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材在师生间的特殊关系论文

时间:2022-06-25 22:52:35 教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论教材在师生间的特殊关系论文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最根本要做到一要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树立正确的教材观,使教材成为师生间特殊的对话者。它是教师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人文意识,在智慧、道德、身体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审美上近可能接近真、善、美的社会人的关键。

浅论教材在师生间的特殊关系论文

  关键词:教材 师生关系 人文意识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此时的教学过程中,教材是师生关系的重要纽带。应该让学生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中加以指导,就可以建立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应该从师生关系出发,从教材出发,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字、词、句、篇的揣摩和体悟,去感知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那么,教师应该捕捉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一、教材在教学活动的重要性

  语文教材(在此专指教科书)是学生接受知识、训练能力、开阔视野的凭借物,它在内容上包容了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在形式上体现了语言和文字的运用规则,具有一定的示范性,作为教师就是通过教科书来向学生传达知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的智力和能力的[1](45)。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并没有完全放下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子,在教学中仍然是重程序(解题——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分析写作特点——布置作业),重技术(如记叙技术、描写技术等技术),而学生受到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也没有真正地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没有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表达自己的观点。现在的课堂依然是教师讲为主,学生不愿看教材,不了解教材。所以,师生都应该重视教材在教学活动的重要性。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以教科书为主,吃透教科书,其他教参只是作为参考与借鉴;作为学生,也应该读透教科书,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但现在的教学教科书却遭到了师生的冷遇:教师对教参的关注过犹不及,学生则把大部分的时间耗在题海战术的训练中,对教材持视而不见的态度。所以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或是教师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或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活跃了,个性张扬了,但提出的却是不是“问题”的问题,所回答的问题与要研讨的话题之间,或浅尝辄止不到位,或风马牛不相及,绕开了教学的重难点,甚至游离于教材,随兴所至,随心所欲,表面上热热闹闹,如在合作,似在探究,实则华而不实,结果文本中文质兼美的语言变成了学生课后练习的知识点、训练点,文本中的人文教育也变成了人文知识的教育。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师对教材不熟悉,没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反映在教学上就是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课堂,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三、新教育背景下,教材与师生的关系

  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要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材观,不仅把教材当作传道授业解惑的工具,还必须把它当作一个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当作师生间的对话者,这样教材才会常读常新,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体会到文章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读者》杂志创办二十年来,长盛不衰,被称为读者现象。《读者》常务副主编胡亚权在回顾《读者》的文章中曾这样说过:“编辑部从没有把《读者》当作48页印刷纸去对待,而是把它当作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培养’。我们把《读者》人格化,努力使它有思想、有追求、有风骨、有情致、有志趣、有格调、有性格、有风韵,有自己是喜怒哀乐,有自己的幸福家园,有自己的自然环境和自己的祖国。她简直是一位中国公民。这就是读者成功的根本原因。”[2](54)《读者》的成功正是《读者》与读者对话的结果。因而,教师要使教学成功,也应该像《读者》杂志的编辑部把《读者》人格化一样,把教科书中的文本人格化。既然如此,如何才能使教科书人格化,让文本成为师生间的对话者呢?

  四、教师如何使教材成为师生间的对话者

  首先,教师必须要认真细致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的掌握作到懂、透、化。即弄清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重点的字词句,透彻了解教材的结构、重难点,并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如何才能使学生学好,进而将师生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感情、科学性融为一体。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应用自如地掌握教材,到课堂上能用大量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材料。”[3]因此,教师钻透教材后,还应根据教学实践需要多读一些参考资料,猎取更多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材料,这样在课堂上应对突发事件(指课前没想到学生会提到的问题或做出的答案)时才能左右逢源。

  其次,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切合实际的教案。参考书中的教材,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只适合写教案的老师,因而我们只能参考它,使用那些适合自己实际的部分,不可全盘照搬过来,只有有了符合实际的教案,教师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再次,教师要唤起学生做好课堂主人的意识。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有学生意识,这就是要把学生当作“人”,还学生人的权利。现在的教学,教师基本上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但大多数的同学却没真正地当好课堂主人。因而,还需要教师指导他们,让他们转变以前课堂上只会听记的角色,让他们意识到教材其实就是一个思维敏捷、睿智的思想家,进而引导他们学会研读教材,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做好课堂主人。

  总之,我们老师经常抱怨没有时间来研究教材,学生经常埋怨没有时间阅读书籍。其实不是没有时间去做,而是我们还没有真正地理解语文教育的性质和它的精髓,因而都把时间耗在不必要的环节上了,比如学生的练习,练习是为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练习应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但我们的课后练习大多是那些老掉牙的习题,结果加大了老师和学生的工作量,教师与学生彼此不能理解,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的能力依然是原地踏步,教师和学生都白累了一场,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引路人,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语文既是语又是文,只有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那才是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的“文”是通过对“语”的推敲、揣摩中悟出的。

  参考文献

  [1]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扬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陈秀娟。语文教科书是一位特殊的对话者[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4,(3)。

  [3]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扬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浅论教材在师生间的特殊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浅论休闲旅游发展的论文06-28

浅论微电影的经营论文07-01

广告学教育浅论的论文07-03

浅论管理心理学论文06-26

浅论汽车ABS系统的结构与检修论文07-03

旧教材与新教材议论文07-03

浅论高校师范专业Authorware教学探究论文07-03

浅论创意创意摄影在大学课堂的运用论文07-04

浅论公路施工中筑路机械的租用论文06-22

浅论纺织废水异味气体的治理技术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