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

时间:2022-07-02 13:37:5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有关《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

  一、寻找“花”心

有关《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好!课前我们聊到我的名字,有同学说到月圆、梦圆的“圆”。圆,自然有个圆心,画图是这样,其实我们读文章也可以找到一个圆心的,我们不妨试试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大家课前已经读过了。倘若让你用一个字来说说课文中苏州园林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呢?可以用文中的,也可以用自己想的。

  生:独特。

  师:两个字,也行。

  生:我认为苏州园林是美的。

  师:好,你用了“美”这个字,这就是你的圆心。

  生:我觉得苏州园林是很雅的。

  师:“雅”,你也记下来。

  生:奇。

  师:奇?为什么?

  生:刚才第一个同学说“独特”,我觉得应该是“奇”字。

  师:哦,你把他的两个字变成一个字,好!想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各自记下来吧。我是客人,能不能允许我说说自己看完这篇文章后得到的那个圆心?

  生:(齐)能!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这个优待。我读完这篇文章后得到这个字是——“趣”(ppt出示:“趣”字)。

  二、绽放“花”瓣

  (一)第一层——自然之趣

  师:一起帮我找一找,文中哪里也有这个“趣”字?

  生: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师:岂止是美术画的特点呢?大家看过《苏州园林》之后,是不是跟我有同感?我觉得苏州园林里到处都有“趣”。什么趣呢?

  生:(齐)“自然之趣。”

  师:(ppt出示:环绕“趣”的“自然之”)围绕这个“趣”,我们把自然环绕在它周围。

  (二)第二层——完美的美术画

  师:苏州园林在城市之中,却有自然之趣?在我们的眼中,寻找自然之趣就应该到山水里去啊,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给我们平添多少乐趣啊。这方圆几亩有高墙围着的地方,怎么就有“自然之趣”了呢?刚才那位同学说“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那么,苏州园林跟美术画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到第二段中找一找,能不能找到说明美术画与园林关系的句子?

  生:“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是的,我读这句话时的感受是,咱们的设计者和匠师,他们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建筑设计家和工人,他们都是画家。事实上也是这样,苏州园林很多设计者最初都是文人和画家,所以他们在设计的时候不像我们今天设计一个住宅,讲求它的实用,而在苏州园林,他们更讲究它的“美”,要形成一幅幅“完美的图画”。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告诉我们,这“完美的图画”是体现着“自然之趣”的“美术画” (ppt出示:环绕“自然之趣”的“完美的美术画”)。

  (三)第三层——各种的“讲究”

  师:下面大家再找一找,跟有着“自然之趣”的“美术画”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我们一段一段地找。(巡视)我们从第一段开始,行吗?从你开始,说说第一段里有没有跟图画有关的词句。

  生:第一段里没有。

  师:没有?他说没有,大家觉得有没有?不知道?那我们来齐读第一段,你领个头。

  生:(齐)“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中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师:大家听听,这一段有没有跟图画有关的词呢?

  生:(默然)没有。

  师:我们一般到风景点去干什么?如果在“公园”这个词前面加个动词,你会加什么?

  生:逛。

  生:玩。

  师:对啊,我们一般到苏州园林是去游玩的,作者怎么说?

  生:(齐)“鉴赏。”

  师:谢谢你,帮我把这两个字写到黑板上,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写(一生在黑板上写“鉴赏”,其他学生在本子上写)。注意:这个“鉴”字的下面是什么偏旁?

  生:“金”字底。

  师:为什么是“金”字底呢?因为这个“鉴”原来是装水或冰的青铜大盆,人们在盆里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就像照镜子,后来这个“鉴”就表示镜子。我们对着镜子梳妆,也是在欣赏镜子里自己好看的样子,对吧?(对黑板)好,这位同学写得不错。

  师:现在我们回到第一段。作者说到苏州园林做什么?对,去鉴赏。于是我们知道,苏州园林呈现在我们面前不是简单的建筑群了,是不是?那是我们的设计者和工匠不用笔不用墨不用宣纸不用水彩,只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给我们画的一幅幅充满了自然之趣的完美的美术画。所以,到苏州园林可不能就是游山玩水,得去干什么呢?

  生:(齐)鉴赏。

  师:好,我们要去“鉴赏”了,现在出发。第二段跟“画”有关的句子,刚才那位同学已经说过了,还有没有?

  生:“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师:你看,这段话再次证实了设计者和匠师们不是在修建,而是在“画画”吧?“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这里的“一切”指什么?

  生:“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沼泽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师:好的。他读的当中有一个词读错了,哪个?

  生:是“池沼”不是“沼泽”。

  师:对,是“池沼”。沼泽不容易在苏州园林里出现,知道为什么吗?

  生:“沼泽”是在草原上的,不会在园林里。

  师:谢谢你,你看到这个“沼”字就联想到另一个词,但是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跟着字念。好,他给我们介绍了四个方面,大家看,这四个方面都是为了来实现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叫?

  生:(齐)完美的图画。

  师:同桌,你把“图画”写在黑板上,就写在“鉴赏”的旁边。我们把你刚才说的四个方面都拿出来,就是要有——(ppt出示:环绕“完美的美术画”分别出现“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生:(齐)“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层次。”

  师:问个问题啊——“亭台轩榭的配合、假山池沼的映衬、花草树木的布局”,我这样说,行不行?

  生:(齐)不行!

  师:哦,不行!为什么呢?

  生:(默然)

  师:我们看啊,“亭台轩榭”是园林中主要的建筑,对不对?它们应该是在设计的时候,画蓝图的时候先布局好,假山池沼是当我们有了亭台轩榭这些主体建筑的布局之后来配合,来增加它的美感的。花草树木呢,就是用来——

  生:点缀,映衬。

  师:对,最后自然形成一层一层的景,一幅一幅的画。由此来看,这组排比句能不能换顺序?

  生:(齐)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从园林里最主要的地方开始,然后次要。

  师:谢谢你!“由主到次”是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是围绕着中心,围绕着“完美的图画”介绍的。我们在作者的介绍下,好像就已经身临其境了。现在我们来看,“亭台轩榭的布局”最终要实现什么?第三段里关于“画”,刚才已经说过了,什么画?

  生:美术画。

  师:第三排的同学你来说一下,这“美术画”在第三段里有什么特点?

  生:“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大家也注意一下,他刚才读的那段话里有两个“jué”,看到没有?一个是“绝”不讲究对称,一个是“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这两个“jué”为什么用不一样的字啊?意思好像也差不多嘛。你觉得呢?

  生:(默然)

  师:你组个词看,第一个“绝”。

  生:绝对。

  师:那就是一个客观的原因,不论到哪个园林,“绝对”不会出现对称。第二个“决”呢?你再组个词,可以叫?

  生:坚决。

  师:我们主观上坚决不允许我们设计时发生“同样”的情况。我们来注意:为什么不许对称呢?对称很美的。你看我们人,要是不对称,鼻子两边的眼睛,一边有,一边没有,那多么滑稽啊。哦,你要说。

  生:体现不出“自然之趣”。

  师:哦,为什么“自然之趣”就不讲究对称呢?大家一起想想,我们要是走到一处美丽的山水之中,说大自然这边造一座山,那边也一模一样造一座山,可能吗?

  生:(齐)不可能!

  师:所以说,造物主给我们创造的大自然是有生命的,有个性的,有个性的时候往往就不容易看到它的重复。这时候,我们看到的山水是灵动的,是有趣的。这样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活泼泼的,而不是一模一样的,左边一个,右边一个,那就显得死板了。其实死板也是我们从贬义角度来说的,如果有的场景需要,比如说有的同学去过故宫——去过故宫没有?

  生:(个别)去过。

  师:那地方能不能不对称?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人工的。

  师:苏州园林也是人工的啊。关键是故宫的那种美需要一种怎样的气象?那种气象要体现皇家的什么?

  生:(齐)气势。

  师:对,就用你们的词,那种宏大的气势。可是苏州园林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

  生:追求“自然之趣”。

  师:要让我们“身在城市,心在山间”,让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陶醉的感受。这是苏州园林的设计意图,所以它只能是“美术画”。请你上黑板把“美术”写在“鉴赏”和“图画”之间。下一个同学给我们讲讲下一段的“画意”。

  生:“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师:她给我们介绍了这段的内容。我们看这段介绍了苏州园林里的什么?

  生:假山、池沼、桥梁——

  师:还有——“河道边沿的”——石岸。四样东西给我们分别介绍出来,而每一样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生:“决能雷同”。

  师:什么叫“雷同”?

  生:不相同。

  师:不应该相同的它却一样了,一样就不好看。所以在苏州园林里,即使是小桥,即使是相近的两座小桥,都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都是一座一个样,这就是它的特点。用作者的话来说,这些景物的布置、配合,那就是一项——

  生:(齐)艺术!

  师:请你把“艺术”这个词写到黑板上。它是“艺术”啊,艺术品是需要我们鉴赏的,多美啊,是不是?我们不展开来说,这一段里那真是假山也好,池沼也好,小桥也好,河堤也好,处处都美,都充满着“自然之趣”呢。接下来看下一段,花草树木的画意在哪里?后面这位同学,你看这段中最能体现画意的是哪一句?

  生:“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师:哦,第一句话就说出来了。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苏州园林里的花草与我们校园里、走廊上的花草比起来,为什么就有画意感呢?你能找几个词来标记一下吗?大家一块儿找。

  生:“俯仰生姿”。

  师:好,勾出来,“俯仰生姿”。注意一下,这个“俯仰生姿”啊,静态的东西能够做到吗?

  生:不能。

  师:一般不会,只有什么能做到呀?

  生:动物,人。

  师:这叫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好,一个拟人啊,把静态的事物都写活了,好像高树、低树啊,正在互相俯仰说话呢,这是从形态上看。还有哪里有美感?

  生:“盘曲嶙峋”。

  师:那个藤本身就很美,它自己就是画了,是不是?还有吗?像这样的画在季节里的变化会给你什么感觉?

  生:四季常青。

  师:不仅常青,还在变。这个季节开这个花,那个季节飘那个香,让我们感到园林里面一年四季都不——

  生:(齐)“寂寞”。

  师:等到花开的时候,就像——

  生:“珠光宝气”。

  师:这个成语也非常好,我们勾下来。看到的时候,“满眼的繁华和喜悦”,像这样花草树木的美景,我们带着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呢?

  生:“审美的眼光”。

  师:你把“审美”写在黑板上,“艺术”后面。我们是审美地来看这些花草树木在园林里的变化的。现在我们来看“层次”美。下面的同学,你说说这个“层次美”的段落里有没有跟画意有关的词句。

  生:“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师:她给我们整个地读了一遍。我们觉得这里面最突出的是——景致深了,层次感强了。其实拍照的时候也是这样,如果我们静止地只拍一个平面,不好看的。有近景、中景、远景的搭配,这幅画才变得丰富,好看,会让我们越看越有深度。这是我的一个认识,这里不展开。刚才同学说第二段中的四个“讲究”,哟,这个“讲究”完了,是不是就没有了呢?不对啊,七到九段还有呢?七到九段不“讲究”了吗?我们三个组,各自找一找,七、八、九各段中的画意在哪里,各段的“自然之趣”在哪里,好不好?互相讨论一下。这个同学你先来说。

  生:“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师:角落里注意“图画美”,实际上是画画的时候我们关注了它的什么呢?

  生:细节。

  师:对,因为当我们一整幅画完成后还需要细节的点缀,每一幅图画在角落里的点缀,就是在给整幅图做装饰,这里面有一个词我觉得特别好,你说在那个空白的墙面怎么样?当我们看到那面墙太单调了,作者怎么说?

  生:“补上”。

  师:对,不是“种上”,而是“补上”,把这个词画下来,为什么是“补”啊?当然应该是“种”咯。为什么“补”就好?感觉到这是园林工人的手法吗?

  生:不是。

  师:那是谁的手法呢?

  生:(齐)画家。

  师:太聪明了,是画家啊,是画家在园林的每一个位置画画啊,所以才美呢。下一段。

  生:“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师:这是对这幅画做什么呢?要有一些——

  生:雕琢。

  师:因为它毕竟不是静态的、平面的画,这幅画里的每一个细节是需要功夫的,用文中的话说,是“工细”的。最后呢,这个女同学吧,你看这幅画还缺点什么呢?(指投影)像我这个底图显得不够美。

  生:“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师:我注意到你读的过程中,你特别注意比如“广漆”,比如说“特别的显眼”,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这段讲的是苏州园林的色彩。

  师:这是这幅画在做最后的——

  生:(齐)着色。

  师:(ppt出示:接续“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环绕排出“装饰、雕琢和着色”)念的很准啊,“着(zhuó)色”。原来这些细微的方面也很“讲究”啊。好,画完成了,这真是巧夺天工的画呀,连色彩上都充满着——

  生:(齐)“自然之趣”。

  师:(指屏幕)我们仿佛就图画中,就在在大自然当中。

  (四)第四层——诸多的园林

  师:哎哟,我就奇怪了,这个造房子给自己居住,为什么要求“自然之趣”呢?应该求豪华,求奢侈,你看我们现在说豪宅名车,多有身价。这个园林,走在大街上你都看不出,不显山不露水,有什么好?知道什么原因吗?想去苏州园林看看吗?

  生:(齐)想!

  师:很多同学说没去过,来,把我给大家的资料拿出来。

  生:(拿出“部分苏州园林简介”资料,阅读。)

  师: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的是所有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共同的“绘画”手法,但其实每个园林都有自己的不同。我给大家看到的是几处很美的不一样的地方。当然,作者说,相传有一百多处,他只去过几十处。我给大家带来的比较有典型性的九个园林(出示ppt:环绕前面“布局”等,新一圈排布“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沧浪亭、留园、环秀山庄、退思园、艺圃、藕园”) ,大家喜欢哪个?

  生:我喜欢“狮子林”。

  师:你把“狮子林”的这段介绍大点声读给我们大家听到,好吗?

  生:“狮子林位于苏州潘儒巷内,东靠园林路,元至正二年(1342年)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在浙江天目山狮子岩,而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

  ??? 狮子林平面成长方形,面积约15亩,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狮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洞穴岩壑,奇巧盘旋、迂回反复。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备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是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香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师:你为什么喜欢狮子林?能给我们说说吗?

  生:我觉得狮子林有特色,而且感觉很美。

  师:你能说说你读的这段文字能印证课文里的哪一段话吗?你觉得狮子林的介绍是苏州园林总特点中的哪一个画意特点?

  生: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师:也就是说狮子林所用的笔法主要是配合的,是以水、以假山的相互搭配来呈现画意之美,是吧?你觉得这段文字和我们课文中的文字你更喜欢哪个?

  生:这段。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段更具体,有身临其境之感。

  师:其实,我给你补充的所有的这些园林啊,都是各个园林游览图上的介绍,用的是说明为主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是非常具体,非常细致,把往南是什么,往西是什么介绍得很清楚,而结尾又做了个总结,于是我们一目了然。当然,这是因为目的不同。这段文字介绍了一个具体的园林,而课文介绍得是所有园林的共同特点。肯定有同学还喜欢其他园林的介绍,我们今天就不讨论了。

  ?

  三、散播“花”香

  师:说到苏州与园林的共同特点,就得说到它们共同的修建目的。有同学知道为什么造园林吗?知道这园林的历史有多久吗?哦,不知道。其实早在东周的时候啊,就是伍子胥那个年代,苏州就已经有园林了。那么多年代代相传,总有一些文人或者是达官,当他们对饮的时候,或者他们自己有了一定积蓄的时候,他们就会买一块地来,请一些工匠,甚至请一些文人画家帮他们设计建造园林住宅。为什么要建造园林住宅呢?因为在这方小小天地里面,人可以得到身心的放松,可以修身养性,是非常愉悦的。于是我们知道,为什么皇家的园林用彩绘,为什么皇家的建筑讲对称,可是园林,苏州的园林那就是“低调的奢华”,它就是非常恬淡的,会引起人“安静闲适之感”的?为什么?因为园林主人就是要到那里去放松身心、陶冶性情的呀。说实话我也喜欢,我一年四季有时候要去几次呢,但是我不是摄影家,我拍得不好,但我不怕献丑,把我拍的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好不好?

  生:(齐)好!

  师:(在古筝曲《梦江南》的伴奏下,ppt展示图片,一一讲述)这就是“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苏州,小桥流水,非常怡人。这就是苏州园林了,不单我喜欢,我们看看,真是“游人如织”啊。开花季节,垂柳绿荷,相映成趣。你看,在建造的时候,有一带高墙把外面的喧嚣隔开了,我们就可以静静地在这方天地里看云卷云舒,观水清水静。看,这就是亭台轩榭嘛,这应该是网师园吧?这个亭子和回廊布局得非常好,这个也是,人可以在这个回廊里随意休憩。这就是这个同学喜欢的狮子林啊,你看,这是假山,这是围着的水,人可以在上面看,还可以钻到那个洞里去呢,我那年就钻到这里面去了,可好玩了。这是沧浪亭。你看,“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是不是就像画一样?这个呀,是花窗,这个镂空的窗可以透出后面的景。你看,这就是角落,角落里的树和角落里的窗都可以配合。我最喜欢这张照片了,这是我在苏州园林的室内拍的。我们看一下,这是一张条桌,条桌的上方有一副对联,中间是一幅画,这幅画就像一幅中堂,就是古时候厅堂正中的比较大的书画,很美吧?这幅中堂还有很好看的镜框。可是它画的是什么呢?知道那是什么吗?哎呀,我们同学发现了,这是一扇窗啊,它不是画,有同学说,它画的是树干和这边的树叶,其实不是的,那是窗透出的外面的景色。你看啊,这幅画永远在动啊,开花,落叶,时时刻刻让这幅画在变化当中。那个同学开始时说苏州园林给他的感觉是“雅”,你不觉得雅吗?这是多么精巧的想法啊。其实这种镂空透明的方法在苏州园林里到处有,你看,这张,住在屋子里,门也好,窗也好,到处给你的都是一幅幅的画,而且这些画不像我们的玻璃幕墙,你看它的画框都很漂亮,它把外面的景这么筛选一下,给我们一个非常精致的画意美。其他的装饰也是这样,这些“屏”,都是诗书琴棋,让我们感觉到非常优雅的生活。说到苏州园林去,都是“人在画中游”。苏州园林里的生活,用一副对联来讲,我们一起读一读。(ppt出示:雨惊诗梦来蕉叶 风载书声出藕花)

  生:(齐)“雨惊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师:不只这些,在苏州园林里不仅有美景,不仅有画意,而且到处都有题诗、对联,我给大家的资料中就有很多。这副对联最能表现苏州园林主人们的诗意生活。其实啊,今天我们没有谁有这个条件买一块地给自己盖园林了,但追求这种“自然之趣”的生活心态是可以渗透在我们的方方面面的,这种心态可以使我们得到一种最好的调剂,得到一种情绪的满足,也就是我们同学板书的,我们可以经常去鉴赏,像看艺术品一样地看我们身边的一切,然后得到一种审美的感受。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苏州园林为什么要这样建造了,最后我要跟大家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了。我们通过这篇文章认识了苏州园林,我们向往着苏州园林,喜欢着苏州园林,其实最喜欢的人还不是我们,是——

  生:叶圣陶">叶圣陶先生。

  师:咱们不妨看看书下的第一个注释,发现什么了吗?

  生:这篇文章原来有个题目的,叫“拙政诸园寄深眷”。

  师:哪个字特别能表达作者的喜欢?

  生:(齐)“眷”。

  师:把它画出来。哪一天你愿意了,拿这个“眷”再当圆心,你又可以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你会知道,啊?这篇文章原来在说明当中还有这么多的情感啊。什么情感呢?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篇文章在选入我们教材的时候,把第一段拿掉了,把最后一段也拿掉了。第一段说了什么呢?叶圣陶">叶圣陶先生说呀,一九五六年的时候,同济大学的陈从周">陈从周教授编辑了一本苏州园林的摄影集,里面收录了195张照片。苏州人叶圣陶">叶圣陶先生看到了这本册子,非常喜欢,买来以后天天带在身边,工作之余要翻,他感觉到的是什么呢?是“无比的新鲜有味”,而且每翻一次,都会得到一种愉悦。十八年后的一九七四年,他认识了陈从周">陈从周先生,发现陈">陈先生不仅是一个建筑研究者,还是一位画家,他给叶圣陶">叶圣陶先生送了好多画,这些画叶">叶先生都觉得太美了,他都珍藏起来了,而且叶老">叶老先生又给他写了一首词,这词里就有这句“拙政诸园寄深眷”,为什么会“深眷”呢?在拿掉的开头里还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这篇文章是一九七九年写的,叶">叶先生是认识陈">陈先生后又过了五年才写成的,那时叶">那时叶先生已经85岁高龄了。文中有一句话说,翻看这本摄影集,翻看苏州园林,“会让我想到我的童年。”大家把这句话记下来,我说这句话耐人寻味,读了这篇文章你会寻出什么味呢?童年和园林里的生活那么多年后为什么会让他产生“无比新鲜有味”和“愉悦”的感受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大家,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慢慢去想。还有一个要求,回去以后,我希望大家用心地、仔仔细细地把这篇课文读三遍,长大以后用我们的双脚,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手中的相机去真正认识苏州园林,行吗?下课!

【《苏州园林》的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繁星的课堂实录03-21

《影子》的课堂实录03-24

《在山的那边》课堂实录04-12

王君爱莲说课堂实录04-15

《爬天都峰》课堂实录08-04

《要下雨了》课堂实录03-12

《女娲造人》课堂实录05-09

《去年的树》的课堂实录07-04

机械摆钟课堂实录07-29

《生物的特性》课堂实录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