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时间:2021-01-15 19:50:10 图形图像/多媒体 我要投稿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出不同的课堂学习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倘若能充分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 那么就能充分被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各种器官,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就是对其理论的实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尤其是课件, 我们要追求其外表之美观, 更要将注意力放置在其内容和实质上。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论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多媒体教学; 现状; 误区;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 是新课改的三大支撑理论之一, 他通过研究学生在语言学习2周后的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 得出了以下结论:不同的课堂学习方式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如听讲、阅读、试听、演示、讨论、实践、教授他人等七个学习方法的知识留存率分别为5%、10%、20%、30%、50%、75%、90%。因此, 课堂教学应该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在此基础上, 倘若能充分结合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 那么就能充分被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各种器官,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总之, 学习金字塔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教学新思路, 并用数据论证和揭示了我们最常用的传统的视听教学的效率确实低下的问题。

  确实, 从上述理论能看出, 有多媒体技术参与的教学效率明显高于平铺直叙式的灌鸭式教学, 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育家布鲁纳也说过, “学习的最好刺激, 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各中学提倡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日常教学。尤其是历史学科, 当前网络上有大量的资料, 包括音频、视频、图片、音乐等, 确实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地方便, 也节省了我们教学中的大量的不必要的时间浪费。但是, 同时, 笔者发现, 正是因为网络信息的方便, 以及教师个人认知的错位, 反而在有些情况下, 多媒体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辅助左右, 有时候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 甚至将多媒体本身作为课堂的重心, 这是明显的本末倒置。具体来说, 当前的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尚存在以下问题。

  1 将多媒体的展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心

  在新课改中, 多媒体的地位是辅助的, 即我们是用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速度和效率, 但是, 就目前来看, 笔者认为有相当部分教师将做媒体作为自己课堂的中心, 甚至有教师认为, 一堂多媒体课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课件的质量, 因此, 教师会花费大量的心思在课件内容和制作的技术上, 而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对接问题。

  我们知道, 初中生的历史知识本身就不是很丰富, 知识积累明显较为薄弱, 且这个时候的学生普遍比较贪玩, 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尚需要教师的不断地引导和监督。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堂的进行严密的组织, 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多媒体可见的制作紧密结合, 创设情境, 让多媒体课件与学生的学习相配合和辅助。另外, 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要做好了课件, 就让课件带着学生走, 教师不再发挥作用。相反, 教师要从宏观上调控学生, 根据师生教育教学实际情况, 来确定多媒体教学的闭了和内容, 适当的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 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稳住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

  2 将学生视作课堂的观众

  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 确实存在将学生视作多媒体教学的观众的行为。这其实与我们传统的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是将教师的灌输变成了多媒体课件的灌输而已, 这两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新课改提倡双主体论, 即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体, 其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动接受者和参与者, 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监督者和引导者。将学生视作课堂观众的做法明显是不合时宜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就曾指出, 学生不应该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相反, 他应该是主动的参与者。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对比也发现, 只有科学地将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的具体内容相结合, 并认清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征, 方能取得初中历史教学的较好效果。另外, 还得让学生参与进来, 不能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倘若整节课都没有学生的`任何回应, 那么, 这样的课堂势必是失败和无效的。况且, 我们“教”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以后的“不教”, 承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明确一切教育技术或者手段的使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辅助, 尤其不能本末倒置。

  3 课件成了老师的小黑板

  传统的教育教学对于教师的三笔字是有比较高的要求, 尤其是粉笔字, 倘若写的不好, 直接影响教师的个人第一印象及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 尤其是PPt技术, 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部分教师, 从这个角度来看,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确实很明显。同时, 由于多媒体课件能够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它使学生对历史过程、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 但是, 它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如一些教师不注意教学目标, 只是将知识从书本复制到了课件上, 节省了自己写板书的时间, 对于学生来说, 也不多是将头抬起来, 看板书上的教材。另外, 教师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搬移到课件中, 为了展示多媒体的效果, 却忽视我们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记住, 而非仅仅为了展示。

  总之,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技术确实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它在讲求实际和效用的同时, 其实也在要求我们, 多媒体教学内容一定要忠于教材, 高于教材, 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要求, 课件制作得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设计, 重难点突出, 尤其注意不能为了面面俱到而对其史料, 要详略得当, 在师生、生生互动和与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至于一些难度较大的, 较深的问题, 可以由教师分析, 而较为简单的部分可以由学生进行讲解。另外, 可见的美观性也是需要我们加以考虑的。简言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尤其是课件, 我们要追求其外表之美观, 更要将注意力放置在其内容和实质上。

  参考文献

  [1]王淑波。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3 (12) 。

  [2]常俊龙。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优势和误区[J]。电子制作, 2014 (13) 。

  [3]任旭霞。避免走入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误区[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3 (12) 。

  [4]岳文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学周刊, 2016 (8) 。

  [5]吴洪华。走出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科学教育, 2005 (6) 。

  [6]洪峰。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应用误区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 201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