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览园与农耕文化触手相握散文

时间:2022-12-13 22:14:25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在博览园与农耕文化触手相握散文

  这是炎热的午后,小城被笼罩在蒸腾的暑气里。很想出去寻觅一块清凉的地方,哪怕弹丸之小,容得下我的一颗燥热不安的心,也是齐人之福。这时候,香雪电话邀我,说是王老师要去博览园拍照。或许希望给我提供机会,找到一些感觉罢了,她的良苦用心,我除了感激之外,再就是弄点文字作为回报,如此最好不过。

在博览园与农耕文化触手相握散文

  博览园今天分明有活动,站在门外,就看见了“热烈欢迎微博达人相约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条幅,如一道彩虹,凌空徜徉着。大门侧面的办公室里,副主任陈群辉,一个精干随和的男子热情接待了我们。刚进去时,陈主任坐在桌前,忙的不亦乐乎,他拖动着鼠标,兴奋地说,今天的活动收效不错,通过这些游者微博的链接,博览园的知名度很快就跃上一个新台阶。谈起博览园日前举办的杨凌示范区文物保护成果暨农耕文化遗产展,陈群辉娓娓而谈,见解竟是那么专业独到,不难看出他对这份工作的热忱。好了,你们进去看吧!我就不啰嗦了。陈群辉适时地收住话题,喝了一口茶,随即笑着。呵呵,这么一个古道热肠的男人!其实,这感觉,是参观完毕之后,香雪在路上讲述了陈群辉乐善好施的故事,我油然而生的。

  这是一块神奇的园子,以崭新的面貌坐落在繁华的邰城路上,迎着每天的第一缕霞光,静看着农科城的古老与新兴,也以自身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每一个慕名而来者。坦率地说,自博览园在杨凌安家落户,我没有一次走进那日日敞开的大门。每日里为生活疲于奔命,似乎疏远了内心里那一份日渐被湮没的情怀。

  踏上青石错落铺就的小路,一种独特的感觉,丝丝点点触动着心扉。这该是一方锦绣花园的浓缩,路旁的花,别样的红;柳,独特的绿。花丛中,翻飞着一只貌似蜜蜂的虫子,见我们诧异,陈群辉笑着说,这是鸟头蜂,在杨凌是独一无二的,园里为数不多。经这么一说,试图拍一张照片,可这小精灵就是不停落花枝头,轻舞飞扬。我一时不能如愿,陡然好笑起来,它怎么会善解人意呢!一片宽阔的场地上,横陈着好多大小不一的石碌碡,或竖立,或躺卧,分明的棱角,浑圆的曲线,清晰的纹理,风采依存,似乎隐约听到了高昂的滚动声,稻谷与麦子铺陈的土场上,石碌碡碾扎收获着农者的喜悦。如今,这些原始的农具闲置一起,侧耳细听农忙季节里新型机械吼叫在田野上空的轰隆声,更多的是惊叹和欣慰。

  走进农史馆,陈列大厅里,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一身风尘,锈迹斑斑,伤痕累累,静坐在现代文明的时空里,熠熠灯光下,供游者追怀远古的时光,感受着脚下这片沉积着历史精髓的土地,曾经有过何等的神奇与辉煌。屡弃不死的后稷,植麻种豆,采桑收稻,教民稼墙;“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伏波将军西讨南征,骁勇善战,赤胆忠心;穿云关前弃商投周的黄飞虎,识时务者为俊杰;唐王洞里,落草的婴儿日后竟成盛唐明君,贞观之治,奠基开元盛世,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历史已去,回声不绝,即使民间传说,也茶余饭后街谈巷议。壮哉,古邰国,美哉,农科城。

  在众人的意识里,说到农业始祖后稷,就想到杨凌,说起杨凌,就联系到挥汗如雨耕作的农者以及麦香四溢的田野。现代化的杨凌需要以文化的视角探寻农耕的渊源,为此,杨凌人正在积极行动着。在这里,我想到了前不久出版的《多彩杨凌》一书,它不仅是文化人对杨凌新的审视,也是很及时的一扇宣传农耕圣地、人文杨凌的窗口。

  有时候,我们了解一段历史,原以为只有奔波他乡才能有迹可寻,参观游览,旅途劳顿。岂不知,懒以生存的本乡本土,竟也堆积着这么多的可贵实体与资料。归根结底,是宣传的力度不到位,让杨凌的灿烂历史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

  我们只是参观了博览园的一部分,就被其中的神奇与博大所吸引,这里面究竟还有多少人所未知的丰富内容,很是向往。我只是感觉,坐落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新兴农业小城,它的前尘往事,几乎都应该被浓缩在博览园的各个角落,有待世人的拂尘探幽。

  夕阳西沉,博览园沉浸在落日余晖里,格外宁静。

【在博览园与农耕文化触手相握散文】相关文章:

农耕文化之旅作文07-01

关于金山文化博览园简介06-27

农耕文化正在慢慢的消逝06-27

详细介绍宜春禅都文化博览园06-26

原始农耕文化同步测试及答案06-28

现代文阅读之中华文化的根在农耕文化06-28

关于游苏州江南农耕文化园的作文07-02

吸烟与文化散文07-03

关于农耕的农谚07-04

农耕记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