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散文

时间:2022-07-03 04:01:28 重阳节 我要投稿

关于重阳节的散文1200字

  一年一度秋风劲,重阳佳节如期至,每逢重阳节,就想起故乡家家打糍粑的场景,忆起那个香,心里萌生馋意,越想越想吃,想得嘴里直冒口水,还是别想了,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虽然现在教书的待遇已经好多了,不再是前几年的日子紧巴巴了。但是这思乡的情结还是无法改变,就算我常年在外已成习惯,可每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想起在家里过节的热闹气氛,特别是家里每个节日都有它特有的食物,也就是节日的饮食文化,那份浓浓的乡音乡情总在心里梦里索绕。

关于重阳节的散文1200字

  过重阳节,我就记得老家人人皆知的俗语:“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杀鸡,豹子咬你爹。”因些家乡重阳打糍粑、宰鸭杀鸡成为过节的习俗,其代表食品就是糍粑。

  每到重阳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打糍粑。这糍粑的原料就是糯米,那可是百分百的纯糯米,而且还是家里自己留的传统糯谷种——八月早(俗称高杆糯)。那种长很高很高的传统稻杆,稻杆晒干后还可以用来搓烟绳、捆苞杆丶打背系、打草鞋,因为它长又坚韧,所以农家在收获糯谷时,再忙也得把谷草捆起晒干后收捡。这种稻谷的糯米滚圆雪白如(老家人称此为团糯或珍珠糯)加工成的糍粑,既柔软又香酥,比现在的杂交糯米要好吃得多了。在我们家里,这种糯米要比杂交糯米贵几角钱。而且它又在八月和九月之间这个时段,正是重阳尝鲜的好食物了。曾有诗曰:八月半里糯谷黄,九月九来是重阳。大人细娃盼过节,家家户户糍粑香。

  重阳这天,我母亲都会早早的起床,把糯米用水淘干净,再将糯米装成木蒸子里,然后烧灶火蒸熟蒸透,直到远远的就闻到浓浓的糯米香,为检验熟透没有,母亲常常对着刚揭开蒸盖远腾起浓浓热气的糯米吹几口气,听响声判断是否起锅,若蒸好了,就舀起部分用瓷盆装着,叫父亲和大哥及院子里的叔伯帮忙打糍粑。

  刚蒸熟的糯米饭可好吃啦,那晶莹透亮,润泽香浓的糯米,直接盛在碗里,放上白糖搅拌均匀就可吃了,而且还耐饿。我小时候每年这天,当说糯米蒸好了的时候,总是缠着母亲给盛一碗,边吃边看父亲和院子叔伯互帮打糍粑。

  我老家那时候是一个大院子,叔伯都住在一个大院里,老少几辈人都很团结和气。院里有一个石臼,是公用的。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不管是谁家先来打糍粑,全院的男劳力只要没要事的都会自觉来到堂屋帮忙打糍粑,因为土办法打糍粑是很费力的一种活。就是把蒸熟的糯米到在这石臼里,打糍粑的时候,用力将蒸熟的糯米饭迅速的夯融夯乱,反过来反的用力夯,直到夯成一滩柔柔的,糯糯的黏在一块的,夯得越黏越糯,吃起来才越香。直到糯米粘在一起用力拉长的糯米线,那糍粑与对窝相撞的声音把整个堂屋都振起回音,老远都听出是在打糍粑,这样反复的夯几次,直到对窝里不再沾糯米时,才算可以了。然后就在一张簸箕里撒上事先用石磨磨好的熟黄豆粉,或者面粉,母亲将捣烂的糯米据糍粑大小掐成坨放成簸箕,姑姑婶婶们就用手掌碾成圆形,待冷却变硬后,就可烧着吃,或用油炸着吃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今逢佳节陪思亲,重阳的糍粑,承载着我儿时的欢乐,更勾起我对家乡和亲人的念想和牵挂!

【重阳节的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重阳节散文07-04

重阳节有感散文07-03

重阳节节日随笔散文10-22

与重阳节有关的散文(精选9篇)04-06

立冬散文07-05

汪国真散文07-05

张小娴经典散文07-09

朱自清经典散文07-10

经典的随笔散文「精选」07-10

朱自清散文精选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