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时间:2020-12-30 16:31:03 图形图像/多媒体 我要投稿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在前一节教学中,以电磁学发展史为线索,与同学们交流了这个过程中有关科学家的故事和哲学思想对科学研究的作用。最后,也给同学们留下悬念:产生感应电流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而这个条件的寻找考研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探索精神。产生感应电流的本质条件是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来探究。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

  《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一节,教材编订者自然希望一线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然而,没有教师的“预设”,而由学生真真实实的模拟科学家探究轨迹,别说需要花费科学家类似的十多年时间,至少也要花去若干天时间,显然这是不切教学实际的。当然,如果直接把科学家的探究结果告诉学生,从知识传授层面或者应试角度考虑,或许是“最经济”的,但是从学科素养的'培养层面或者以知识为载体培养能力角度考虑,或许又是“最浪费”的。综合考虑,本节教学的设计原则如下:

  第一、必须做好演示实验,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除此外,教师操作的过程中,教师明确指明:闭合回路、磁场穿过闭合回路的面积等核心要素;明确指明,但并不道破实验目的方面的原因。“明确指明”,是锁住学生的关注点;“不道破”,是维护学生的探究需求。

  第二、有必要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回放实验过程,扩大学生观察受惠面。

  第三、得出结论后,通过思考题深化同学们对结论的理解,特别是辨析“切割运动”和“磁通量改变”两者的关系,从而体验“由现象到本质”的探索途径的方法论意义。

  博主是年轻教师,第一次上本节教学内容。依次完成三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总结,强化了教学细节,优化了教学环节的衔接。下面详细记述三个教学班的教学过程。

  首先是9班教学。课堂引入环节,忘记了课件上有一个“引入”幻灯片,而是自己的语言引入,并完成了事物电流表的了解及工作原理的演示内容(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流入方向的关系)。因此,再次播放幻灯片时,显得有些错位。

  实物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实验时,没有指明闭合回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在分析论证环节,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面积”就显得思维上出现脱节。

  我们的讲台是多媒体讲台,“翻盖后”留给实物器材的放置空间就很小。演示磁体插入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实验时,线圈和灵敏电流表靠的很近,尽管实验现象很明显,但有一女生提出:“磁体插入线圈,撞击讲台,引起电表指针摇晃。”

  在上一节课的教学中,提到科拉顿实验,我指出科拉顿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具有严谨的科学精神——科拉顿把线圈和磁针分别放在不同的房间,目的是防治条形磁铁对磁针的影响。同学们思维活跃,指出:如果两个科学家一起做这个实验,那么实验就成功了;把墙壁换成玻璃墙也可行啊。我肯定了学生的表现,特别指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女生提出这个“质疑”自然是可贵的,很可惜,尽管我肯定了女生的质疑,却没有通过实验措施消除这一质疑。那么怎么消除呢?在16班的教学中,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另外,在9班的教学中,都是先实物演示实验,在展示动画模拟实验。显然动画演示实验具有扩大演示结果的效果,但这从思维逻辑上,削弱了实物演示的价值。

  有了9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经过教学反思,在16班和14班的教学中,改进了教学。

  第一,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教学进程更和谐。

  第二,关于女生的质疑,是这样克服的。增加了一个操作:把线圈断开,不构成回路。磁体插入和抽出,指针不偏转。这个操作就避免了女生的忧虑。

  第三,先展示动画演示实验,然后在做实物演示实验。只要动画中一个实验现象得到实验演示实验的“证实”,一方面动画演示的结果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服”;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实物演示实验的价值。

【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相关文章:

关于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少先队活动的整合策11-30

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作用12-14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11-21

多媒体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作用11-26

运用多媒体技术打造生鲜物理教学11-27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12-0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08-20

多媒体技术与教育的英语作文08-31

浅谈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12-03

课堂教学应用中多媒体技术的不足教学心得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