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指导

时间:2022-07-02 16:01:3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论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指导

  导语:小学三年级是个十分特殊的年级,也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要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该把重点放在段落的训练上。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论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指导

  小学三年级是个十分特殊的年级,也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要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应该把重点放在段落的训练上。段落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展开合理的、大胆的想象,并且能找出段落的重点词句,理解段落中每句话之间的意思和联系,对篇章结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段落。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先把预习纳入首要任务带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1、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段落的主要内容;3、要借助字典词典认字,理解词语。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循可依,有的放矢,使预习由扶持向放手过渡转变。

  二、指导学生通读课文段落。

  在段落的理解过程中,通读是理解的基础,读懂文章段落内容,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不要操之过急,囫囵吞枣,要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读下去。为了达到过程得当,理解得顺,理解得深的要求,必须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自读全文。尽量读出“顺”字。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新词;读时要注意语气和声调;要做到有速度、要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2、要加深理解。要突出“义”字,要把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字、词、句、段和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心理历程。课前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要做到环环紧扣,衔接得当。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的句子和段落,要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讲读,讨论与交流的方式,使学生逐渐掌握了学习方法.

  3、要求熟读。要加强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乃至熟读成诵。这样使学生渐渐地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颂课文。

  三、鼓励学生试说段落大意。

  说出段意是在通读段落之后进行的,要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落思想内容的理解,能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个性语言,并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难度相当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刚开始说段训练时,部分学生只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来复述甚至是背原文的形式说出段意,部分学生就连原文也不会说。针对这种状况,我具体指导学生把段落中各句意思先说,然后,把整段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在指导段落意思表达时,还要注意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有机结合起来.关于段落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都可以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去表达。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能说的就不写,能写的就不读那种重复啰嗦的尴尬境地。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加强学生词句段的训练 。

  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连接,是写好段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加强词语训练。三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字词基础,课文里遇到的,多数是熟悉的词语,但这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该怎样深入地理解,应是三年级进行词语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在字面上易理解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环境,读懂这些词在文章中表达的深刻含义。

  其次要加强句子训练。三年级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结构复杂、难理解的句子进行训练,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理解了关键词语,再理解全句。指导学生读懂总起句和过渡句的意义和在文章中的作用。

  最后要加强段的训练。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总之,集中识字后三年级阅读教学,要加强词句段的训练,打好阅读基础,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通过反复

  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段的训练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主要抓自然段的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划分段落。学生学会了划分段落和划分层次的方法。

  集中识字后的三年级阅读教学,要从词、句、段入手,加强基本功训练,能为读懂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指导学生仿写成段。

  因为在三年级阶段的段篇教学过程中,写作方法很多,其中先简单概括后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在学生心目中建立段的概念,就必须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以及每个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认识文章段落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段训练。训练前要告诉学生: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仿写段时,规定选材范围,

  用自己的话写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写。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贯穿在三年级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学作文究竟应该从哪儿起步呢?当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其实,关于作文原点的问题,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了“政教合一”科举制度的干扰,作文应有的起点发生了很大的偏移,使它成了“代人立言”的差事,而且此风蔓延至今,并没有根本的改观。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作文教学的实际做法吧。上课伊始,老师首先出示命题。小学生面对老师的命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而命题呢,绝大多数是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要求。学生接题后,先是要对命题的意思进行一番猜测与揣摩,以求对命题的意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随后便是在命题限定的范围、时态、数量、重点、中心的圈子里苦苦思索——尽力在自己的头脑中搜寻那些符合命题要求、规定的写作素材;并最终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按照规范的文章样式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的文章来,去实现命题者的假设,去适应批阅者的口味。正是因为限制和规定如此之多,如此苛刻,常常使他们动辄得咎,很难得到命题者与批阅者的首肯。对一位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难怪他们惊呼: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形成如此尴尬局面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作文的起点不是地方,指令和限制过多,当是最为致命的。哪儿是一个人说话、作文最初的基点呢?一句话便可回答: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既然是说话、作文的缘起,也是说话和作文的内在动力。当自己没有需要,或者是需要和要求并不那么强烈时却硬叫你去做,原本有益、有趣的事也会变成一种惩罚或灾难。比如吃饭,假如你当时并不想吃,却硬要你吃,再自然不过的吃饭也会变成名副其实的负担和无奈。与此同理,当一个人不想说、不想写的时候,你却偏偏硬逼着他说、他写,除了无可奈何应付与敷衍塞责之外还能有什么良策呢?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说、而写,是再自然也不过的事情了。语言从哪里来?文字因何而生?不都是因我们的祖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吗?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体在生理学方面有许多地方与其他动物、甚至与“植物”系统的活动是相同的,只不过,人是居于其他一切动物之上的“能言动物”。所以我们说: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生活在社会之中,他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语,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 247页)因此,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机的支持。

  《神经语言学》指出:“言语表述动机就是在语言中表达特定内容的需要,它是言语表述的出发点,是言语表述的必要动力,思想本身也由特定的动机所驱使。它既是言语交际的心理条件,又是言语表述的起点。”(见王德春、吴本虎、王德林编著的《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这里所说的言语生成过程中的心理条件包括表述动机、词汇选择、语音实现。表述动机,是指话语中表述特定内容的需要。例如提出请求、交流信息、陈述思想等;词汇的选择是指“在表述动机的驱使下,说话者在组织内部言语的语义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词汇单位” (同上,第70页);而语音实现,即是用语音的形式把自己的内部言语转变为别人可以感知和接受的口头言语。而作文呢,则是以文字编码的形式去再现自己头脑中的内部言语。因此,作文是一个人的特定表述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语、句子,以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并以线性文字编码显现其结果的过程。

  简单说,作文当是先有表述动机,然后再去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而不是现在的通行的先去理解别人的指令——命题,然后再由此去编制句子或文章。这种让自己完全听命于别人的指令,用自己手中的笔“代人立言”的作文不符合自然之道。当然,这也不是说命题作文完全无用,一无是处。如果命题恰能切入作文者的心思,激活尘封于心中的记忆,促使作者能把命题迅速地转化为强烈的表述动机,那也不失为有价值的做法。但成人的设想与要求,能让所有的小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可写,非说、非写不可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我们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一概否定听命于别人的作文(如秘书起草总结、计划、报告、文件,代别人写信之类)不能存在,绝对没用,而是说,这种做法很容易限制人们的思维,束缚人们的手脚,特别是对刚刚学写文章的小学生来说弊多利少,尤其应当慎用。

【论小学三年级阅读教学指导】相关文章:

小学三年级作文指导05-15

小学阅读教学教育随笔11-29

有关小学指导的教育随笔10-22

小学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03-24

教师随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07-29

教师随笔:小学语文阅读教学05-0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04-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09-19

小学生作文分类指导07-09

论“家教”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