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论文

时间:2022-06-27 10:14:43 服务业/酒店/餐饮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论文

  【摘要】本文调研分析了国内对酒店业人才的需求,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行业市场需求的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建立“以目标岗位群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论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创新

  我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指出:目前,我国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旅游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的支撑,高校作为旅游人才培养的摇篮,应该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的可用之才。

  一、酒店业人才需求现状

  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有星级酒店1.25万家,其中四、五星级酒店近4000家,星级酒店客房总数达到160多万间。按照酒店行业人员配比平均计算,星级酒店平均人员配比在350-400人,那么仅星级酒店需要的人员数量将达到437万-500万人,酒店行业是旅游业中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在这样的人才需求下,很多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却仍然找不到工作,说明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酒店人才需求调研

  笔者对星级酒店经理、人力资源总监、部门经理、技术主管等管理人员就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人才能力要求以及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等方面做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文素养教育和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是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星级饭店员工流失率为53.52%,虽然比2013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但星级饭店的员工流失率依然居高不下。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能够胜任技能型工作的应用人才。但是学校教育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略职业道德教育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使得学生对于工作岗位尤其是一线的服务工作岗位没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能正确的面对和解决,往往直接就辞职不干了,影响了专业能力的发挥。

  2、基层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酒店行业最渴望的人才类型在调查的22份问卷中,认为基层人才缺乏的管理者占100%,认为技能性人才缺乏的管理者占81.81%。这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加强专业技能实践教育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从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尤其对于民办高等教育来说,要形成专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培养的学生被社会认可,就业率高,学生满意度高就会使得学校生源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从而促进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社会知名度的提高;社会知名度又进一步增强了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和质量,促进就业率稳步高升,最终达到生源数量稳定增长的良性循环。

  3、酒店管理高职(专科)类技能型人才是酒店行业人才的中坚力量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酒店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占本单位员工的比例时,星级酒店管理人员认为专科毕业生占比达到31%-50%的占到36.36%,本科毕业生占比达到20%-30%的占到45.45%。

  4、酒店对于实习生顶岗实习的需求要求学校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创新校企合作是大多数高职专业尤其是像旅游管理这样的服务类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在酒店对实习生留用的观点上,酒店择优留用的占70.69%,酒店全部留用仅占4.31%,其次实习生自愿选择的占24.57%。酒店行业更希望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不能把管理强调的太多,应该是一线的专业技术与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行业岗位的职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出发点。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笔者对陕西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发现,传统的“2+1”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高职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主要体现在:

  1、课程体系只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忽视了酒店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职课程体系改革方兴未艾,但现有的课程体系以及现有的改革一味的强调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比如,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营销策划、酒店督导、酒店财务管理、茶艺与茶馆经营、调酒与酒吧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服务礼仪、旅游电子商务。而酒店调研的结果发现,酒店管理者对于人才的需求除了职业能力以外,还包括了职业综合素养,尤其是个人形象塑造、沟通技巧、服务心理学、服务英语等。

  2、培养计划中过多的强调管理而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随着“90后”开始步入社会舞台,其彰显的任性、追求自我的特点让酒店管理人员惊叹之余,也悟出了该放弃的决不挽留,该珍惜的决不放手的真谛。因此,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不能把管理强调的太多,应该是一线的专业技术与理论相结合,帮助学生清楚的理解和认识行业岗位的职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出发点的基本点。

  3、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低影响了专业技能的培养效果学校酒店管理的教师大部分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研究生,他们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教,专业理论以及学科研究基础扎实,但大多数教师没有在酒店一线服务岗位工作的实践,不具备行业服务技能。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中对于技能教育的要求。

  四、市场需求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1、建立“以目标岗位群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管理专业目前采取的是传统“2+1”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但是,这种培养模式造成了技能训练和专业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割裂和不连贯,大部分学生结束了两年的课程学习之后,进入企业实习时,当时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基本已经忘记,使得校企合作的单位在接收实习学生后很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培养模式的创新要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的差距,建立“以目标岗位群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成职业道德良好、职业技能扎实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做最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2、创新课程体系建设首先,以目标岗位群为向导,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既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到重要的地位。在课程体系设计中融入现代服务礼仪、形体训练、个人形象设计、旅游美学、紧急救助等课程内容。其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行业属性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中平衡管理理论与服务实践技能课程的课时数;最后,课程实训要及时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实践的及时印证,增强学习的效果。第一学年: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基础、酒店管理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经济学、酒店职业英语、普通话、形体训练;第二学年,学生作为旅游企业准员工,能够从事酒店客房、前厅一线服务以及酒店餐饮、酒水服务、技术人员等工作,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旅游心理学、电子商务概论、现代服务礼仪、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酒店客房服务实训、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前厅服务实训、酒店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餐饮服务实训、酒水服务管理、酒水服务实训、食品营养与卫生、酒店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与技能实践紧密结合;第三学期:学生作为旅游企业熟练工作人员,主要从事高星级涉外酒店服务以及基层管理等工作,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个人形象设计与职业资格证书取证课程,为学生下一步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3、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在兼职教师引进的过程中,注重与企业管理者和技能主管的交流合作,吸纳他们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学科负责人共同指导技能教学实践并组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监督教学过程和评价教学质量,形成完善的教学指导、管理、督导、评价体制。

  【参考文献】

  [1]王健.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3).

  [2]岳冬菊,李海民,杨瑞.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2(2).

  [3]李柏文.响应社会需求的旅游动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旅游科学,2009.23(4).

  [4]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7(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酒店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措施论文07-04

高职院校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论文07-03

分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创新论文07-0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创建论文07-03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7-04

酒店管理创新人才论文07-05

酒店管理专业小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的论文07-03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论文06-29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07-03

探究基于网络教学整合中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