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教学设计与理论分析

时间:2022-06-20 07:26:2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雨后》教学设计与理论分析

  篇一:《雨后》教学设计

《雨后》教学设计与理论分析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形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线索,置身诗境,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情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3.仿写训练,训练学生学习诗歌意象递进式组合写作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重 难 点:体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2.诵读欣赏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二读:读懂意思

  小组读后概括,交流,展示

  二、熟读成诵,感受景物之美

  三读: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思路,描绘

  诗歌显现的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三、诵读鉴赏,品情感之美

  四读:读出感悟,展示想象。

  学生谈自己对诗中诗人形象的认识,师生及时评价。

  五读:品味感悟

  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的感悟。

  四、诵读品味,悟哲理之美

  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过程意义,存在的价值等,诗中蕴含的哲理。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朦胧诗,明为写自然界中的“雨后”,实际是写人的心灵经受生活洗礼,更加洁净,人生无坦途,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在生命探寻的旅程中,我们难免经历坎坎,挫折和悲酸。但我们要敢于迎接暴风雨的洗礼,要有承受挫折的勇气,只有这样“心灵”才会更为“洁净”。

  《雨后》教学模式的理论分析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初中学生正值诗意的年龄,因此教会他们读点、写点现代诗,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的必要性等意义。

  我以为诗歌的教学,最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最能展现他们生命的原貌,最能让他们体验诗歌语言意境的美感,最能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教授席慕蓉的现代诗《雨后》,对我来说,实在是一件激动不已的事情,因为仿佛看到知音——终有专家同仁关注于此了!

  于是,放手让孩子们尽情地读诗,课堂里如久旱迎来了甘霖!师生终于可以暂时逃避到精神王国,不用报记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该死的笔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诵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这个读,也不是漫无边际的,于是,每一次读,都要有所指导,都能有所收获。赏景物之美、品情感之美、悟哲理之美——每一次发现都是新感觉,每一次收获都是小惊喜。

  而仿写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微写作的快乐!老师也会参与其中,让学生打破写诗的神秘感,让学生找到和老师平起平坐的认同感,甚至可以超越老师的成就感,事实上往往某些方面,学生早就胜过老师。但教学相长,何其乐也!

  篇二:《雨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学会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形象。

  2、创设意境,让学生深入诗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 难 点:

  体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

  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诵读欣赏

  一读:读准字音、节奏

  扫除文字障碍,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二读:读懂意思

  先小组读,再概括,交流,展示。

  二、熟读成诵,感受景物之美

  三读: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梳理思路,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感受景物之美。

  三、诵读鉴赏,品情感之美

  四读:读中感悟,展示想象。

  学生谈自己对诗中形象的认识,师生及时评价。

  五读:品味感悟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自己的体会。

  四、诵读品味,领会哲理之美

  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过程及意义/存在的价值等,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五、课堂小结:

  这是席慕容的一首朦胧诗,明写 “雨后”之景,实写人的心灵经受生活洗礼,更加洁净。确实,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敢于迎接“暴风雨的洗礼”,坦然接受挫折的磨练,在挫折面前要鼓足勇气/勇往直前,只有这样“心灵”才会更为“洁净”。

  六:板书设计:略

  理论分析: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在诗歌教学中,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我们只有对诗歌内容进行反复的诵读,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到诗歌的意境,从而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所以,我在进行这首诗的教学设计时,就充分发挥了读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方式的读,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这首优美的小诗,以期达到真正让学生逐步地知其意、入其境、感其情、悟其理。

【《雨后》教学设计与理论分析】相关文章:

《雨后》教学设计07-15

雨后教学设计02-19

《雨后》教学设计02-24

关于信息理论的理论分析06-27

《雨后》教学设计15篇02-25

《雨后》教学设计(15篇)05-05

《雨后》教学设计18篇04-11

风雨后是彩虹教学设计06-25

雨后教学设计15篇06-05

精选教学设计试题及分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