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目的初探论文

时间:2022-07-04 07:38:3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言文教学目的初探论文

  1追求文从字顺

文言文教学目的初探论文

  文言文的每个字都有确切注释吗?答案是否定的,例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若将“黄花”翻译成“菊花”,“怎能呈现在李清照眼前和我的感觉世界里的那朵特有的‘黄花’的色、香、形呢?”可以这样说,翻译是我们走近文言文的一架桥梁,但是追求文从字顺的翻译却消灭了那个时代语言的特点,使我们在貌似读懂的同时,永远也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些语言的内涵了。柳宗元谈写作是这样说的:“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易》以求其动。”“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质,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以著其洁。”可见古人在学习方面更注重文章的神采,而不是盲目追求词句章法的整齐。然而为了应对考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注释,以至于文言文的学习成为文白对译的工夫。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一篇较为浅显的文言短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其中有关文句的注释有27个。人教版的初中课本中的《陋室铭》,全文共9句不足百字,注释竟多达14条,足有四五百字,而《古文观止》中对该文的注释仅15字。”翻译似乎成了唯一目标,貌似会翻译就是懂文言文了,甚至一味做语法分析,这样的教法与学法完全消磨了中国古代汉语的魅力。

  2以技术训练为目的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于是,很多老师通过课文讲解,要求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固定搭配,文言句式,这样不仅积累了古汉语知识,而且可以用来理解课外的文章,能够成功应对考试。这样的基本功确实不可缺少,但如果把文言文教学的全部力量都放到文字层面上来就会走向极端,很多高中生都有专门记文言文知识的笔记本,一个实词有十几项解释,分别出自哪些文章或句子,特别是虚词,有多少种用法,甚至形成模式,例如,“所”+动词=动词。再如,不及物动词的使动、意动,大量的语法知识记忆让古代汉语成了比英语还要难懂的怪异语言,在语文课上文言文完全丧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与新课标的指向是背道而驰的,将语文这个学科推向了被人厌弃的深渊。例如,高中课本中节选了大量《史记》篇目,通过学习,拿来一篇课本之外的篇目,大部分学生也能读懂,但这就是懂得《史记》了吗?当然不是,鲁迅先生称它为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是因为对这部史书来说,疏通字面意思只是其一,理解其思想与精神,特别是司马迁本人的情怀,才是最重要的。

  3以道德教育为目的

  新课标提出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有的教师就将课堂变成道德讲堂,篇篇都总结出爱国主义思想,搞得学生读懂读不懂都往爱国情怀上靠,这是对传统文化的扭曲,是不负责任的。例如《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成功地游说了秦穆公,这篇文章选自《左传》,稍微有一些历史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春秋时期各国君主崇尚养士,士人可以忠于此君,亦可忠于彼君,忠与不忠一个重要因素是君主如何招贤纳士,正如曹孟德所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本文无疑要表现烛之武,作为士人,来郑国多年未被任用,如今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可是多少参考书将本文的思想归纳为爱国主义精神,试问若真是无私的爱国情怀,何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一句呢?语文教学的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无视文本内容,只知教化学生,是万万不可取的。综上所述,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起决定性作用,由于实际教学活动中错误地理解使得目的与内容南辕北辙,导致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进行着旧的传统教学。归根结蒂,需要语文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对传统文化负责的精神,探求新时代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所在。

【文言文教学目的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的初探论文09-26

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09-27

幼儿教学中提问技巧初探04-19

《文言文》教学设计09-13

物理教学论文07-09

生物教学论文11-24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02-1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论文03-23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06-02

中职音乐教学教育论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