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对策论文

时间:2021-01-05 08:01:18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对策论文

  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对策论文

  (一)实用教材少,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因为“物流热”,市场上物流管理专业书籍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教材和教辅版本多,内容雷同几近抄袭,缺少规范性的基础教材和理论性强的专业教材,部分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物流实训教材异常缺乏,真正符合高职特色与教学要求的物流专业教材较少。同时,现有高职物流教材许多是本科教材的“压缩饼干”,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多和区域经济、物流行业和职业发展联系不紧密,不能适应教学需要。另外,有些教材内容枯燥、陈旧,或是外国教材的原版翻译,与我国物流行业企业的现实状况相差甚远,不但给教师的教学带来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

  (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由于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一个跨多学科的融合性专业,因此需要一支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备大量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才能胜任教学工作。因为物流专业历史短,专职教师中一部分人是由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甚至是计算机等专业经过短期培训或自主学习后转行而来的,物流专业知识底蕴不足;一部分人是通过招聘而来,起初是本科生,近年来研究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学校毕业就走上讲台,既缺乏教学经验,更缺少企业工作经历;整个师资队伍中高职称的教师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师更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从物流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承担实习实训教学工作。但兼职教师队伍的聘请、管理以及培训缺乏有效机制保障,一些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缺乏,教学素养不高,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佳。

  (三)实习实训条件落后,难以形成操作技能

  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操作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熟练使用物流信息技术。为此,既需要有技术含量高、软硬件条件好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又需要有足够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需要。许多高职学校囿于师资、资金的约束,校内实习实训仅是用一些简单的相关设备或软件进行业务模拟操作,实践教学难以得到保障。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许多不过仅仅是学校在企业挂牌而已,校外实习实训更加难以保障。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往往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偏重理论教学,侧重知识的系统性,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没能学到应有的技能,没能形成实际操作技能。

  (四)企业参与不够,难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在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下,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无疑会直接增加高职院校的办学成本,影响其经济效益和办学效益。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义务,不愿为人才培养支出成本,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尽管高职院校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不同的两个利益主体,受不同的利益驱使,校企合作不易深入开展,一般比较松散。此外,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很难批量承担学生实习实训,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差异较大,客观上也阻碍了校企之间的有效合作。

  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位专业特色

  由于办学历史、院系和专业设置、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不同的高职学校在不同的学科专业、教学设施与设备、社会资源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等方面拥有各自的优势。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时,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办出专业特色。首先,培养目标要明确。物流专业涉及面广,包含的环节多,高职院校要结合已有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布局和物流资源,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市场调研和专业细分,确定培养目标,打造区域特色品牌专业。其次,课程设置体现特色。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及其未来变化设置课程体系,淡化知识的完整性,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在技术和方法方面下功夫,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面下功夫,在职业标准与岗位要求相对接方面下功夫,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下功夫。第三,教学内容选择以岗位要求为重点。分析物流岗位需要的'技能和知识,与岗位技能衔接起来选择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行业岗位适应和转换能力。

  (二)内部培养与外部聘用相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开设时间比较迟,师资力量薄弱一直制约着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整个队伍的教学水平。一是对于从其他专业“半道出家”转岗而来的教师,可鼓励其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或优先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或参加科研活动,或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以提高其专业知识素养;二是对于新进教师,可以委派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以老带新”,带领和指导新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帮助其成长起来,增强团队整体素质,助推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三是要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可以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吸收适合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优秀人才,也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及时添加新鲜血液;四是定期、分批地派遣缺少实践经历的教师到企业锻炼,在企业一线进行实训操作,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形成实践操作技能,达到“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五是学校要积极主动从物流企业聘用一些具有理论基础的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来校担任实习实训兼职教师,进行实习实训教学,改善师资结构,增强实践教学力量。

  (三)自编或选择实用性教材,提高教材质量

  教材建设应本着“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原则,紧跟物流教育和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服务一定的职业岗位(群),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行业企业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高职教师了解学生基础、高职教学规律,熟悉编写教材的基本规范,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熟知行业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掌握大量新鲜实例,把两者结合起来,既反映行业职业的要求,也反映教育教学的要求,有利于教材编写。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深入物流行业企业调研,分析专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同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合作,编写实践性较强的具有学校和行业企业特色的校企合作教材;高职院校也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对物流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首先编写讲义,形成教材的基本框架结构,在讲义使用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和修改,逐步完善,然后形成教材,使学生能学习到最新的、实用的物流专业知识和技术;当然,还可以根据学校的专业定位,有目的地选择具有行业企业特色,体现时效性、实用性、适用性的教材。

  (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造更好的实践教学条件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实践教学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桥梁。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能够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一是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与专业方向相匹配,扩充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规模,添加实习实训设备和软件,增强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二是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特别是经费比较紧张的高职院校,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主动联系那些规模比较大、技术力量比较强、软硬件比较好的企业,合作建立适量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外实习实训机会。三是尝试与兄弟院校合作。不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特色不同,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上也各有千秋,要积极探索与兄弟院校相互开放实习实训基地,取长补短,实现优质实践教学资源共享,达到共赢。

  (五)以利益为驱动,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下,校企合作必须以利益作为驱动。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技术、过硬的软硬件条件和充足的资金,在校企合作中优势比较明显。打铁还须自身硬,学校必须要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项目攻关、员工培训等服务,同时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对企业有吸引力,才能找到和企业的利益结合点,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学校需要转变观念,尊重企业的利益,立足双方共赢的思路,增强为企业服务和提供人才的能力,和企业积极沟通,才能深化校企合作。

  三、结束语

  物流业20xx年就已经被列入国家经济规划的重点发展项目,近年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也大幅度增加。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抓住这个契机,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但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要更新观念,及时调研,认真分析,全面总结,不断完善专业建设,促进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符合行业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对策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时间管理探讨论文08-24

高职院校如何实施科研管理论文07-25

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效果论文09-03

高职院校公共管理模式探讨论文08-10

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思考论文09-10

浅析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课堂管理论文09-09

论析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效果论文11-04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中如何体现职论文08-09

探析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合作办学模式论文08-08

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研究论文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