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

时间:2022-07-03 13:13:4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探索高校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

  一、当前高校日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探索高校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

  早在20世纪70年代,著名应用语言学家,语言教学交际法的创始人之一H。G。威多森就指出,掌握一门语言意味着既掌握其词汇、句法,又会在语言交际中进行恰当的应用。3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在努力与世界接轨,外语凸显的重要性在国际经济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加强。由于高科技和国际互联网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与日俱增,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意识到,掌握外语不仅是为了考试,而且是进行工作、交流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尤其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仅仅掌握外语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具备实际运用外语能力更为重要。也就是说,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外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

  长年以来,学日语的学生学习日语的单纯目的就是为了考级,语言的教和用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高校所开设的日语课程以传统的基础课和听说课为主,由于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所用教材的统一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很低。传统的教学模式还表现为教师机械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最终的评判标准则是由考试一锤定音,而不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尽管具有极大的词汇量和较高的阅读能力,但不能清楚得进行专业的口语表达和交流。一些最基本的日文写作技能,如求职信、履历表等仍然是让学生难以应对的问题,写学术文章、论文摘要和专业论文就更难上加难了。归纳起来,我认为目前日语教学的问题在于:

  (1)忽视了语言的实际应用;

  (2)所选教材内容陈旧过时;

  (3)常规课程设置不合理;

  (4)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形式的发展。

  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毕业以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仅具有好的阅读能力和基本的听、说、写、译能力是不能胜任的。所以,高校的日语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日语教学应该遵守学以致用的原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新时代对高素质外语人才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看,高校的日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正如上述所述,教学具有很浓的应试性和短视性,没有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到相应的高度去实施。结果,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被动盲从;教师疲于应付,教学缺乏创造性,很少注重实际运用能力。可以说相当数量的学生缺少最基本的中日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而出现了大量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也培养了众多的日语交际“聋哑”学生,学生很难适应新时代国内外交流与交际的需要。

  我们只有突破和超越就教育谈教育,就教学论教学的思维模式,把日语教学改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中去思考,立足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视以往教学中的得与失,去探索改革的途径,应时而动,才能对改革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改革也将具有持久的动力,日语教学也才能够真正实现有“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通过中日文化教育的渗透,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的构想

  1、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建构新型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日语教学一直遵循“以语言知识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语言知识教学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在课堂教学中语言知识的讲解几乎占去了所有的时间,“填鸭式”、“注入式”的语言知识教学成为其主要特征;而学生接触中日文化知识的机会则很少,学生缺乏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与提高。

  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是指将中日文化知识贯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实际的文化需求,营造和谐的文化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中日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文化交际活动,使其课堂语言训练和文化交流最大化,从而使学生在获得日语学习自信心和日语交际应用能力方面最大限度的受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完全不同于旧有模式中单纯的语言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角色是课堂活动中中日文化知识的组织者,也是学生中日文化知识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激发者和引导者。教师担负着组织课堂中日文化知识教学活动及其正常运行的全方位职能;而学生不但是中日文化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参与者。

  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课堂活动具有交际性,而交际的主要特征是:实际交流、信息空白、选择和反馈,就是说交流双方在交流中具有一定的信息差,交流是在双方间交换某种彼此需要的信息,交流者有根据实际进行选择的余地,说话人可以通过对方的反馈评价自己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而语言教学中的句型操练和“明知故问”式的问答都不具有真实交际功能。实现以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合理选用有关中日文化对比教学的素材,精心设计并且科学组织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富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活动中掌握知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感受中日文化的异同。2、处理好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的关系,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日语教学一直存在着重语言知识讲授,轻中日文化知识传播的倾向。这种倾向不符合日语语言学习规律,不利于学生日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其实,传授语言和培养中日文化素养并不矛盾,语言知识是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具体运用于实践,这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掌握语言知识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知识的更好吸收和内化。因此,要学好日语,首先应掌握日语语言的基础知识,在日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这种坚实的基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无从谈起。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要重视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又不能只停留在灌输语言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把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中日文化素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活动成为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活动,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中日文化素养。

  外语教学应充分挖掘学生潜力,除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外,也要充分利用其他形式对学生进行多渠道培养。日语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有限的语言知识和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播,为学生指出自学语言与文化知识的路子和方法。真正将学到的语言和中日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跨文化交际才能实现。因此,要充分利用外语学习的各种有利条件,把中日文化知识的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种场合中去,努力营造一种近乎于母语学习的外语学习环境,使学生经常耳濡目染日本文化,并能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实用性和时代性

  更新教学内容应以下列几点为取向:

  (1)中日文化知识的教学内容能够满足时代变化的要求和学生自身的要求;

  (2)不仅要注意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播,而且要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3)教学内容要多元化,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4)能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相适应,便于现代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教学内容必须具备趣味性和思想性,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日文化知识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日语教学,应配合中日文化知识的传授,彻底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消极学习语言知识的局面,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日语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体验与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和使用日语,切实掌握语言技能。这便是高校日语教学改革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陈岩。文化与翻译[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4,(3)。

  2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 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1997,(2)。

  4 罗传伟。跨文化交际及语言表达表态方式的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5 何冬梅。浅议中日文化比较法在大学日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中外教育研究,2009,(2)。

  6 刘慧。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J]。北方经贸,2010,(5)。

  7 徐灿。论中日文化差异与日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探索高校日语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法】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探索07-04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浅谈07-04

国外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情况07-04

关于数学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的探索07-04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索论文07-04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初探论文07-04

试论中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07-04

药理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探讨07-03

高校社会保险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和改革论文07-03

教学方法的研究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