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的强点表现论文

时间:2022-06-25 13:42:55 摄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闻摄影的强点表现论文

  【本文提要】“强点”是摄影画面中的视觉中心点,是画面中最为突出的趣味点。“强点”直接影响着受众的视觉习惯和视觉审美感受。正确理解和应用“强点”将有助于摄影记者在现场采访中获得更佳的图片;也有助于编辑在对图片的应用上进行后期的处理,使图片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让新闻图片在版面上展示出最佳的效果。

新闻摄影的强点表现论文

  【关键词】新闻摄影 摄影构图 视觉强点

  法国纪实摄影大师布勒松提出著名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这一“决定性瞬间”无可辩驳地指明了纪实摄影作品的成败所在。

  那么,如何捕捉到那个“决定性瞬间”呢?作者认为,利用新闻事件现场获得的短短数分钟(拍摄)时间,最大限度地思考画面的主题(报道的价值),它的美学成份和构成要素,设法突出图片的视觉中心——“强点”,是获得纪实摄影“决定性瞬间”的关键。

  要获得布勒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的画面,固然离不开人物姿态、表情、场面气氛、色彩、光线、影调等众多的元素,而画面的“强点”则属于上述元素的“集中表达”,是纪实摄影图片的灵魂要素。正是由于它的出现,才构成了体现“决定性瞬间”魅力的画面。

  一幅新闻图片的“强点”,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调动、留住受众的视线,更能找出纷乱事件(相关人物、场景或其他有记录价值的主体)的秩序,揭示出画面中相关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好的新闻图片在于它的“强点”给力

  1.“强点”在画面中的形成

  “强点”是图片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不能孤立地存在。新闻图片是靠形象语言来传递新闻信息的,它几乎不受阅读者的地域差异和文化程度的限制,完整和优美的画面能产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并加强传播的感染力。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从构图美学角度来充分认识。构图的目的和作用,无疑是把新闻事件的主题更精炼地表现在画面上。也就是通过构图把要传递的主题和主体突现在画面最抢眼的区域,以适应人们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趣味。

  “构图是一个思维过程,它从自然存在的混乱事物之中找出秩序;构图是一个组织过程,它把大量散乱的构图要素组织成为一个可以理解的整体;构图是对这些要素的反映过程,也是想方设法组织这些要素的过程,目的是让这些要素向人们传达摄影记者已经体会到的兴奋、崇敬、畏惧、惊异或同现。

  通过构图把主体突出地显示在画面中,“强点”也就成了画面构成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做法是无法替代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如今,当你在使用现代化的数码照相机时,其中一项小小的设置又往往被疏忽,数码照相机内已设置一种程序叫做取景“网格效果”,打开菜单就可以激活使用。这种淡淡的网格效果就是采用的九宫格原理,把画面分割成井字形,它有助于取景构图的需要。如此看似简单的线条却往往认为它只有一个功能,是为端正地平线或建筑物的垂直性而设置,其实不然,这其中还包括着“黄金分割法”,对于强点在构图中的位置,有着美学意义的指示作用。

  2.视觉“强点”的美学依据

  在说明图片“强点”的作用前,先了解一下黄金分割的比例关系。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在当时有限的科学条件下大胆地断言:一条线段的某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如果正好等于另一部分同整个线段的比即0.618,这样的几何比例会给视觉产生一种美感,这一黄金分割理论首先被用于古西腊的建筑上。黄金分割法随后又被构图学简化为“三分法”, 把画面用井字形进行分割,成为九宫格,“将被摄主体或重要的景物,放置在画面‘九宫格’交叉点位置上的构图格式。画面中的‘井’字形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这种构图形式较为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 ②。

  这一交叉点的位置基本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如图1所示,即红点区域附近。当画面主体放置在这一红点位置时,就可避免画面出现对称式的呆板。对称式构图看似把主体放置在中央最为显著的地方,而实际上往往令人生厌;而把主体放置在画面的红点附近,让主体更为突出,画面更趋和谐,能呈现出画面趣味中心的动感和活力。

  3.“强点”容易被忽视的原因

  一张图片只能有一个主题,所有的构图元素,都必须服从主题、配合主题、烘托主题,突出主题;而没有“强点”、“趣味中心”的图片,则不可能有力地表达图片的主题。

  “强点”,这一看似简单的方法,却又常常被新闻摄影所忽视,原因主要是认为这种方式适用于艺术摄影创作,而新闻摄影是“纯客观”表达,见到啥就拍啥,构图方式无须讲究。而事实上图片新闻作为一种视觉形式出现,是依靠形象传递新闻事件信息,这就必然与平面美学、视觉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思想传递和审美意义上的共性,艺术作品和新闻摄影作品都必须有视觉“趣味中心”。

  优秀摄影工作者拍摄的图片之所以超出他人,除了熟练掌握拍摄技术外,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在复杂的事物场景前,一眼抓住画面的“强点”,发掘出那些令受众关注的、独特的趣味中心,并且妥善地把这个趣味中心有机地融入整幅画面之中,以它统领画面中的其他各项元素,传达出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和感染力。

  二、“强点”如何在新闻图片中“主动表现”

  新闻摄影是依靠视觉形象传递信息,摄影的特性决定了它离不开光线照射所产生的效果。光线首先表现在对色彩显示,色彩又刺激着人们视觉的不同反应;光线的强弱、明暗的对比也直接影响着环境气氛。这些景物色彩效果的鲜明,画面所呈现的高低影调和对比关系,则往往可以通过摄影记者的主观愿望得以调整,这种调整并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只是从视觉角度进行适宜的调整,在进行适宜的调整中必须考虑到画面的构成和视觉强点的位置,强点可以通过色彩的对比、光线的反差得到烘托和强调。

  2002年10月,上海卢浦大桥建设处于尾声,根据设计要求要等待自然气温达到20摄氏度才能使大桥中心的钢梁合拢,合拢后就必须立即插入数十根铆钉进行固定。为了等待这一温度,建设者们日夜守候在钢梁边。为拍摄到这一场景,摄影记者同样需要日夜等候。由于现场的拍摄条件极为艰苦,深夜江面上风力又很大,只能一只手抱住钢梁,用另一只手操作照相机,拍摄的照片画面零乱,主体不够突出(见图2)。编辑于是在发稿时对画面进行了裁切,使建设者彻夜艰辛等候的场景成为视觉中心的强点,这样的做法并没有破坏新闻真实的原则,反而让这幅图片得到了“起死回生”的效果(见图3),成为版面上的主打图片。

  新闻摄影是以直观的视觉形象传递新闻事实,在严格遵循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就要考虑在最大限度上提升画面形象语言的功能,使画面产生耐人寻味的趣味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所反映的新闻主体,只有舍弃与趣味中心强点无关的东西,才能强调出主体;只有主体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表达出新闻的主题,让读者在有限的画面中解读新闻主题,接受新闻所传递的信息。

  摄影记者在把转瞬即逝的新闻事实记录下来的同时,为了提高画面语言的感染力,需要取得构图的主动性,还应有充分的预见性,以便迅速占据能准确捕捉最佳画面的拍摄点。“新闻摄影构图的所有目的,是为了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容和意义,有创造性地提高新闻照片画面的表现力和审美效果。”?图象画面中最基本的形成元素是光线,光线是构成摄影画面明暗层次、色彩对比的重要条件。通过不同的光线处理,能使画面的影调层次发生变化,通过明暗变化,来突出主体是最为有效的措施。摄影记者通过对现场光线的把握,对照相机曝光速度和光圈的调整,使背景与主体产生空间感,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对于光线的应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通过对光线的认识和利用可以使主体在环境背景的陪衬下成为画面的视觉“强点”。

  我国著名摄影家吴印咸先生1939年拍摄了《白求恩大夫抢救伤病员》,这幅经典纪实图片在构图、光影、背景的处理上堪称极致。占据画面上方的屋沿,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小庙),简陋的手术台和手术器械交代了当时艰苦的条件。更为突出的是吴印咸先生充分地应用了现场自然光线和构图元素,反映出摄影家精湛的表现手段。然而这一切都是现场自然光线条件下所抓取的典型瞬间,并非有人工光源的辅助。画面中深暗的背景上突出了白求恩大夫的形象,让主体人物处于画面的强点上。这样的纪实图片其画面语言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使之永远成为一幅典型的传世佳作。 三、终极追求:寻找与众不同的“强点”

  “强点”反映出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性质、报道主题的充分的、深入的理解,也体现了摄影记者自身的美学、尤其是平面美学方面的素养。任何一幅成功的新闻作品,都是“强点”“给力”所致,任何一位优秀的摄影记者,都是善于捕捉、凸显“强点”的记者。

  遗憾的是,在实际作业中,对于这种新闻摄影构图上的“强点”的思考与自觉应用,常常被急促的“嚓嚓”快门声所淹没。这也是众多新闻图片仅仅被称作“现场照片”,而不是令人过目不忘的“优秀纪实作品”的主要原因。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在给本文作者“荷之韵”摄影专集撰写的前言中写道:

  “摄影领域中所追求的,就是与众不同的价值和份量。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因为与众不同的结果要经历与众不同的过程,出类拔萃的基础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这也正是我们所要倡导的与众不同的专业表现。作为职业工作者,无论是文字记者、版面编辑,还是摄影记者、美术编辑,怎样去做出与众不同的表现,并能为市场消费者所接受,在接受中体现出传播主体职业精神的认可,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摄影记者是新闻图片的拍摄者,图片的优劣主要由摄影记者决定。摄影记者所追求的“与众不同”,所反映出的是摄影记者的修养和灵感,其中包含了新闻摄影专业实践,对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让新闻图片能以鲜明的形象语言形式准确地传递新闻事件的内涵,要真正做到与众不同,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在新闻采访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善于总结,掌握形象语言的规律和图片的构成要素,让图片凸显出“强点”,让“强点”真正发挥其作用。

  新闻摄影是用镜头真实、客观地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这和强调主观感受的、追求唯美表达的艺术摄影是有本质的不同。但是,从技术的运用和平面美学的角度来观察,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又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和相似性。艺术摄影未必是新闻纪实作品,但是一幅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必定同时也是美学意义上的优秀作品。可见平面美学的造诣和艺术创作的追求,是提升新闻摄影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看,一个专业新闻摄影者同时拥有艺术创作的高尚爱好,很值得提倡。《21世纪第一缕曙光》(见图4、5)这组图片当时是报道数万人涌向位于浙江沿海的括苍山至高点,观看21世纪的第一缕曙光的盛大新闻事件,其图片的表现形式都应用了构图、用光等美学原理和技巧。

  如何抓住画面的强点、发掘趣味中心,固然是对摄影记者提出了“做出主观努力”的要求,但是这个“抓”与“发掘”,必须建立在客观地、真实地记载新闻事件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现场场景,不可能抓出什么“强点”、发掘出什么“趣味中心”,如果有,也是虚假伪造的东西。尤其在数码影像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运用PS技术对新闻图片进行移花接木式的“强点”、“趣味中心”再造,进行违背真实的“加工”,是新闻职业道德绝对不能容忍的行为。

  倘若摄影记者到了现场,为了追求趣味点而“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想抓到画面里来 “突出表现”一番,结果反而什么也没有突出,令人看不到画面中的趣味点,有的甚至忘记客观公正报道的使命,让自身情绪陷入现场事件之中,忘记了报道主题和自己的使命,把“非强点”充作了“强点”,把无趣或低级趣味充作了趣味中心。

  “那些因素足以破坏主体的感染力,这就是视觉选择性造成的结果。我们都吃过‘视觉选择性’的苦,” ?这就需要摄影记者一定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注重提炼、升华报道的主题,在此基础上,必须学会“忍痛割爱”,舍弃那些干扰主体的东西,让主体成为画面中的强点。

【新闻摄影的强点表现论文】相关文章:

极简主义摄影在招贴设计中创意表现论文07-04

新闻摄影的造句07-04

现代摄影艺术美学特征与表现方式的探析论文07-03

图片摄影在电视新闻类节目中的应用讨论论文07-03

电视新闻镜头叙事表意中的电视摄影应用论文07-03

纪实摄影对摄影创作的作用论文07-03

新闻摄影实习报告07-04

浅谈舞台摄影论文07-04

审美与表现自我评价的四点07-01

新闻摄影培训心得感想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