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树》的教学实录

时间:2022-06-29 14:26:1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杨树》的教学实录

  (出示配有第一段朗读录音的幻灯片。)

《白杨树》的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大戈壁的?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的?边读边画出主要词句,然后,我们通过解词析句来理解、体会。(学生认真默读后纷纷举手交流学习体会。)

  生:课文中写大戈壁用了茫茫这个词。茫茫就是没有边际,模模糊糊看不清。这里是说大戈壁广阔。

  生:我画了这句话一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这里写大戈壁很荒凉。

  生:这里写大戈壁用了清晰这个词。清晰是说清楚,不模糊。

  师:作者是说大戈壁清晰还是模糊?

  生:大戈壁模糊、不清晰。

  师:所以,你只画清晰是不对的,应该画并不那么清晰。(生点头)

  生:我还画了浑黄一体这个词。这里是说大戈壁一片风沙,天和地的界线不清晰,看上去都是黄色。

  师:课文中写大戈壁用了一段话,谁能用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大戈壁什么样?

  生:荒无人烟。

  生:一望无垠。

  生:空旷单调。

  生:风沙漫天。

  师: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我们通过解词析句不仅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

  生:这就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

  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

  师:我们平时描写参天树木,常用哪些词语?

  生:高大挺立。

  生:高大挺直。

  生:高大挺拔。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用了哪个词语?

  生:高大挺秀。

  师: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

  生:秀就是不俗气,很高雅的意思。

  生:秀就是美,清秀,秀丽的意思。

  生:秀就是很秀气,很漂亮的意思。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这个词呢?要表达什么情感?

  生:这是作者夸赞白杨树,告诉我们那普通的白杨树不仅高大挺拔,而且清秀美丽。

  生:这个秀字流露了作者对白杨树的欣喜之情。本来白杨很一般,我们也常常见到,并不美丽,可在作者眼里,它是美丽的。

  生: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特别是生长在祖国大西北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师:作者仅仅是夸赞白杨树吗?(学生读书)

  生:我认为作者用这个秀字,表面是说白杨树的样子(外表)美,实际是写白杨的品质(内心)高尚。作者透过车窗,看到铁路两旁飞驰而过的白杨树,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它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在哪里生长的高尚品质。

  生:白杨树象征着扎根边疆的建设者。作者对他们倾注了敬佩之情,所以描写白杨树用秀字。

  师:很好。作者别具匠心,一个秀字,不仅描绘了白杨树的形象美,而且突出了白杨树的品格美,抒发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敬佩之情,为后面写扎根边疆的人进行了形象的渲染。

  (板书:高大挺秀、扎根边疆)

  师:(小结)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到处可见,在庭院,在公园,在城市的道路旁,在乡间的路边。对此,人们不以为奇。然而,在满目荒凉而单调的大戈壁能看到这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却令人惊叹不已。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大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也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悦。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于是,白杨便成了旅客们议论的话题。课文写了谁在议论呢?他们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第二段。

  (学生读后,在教师引导下讨论。)

  师: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

  生:一位旅客指的是爸爸。

  师:这里的卫士指什么?

  生:卫士指的是白杨树。

  师:作者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出神呢?

  生:作者将白杨比作卫士,形象地写出了白杨树傲然挺立的样子。

  生:这里也暗指那些建设者们像卫士那样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丝毫也不动摇。

  师: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没有出现本体白杨的字样,也没有比喻词,而是直接用比喻物来代替被比物,谁能用上白杨和比喻词,重新说一句。

  生:白杨树好像戈壁滩上的卫士一样。

  生:白杨树犹如戈壁滩上的卫士一般。

  生:白杨树恰似戈壁滩上的卫士。

  生:白杨树宛如戈壁滩上的卫士。

  师: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考:谁的话是主要的?兄妹俩对白杨有什么看法?(学生朗读课文。)

  生:三个人的话中父亲的话是主要的。

  生:哥哥说白杨树高,妹妹说白杨树直。

  师:孩子们看到的只是树的高大挺直,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教师领读父亲的三句话。)请同学们按照前面解词析句的方法谈体会。

  生: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这里是说白杨树姿态很美,一向是高大、笔直的。直象征着人的正直,高大象征着人的品质高尚。

  生: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告诉我们,无论把白杨树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为人类造福。

  生:这是说白杨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这正是白杨的品格。

  生: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我们边疆建设者都具有白杨的品格,他们在沿海城市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远离家乡到大西北工作,照样能为祖国做贡献。祖国需要在哪儿安家,他们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

  生:作者写物,意在喻人。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是指建设者所遇到的困难;坚强、不软弱、不动摇是写建设者们把一生献给了祖国边疆那种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

  生:白杨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曾有过分毫的屈曲,仍旧长得那么端庄、凝重,笔直地耸入高空,正象征建设者们在大西北荒漠上克服种种困难、扎根边疆的精神。

  师:爸爸的这番话含蓄深沉。请同学们带着对白杨树的热爱,对边疆建设者的敬佩之情,齐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

  生:这里用了哪儿哪儿。

  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

  师:这两组关联词语用得恰当,更有力地突出了白杨的品格。请分别用上这两组关联词语,说说边疆的建设者。

  生:哪儿最艰苦,哪儿就有建设者的足迹。

  生:祖国哪儿需要,建设者们就在哪儿安家。

  生:不管困难多大,不管条件多艰苦,边疆建设者总是那么坚强,那么乐观。

  生:不管风餐露宿,还是语言不通,不管缺水少菜,还是生活习惯不同,边疆建设者总是不软弱,不动摇,毅然扎根那里,开花结果。

  (教师板书:生命力强不畏艰难)

  师:(小结)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城市需要它,它就默默无闻地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它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儿生根了。它上擎青天,下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就是白杨的品格。

  这是《白杨》第一、二段的教学实录。教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以自己的激情去调动学生的感情,做到了在教学语言上花气力,在体会感情上下功夫,在课堂气氛上用心计。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解词析句,读读议议,既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含义,又受到了文章感情的陶冶,同时也提高了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第一段的教学,教师设计了看、听、读、画、议等步骤,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眼看、耳听、心想、手画、口说,从多方面去感受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挺秀。问题的设计,重视了词语的学习,突出了语言的训练,强调了感情的体味。这样,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自觉地把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了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采取对比方法设计了描述性的小结,把学生带入情境,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促进他们感受的深化。同时,小结中又巧妙地揭示了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段的学习内容。

  第二段的教学,教师设计了自由读、讨论、分角色读、领读、画关联词语、造句等步骤,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掌握白杨树的特点,理解边疆建设者的品格。造句的练习,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既能看出学生应用关联词语的能力,又能看出学生认识事物和感情表达的程度,便于教师抓住矛盾,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小结的设计,充满了教师的感情,富有感染力,有助于深化和升华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理解的深刻,语言的精美,也给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楷模学生会从教师的小结中受到启发,开阔思路,找到自己学习的差距。

  这个教学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言的理解,要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功夫。那种离开具体语言,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把词句弄懂,才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否则,学生的理解就没有根基。

【《白杨树》的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假如教学实录教学实录07-01

白鹅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案例反思07-03

经典教学实录07-01

作文的教学实录07-02

《春联》教学实录07-03

《组歌》的教学实录07-01

教学实录《出塞》07-01

《穷人》教学实录07-01

郑和的教学实录07-02

《争吵》教学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