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优秀论文

时间:2021-01-01 16:46:10 物流管理 我要投稿

高职物流管理优秀论文

  第一篇:高职物流管理论文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之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目标

高职物流管理优秀论文

  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考核学生学习的最为全面而综合的有效方式。与其理论教学是完全不同的,实践教学不仅是学生对物流理论基础知识的加深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实践物流任务与项目流程的过程,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历练过程。是一种从实践中总结实践智慧,学生从中掌握面对多变的,复杂的相关物流问题,学会“创造性”做的智慧。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实践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短期目标或终极理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的设计上从客观现实出发,洞察现实社会之“需”,按需制定,要尽量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多采用现实案例教学,还原现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职业技能技巧,在企业物流或者物流企业的实训岗位上熟悉日常业务和各种通常会发生的突发问题,培养学生专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制定正确的实践教学目标,是高职院校培养独具特色的优秀专职人才的前提。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构建的策略

  (一)明确实践教学思路

  思路的明确是进行策略实施的首要根本前提,要创新构建与实践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必须明确教学思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是就业为最终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专业。因而,首先要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为依托,地区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趋势为教学背景,对地区物流岗业进行实况分析,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就业指标体系。其次按照教学目标编写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提高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构建突出技术性,职业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内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物流人才。

  (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

  剔除旧式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合理,陈旧的内容,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层次化,构建其多层次的有机结合。可按照“点、线、面、体”的原则,将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专业基础训练,专项业务技能,综合专业技能,职业岗位训练四个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内容。在每一个递进层面上运用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一些仿真软件去设计实践活动方案,实验和实践项目。其中,实践教学内容的四层面中与以往忽略综合专业技能培训相比,则是增加实践教学项目,加重对其重视度。

  (三)丰富实践教学方法

  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不同项目,结合校内外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课上课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等多样形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实训,真正将工与学相结合,在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中能够得到锻炼并且收获经验。具体如:侧重专业基础知识训练的企业参观与实地调研,侧重专业技能的'情景仿真实训,侧重综合技能的物流员技能大赛,侧重岗位技能的物流企业实习等等。让实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使得实训变得生活化,常态化。

  (四)组建实践教学中高素质“双师”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保障。培养学生具备高技能,首先教师必须的具备高技能,因而组建高职“双师”队伍则成为不二选择。实践教学需要“实践型”教师完成这一教学项目,打造双师队伍,即将企业技术专家引进课堂,教师走进企业员工间,双向培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教师取得职业资格证,在企业开展物流方案,成为真正的双师教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专家指导实践教学,帮助学校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提高队伍双师结构。两方面双向互动,达到真正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五)创新高职校方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模式

  要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首先要筛选合适的优秀企业。优质的企业是为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筛选分为三步走:一是按照本校物流管理专业特色进行选择;二是根据行业合作的密切程度,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进行筛选;三是进一步筛选,选择其中具有先进技术水平,规范经营管理的影响力大的企业。其次是创新升级校企合作模式,打破以往企业只为校方提供毕业前的实习岗位的模式,将校企合作深化拓展到教学内容四方面,企业提供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为校方提供实习基地,帮助校方建设完善的校内模拟实训基地设施,派物流管理技术专员学校帮助其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方派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到企业实际上岗,帮助企业解决物流实际问题,研发企业物流创新方案,高职优秀应用型物流人才定向引导,为企业注入鲜活生命力。

  (六)构建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体系

  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整个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与以往偏于形式主义的教学监控体系相比,提出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监控更显其概括性,包容性的显著优势。首先,根据实践教学监控的特殊性,构建监控结构分层细化,即学院,实验室,实习的三级实践教学监控管理体系。其次,将实践教学目标自上而下,层层下达,落实到部门,课程和教师,强化对实践教学全过程的监督。再次,关注毕业生上岗后的意见反馈,包括工作境遇和面临的问题。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要尽量具体化,通过监控反馈,及时作出实践教学之目标调整,将难以解决的问题置于下一个实践教学的全程监控流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六大方面主要是针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职业性”内容的创新构建与保障性措施,而依据该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来看,笔者认为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也应当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容忽视的两大重要因素,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当开展设针对性实训,提升高职物流人才的综合素质。只有创新而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才能培养大批前沿优秀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第二篇:高职物流管理论文

  一、改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建议

  (一)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增加实用性内容

  针对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偏理论化与实际物流发展相脱节的现状及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的导向,要改进高职物流教学,首先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一是应该细致分析分解当今物流业的社会需求及社会发展对高职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的需求,再根据需要合理定位教学的内容,将学期内学年内的理论课程知识和实践教学及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统筹,合理安排。二是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在教学方式上,落实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除校内实训外,还要多为学生提供校外合作企业的实训机会,不断增强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积极构建科学的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科学的专业与实践教学体系要着重解决人才培养的稳定性与人才需求的多变性之间的冲突;以及人才培养的短期性与人才需求的长期性的矛盾。既要使人才培养有针对性及实用性,又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能忽视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也就是说既要培养市场需要的物流人才共性又要突出个人特色。具体来说,构建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一是要根据物流行业将来的发展方向及人才能力要求,组建相应的知识模块如分成专业基础知识模块,专业技能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实训教学模块等,形成新的课程体系。二是教师间要加强合作与沟通。按照知识模块结成教研小组,定期召开物流专业研讨会,研究教学方法,探讨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方法,做到扬长避短。三是分模块教学,聘请专家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开办相应的课程与讲座,即开拓学生眼界,也有助于任课教师能力的提升。四是积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要贴近实际,要贴近实际物流业的操作内容,在统一实践教学(培养共性)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质及喜好安排不同的实践工作岗位,因材施教,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规范与流程。五是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比如,学校可引入当前最常用的技术和设备,建立先进的且符合实际的物流实训室,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物流知识和技能。此外,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可把实训室建成物流培养基地,深入产学结合,给学生顶岗学习创造更多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物流业情况,发展特色教育

  物流体系的建设将为产业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而物流人才培养是物流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高职物流教学应确立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研究优化师资资源,思考建立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教育培养质量,为服务地方经济作出贡献。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通常都对口的是附近一些大的物流企业基地等。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也通常是进入附近较大型的物流企业工作。各地的物流企业一般都会呈现一些地域性的特点。故此,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也应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物流业发展情况,开展特色教育。这里所说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教育的具体涵义是指,物流人才培养要配合当地物流业的发展规模及特点。这也确保了学生可以学以致用,也为当地发展建设培育合适人才。具体实现因地制宜,还得做到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吸收本区域内的物流业、经济甚至文化的精神实质,渗透到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中。

  (四)除就业导向外,更要注重能力培养,使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块化

  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面向的就是物流业的一线员工。目的也是为了堵住物流业的缺口,大力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毋庸置疑,但要确保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具体的教学模块化。高职物流毕业生主要是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生产企业的物流部或流通企业就业。而具体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仓储管理人员、运输管理人员、包装、装卸、分拣、调配、进出口贸易的报关、报检、配送等,大多属于物流各岗位操作人员。所以,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力以及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相应工作岗位应具备的相应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中的“能力”体现了多层含义,不单单指专业技能,还包括了综合管理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等。所以在课程安排上也不能像技工学校那样只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要保证学生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应注重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实施上来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采取“模块化”的教学模式,且要加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每个能力模块的培养都要有目的培养学生具备该项能力,课程和教学方案都要围绕该能力模块进行安排。每个能力模块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相应的教学,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相应,更具不同层次,分别对专业教学的能力模块进行设置。

  (五)引入开放式教学,作为补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的和对象的决定因素,相比较本科教育高职院校的学生必然更注重动手实践能力。举个例子说,很多用人单位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即是上岗即能操作。高职物流人才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在能够熟练地使用各项物流软件和熟练操作各项物流设备。但实际上,大多数企业还需要花费一定精力去培养和培训应届生。久而久之,某些用人单位就宁可要有敬业精神的员工也不愿意要应届生。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走上岗位无所适从的尴尬境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根据用人单位对物流人才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引入开放教学,作为补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所谓开放式,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团队组合的开放。其中,教学方式的开放主要倡导:要让学生们从课堂的单一、理论强、死板教学中走出来,进入操作间走进工厂和企业,让学生们实际进行操作,将很多理论上的感性和片面的认识,落实,夯实基础。另外,作为补充,学校还应积极开展各种实训教学。校内实训主要是模拟物流操作中的各项流程,各个环节进行实训教学,如仓储管理软件操作、运输管理管理软件操作,ERP等。校外实训包括: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制造业的相关物流部门和流通企业进行参观或认知实习,建立企业的实践基地等长期合作方式加强联系和合作。学校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实践中提升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团队组合的开放指师资队伍引进。包括鼓励校内教师走出去,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引进来,聘任经验丰富的物流企业高级人才到校内兼职任课或以讲座的形式传授物流从业经验。

  二、结语

  物流人才是当前发展中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如果不能培养大量的物流人才恐怕会制约当前的物流业发展,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但当前高职物流管理教育教学仍存在种种缺陷和不足,譬如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和师资力量等。当前的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亟待改革。

【高职物流管理优秀论文】相关文章:

采购管理系统优秀论文10-10

大桥检测加固设计管理优秀论文07-21

物流成本管理相关岗位-物流成本管理就业方向05-18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过程性考核中如何体现职论文01-06

物流管理自我评价01-13

物流管理述职报告12-06

学习物流管理心得07-30

物流管理调研报告01-14

物流管理实习总结10-14

物流公司成本管理现状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