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时间:2022-07-03 10:06:18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

  1.1行业背景

  “十五”期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8.7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近1.4倍,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3%。2009年3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与规划》的通知,促进物流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物流业已经成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以及行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必然增加了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1.2人才需求分析

  据业内人士介绍,现阶段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物流人才缺口比较大。相关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万一40万,物流人才成为全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

  专家的预测,随着物流市场的高速成长,在未来7—10年内人才缺口仍会持续扩大,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物流人才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初级物流人才市场供需两旺,熟悉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的高级物流人才供不应求。

  1.3人才供给分析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统一规划。缺少实践经验,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与物流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与地域经济发展脱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缺乏专业特色,学生综合能力差。因此,加快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物流人才质量,为社会及行业培养更多符合物流产业发展的合格人才势在必行。

  2.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证分析

  2.1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

  2.1.1专业设置的依据

  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据此,在物流管理专业设置及建设过程中,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向企业发放调査问卷、赴兄弟院校学习、走访企业、与行业企业专家深度访谈、分析行业背景资料及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资料等多种方式对咸阳及周边地区物流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调研。调査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企业需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主要是仓储、运输调度及配送作业及管理方面的能力,分别占调查企业的60%、60%、50%。从层次方面来看,主要需求是基层作业和中层管理人员。对基层物流作业人员而言,75%的企业认为职业核心能力最重要的是“自我学习”的能力,65%的企业认为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能力方面,65%的企业认为“运输作业”能力是首先要具备的,其次是“仓储作业”能力。对中层物流管理人员而言,85%的企业认为“与人交流”、“自我学习”是最关键的职业能力;专业能力方面,重要性依次是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能力。“责任心”被绝大数企业认为是物流从业人员最重要的个人素质。

  2.1.2培养目标与规格

  基于上述调研结果,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国际物流企业培养“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在知识方面,必须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应具备的语言文字和数字计算、英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以及物流系统的基本活动、物流管理基本理论等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必须具备职业能力、方法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等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物流业务操作和管理等职业素质。本专业学生要求考取物流师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以及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书。

  2.2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髙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物流行业、企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尝试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配备了一支专兼结合且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实训基地,形成了“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个环节,四个结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线,依托学校和企业两大平台,在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注重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结合、知识、能力与素质结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学历教育与职业考证结合,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日趋完善的教学条件

  2.3.1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趋于合理、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以“内部培养,限期提高,外部引进,专兼结合”为指导思想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专业建设之初,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老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教学经验欠缺,专业不对口的现实情况,一方面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一对一的传帮带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同时通过鼓励他们加强自学、精心组织专业教学研讨、聘请专家(姜大元、聂佳恩、邓泽民等)讲座、派出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让他们尽快成长为专业教学的中坚力量。其次,为了能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依据学院有关规定限期提高学历层次及教学水平。第三,引进了教学科研带动力强,熟悉咸阳市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高学历高职称专业带头人,有利于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人才。第四,挖掘企业高素质人才作兼职教师等多种途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五,安排年轻教师每年利用寒暑假实间下企业锻炼,以增强他们对行业的感性认识,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

  2.3.2健全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经济适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要求,按认知与体验、专项实训与技能考证、综合模拟实训与顶岗实习三个层次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一年级是专业认知实习,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专业、对行业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二年级结合课程及岗位安排专项实训,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三年级通过综合模拟实训、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体现了“多方向、分岗位、重操作”的实践教学特点。建成了物流管理模拟实训室,配有数套物流模拟教学软件系统;积极筹建校园零利润超市、物流设备设施模拟实训室。与此同时,与校外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组织带领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学习,或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进课堂给学生讲座,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2.4不断改革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2.4.1教学内容改革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曾聘请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物资与采购联合会理事、客座专家、物流师卫民老师,陕西省物流采购与联合会会长、高级物流是马临宝老师,指导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规划、建设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及专业改革的各项具体工作。适应社会经济及物流行业发展需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安排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与培养目标一致、与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2.4.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动手力强,但自信心不足、自控力较弱、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结合专业特点,针对学生特点以及具体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述法之外,更多地灵活选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项目教学等方法。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观看、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2.5健全的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有健全的机构设置与运行机制,建立了多层次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和健全了教学例会制、青年教师导师制、听课制度、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常规教学检査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等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系主任作为教学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随时深人课堂对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上课前的考察、期中教学检査、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评教赛教活动、期末考试流水线评卷作业等教学过程的监控,每一教学环节均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目的,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管理工作配备了数量充足、素质好、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负责学生的管理工作,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共同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3.问题与思考

  3.1如何协调处理专业调研时不同调研对象对物流管理人才认识上的差异性

  专业调研设置和调整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全面的专业调研应该是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要对企业、学校、潜在培养目标进行深人细致的调研,在专业建设实践与学习交流中,我们发现企业、学校以及我们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认识角度不同,深浅不一。这迫使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协调处理专业调研时不同类型调研对象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认识上的差异性,真正做到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从而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3.2如何深入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教育部2006年第16号文件要求,各院校都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但不少院校尤其是物流行业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专业调研要么范围太广,要么立足学院所在区域经济,而毕业生又是面向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从而导致工学结合不能深人开展,学生中普遍存在好像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不太懂的现状。因此,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如何根据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照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制订培养标准和培养措施,不断探索和创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深思的问题。

  3.3如何整合教学内容,增强知识的实用性

  课程体系是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全面体现,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物流管理专业各门课程的开设,是围绕物流岗位知识和技能模块设置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一门课就是一个知识技能模块,很容易出现知识的前后脱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条块分割的思维,缺乏整体和系统性的认识。物流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物流各功能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这就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针对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点,重新审视现行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深人思考如何更新课程内容、整合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突出高职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技能性与职业性。

  3.4如何构建名符其实的双师结构

  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关键举措。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在尽力打造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但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起步晚;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因素、教育体制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是名不符实。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的部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构成基本以校内专任教师为主,许多教师由于缺乏物流行业及企业工作的经历,对行业及企业认识肤浅,即使具备双师素质,多数人也是通过各种多期培训获得证书。教师队伍中缺少那些教学经验丰富、行业企业资历深、在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名师。因此,如何遵循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教学规律与要求,打造一支能在学校和企业双栖的名符其实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3.5如何创新专业特色,加快特色专业建设

  专业特色是在专业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独特的个性特点和风格。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物流管理专业如何依据“培养目标的准确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办学形式的多样性”原则,充分发挥各院校的优势资源,不断创新专业特色,这对提升专业竞争力及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很深远的意义。因此,如何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分析物流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省内外物流管理专业办学条件与特色,进一步分析办学特色的创新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深人分析物流管理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可以挖掘和利用的校内外办学条件,并从实际出发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色定位,探索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创新专业特色,加快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且不断探索与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张颖(1971一),女,甘肃灵台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论文07-04

物流管理创新性分析论文07-04

物流管理现状发展分析论文07-04

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分析论文07-03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07-14

现代物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理念分析论文07-03

条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07-04

物联网对现代物流管理的影响分析论文07-04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模式分析论文07-04

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形势分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