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谚,丰富的内涵杂文随笔

时间:2020-07-25 13:51:51 农/林/牧/渔 我要投稿

农谚,丰富的内涵杂文随笔

  农谚是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它对于农业生产必然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他们的经验主要靠“父诏其子,兄诏其弟”的口头相传方式流传和继承下来,农谚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它包括除了农业生产以外的“立身处世”的经验,音律和谐,合辙押韵,形式动人,富有生活气息。

农谚,丰富的内涵杂文随笔

  农谚,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农谚对于农业生产上有两个重要作用,一个是预测天气,另一个是指导农业生产。

  根据农谚的内容不同、性质不同以及在农业上的不同应用,可以把农谚划分成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农业生产实践的,包括农林牧副渔和土壤、水里以及气象等方面的农谚。例如:反映农业生产重要性的有“人靠饭养,稻靠肥长”,“春不种秋不收”,“万物土里生,全靠两手勤”;栽培作物有“五谷杂粮数米大”,“千金难买一茬麦”;饲养畜牧“牛是农家宝,种田少不了”,“养猪两头利,吃肉又肥田”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适应自然环境和生产实践中取得的宝贵财富和宝贵经验。

  第二类是反映社会实践经验的,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农谚。例如;“农民身上两把刀,租子重来利息高”,“农民一双手,地主一张口”,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劳动人民遭受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农谚;“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说的是勤俭节约方面的农谚。所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所取得的宝贵的经验、宝贵的财富。

  农谚在气候上的应用很多,运用农谚可以预测天气情况,对于异常的天气情况,可以让人们提前做好防御准备,避免产生巨大的损失。在古代没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无法预测变幻莫测的天气状况,大自然的多变有时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长时间以来,人们在经受不同自然变化的同时,逐渐的总结出避免重大灾害的能力。灾害降临之前,如何防御躲避灾害,过后又如何补救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农民迫切需要这样的应急信息,在反复的经历灾害与重建的'过程中农民总结了一些经验,逐渐产生了一些简短谚语,这些谚语世代相传,对人民避免自然灾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预测了天气可以让人类从靠天吃饭变为看天吃饭,譬如“瓦片云,晒死人,水沟云,大雨倾”等,这样的谚语告知人们天气的变化情况,作何打算。

  此外,农谚还可以反映出一些物候现象,通过这些现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在古代科技水平比较落后,没有现代社会的先进仪器,无法准确把握农事季节和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比如当时没有温度计,湿度计等仪器,农民就利用多年生树木的生长状态作为预告农事季节的依据,因为多年生的数目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的客观气候条件,于是产生了“要知五谷,先看五木”这类的农谚。还有比如“惊蛰暖和和,蛤蟆唱山歌”,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开春以后,冬眠中的动物都要开始苏醒了,气温也开始回升,蛤蟆从土洞中爬出来,垅里垅外,特别是到了晚上,蛤蟆的鸣叫声音像唱山歌一样非常的热闹,展现了春天里一片生机的景象。所以通过运用气候和物候方面的谚语,对于解决农业生产上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与实效性,说明农谚对于农业生产确实很重要。

  如果我们把农作物生产的全部过程分成几个环节,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农谚。例如水稻从播种起,选用良种有“种好稻好,娘好因好”等;培育壮秧有“秧好半年稻”等。插秧技术有“会插不会插,看你两只脚”“早稻水上飘,晚稻插齐腰”等;施肥有“早稻泥下送,晚稻三遍壅”“中间轻,两头重”等;田间管理有“处暑根头摸,一把烂泥一把谷”等等。拿水稻一项来说,浙江就有500条左右农谚。农民了有这些农谚,就好象现在有了技术指导手册一样,曾经起过很大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老农民中,都还保留有这种习惯。

  农谚,处世经验总结。

  社会谚语泛指为人处世、接物待人、治家治国等方面应注意的事。如: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狭路相逢勇者胜。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知已知彼,将心比心。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豆角开花藤牵藤,朋友相处心连心。

  农谚(真理篇):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柴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多看事实,少听虚言。

  满招损,谦受益。知过必改,闻过则喜。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从善如流,疾恶如仇。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农谚(社会篇):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手越用越巧,脑越用越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一事无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熟能生巧,业精于勤。

  农谚(劝学篇):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

  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农谚(环保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农谚(志向篇):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钢。鸟要紧的是翅膀,一人要紧的是理想。胸无理想,枉活一世。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有志周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年怕中秋月怕半,男儿立志在少年。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艰险。没有爬不过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见异思迁,土堆难翻;专心致志,高峰能攀。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实践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实现理想的翅膀。不学杨柳随风摆,只学青松立山冈。

  《古今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增广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农谚。

  解放前费洁心所收集的《中国农谚》,是由时令、气象、作物、饲养、箴言等五大部分组成的,虽然不很理想,但可以从这个分类中看出农谚内容的几个特点。建国以后,农业出版社以吕平为主,进行了有计划的全国农谚收集工作,共得10万余条,经过归并整理分类,共得31400余条,分成《中国农谚》上下两册出版,对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很好作用。

【农谚,丰富的内涵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寒衣节祭祖杂文随笔09-28

如何有效的管理时间杂文随笔09-30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杂文随笔09-29

有关冬至的农谚大全12-26

星座婚配杂文12-12

清明节农谚12-25

广告的内涵08-10

清明节农谚2篇12-25

祭灶节的文化内涵02-02

经典广告词的内涵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