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

时间:2022-04-27 14:11:5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通用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通用10篇)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1

  现在的幼儿物质生活丰富,学的东西也很多,如:乐器、舞蹈、绘画、书法等等,但值得幼儿背诵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幼儿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

  《纲要》指出:教学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挑战性;教育内容选择和设计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让所选的内容适应幼儿需求,适应时代需求,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幼儿最近发展区。古诗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的寓意深刻,有的富有哲理性,有的寄情山水,充满了画意。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古诗教学,是我园特色课程中的一部分,一般在幼儿午餐后和离园前的时间段开展。在近一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方法:

  一、选择适宜的、艺术性和情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让幼儿充分

  感受古诗的画面美、意境美

  1.分主题选择、整理适合幼儿特点的古诗

  如春天:《春晓》、《咏柳》、《春夜喜雨》、《清明》;夏天:《河阴道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秋天:《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西兴马上》《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秋思》;冬天:《冬景》《江雪》《问刘十九》。

  2.选择语义浅显、用字自然、意境美妙、感染力强的.古诗

  如《咏鹅》、《一望二三里》、《悯农》、《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登鹳雀楼》、《忆江南》等。

  选择这些音韵优美、意境美妙、语言凝练的作品,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动感的四季画面,让幼儿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起幼儿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了情感,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让幼儿知道了古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杨万里、孟浩然、贺知章、王之涣等。

  二、形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

  每次教新的古诗,我都准备了形象的背景图、下载了有动感的FLASH,用讲故事、情景讲述、观看画面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有时,我会一边指着图景,一边诵读相应的古诗文;有时针对一些较易理解的古诗,我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诗句的意思;稍有难度的古诗,我会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结合图片或是画面,讲解诗的内容、体现的情感或是意境。在教《问刘十九》时,我给幼儿描绘这样的场景:这是寒冬里的一天,天气很冷很冷,到了晚上,眼看着就要下雪了,白居易赶紧将炉火生得旺旺的,并斟满了新酿的米酒,可一个人喝酒多没意思,于是他问他的好朋友刘十九:喂,你要过来喝杯酒吗?因为形象性强,孩子很快就学会了

  三、创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环境创设得好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墙面上,我布置了“唐诗宋词”专栏、图文并茂的“中国名画与明诗”专栏,集美、雅、趣为一体,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利用上午来园、中午餐后、下午离园前的时段,播放不同作者的古典诗词磁带、碟片,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还把古诗教学渗透于其它活动中,如让幼儿学习旋律流畅、曲调优美的古诗歌曲(如《静夜思》、《春晓》、《锄禾》等),幼儿唱起来特别的投入和有感情。

  在区角游戏中,“快乐小舞台”为幼儿提供表演配乐诵读古诗的舞台;在“语言角”,投放了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时常更换的图文并茂的古诗经典丛书、认读诗句中的字等;还让幼儿观看有古诗诵读或是歌唱的vcd,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古诗充满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四、亲子共读古诗,陶冶情操

  为了使幼儿古典文学课堂更广泛,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古诗词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等专题讨论,利用家园栏,联系册等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的共识,构建了家庭学习共同体。在我们的指导下,家长到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孩子共同学习,还教孩子认字。孩子与古典文学的接触天地更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多了,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感受到了读古诗词的好处,对我们的教学倍加赞赏,更加关注。家园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沟通。

  经过近一年来的古诗教学,我惊喜地发现,幼儿在语言表达、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艺术欣赏、绘画时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情感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我自己也对古诗词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古诗教学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让我更深地走进了中国优秀古典文化艺术的殿堂。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2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在古诗教学中采用电化教学媒体并合埋地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一、创设诗境,感知整体美。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登鹳雀楼》,教师出示幻灯片,画面上:青山楼台亭阁,滔滔的黄河奔流,远处一轮落日,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

  2.音乐感受意境法。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古诗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青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古风》一诗,这首诗揭露了劳动人民被苛捐杂税剥削得饿死的悲惨情景,配合音乐,让学生微微闭眼,凝神细听,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使学生沉浸在悲惨情境中的。

  二、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美。

  古代诗歌具有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琅琅上口的特点,最适合吟唱。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旋律优美的音乐,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加深对古诗的语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这样有利于将学生带入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古诗教学效果。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3

  一、赏读古诗,走进诗境

  诗的内容高度浓缩,内涵极其丰富,有的古诗比较难懂,即便明白了诗的意思,进入诗的意境也很难。如果只要求他们死记硬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古诗失去兴趣,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拉近古诗与生活的距离,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使他们易于朗读,乐于背诵。

  1.音乐伴读:音乐和文学有着不解之源。有时古诗的意境,确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如果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音乐,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共鸣,也更容易融入诗的意境。比如,在《出塞》、《送别》、等送别诗中,我配上《送别》、《知音》等轻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古诗范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动人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想象达到了“触景生情”的效果。

  2.绘画引读:有些古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如果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兴趣,事半功倍。小学生喜欢画画,尤其喜欢“创作画”,基于这个特点,在学习古诗的时候,可以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凭借语言,设法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诗配画,画填诗;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可以增进丰富的想象,画一幅或几幅图画,来表现诗的内容和意境。记得学习《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一边吟,一边引导学生在黑板上、依次画出稀疏的竹篱、悠远的小路、如伞的绿树、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黄的菜花,而学生无形中将自己构想成了画中的主角——奔跑着的、活泼天真的儿童。赏析图画时,不少学生发现在那个捕捉蝴蝶的儿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的'里,很难找到那只美丽的蝴蝶,从而,更好的理解了“飞入菜花无处寻”。

  3.唱读:诗歌与音乐相伴而生,优美的曲调能创造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帮助学生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教学时,我找到了一些学习古诗的磁带,磁带中将《春晓》、《鸟鸣涧》等语文优美的古诗词谱上了曲子,我和同学们一起反复的听,认真学唱,大家兴致勃勃,在唱歌的同时,很快就把古诗背诵下来了,而且印象深刻。

  4.赛读:小学生求知欲强,喜欢竞争。比赛是一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诗背诵活动之后,为了及时掌握同学们的背诵情况,并巩固学过的古诗,我进行了游戏和比赛。如:古诗接龙游戏,抽签背诵,看谁背得多等活动,分阶段评出表现突出,背诵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二、嚼字品词,悟诗情

  字是内容骨,情从感悟出,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是诗人经过反复推敲写出来的,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但是由于不少古诗中,许多诗意不能给出正确的解释,所以古诗中许多谴词造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有一定的蒙胧性,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因此在教学中不必过分强调教学的技术和精准化,那样会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破坏了古诗的整体美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二点: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并通过自己动情激发学生动情,使学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响,使他们一同进入或欢欣或伤感的情态。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富于感情,紧如诗眼,带领学生从读中去悟诗情。二、教师应根据每首诗的不同特点,从具体的语言文字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既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如古诗《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含义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难以讲清。有位教师教学时,出示几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庐山风景图片,于是庐山雄伟,奇异,多姿的景色从正面看、从远处看、从侧面看、从近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姿态和魅力都一一展现在孩子面前,再通过出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引导小朋友反复读古诗,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古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三、重视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在古诗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当小朋友对古诗的形式、意境、构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加以点拨、诱导,触动孩子的写作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诗文进行改写,可以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加对古诗美的领悟。

  (一)依托诗歌主题,积累诗句。

  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

  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一把小巧玲珑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还能借助诗句补充一下吗?就照教师这种格式:裁出了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

  这样做对于他们的古诗的积累,古诗的意境,古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依托诗歌主题,大胆创新。

  解放小学有位教师在《赠汪伦》一诗教学的最后是这样启发学生的写诗的:

  师:诗中送别的场景如此感人,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送别的画面,朋友转学,亲人远行……你们会在什么地方送别呢?

  生(七嘴八舌):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机场……

  师: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们学学作者,写一首送别诗给他们。

  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纷纷模仿古诗,开始自己的古诗创作。交上来的作品,也各有特色,有的甚至让人爱不释手。这样的过程不正是他们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在课间,我们时常能听到学生改写的古诗:种柑日当午,汗滴柑下土,谁知手中果,颗颗皆辛苦。春眼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点蚊香,蚊子死多少……像这类充满童真童趣的诗作,就是孩子们古诗创新的花苞,值得我们鼓励。

  总之,古诗的价值不仅可以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轻松带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魅力,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4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诗。因古诗的作者距今年代久远,其社会历史背景学生不易理解,故在体会“诗情”方面颇有难度,不少古诗课都上得死气沉沉,从理解诗意到背诵到默写,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不过是机械地“操作”过程,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诗意。

  在近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对古诗是情有独钟的,每次课上学生也是反应热烈。因此,我愿将自己教学古诗的一些体会在这里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我所选用的教材是第11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古诗三首》,三首诗分别是《暮江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赠汪伦》。

  一、兴趣,从预习开始

  课堂教学应是在师生的协作中达到其目的,学生课前的预习则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安排预习内容要使学生感到有新意,因此,我采取了“中央扩散”的方式。所谓中央,即是教材的核心,我要做的就是在预习中让学生初步接近核心,而后带着这种初步的认识进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我安排的预习题是:

  1、《暮江吟》中哪两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样的景?哪两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样的情?(我为诗确定的核心是:借景抒情)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思乡之情)

  3、《赠汪伦》中有两句用了对比的方法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情谊,请问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显而易见,对三首诗的核心处理各不相同,《暮江吟》侧重于诗的风格,《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旨在突出情感,《赠汪伦》则偏向于写作手法。这样做一方面是扣住诗的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考虑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预习三首诗,当然比让学生用“理解诗句”这一种方法预习三首诗有趣得多。

  二、设问引入,妙趣横生

  在学习《暮江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小明是个喜欢文学的孩子,他非常喜欢唐诗。小红同样是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两人常在一起聊天。有一天小明对小红说:“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成就最高的,其中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代表。今天,我讲一个李白和白居易赛诗的故事……”这时,小红打断了小明的话:“对不起,你弄错了!”请问,小明错在哪儿呢?

  由于这一问题涉及到的是两位诗人的生辰、卒年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多数学生恐怕答不上来,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然而,故事性的叙述及设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悬念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这时我再告诉他们答案: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公元762年。白居易则于公元772年才出生,两人生活在两个时代,是见不着面的。之后再引出《暮江吟》。

  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是这样引入的:小明在小红的帮助下纠正了自己知识上的错误,知道李白与白居易不在一个时代,于是他又接着说:“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流传下来的诗有1914首。不过比起杜甫来,他就不行了。杜甫多才多艺,不仅能作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他的诗和画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时,小红又指出了小明话中的错误。同学们,小明错在哪里了?(“杜甫”应改为“王维”)这样做,一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介绍照本宣科的架式,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5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多媒体渲染,再现情境;多元诵读,体验意境;读写结合,升华素养。

  关键词:

  古诗词教学;多媒体渲染;多元诵读;读写结合

  提到古诗词,不少同学会想到“枯燥”两个字,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学习被动,效率低,无法感受古诗词的魅力。这是因为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以背诵和默写为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因此,改变古诗教学方式刻不容缓。

  一、媒体渲染,再现情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于课堂之上。借助优美的图画,配以适宜的音乐,可渲染出诗中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诵读古诗词的热情,从而体会古诗词的“形美、音美、意美”。例如,教学《竹石》这首诗时,可采用多媒体播放小视频、同时配有诗歌诵读的形式。幻灯片展示出大片竹林挺拔地生长在岩石上,根紧紧地植进岩石的缝隙中,任凭风吹雨打,竹子仍坚强地屹立于风雨中。这样的动画情境,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教学《小池》一诗,先以潺潺溪流、蜻蜓点水、荷花绽放、摇曳倒影、蛙声延绵一系列的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配以朗诵,让学生感受初夏的美景,使静的诗词变成动态的风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的美景多么令人惊叹。

  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改往日“朗读――解释――背诵”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多媒体图文并茂地渲染出诗词的意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词中的润物无声和波澜壮阔,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二、多元诵读,体验意境

  古诗词言简意丰、自然流畅、音韵和谐。有的学生对诗歌平仄的韵律与意境完全体会不到,只是机械地阅读与背诵。实际上,古诗词创作讲究韵律感,严格遵守诗歌的押韵、平仄规律,正确地诵读古诗词,能够使学生领悟到诗词的抑扬顿挫与节奏感,会得到音乐般的艺术享受。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领读、引读、接龙读、男女生对读等等。多元的诵读有助于学生真正品尝到语言的精妙、诗词的意境,感受到祖国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例如,在复习古诗词时,教师可先以开场白的形式拉开帷幕:“春暖花开、骄阳似火、秋风送爽、寒冬腊月,四季的更替给我们带来了绚丽的美景,今天让我们感受诗人笔下的四季美景到底是怎样的怡人、壮观。下面我会播放不同季节的美景,请辨别出季节的小朋友大声地、有感情地诵读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词,有奖品相送哦。”学生会争相诵读。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掌声鼓励和小奖品奖励,并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指导。比如《春晓》在诵读时应注意:前两句是写看到的景物,所以朗诵时要用舒缓、柔和的语气,音量不需过大,“鸟”字语气要微微上扬,表现出诗人看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美景的喜悦心情。在读“花落知多少”时,可重读“落”,再逐渐减轻“知多少”的音量,表现出对落花满园的`惋惜之情。让学生带着这些技巧再反复诵读诗词,便能感觉出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多元的诵读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枯燥的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多元诵读让学生体会到诵读的乐趣,领悟到诗词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情怀,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读写结合,升华素养

  古诗词文字精练,韵味悠长。学生对此类体裁的接受能力有限,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然而,若将古诗词如讲故事般教授给学生,再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故事的意境与描写特点,那么,对学生而言,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能够对诗歌的用词与描写特点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学习《赠汪伦》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古诗的内容转换为记叙内容,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河边,李白乘着小舟将要离去,好朋友汪伦来送行。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个关于送别朋友的故事,从而表达出两人的友谊,体会用水深喻情深的奇妙。结果很多学生将这种比喻应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有学生写道:“我们是很好的朋友,能够一起分享美好的东西,我坚信我们的友谊会像巍峨的泰山一样,挺拔坚定,万古长存。”还有学生写道:“我认为友谊应该如清泉一般,在我疲惫受挫时,总会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清凉与舒心。”

  读写结合的方式,不仅增加了课堂效果,而且在理解诗词意境的同时,更让学生体会到用词的奇妙与精湛,学生在写作时便会模仿和借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古诗词博大精深、灿若星河,它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文明的积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元诵读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元勋.小学古诗意境教学“四法”[J].江西教育,2009(11).

  [2]高熙强.浅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以探讨古典诗词的艺术境界为中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5).

  [3]刘南坚.古诗词教学四宜[J].广西教育,2010(17).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6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却十分深远,它往往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语言、意义含量。关于古诗教学,以前已有同仁讨论过,而且讨论得比较深透,在此不打算多言,重点要说的是指导学生读古诗后,领悟古诗意境的几点做法。在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们首先得让学生自读自悟(预习),对诗句的意思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同学根据注释和自读时的理解,在小组上发表意见,说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接着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说说讨论的诗意。师生讨论诗意,体会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到此,古诗教学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关于这方面,我有如下几点尝试。

  一、想一想。思考能让人变得聪明,想象能让人加深体验,不断创新。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可以培养孩子们善思乐想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敏锐,也使他们敢于想象创新。所以,在指导学生讨论诗意,体会情感后,让他们闭眼听教师(或录音)朗读古诗,要求孩子们边听边想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图画。

  二、说一说。善于思考,还要善于表达。常常训练孩子们把思考、想象的内容说给别人听,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完善想象。所以,听完朗诵后,让孩子们睁开眼,把刚才脑里构想的景象说给小组同学听,互相取长补短,完善构想。

  三、画一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把自己心中的事物画下来。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可以帮助他们领悟古诗意境,也可帮助教师了解他们究竟领悟得怎样。在小组上描述完以后,让孩子们马上动笔,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构想的景象勾勒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例如,在九年制教材第八册,学习了杜牧的《江南春》后,就让孩子们听、想、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水彩笔画的简笔画,有颜料画的国画,也有素描画。一幅幅充满稚气与童真的画面上呈现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鸣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树,红绿相映。那依山傍水的村镇,酒幌子在风中飘动。还有些象征性的南朝各代修建的寺庙,这些亭台楼阁留在濛濛春雨之中。好一派美丽的江南春光啊!

  四、解一解为了让同学们更了解,更赞赏自己的画,孩子们一定好想给老师和同学讲解自己画的意思。教师要多给孩子们创造说的机会,引导、启发他们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所以,在展示图画时,孩子们可以为自己的作品当解说员,其他同学还可提问。五、评一评。通过展示、解说,师生可以一起评一评,谁的构想丰富,符合诗句意思,而且画面美观,比例恰当,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六、写一写。为了把精炼的古诗中包含的丰富语言,意义体会得更深透,画好评完后,还可以让孩子们把诗中人物、景物或事件加以扩展,加上自己的见解,写成小练笔,把隐含在诗句中的情境描述出来,更进一步剖析诗句意境。还可把古诗与小练笔进行比较,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古诗这一文体独特的魅力。

  如此一诗一画,一诗一文,既可以使孩子们对古诗意境领悟得更深透,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让教师得到教学的信息反馈,真是两全其美。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7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有利于学生去感受诗音律之美、声调之美、节奏之美。通过诵读能调动学生的发声器官、视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多种器官共同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巴金曾说过:“读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来,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他曾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小时候背了220篇《古文观止》”。茅盾能把长120回的《红楼梦》背得纯熟,正是这些诵读的积累,才使他们有自己杰作的诞生。

  一、因人施教,诵读为主

  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认识和思维是形象的、具体、平面、静止的。要让七八的岁的孩子体会诗中的百般滋味是很难的,教师不必字字疏通、句句领会、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只要作适当的讲解,以免学生理解句子产生歧义。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可以比低年级的高一些,让他们读准、认清、了解一些生僻的字,读出语气、节奏、感情来。可以让他们了解一些诗中的典故,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作者的情绪与感情,体会诗中的意蕴和意境。

  二、创设意境,激发情趣

  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教师用自己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来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就要求老师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诗的美在意境,根据古诗的特点创设意境,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诗人的作诗的情境,从而使学生与诗人拉近距离产生共鸣,是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诗意配上精美的彩色国画,对小学生进行深浅适度,简明流畅的文字浅析,使实画浑然一体,不仅能使学生有受益匪浅的收获,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如在教李绅的《悯农》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两幅画面,一幅是盛夏时节,中午的炎炎烈日把正在田里劳作的农民晒得挥汗如雨,辛苦万分。另一幅画面是一家人正吃饭的画面,然后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提问学生;“在夏天的中午你走在上学的路上,或是上体育课时,或是坐在教室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回答“太热了!口渴”,这样就更能让他们体验农夫们的辛劳。再回到诗末二句人们吃饭时,谁能想到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血汗种出来的呢?让他们明白颗颗粮食都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糟蹋浪费粮食。我实习期间在教杨万里的《小池》时,利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一段《高山流水》的纯音乐,向学生展示诗人站在水流岸边的一棵大树旁边欣赏风景,在前晴空下,水面上树阴掩映,在柔风的吹动下轻轻的流动着,荷叶的一个小小的叶角刚刚露出水面,一只可爱的蜻蜓却伏在上面。让他们看到一幅幽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角和听角来体会诗的意境,这样的导入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形象深刻不空洞。又如教学高鼎的《村居》,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儿童诗,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或是向学生呈现;早春二月,杨柳和小草欣欣向荣,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学早归的儿童,一路说说笑笑,高兴地向家中跑去,把从家中拿来的风筝高高的放飞到了天上。让学生看到一幅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进而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再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首先可以将诗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母亲的爱:每天上学路上的叮嘱,每次你生病时母亲的担心和关怀,每次母亲外出对你的不放心,每天为你作饭洗衣服等,默默的为你付出的一切。再依诗意欣赏两幅画面;一幅是一位年迈的母亲坐在暗淡的小油灯旁,正一针一线的缝制着衣服。另一幅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草木旺盛、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境图。让他们明白“寸草”好比子女,“三春晖”好比母亲的博大、崇高、深厚。

  三、引导诵读,理解感悟诗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多读有助于对文中意思的理解,古人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了多读与写作的关系。所以要注重多读,对古诗要能熟读成诵,把古诗的教学重点放在诵读上,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体验、理解、感悟诗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和感情。在上述创设诗意境的基础上,引导诵读,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古诗具有音律之美、声调之美、节奏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通过反复的诵读可以欣赏诗的语言艺术,品位诗中有画、言外有音、寓情于景、思想深远的特点,往往给人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感,古诗教学以诵读为主,能更好的让学生整体把握一首诗。虽然有些诗传达的主题思想和感情,对于小孩子来说他未必能完全理解,但可以让他们慢慢地去消化,随着他们人生阅历的增长,知识的丰富,情感世界的拓宽,他们就会对它的深刻的内蕴会有所理解。

  教师可以放配音的诗歌朗诵给学生听,也可以让学生或老师范读给学生听, “教师或学生在教学开始时诵读一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个体诵读,可以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调动文化积累,生活经验”,也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中张扬。可以根据诗的不同内容、不同意境、不同思想感情采取不同的诵读方法,应用多种多样的诵读方法,如齐读能培养他们团体合作的能力,男女轮流读、赛读,看谁读的最有感情,让全班同学来评价看谁读的最好等,应用不同的诵读方式,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诵读乐趣。

  在诵读过程中要让学生把握诗的感情基调,也就是要读出感情来,只有读出感情来才能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怀,与诗人产生共鸣。要求学生大体能读出诗的节凑、重音、感情,正确处理好停顿、语速、重轻音以及语气。诵读的节凑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激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些。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诗句的节凑和停顿,并让他们做好标记,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每句诗的重音所在,这样学生就能把握诵读的语气,读出感情来。在诵读过程中要抓住重点难点的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如《草》一诗中“荣”和“枯”二字对小学生来说是理解的难点,可以先叫学生描述春夏秋冬小草的样子,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季节小草的特点,就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荣”和“枯”的意思,抓住这两个字了解了,整句诗的意思自然能正确的理解。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8

  古诗经过千百年的积累沉淀,是中华文字之精萃,铸就了我国灿烂悠久文化的精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让小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弘扬与继承,具有重要与深远的意义。《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对此,古诗教学应先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个性,重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让他们的思想与认识有效的融合于古诗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从而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感受它的美。

  一、深入阅读,体会古诗文的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勤读、多读,在读中体会古诗的情感,才能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对古诗的认知与审美效果。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之美有三: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诗通过特定的意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情感。意境是诗的灵魂,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相互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古诗阅读分初读、精读和研读三个阶段,反复诵读是领会古诗的最佳途径,只有声情并貌地读、真情投入地读,才能领略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课堂上要创造学生、作者和教者之间互相情感相通、心灵相融、协调互补的积极氛围,教师在答疑解惑中发挥其主导地位,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深入体会和感悟诗的意美、音美与形美。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和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学生初读古诗,以为描写的都是“江”与“雪”,内容大体相同,但其深层含义却无法领略。通过精读后才发现:前一首诗写的是作者被流放时失意的心情,后一首写的是作者在官场上的一帆风顺。经过老师对历史时代和作者人生状况的分析讲解,也即通过进一步的研读,两相对比,才能体会到诗文作者的不同心境与情感。

  二、领会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语言精练,格律严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有一种“言尽而意无穷”的语言效果。丰富的想象结合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了生动典型的艺术形象,表达着作者的所见所闻,寄寓着作者的所思所感。教学中正确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使诗情画意的情境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浮现于学生的头脑中,是诗歌教学的宗旨所在。如唐代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中的诗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诗情画意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的访友经历,诗中的“问题内容”虽然省略了,但是答句中却言简意赅,给学生留下了联想的余地,而且“言师采药去”答中无形的表现了问的内容是“你的老师去哪里了?”这样的意思表达既完整而又含蓄。又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中“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其中寄寓着丰富的联想和比喻,使用了巧妙的构思,意境优美,余味无穷。

  三、多媒体展示情境,领略诗意

  古诗的遣词造句精辟意深,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中如果把学生引入到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动画世界中,能够让学生直观领略到古诗的形、声、色、情、意,强于老师的反复讲解、语言灌输,和学生的机械记忆。学生在真切的环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的美妙与魅力,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古诗学习的难度;既调节了课堂教学氛围,也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领会古诗。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情景,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精心制作课件,就能够达到这一目的。比如我在教学清代诗人袁枚的古诗《所见》时,就通过多媒体的图文及音乐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立体画面:牧童、黄牛、林樾、鸣蝉;溪水清澈,小草青青;一望无垠的田野,辛勤劳作的人们;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野兔、山鸡等小动物在欢快地打闹嬉戏。在这种世外桃源当中,人们肯定是开心、愉快和逍遥自在的。所以牧童会放声高唱,歌声把树林都震动了!通过这样的情境展示,学生就会对诗文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四、展示真实情境,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德育教学无处不在,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小学生学习的古诗大多是抒情诗,有的寓情于景,有的情景交融,有的直抒胸怀。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以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来启发教育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行德育渗透。《锄禾》一诗是小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农民耕作的辛劳,我给学生播放了这样一段录像:农民伯伯起早摸黑地播种、插秧,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地除草、松土、施肥……最后画面定格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上。接过又播放几个生活小镜头:一个学生将吃不完的馒头随手扔到河里;一个学生将一大碗白米饭倒进垃圾箱;几名学生在秧田里玩,踩坏了秧苗……看了这几个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小镜头,有的学生低下头露出羞愧之色,有的学生露出生气愤怒的神色。

  五、吸取精华,传承文明

  古诗是我国特有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那丰富多彩的体裁,通俗易懂的童谣、民歌、汉乐府、古体诗、近体诗以及词曲等最适合小学生的朗读学习。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同时,汲取古代思想文化的精华,继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的优秀文化传统。学习古诗中爱国热情与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教育。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在古诗教学中要注意发掘多种诗意内涵,在诗情画意中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绘画、舞蹈、建筑等方面的兴趣。

  总之,古诗教学具有多种内涵与意义,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呈现多样化、分层次、分阶段的不同效果,要对古诗教学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让千百年来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在实现“中国梦”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9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在培养机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学生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培养、评价机制,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资源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力度;优化资源

  古诗词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审美情趣培养、传统文化传承、文学修养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应试教育模式残留等因素的影响,高中诗歌鉴赏几成摆设,于是研究古诗词教学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便具备了应有之义。

  一、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培养机制“世俗化”,教学模式“高考化”

  高中古诗词鉴赏的应有之义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进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但现实教学中的培养机制则成了培养学生“能理解、会背诵、可翻译”的能力,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认识古典诗词,并达到鉴赏水平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读得懂、能翻译就行,培养机制趋于“世俗化”。对此,笔者以为教育模式“高考化”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现实教学中,一切以高考为目标的驱动机制使得古诗词鉴赏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语文高考中,古诗词鉴赏分值占比较低,而且对学生鉴赏能力要求不高;另一方面,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避实就虚”,对于学生实际能力培养不重视,相反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应试技巧。

  2.教学方法欠缺新意,教学手段死板单一

  教师在古诗词教学方法上,很少推陈出新。“读读诗词、谈谈背景、议议内容、背背诗词”是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一贯做法。教师在教学中的基本步骤基本可以概括为: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文学常识介绍、诗文的关键字解析、句子含义解释、主旨概括等。以“从字到词,从句到篇”的逐级推进理解模式看似合情合理,但对于学生学会品鉴古典诗词帮助不大,死板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认识停留在能够背诵理解即可的阶段。缺乏古诗词鉴赏方法教学、鉴赏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不能与诗人进行情感交流,更谈不上让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精深与形式的.完美之处的认知。

  3.学生审美的幼稚化,学习兴趣不强

  学生审美的幼稚化是说学生审美能力较差,对于何为美的认识不够成熟,表现得较为幼稚。当前,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内容多为小说、漫画,而小说、漫画的种类又多为言情、校园、穿越、魔幻等;学生上网也多是网络聊天、游戏等娱乐活动。这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甚至造成学生审美的幼稚化。笔者并非完全否定小说、漫画和网络游戏在学生生活中的作用,但从古典诗词鉴赏审美能力建立的角度,这些对其帮助并不大。同时,受教师引导方式失范、高考压力驱使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古诗词鉴赏“不见品鉴,只见功利”的倾向严重,以鉴赏为出发点的诗歌学习兴趣不高。

  二、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建议

  1.完善培养、评价机制,加强古诗词鉴赏教学力度

  完善培养、评价机制是解决高中古诗词教学功利化、高考化的第一要务。从体制机制上改善诗歌教学环境是解决诗歌鉴赏摆设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去“高考化”、“世俗化”,让古诗词学习回归诗歌品鉴的本原。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入更多诗歌鉴赏方法的教学比重,对于传统的读读背背模式进行改进。再次,对于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不要停留在传统的“能背诵、会翻译”的层次,而是要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品鉴,特别是要对于古诗词中呈现的局限性进行大胆直言;最后,我们的高考在学生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中要有所创新,体现为更加注重学生鉴赏能力、审美水平的考察,鼓励学生点评古诗词,而不是停留在理解、翻译和推测诗人情感的初级阶段。

  2.优化教学方法,推行授受与探究相结合教学新模式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授受式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探究式学习能让学生很好地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授受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各有优缺点,将二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予以结合将更有利于学生古诗词鉴赏意识的培养。具体操作步骤可以设计为:学生提出在古诗词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结合有关知识讲授→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并自己建构有关知识。

  3.优化教学资源,搭建古诗词鉴赏教学新平台

  优化教学资源,搭建古诗词鉴赏教学新平台就是要理解新课标“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有关资料给学生……”的要求,通过平台搭建,给予学生更多古诗词鉴赏的机会和经验分享途径,让学生真正爱上古诗词鉴赏。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诗歌朗诵比赛、以著名诗人生活经历为背景的话剧表演、诗词角建设等。

  三、结语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历来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词以她特有的魅力,积淀了中国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由于社会和教育的急功近利等原因,我们的古诗词教育远离了诗意。面对不理想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师要自我反省,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综合治理,让诗歌鉴赏不再是摆设。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10

  古诗词在日常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日常教学中教师认为古诗简单,逐字逐句讲解即可。仅仅满足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正忽视了古诗词一大特点: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律诗、绝句、词、曲这些古诗体裁,有其固定形式,这些形式促使诗人必须利用有限的空间表现出十分的意境和意蕴,只描绘出三分丰富的内容,而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重在理会“下语”的三分,对“用意”的十分忽略了。十分的意境和意蕴,只描绘出三分。

  古诗的日常教学中由于受到教法的影响,学生对古诗词也不是特别重视,认为只要将古诗词背诵下来,会默写即可,因此在诵读时候,只求读懂读通,对诗十分的意境和意蕴,只描绘出三分歌中诗人“下意”的部分无法领悟,诗歌也显现不出它的魅力。十分的意境和意蕴,只描绘出三分。

  古诗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承担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审美意识的重要任务。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乃至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古诗词的认识

  《漫斋语录》中早对诗词做出解释:“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古人就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骚;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语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之难。”其中就很清楚的提到古诗词的特征——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1)讲究“准确传神”。

  (2)讲究跳跃与留白。

  诗词为了凝神精炼,往往省略一些可省可无的词语,造成诗句的跳跃或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空白往往是诗意所在,诗味所在。

  二、分段实施

  第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三分”,理解意象。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画出画面。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在7——12岁,根据记忆力和理解力的图表曲线图(附图)不难发现,最佳记忆的阶段就在小学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让大量的信息资源注入学生信息系统中,因此在这个阶段中熟读背诵古诗的方法最有益于学生掌握诗歌一大特点——“下语三分”。

  意象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熟悉,在本阶段教学中要为学生引进意象这个概念,并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积累,这些积累都是为了第二阶段的实施做准备。

  学生的生活经历少,对诗歌画面理解不会很深刻,他们更容易接受实实在在的画面,对意象的理解就很关键了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绘画,画出诗歌中一个个的意象,帮助学生思考记忆。此时一个个意象就是学生的画面形成的基石,基石就是诗歌的“三分语”,在绘画中也让学生感知到了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绘画能力得到了训练,同时达到教学的基础目的.,理解了诗意,保存了诗歌的完整性。

  第二步,引导学生领悟“用意十分”,将感悟到画面写出来,读出来。

  本阶段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对诗歌意思有了大致的理解,本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将画语转化为情语写出来,将古诗词教学与习作联系起来,将感性的画面转化为抽象的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 通过第一阶段的意象积累,学生对某一种意象就会有一种本能的关注,他们会主动把情融入到“象”之中,此时在他们的头脑中这种象才是真正意义上得意象。诗歌本身就具有节奏感,在本阶段还是要回归诗词的本来面目——古,通过诵读的方式进一步理解诗句其中的用意。

  古诗歌教学并非是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需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学情制定可行性更强的有效措施。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一些拙见。

【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种方法】相关文章:

幼儿小班古诗教学反思《静夜思》05-13

幼儿园古诗教学教案设计07-16

古诗教学教学反思06-21

古诗教学反思05-16

古诗教学设计06-20

《古诗》教学反思02-07

古诗蜂教学反思12-12

古诗《春日》教学反思11-07

古诗春晓教学反思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