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理念教学设计

时间:2020-08-16 10:32:23 音乐 我要投稿

音乐理念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设计说明(音乐与诗歌)

  课题: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

音乐理念教学设计

  课型:新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教材:人教社高中音乐课本第三单元第六课

  课前准备:提前向学生布置收集古典诗词音乐作品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1、音乐与诗歌的历史渊源

  2、古典诗词歌曲四种创作风格类型作品的对比欣赏

  3、表现与创编活动

  4、拓展与升华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四首诗歌音乐作品的对比鉴赏,感受音乐与诗句完美的贴 切、珠联璧合,对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了解古代词调音乐、现代通俗音乐、无调性音乐的艺术特征。

  2、通过表现与创编活动,学生充分将想象力与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诗歌音乐作品的意境,体验音乐来源于生活。

  3、通过拓展与升华环节,学生对古典诗歌音乐作品有重新认识,了解不同作曲手法的创作风格。

  教学重点:四种不同作曲手法表现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对比鉴赏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与诗歌的共性——表情达意,并感受音乐与诗歌的互补性——非具象性与语义性结合

  教学方法: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声、像、视、听相互结合,开阔学生视野。

  2、充分发挥音乐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多渠道参与和感受音乐。

  3、启发学生能通过听辩、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获得体验,并能即兴创编活动。

  教材分析:

  《诗经五首》是作曲家金湘应中央民族乐团委约创作,1985年完成,作曲家手法即传统又大胆创新,使古韵与新意于一体,《葛生》(选自《唐风》)是一妇女悼念亡夫的诗,四处烽烟,田无荒芜,夫君战死沙场,她一面哀悼死者独眠荒野,一面顾影自怜,并怀着忠贞爱情,欲于百岁后同眠,曲作者采用暗淡、低沉的羽绸式,以舒展而伤感的音调,一字多音旋律表现女主了公悲切的内心世界。

  教材中几首古典诗词配乐的音乐作品大多是运用拟古型的创作手法谱写,以达到保留古音古韵的目的,但与学生现实的音乐欣赏水平有较大差距,学生不易掌握。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传统音乐与通俗音乐进行对比鉴赏的方法,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删,以利于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作品内涵。

  古典诗词歌曲根据作品风格共分四种类型即还原型、普及型、融合型、非传统型分别选用《葛生》、《春晓》、《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等歌曲。

  学情分析:

  高中生身心发展已趋于成人,丰富知识的储备与独立人格的完善,令他们对人生充满好奇与探究,“一言堂、照本宣科”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奇迹,关注学生,拓展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教材。根据建构主义理论,课前学习者利用多渠道寻找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并进行筛选整理由小组长代表本组展示学习成果,使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通俗音乐无疑是当代高中生的挚爱,用他们熟悉的通俗音乐作为课堂教学一个良好切入点,打通未知知识——传统古典音乐普及的桥梁,在对比鉴赏中接受不同音乐风格的创作与情感体验。

  教学理念: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基本上是相同艺术形式的专题性音乐作品欣赏,并且横向关系结合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 关系,例如,音乐与诗歌、戏曲、舞蹈等。这种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是新教材人文理念的体现,不仅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也全面了解音乐广泛的存在于生活中其他常见的艺术形式之中。此课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学生走进音乐与诗歌这种古老艺术形式,去舒展学生想象的翅膀,高中音乐课不同于初中,鉴赏≠欣赏,要求教师应在文化层次上、音乐风格要素等方面进行深层次探究。同时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编,让学生参与课堂走上讲台,让自我才华得到体现与认可,增强学生自我成功的表现欲,这种因心理满足而产生的内心愉悦是学习音乐兴趣提升的最大源动力。学生只有参与了活动才真正获得情感与美的体验,为学生艺术潜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

  篇二:音乐教学设计

  音乐教学设计是依照《标准》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整体策划和具体活动安排,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音乐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以往的教学法教材,通常将此内容在“备课”一节中加以简单论述,未能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已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与“备课”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和教学实效上的差异,掌握音乐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内涵是顺利推进音乐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 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教学目标概述

  音乐教学目标,指课堂音乐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特指音乐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所制定的既符合教学内容要求、又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最基本的标准与层面。它与以往教师们所熟悉使用的“教学目的”一词有着本质的区别。“目的”是教师主观的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站在审视教学的角度,以传授者的身份和挑剔的心态所制定的希望学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集中代表了以知识为本的学科体系教学观,是“以教论学”的具体体现。“目标”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从学生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促进者的身份和接受的心态所制定的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是“以学论教”的集中体现。

  综观本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一词已成为众所关注的核心。首先,课程改革本身就有“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等六项具体目标。其次,每一门课程都有独立的课程目标。再其次,每一门课程中的不同学段,又有各自的学段目标,音乐课程标准中就呈现出1——2年级、3——6年级与7——9年级三个不同学段目标。最后,每一节课又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即本章将详述的课堂教学目标。

  二、音乐教学目标分类

  《标准》为音乐教学设置了三个不同维度的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音乐教育的效应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音乐教育的机制主要体现在有情感的教师将表达情感的音乐传达给需要不断丰富情感体验的学生,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成了第一位的核心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因此,《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划分为五个小目标: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音乐本身的表现性、实践性、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只有通过亲身经历与体验这一过程,才能独立地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才能通过模仿逐步积累感性经验,在探究与创造活动中,在与他人的共同合作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学习,并感受学习音乐过程中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终身愿学音乐、会学音乐的兴趣与习惯。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音乐知识与技能对于音乐学习无疑是必要的,关键是以什么样方式去获取知识和技能。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忽略掌握知识技能的人,忽略人的情感态度与兴趣,忽略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与途径,将会继续“仓储式”的教育与“四脚书橱”的“打造”。“教人真理的教师不是好教师,教人发现真理的教师才是好教师”。音乐教师应在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引导学生学好音乐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的情感态度、方法与能力与知识技能共同成长。在《标准》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有下列几点:

  1、音乐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三、音乐教学目标比较

  由于教师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同样道理,由于教学理念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制订出截然不同的教学目标。在旧理念指导下制订的教学目

  的是站在教师的位置上,从教学的角度,提出的希望学生达到的境界;在新理念指导下制定的教学目标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习的角度,提出的学生能够达到的层面。

  从以下两位教师设计的《东北好》一课教学目标的比较来看,我们会清楚地发现两种教学目标的差别。

  甲老师从教师出发制定的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充分感受东北音乐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自学等形式学习《东北好》,激发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喜欢东北音乐。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3、引导学生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特点的东北音乐,根据《东北好》音调创编《沈阳好》,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乙老师从学生出发制定的教学目标:

  1、感受东北音乐热情奔放、活泼风趣、热烈红火等风格特点,并有进一步了解东北音乐的愿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聆听和演唱歌曲《东北好》,表达出歌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东北音乐,根据《东北好》创编《沈阳好》,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清晰正确地演唱歌曲,并能边拍节奏或边扭秧歌边唱歌曲。在浓郁的音乐情境中知道东北的地理位置、语言特点、风土人情及东北三人转、东北秧歌等知识。(知识与技能目标)

  第一种设计目标笼统、宏大,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是教师想使学生充分感受,是教师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想引导学生探索、体验与创编,充分体现了传授者的良好愿望与主观想象,是教师对教学结果的期盼,但定目标的后期效果则不在考虑之内。

  第二设计目标明确、清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设置了学生在45分钟的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短期学习行为与实际效果的具体目标,也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作了铺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兴趣与情感的主线在与知识技能这条暗线紧紧缠绕交织呈现的时候,价值观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四、如何确立音乐教学目标

  音乐教学目标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灵魂与方向,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而制定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而且能够达到的标准与境界。然而,一般音乐教师对此往往研究的不够深入,错把教学目的当作教学目标来对待,过高地估计一节课的功效与价值,甚至“把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通过学习这首歌,把学生培养成雷锋式的好少年”、“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过于宏观的“正确的废话”都写在上面,对课堂教学没有具体的指导意义,也没有评价的价值。

  音乐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四个要素: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果我们把教学目标表述为“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与歌唱能力”,就等于把目标的行为主体定位于教师而不是学生,因为是教师想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事实上,判断教学效果的直接依据是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获得情感体验与切实的进步,而不是教师的主观愿望能否实现或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2、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测评的,而不是笼统、抽象、模棱两可的。如果我们学唱了一首歌唱雷锋的歌,就把目标定位于“把学生培养成雷锋式的好少年”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不仅是主体定位的错误,而且也无法就“把学生培养成雷锋式的好少年”和“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进行测评,因为通过学唱一首歌,根本无从测评学生提高了多少。

  3、行为方式必须是灵活、多样、可操作的,而不是单调、乏味、缺少情感与活力的。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行为方式也必定会不合适宜,只有真正熟悉、理解、研究学生的教师,才能制订出深受学生喜爱、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与实际水平的行为方式。否则就会出现没有教学效果的盲目的教学活动、浮躁的不贴切的行为方式。

【音乐理念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音乐与人生教学设计10-27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7篇)12-01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7篇12-01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6篇)10-24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6篇10-24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10-23

《喜爱音乐的白鲸》教学设计10-22

苏教版《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设计07-02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5篇)12-04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