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让音乐进驻孩子心中论文

时间:2022-06-23 11:28:19 图形图像/多媒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巧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让音乐进驻孩子心中论文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如何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让音乐进驻孩子的心中呢?

巧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让音乐进驻孩子心中论文

  众所周知,中高年级的学生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而喜欢当今流行的诸如周杰伦、羽·泉组合等歌星演唱的歌曲。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每节课如此,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通过一年的实验总结如下:

  一、巧用教材。

  五年级音乐课每周只有一节,教材内容是按每周两节课编排的,量比较大,教学时教师选择的余地也大。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上除了考虑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外,还尽可能地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学生大多比较喜欢学习歌曲,对于欣赏音乐兴趣就很小,教学时我尽可能地选择歌曲作为主要教学能容,穿插着乐理知识、技能技巧的练习,欣赏内容捎带着学习,不做刻意的讲解,用相通的音乐背景引导学生欣赏。如教学第二课《欢乐的村寨》时,我把歌曲《巴塘连北京》和器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放在同一课时教学。《巴塘连北京》描写的是海拔几千米的青藏高原,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后当地的人民激动地载歌载舞庆祝的场景。《北京喜讯到边寨》描写的是1976年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热烈欢呼,载歌载舞,一片欢腾的情景。音乐不同,但背景相通,都充满了喜悦。利用这一点,在学习《巴塘连北京》之后引导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就容易多了,学生不再排斥欣赏音乐。

  适合学生学习的新歌也是我的教学内容选择之一。五年级歌曲教学以合唱歌曲为主,由于课时、学生演唱水平的原因,学生掌握这些歌曲有一定难度。而每年的音乐刊物上都有不少合适的歌曲可供选择。如2009年第二期《儿童音乐》上的《踩雨》就是一首不错的老词新唱的合唱歌曲,歌词言简意赅,“雨敲斗笠嘀嗒嗒,是谁弹响了金琵琶?嘀嗒嘀嗒嘀嗒嗒,我光着脚丫,一路追赶着雨花花。踩雨呀,踩雨呀!”几句话勾勒出一幅春天踩雨图,充满着诗情画意,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了希望。曲调抒情又形象,运用了具有多种切分节奏,动感十足,使演唱者仿佛正置身雨中,成为音乐中的一员。教学时设计为以学生扮演风、雨的表演贯穿始终,从和声练习———学习歌曲———演唱歌曲,拟人化的表演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快更好的学会歌曲,而且让学生明白,演唱二声部歌曲同“和风”伴随“细雨”、“狂风”伴随“骤雨”一样,声部间的和谐、统一相当重要,同音准一样是唱好合唱歌曲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教学及学生对学习此歌曲的态度上来看,《踩雨》是一首难度适中的合唱歌曲、深受学生欢迎,也是一次成功的选择。

  另外学生特别喜欢的歌曲或形式,只要是符合学生的我也会适量选用。

  二、巧用多媒体课件。

  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音乐世界,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的海洋中邀游,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多媒体课件在这方面功不可没。

  1、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运用视听等多种信息刺激学生感官,导入新课,使学生大脑处在积极思维状态,从而为成功地上好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如教学第一课《春意》,我把学校里的腊梅、迎春等时令花卉拍下来并用于课件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加上适当的语言导入,学生很快融入情景之中,学习兴趣高涨。

  2、运用多媒体课件来突破重、难点。例如教学切分音从小节内的切分音“ⅹⅹⅹ︱”到跨小节的切分音 “ⅹⅹ︱ⅹⅹ︱”、“ⅹⅹ︱ⅹ—︱”, 每一个切分音都有一个演变过程,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这种过程用语言解释不太容易,而用多媒体展示就一目了然。再如讲解京剧四大功夫,无论教师用语言还是身段来讲解,学生还是只知道唱、念、做、打,具体是怎样表演的就有点似是而非,毕竟老师不是专业演员或票友,表演得难以到位。而用多媒体展示就可以让学生看到最原汁原味的京剧表演,教师加以适当的解释,学生很容易明白。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唱歌教学中,让学生演唱歌曲,但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乐感、嗓音条件都有所不同,所以在课件中我选用了几个不同调号的伴奏音乐,利用计算机可控性,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伴奏音乐进行学习、演唱,使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4、音乐欣赏课上,经过多媒体视听技术处理的音像资料,声像俱佳,形象逼真,为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发展求新思维提供了特殊有效的环境,倍受学生欢迎。例如在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我国的国粹──京剧时,由于学生听的少、见的少,所以,他们对京剧相关知识了解并不多,于是我把京剧的基本知识(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京剧脸谱等)、上世纪的流行歌曲《说唱脸谱》、传统京剧联唱、现代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等视频全部放到课件当中,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相结合,学生通过了解、欣赏、模唱、模仿表演来学习,就这样一节本来十分枯燥乏味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

  三、巧选课件内容。

  虽说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有着其它媒体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区别对待,一定要符合教学要求,一定要能为教学锦上添花,不可画蛇添足。例如制作第四课《四季》课件时,课题、青海民歌、教学难点1、教学难点2、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陕西民歌、再见,简简单单的七张幻灯片就解决了问题,不需要过多的润饰;再如《春意》课件,导入部分只是两张花卉图片,春意尽在其中。就是这么简单的内容,却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中,融入到音乐之中。当然也有内容很多的课件,例如《京韵》课件,选用了大量的视频(包括传统京剧欣赏、歌曲《说唱脸谱》、脸谱介绍、现代京剧等)、脸谱图片,但是并不是把这些资料拿来就用,特别是京剧欣赏视频,一般都很长,重新用Movie Maker做过,精选唱腔与角色;脸谱介绍视频是自己做的,选好脸谱图片录制好解说词生成即可,自己制作比较符合教学要求;脸谱图片都是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大量的内容都是为教学服务,没有多余的内容,没有炫耀的成分。

  总之我认为,只要我们做教师的多花点心思,音乐课一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音乐一定会进驻到学生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