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论文

时间:2022-12-12 22:54:55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论文

  数学是一门思维型学科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对解决数学问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创新教育已经逐渐深入课堂,成为了现代教育的灵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然而,在现代教育中提到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让学生发明出什么样的东西才算是创新,而是使教学活动能够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渗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论文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陈旧落后传统式的高中数学教学扼杀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因为教师自身的观念陈旧,还由于他们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只有教师在单一讲授知识点,“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学生沦落为知识的“接纳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完全来自于教师的灌输,没有相应的探讨和深入,教学成效并不明显。再加上,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没有让那个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生没有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他们只是单纯地对理解公式定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二)多“牵引”,少正确“引导”在新课改深入推进的今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虽然得到了一定改善,老师不再像过往那样直接把答案、结论告诉学生,而是用了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然而,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时,还是缺乏了耐心,往往都是牵引着学生走,在把问题抛出后,就用暗示性的语言把学生的思路引导实现设计好的标准化路线上来,学生也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得出标准答案。毋容置疑,这种牵引式教学,能够高效完成知识点的教授,但是在此背后所牺牲的却是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创新能力发展的空间。

  (三)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纵观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我们仍旧可以随处可见教师在重复“搬运工”的工作,他们在教学中所担任的角色就是知识“搬运工”,每一节课都在按部就班,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中来,把自己认为的所谓“必考点”搬到练习册中。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追求创新教学,而学生的创造力在此程中被严重扼杀,更谈不上生成智慧,培养能力了。缺乏了智慧生成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束缚了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在教学交往活动中的自主发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脱离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学会突破,逐渐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创新能力的实践

  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在参与学生的过程中,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靠学生的理解而是靠实践与感悟。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积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需要亲身经历和感悟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离开“过程”也就不存在“经验”,更别说培养与发展探究、合作、创新能力了。下面,以“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化被动为主动情境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基点,以高效教学为目的的现代化教育模式,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求知欲,而且可以通过疑惑性的学习问题刺激学生大脑神经,激发出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作用下,学会自主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给予他们独立创造的空间。此外,还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征和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营造“问题”氛围,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由质疑引发思考,由思考发现问题,进而自觉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就可以在学习完点到直线的距离、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列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片段一】①圆心在C(0,3),经过点P(3,-1),求圆的方程。②求圆心在C(1,3)和直线y=x相切的圆的方程。③求(x-1))2+(y+2)2与4x-3y+5=0位置关系。由于在此之间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相关的知识点,所以对于这类的问题,学生都已经知道了当中所蕴含的“问题”和“方法”,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对他们的探究所得进行评议。

  (二)提供互动平台,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化知识为技能由于受到学生自身知识水平以及认知的影响,使得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给数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合作交流学习中,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激励,在互动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体验。【片段二】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学生完成探究学习后,我再次以第③个问题为切入点,提出问题:第③题是我们昨天学习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怎样判断直线与圆位置关系?学生们各抒己见。生1:把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联立方程组,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通过判别式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生2:判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如果d>r,那么相离;如果d<r,那么相交,如果d=r,那么相切。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五种。【片段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由教师抛出新生成的第二种类型问题,即:在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是通过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半径r的大小来判断的,那么圆与圆之间的关系是否也是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判断呢。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带着新问题进行自主和合作学习。

  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得出如下结论①当d>+时,⊙A与⊙B相离②当d=+时,⊙A与⊙B外切③当-<d<+时,⊙A与⊙B相交④当d<-时,⊙A与⊙B内含,⑤当d=-时,⊙A与⊙B内切实施开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化“学”为“用”创新思维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能力之一,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思考,寻求多样性的答案。所以,教师在教学上不能固步自封,在教学手段上也要有所创新,会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尽量避免以往的单向知识传授,注重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实施开放教学,达到学生创新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而在完成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后,教师可以增添一个新的学习环节——学生举例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不仅是为了增加结论的可靠程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应用中。而在学习判断两圆位置关系时,某一学生提出了如下例子:C1:x2+y2-2x+10y-24=0,C2:x2+y2+2x+2y-8=0,判断下列两圆位置关系。学生们基本都按照常规的方法对例子进行了判断,但是却又部分学生有“出其不意”的想法,他们认为:把两圆联立方程组,两式相减以后消去二次项,得到2x-3y-11=0再代回一个圆的方程,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由判别式△>0,知道两圆相交。这种方法是否可行?这小部分学生并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走,而是另辟蹊径,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上述问题进行判断验证,最终学生通过验证,得出:用解方程的方法能够判断两圆是否相交,但相切和相离时,不能判断内切与外切,内离与外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环境背景下,如何从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出发,创新课堂教育模式,是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在。为此,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应结合新课改标准,从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出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推陈出新,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的融合,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国赛.合作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考(综合版),2015(09):9.

  [2]李宾.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才智,2013(34):278.

  [3]赵婷.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7,(46):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