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4 20:30:38 图形图像/多媒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多媒体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异化的现实表现

多媒体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新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这个中介平台,可以高效地收集多种教学资源,把文字信息、图片资料、音频视频等教学素材整合起来,使学生产生更为直观的情境体验,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升了教学效果。除此以外,还有助于师生间交往的良性互动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辩证地认识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其优越性的体现是有条件的,它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如果运用失当,必定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问题。就目前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教学而言,其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对立。现代教学模式是以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不可避免地影响、渐次变革甚至大有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势。相较于“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屏幕加鼠标”的现代教学模式优势明显。多媒体技术擅长于创设形象生动的感性体验情境,能够较好地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跳出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理性轻感性的窠臼。多媒体信息的刺激纵然可以很好地激发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但是,过量的影音强化会结出适得其反的苦果。其实,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作为两种教学模式,优劣各具,原本可以实现有机互补,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维深处总是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自觉或不自觉地将两者关系对立起来。这种片面的思维方式,其负面效应不可小觑。如现代教学模式推崇者,只是看到了现代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一面,却不能正视现代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深化、课程体系架构、思维逻辑推导等方面的欠缺。传统教学模式固守者与之相较,思路一致,结论相左。

  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名实不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学主体只能是人而不能被技术取而代之。不管是出于主观自觉还是客观被动,长时期高频次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物役”现象已经在教学主体及其交往关系上有所显现。首先,降格了教育主体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的教育主体;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主体地位的实现决不是外在赋予的,实现与实现的程度同教育主体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直接相关。令人遗憾的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多媒体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依赖性,平日里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更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教材教法,一旦出现诸如停电等突发状况,便手足无措,一筹莫展,教学活动随即戛然而止。其次,弱化了学习主体思维。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主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实现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度。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在量上有了显著的增长,大学生只能跟随思想政治教育者鼠标点击的节奏和课件翻转的频率疲于应付。换句话说,大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不是自觉的建构者,而是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久而久之,势必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再次,阻隔了师生交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实践本是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即人与人的活动。可是,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使得原来“人—人”的交往模式演变为“人—物—人”的交往模式。在“人—人”的交往模式下,教育主体可以通过自己语言语调、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与学习主体良性互动,教学相长。但是在“人—物—人”的交往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关注的是自己鼠标的点击,而不是学生听课的反应;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主体聚焦的是屏幕的翻转,而不是教师讲课的神情。简言之,多媒体技术阻隔了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全无人的主体性可言。

  3、教育目的与教育手段本末倒置。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教育手段是教育手段,两者不能本末倒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其个体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手段上的便利,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教学视界,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教育目的。现在的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过程中日益偏离了教育目的本身。年轻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热衷于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为制作课件而制作课件,过分地追求文字的网络链接,过度地强调媒介的视听效果,全然忘记了使用多媒体技术与制作教学课件的价值旨归。毋庸置疑,多层次、立体式的现代多媒体教学的确很是吸引学生眼球,可是,感官表层的感知并不必然上升为思维深层的肯定。心理学试验表明,学生持续的注意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必要条件。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学生内化思想政治理论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注意,二是持续的注意。现代多媒体教学确实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解决学生的注意问题,但是持续的注意需要的则是理性思维的认同。系统的知识体系、严密的逻辑结构经过如此这般碎片化的解构之后,恐怕留下的除了热闹的虚幻映像,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

  二、应对多媒体技术异化的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多媒体技术是顺应时代之举,我们坚决反对因噎废食的短视行为,理性的态度是采取可行的办法来逐步消除由多媒体技术异化所带来的弊病。为了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自觉反思、技术水平提高、考评制度革新及社会氛围养成等方面有所作为。

  1、人的思想认识具有逻辑上的先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思想观念上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异化现象的存在及其危害,这是扬弃多媒体技术异化的首要条件。技术为人所用,对技术异化我们不是错误地从技术本身找寻原因,而是应该看到多媒体技术异化的背后实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即人的异化。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于人的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通过思想与思想的交流、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起主导作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思想上先行反思,这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思想要求。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多媒体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多媒体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多媒体技术水平较高者之所以异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问题;部分多媒体技术水平一般者之所以异化,主要归因于技术水平上的不足所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多媒体技术的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诸如机械照搬、内容堆砌、华而不实等问题,主要受限于客观的多媒体技术能力。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跳出多媒体技术异化的樊笼,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技术能力,这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技术要求。

  3、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考评制度。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制度可以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热情和内在潜力,可以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效性。与之相反,非科学不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制度不仅无助于此,甚至会起相阻的作用。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制度看似在方法论上坚持的是科学主义,其实是打着科学的旗号行反科学之实。重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制度,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制度要求。

  4、全社会要大力高扬价值理性的旗帜。在科学技术盛行的时代里,人们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功利主义的坏习气,成为工具理性的俘虏。高校作为社会有机体的组成部分,自然难以独善其身,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也因此大打折扣。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工具理性应该在价值理性规约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工具理性大行其道,彻底淹没了价值理性,这正是问题所在。在全社会范围内,我们决不能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等同视之,更不能厚工具性价值而薄目的性价值,而是要旗帜鲜明地把价值理性摆在优先的位置上,正所谓“矫枉必过正”。全社会大力弘扬价值理性的理念,这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整体要求。

【多媒体思政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多媒体论文06-22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研究论文03-22

研究生思政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07-14

做新时代研究型、创新型思政课教师04-20

中文专业跨专业考思政研究生,就业前景怎么样?07-12

思政课教师总结01-05

思政实践心得体会05-17

思政课心得体会12-26

幼儿园常规教育工作研究论文09-26

小学思政课教师总结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