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严重问题,甚至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专业目录杂乱

  中职教育专业要强调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技能型和操作型的初、中级人才,而高职的专业设置应该在学生掌握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技术理论水平的提升。但是,目前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设置定位不清晰,中职为了能与高职衔接,在专业设置时一味向高职专业靠拢,高职为了向普通高等学校看齐,很多专业都在沿用普通本科的学科体系,甚至不少专业名称都与普通高等学校雷同,导致专业设置的同质化。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药学”等专业名称中可以看出高职的专业设置侧重与本科阶段的对接,导致很多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从招生来看,由于中职招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水平不高,高职的招生主要面对普通高中毕业生,并向中职毕业生倾斜。在专业设置上,往往更多地从普高生的实际出发,在课程中增加很多理论知识的学习,很多专业设置偏理论性,操作技能相对较少。这一方面造成中职生在理论学习方面较为困难,另一方面导致中职生在高职学习阶段的实践操作与之前所学重复,甚至不如中职教育阶段的实践操作更具有实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层次的同质化。

  三、中高职专业对接定位偏差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

  选择合适的专业是中高职衔接模式实践展开的起点,专业选择的基础是市场调研。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升级的实际需求,确定各类产业在中高职专业开设和衔接中的比例分布,特别是支柱产业与骨干行业中的现代服务类和先进制造类专业。市场调研的关注点应该是未来五六年有关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方向、规格、数量和未来趋势的分析、预测以及当前中高职院校相关人才的培养情况,最终分析得出开展中高职专业衔接培养的必要性、可行性,明确专业培养定位、人才技能要求等。只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才能使所选择的专业满足中高职衔接专业学制长、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大的特点。

  (二)施行专业集群构建

  要坚持以宽口径为主的原则进行专业目录的修订。目前,市场对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掌握简单实践操作技能的“蓝领层”的需求将逐渐减少,更倾向于需要技术含量较高、专业技能需反复操练、训练时间较长、社会需求比较稳定的技术人才,对这类人才的培养既要求“入门早”,又要求“后劲足”。由于这类人才的培养学制较长,如果专业划分过细、过窄,都可能影响毕业生的适应性、就业方向和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因此,要面向市场需要,拓宽专业集群概念,面向未来规划专业发展,整体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目录,使接受中高职教育的毕业生既具备一般中职生的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够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三)制定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职衔接过程中的专业对接之所以产生这么多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明确详细的国家层面的专业教学标准。中等职业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中高职衔接要从整体设计的角度使学生在完成中高职教育后成为具备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因此,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要整合中高职阶段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要聚集政府、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以及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采用工作任务分析的方法,对专业面向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进行深入探究。中职面向的岗位大多是能够进行技术操作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工人,职业能力相对高职更加明确,针对具体的工具、仪器、材料及相关的简单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掌握;高职面向的岗位大多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应用型技术员,职业能力相对而言涉及很多技术原理性的知识,并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时,要把握好中高职的专业定位,从国家层面制定出清晰详细的专业教学标准,这样有利于各院校准确地把握中高职课程衔接,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建设专业设置预警机制

  从中高职专业设置衔接的专业目录的修订到专业教学标准的编制,需要政府、学校、企业、课程专家等多方协作,通过政府、学校和企业多方对中高职专业设置的发展状态进行调研,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应由政府教育部门组织搭建平台,中高职院校参与搜集学生信息,建立专业预警信息指标,并进行动态监控追踪和实时更新,以强化对中高职衔接专业设置情况的管理,还应针对企业行业的社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要建立专业预警团队,负责对预警指标数据和监控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当前中高职专业对接是否合理。此外,政府教育部门要发挥平台的引导作用,定期组织中高职衔接院校召开会议,尤其是那些中高职专业对接大类相似的职业院校,打破学校间各自为政的局面,并加强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合作,加强中高职衔接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同时,由职教专家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监控,实现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动态调整。对那些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经费投入及教学条件不达标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政府部门要对其发出预警,学校要及时对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进行整改。

  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可以从根本上统筹中高职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内容,使教育体系内部的衔接顺利开展,是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基础和关键。通过中高职专业衔接定位偏差所造成的对专业选择、专业目录、专业口径、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专业定位在专业对接中起着重要引领作用。结合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逐步完善专业产业对接一体的办学模式,施行专业集群构建,面向未来规划专业发展,整体规划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目录,制定国家层面的中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将会对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起到有效的矫正作用。

  参考文献:

  [4]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3(10):44-49.

【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定位偏差及应对的策略】相关文章:

考生应对考试的7大策略06-14

高职毕业论文的选题定位方法?07-10

企业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的论文07-04

面试中的应对技巧07-11

关于大纲调整MBA笔试应对策略07-03

企业应对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策略10-20

“超级面霸”应对面试偏题的策略07-12

如何利用和避免面试中的各种心理偏差?07-13

在中国麦德龙超市定位策略的特点是什么?07-12

怎样应对创业中的问题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