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研究的论文

时间:2022-07-03 05:48:10 辅助设计与工程计算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研究的论文

  摘要:建构主义强调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在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中融入建构主义的相关理念,对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有极大的帮助。文章将对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进行探讨,分析我国高校在声乐课程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声乐课程设计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过程结合内容,全面性和适应性等原则,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的主要方式。

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校声乐教学;课程设计

  声乐演唱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要求其能产生与声乐相应的情感体验,因此,在声乐的教学中往往要注意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然而,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高校在声乐教学的课程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并对声乐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国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要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帮助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建构和谐良好的关系,并能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而这往往与建构主义的相关理念相符合。因此,我国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可以融入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对声乐的课程设计进行完善,以培养在声乐演唱方面更加优秀的人才。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Piaget)提出的,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不应是被动的接受对象,而应当切实发挥自身的主体意识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并逐渐成为相关知识的建构者。这也就表示,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教师单向传输、学生单项接受的过程,而应当是一个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对相关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将建构主义融入到课程的设计中,能在教学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情景的建构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自主学习方式的运用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性。建构主义对学生学习中主体意识的强调以及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视,与我国现阶段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以及其中的人本主义思想相符合,都强调转变传统课程设计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提高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但要注意的是,高校的声乐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演唱技巧之外,还要求其能产生与声乐相应的情感体验,重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课程设计要以高校声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要求为标准,以提高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声乐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中的实践教学缺乏逻辑性

  在高校声乐课程的设计中,往往会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需要而设计相应的实践课程,但在课程设计中,这些实践课程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之内,且彼此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衔接点,这也就使得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缺乏逻辑性。

  (二)课程设计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

  高校声乐课程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还有着丰富的实践性。但不论是其理论性还是实践性,都要求学生主体意识的提高。但现阶段,我国部分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仍偏重于教师的传授,这不仅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同时对他们声乐能力的提高也有着一定的限制。

  (三)课程设计中相关实践内容的缺失

  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声乐科目并不是他们的主修科目之一,这往往也造成了学生学习以及教师课程设计中对声乐教学的不重视。主要表现在声乐课程设计中实践内容的缺失。由于声乐科目并不是主修科目,甚至有时并不将其纳入考试的范围之内,部分高校的声乐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设计中相关评价体系的缺失

  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综合发展型人才,但由于对非主科声乐教学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在声乐的课程设计中往往不能给予与声乐相关的评价体系以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学生在声乐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方面的评价内容,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背离。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理论是课程设计基础,要完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必须要以声乐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但要提高声乐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必须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的实践培养,以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声乐能力。其次,要坚持过程结合内容的原则。由于声乐的学习内容存在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也不能采用统一的方式。一方面,声乐实践课程的设计要保证学生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另一方面,声乐理论知识的课程设计则要重视相关的语言和文字符号。这也就要求在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中要遵守过程结合内容的原则。最后,要坚持全面性和适应性原则。高校声乐课程设计要切实保证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要求相符合,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和能力,这也就要求高校声乐课程设计既要保证全面性的原则以丰富声乐教学的内容,又要保证适应性的原则使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声乐能力、性格特征等相符合。

  四、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

  要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高校声乐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声乐艺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发展型人才,这也就要求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意识。因此,在高校的声乐课程设计中,也应当坚持建构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主要目标,强调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而这种课程设计的模式不仅是对原有模式的突破,也能切实弥补传统课程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声乐教学的效果。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课程设计方式的运用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性和可行性。与此同时,建构主义对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强调在课程设计中得以融入,也能使高校声乐课程设计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

  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设计就高校的学生而言,一个良好的评价方式对其能力和成绩以及正确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也应当重视课程中评价内容的设计。一方面,要保证课程设计中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要与学生之间建构平等的关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给予足够的尊重,针对不同的学生而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能力基础、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要切实发挥评价在学生中的鼓励和激励作用,以保证课程中评价的设计能有效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校声乐课程设计要重视个性化的融入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校声乐课程设计中的个性化方式的融入指的是要对传统课程设计的方式进行转变,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就要求高校的声乐教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学生在声乐学习方面的基础、能力、天分、性格等多方面的不同因素进行深入地了解,从而以建构主义为依据将班级的学生进行组别的划分,并根据不同组别学生之间的不同而进行更加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同时,教师也应当与学生之间建构更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彼此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在建构主义理论下与学生平和合作,共同进行课程设计,以提高课程设计在学生中的适应性。总之,高校的声乐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声乐课程设计也应当遵循这一特征,在课程设计中,重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等,从而使课程的设计变得更加具有价值性和效用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和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海珍.大学音乐教育教学模式探析[J].四川戏剧,2011(02).

  [2]朱彤.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应用型本科和声学教学探讨[J].艺术教育,2011(12).

【高校声乐课程设计研究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美术教学中互动模式研究的论文07-04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研究论文07-04

高校就业指导特色教材开发研究论文07-04

高校德育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论文07-04

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研究论文07-04

关于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论文07-03

浅论高校普通逻辑学教学的进路研究论文07-03

民办高校教学档案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07-04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07-04

高校体育教育中多媒体技能有关的应用研究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