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时间:2023-03-20 09:54:34 偲颖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通用11篇)

  对《面积的认识》这一教学课程,教师会带来怎样的教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通用11篇)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1

  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这么多听课老师,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好吗?

  [评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认识面积

  1.揭示面积的含义。

  师: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学生摸老师的手掌面)

  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师:(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师:把刚才的话说完整,好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数学书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小。

  师: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呢?

  生:数学书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

  师:(指黑板面)像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面积)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评析: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观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学生自己身边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感知,引发新知的生成。在学生沉浸于生活体验时,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面积的含义。及时地把生活经验概括为数学知识,把生活语言提升为数学语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等。先就具体事物,说明“面积”的意义,为“面积”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认识的基础。]

  2.摸一摸,说一说。

  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都有面,这些面的面积有大有小。现在,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大,哪个面的面积小?

  生1:课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

  生2:练习本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评析:摸身边物体的表面,观察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物体的表面,并且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能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较大小”的认识,巩固面积概念。同时,还可以渗透“全等形等积”和“面积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为引进面积单位以及用直接计量法求面积打下基础。]

  三、操作实验,比较大小

  1.涂一涂。

  师: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请听清两个要求:第一,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师说“开始”,才可以动笔涂,时间1分钟。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一张纸。(小组长按要求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

  师: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涂色。

  师:时间到,涂好的同学请举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赛结果:××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

  生2:他们涂的纸比我们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们的纸,比你们的大多了。

  师:你们小组的纸大,他们小组的纸小,也就是你们小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们小组要涂的面积比他们小组要涂的面积大得多。

  [评析: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我们研究了这么多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想不想再动手涂一涂呢,分成两大组,来个涂色比赛”,学生兴致盎然。而教师事先发给两组涂色的图形的面积不一样,一组比较小,另一组要大得多,当然涂起来用的时间就多。这样,当学生看到“事实真相”之后,对面积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强烈的感受。]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

  师: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地图。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生: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最小。

  (2)画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师:下面请大家动动手,画出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生按要求画两个面积不一样大的图形。

  选择3~4幅在投影仪上展示,并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同学们画出的这些图形,都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吗?(能)

  (3)“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校园平面图。

  师:我们再来看一幅校园平面图。选择其中两个图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积的大小。

  生1: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大。

  生2:水池的面积比花坛的面积小。

  生3:办公楼的面积和生活区的面积差不多。

  ……

  师:到底是办公楼的面积大,还是生活区的面积大呢?能一眼看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怎样比较这样看上去面积差不多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评析:相差悬殊的两个面面积的大小,凭观察就能做出判断。对于两个面积差不多的图形,要比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比较图形的面积。

  师:(出示面积接近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学生意见不一)

  师:我们光用眼睛看,难以准确地做出判断。你们能不能想想其他的办法?

  学生在小组内议论。

  师: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你们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纸条、尺子。大家可以借助这些材料,想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在小组内活动,教师巡视。

  组织反馈。(略)

  [评析:问题是启发式教学的驱动器。抓住了问题,就抓住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当老师出示两个面积很接近的图形时,引起了学生的争论。这个时候的学生,是带着问题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经从“外压”转化为求知的“内需”。]

  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图形。

  师: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办法吗?

  生:数格子!

  师:那么,我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

  学生在书上数出结果,写在每个图形旁边。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汇报。(数梯形的面积时出现了分歧,有少数学生的答案是20格。)

  师: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

  生:应该是18格,梯形中的4个半格合起来是2格。

  师:通过数格子,我们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生:梯形的面积最大。

  2.出示下图:

  师:小明家用方砖铺地,还剩下两个部分没有铺,如果铺满这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师:两块空地各用多少块方砖?

  生: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数空的'格子。

  师:怎样才能把这两块地的空格数准确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画出来再数。

  师:你来试一试。

  学生到投影前操作。(画出格线,数出空格)

  师: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

  生: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

  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

  生:16+18=34(块)。

  3.游戏(猜猜看)。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规则是:同学们分两组,分别看老师出示的图形。一组同学看图形时,另一组同学不能看。

  师:(出示一个较大的被分成4格的图形)请第一组同学看,这个图形一共有几格?

  生:(齐)4格。

  师:(出示一个较小的被分成6格的图形)请第二组同学看,这个图形有几格?

  生:(齐)6格。

  师:大家来猜一猜,哪个组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

  生1:6格比4格多,当然6格的图形大。

  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格子小。

  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出示两个图形)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

  生1:4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大。

  生2:6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小。

  师: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评析:比较面积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做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的方法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方法。随后的练习,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学生既可以比照旁边的方砖,去数空缺处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画格子然后数。专门用于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这就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了必要的铺垫。]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2

  一、谈话导入

  师:教师里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学生边观察,边交流。(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物体的面。)

  二、认识面积

  1.师提出:指出你的数学课本的封面和铅笔盒盖的表面,说出哪个大些,哪个小些。

  2.学生认一认、摸一摸哪是课本的封面,哪是铅笔盒的表面,再说一说哪个大,哪个小。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知道的。

  3.师:剪下附页中的两个长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4.学生独立操作,剪下来,比一比,再交流个性化的比较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直观看到黄色的纸片比蓝色纸片大。

  5.师提出大头蛙的问题: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什么比较大?

  6.学生讨论,交流。对于黄色长方形比蓝色的大,是指黄色长方形的`面积比蓝色长方形的面积大这一解释,学生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作为学习中的一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告诉学生面积的概念。

  (设计意图:认识面积的含义)

  三、比一比

  1.出示第83页第(1)题:学生分别比较两组物品表面的大小。

  2.第(2)题:

  A: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能用眼睛直观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面积小吗?

  B:同桌想办法进行比较。

  C:交流比较的方法。

  D:师提出:这几种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E: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感知把图形平均分成若干小方格来进行面积比较的方法比较简单)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41~4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等探索物体或图形大小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评价,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长2厘米、宽1厘米、长2厘米、宽0.9厘米的小长方形纸条若干。

  学具:每小组三个信封:

  第一个装有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第二个信封装有餐厅、厨房、卫生间、书房形状缩小图形。

  第三个信封装有圆片、小正方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搜集信息、谈话导入

  课前预习、搜集生活中有关面积的知识,看谁搜集到的信息多。

  师:谁能说说你昨天的调查情况?

  生:我家住房面积有120平方米。

  生: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师:120平方米、960万平方千米指的是什么?

  生:面积。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看书(或听家长说的)知道的。

  师:你真爱学习。什么是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摸一摸”、“想一想”——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刚才,几位同学在课前认真地从生活中搜集数学知识并积极发言,表现得非常棒,大家鼓励一下(学生鼓掌)。

  师:你们知道吗?刚才鼓掌时,两只手碰击的'面叫做手掌面。请大家拿起数学课本,用你的手掌面摸摸课本的封面。(观察学生摸的是否规范)。

  师:课本的封面就是这一点(或一片)吗?你觉得应该怎样摸?谁来示范一下?

  生(示范):应该这样摸。

  师:(征求学生意见)你们觉得怎样?

  生:很标准、很规范。

  师:以这位同学为榜样,请大家再摸一下课桌的面、铅笔盒盖的面。闭上眼睛边摸边体会,通过摸课本封面、课桌面以及铅笔盒盖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课本的封面比课桌的面小。

  生:我发现铅笔盒盖的面比课桌的面小。

  生:我发现课本的封面比铅笔盒盖的面大。……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是谁?

  (豆豆)豆豆家刚买了新房子,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大家一起去看看,你们愿意去吗?

  瞧,这就是他的新家了。

  2、将主体图中的平面图放大。

  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餐厅有多大?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哪个房间最大?厨房和餐厅哪个大?……筛选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客厅和书房哪个大”,指的是客厅的地面和书房的地面哪个大。客厅地面的大小就是客厅的面积。书房地面的大小就是书房的面积。

  (1)那你能来说说餐厅、厨房的面积都是指什么吗?

  (2)你还能找一找教室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积吗?对于可以用手摸得到的物体的面可以让学生摸一摸。

  (3)说了这么多,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吗?板书:面积

  2、解决第一个问题,“客厅和书房哪个面积大”?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

  你们同意吗?

  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直接看出来的)

  同学们真棒,小眼睛看的真准啊!

  师: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面积大呀”?

  生可能会说:大卧室大。生还可能会说:一样大。到底是客厅大还是大卧室大,我们能不能来比一比呢?请同桌合作,拿出代表客厅和大卧室的图形卡片来比一比。

  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学生交流比的方法。

  师:现在还有一个更难的问题等你来解决,有信心吗?“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

  让学生自己操作,学生这时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从而产生问题。

  师:能比出大小吗?为什么?

  师:这两个图形,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那该怎么办呢?

  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在信封中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的学具,请以小组为单位,先商量一下选择哪一种学具;然后在这张合作探索单上摆一摆,比一比;小组长做好分工,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圆片、大小正方形来摆一摆、比一比的方法来解决。

  师:哪个小组愿意下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方法?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方法1:摆小正方形的方法。

  方法2:摆大正方形的方法。

  方法3:摆圆片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师:刚才我们用摆正方形和圆形两种方法来比较餐厅和厨房的面积,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合适呢?

  生可能会说选择正方形合适。

  师:为什么用圆形摆不合适?

  生可能回答圆形边是圆的,不能布满整个空间所以不合适。

  师小结:所以,测量图形面积的大小选择正方形最合适。

  师:(展示同时用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摆的情况)这样摆,能比较出餐厅和厨房的大小吗?

  生可能会说不能。

  为什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体验,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师:由于正方形的大小不同,只根据正方形的个数不能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那应该怎么办?

  生可能会说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来测量。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做统一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师:你认为选择边长是多长的小正方形作为标准合适呢?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可能回答1厘米,1分米。

  师:看老师手里的这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可能回答:1厘米。

  师:用尺子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

  师:量出来了吗?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

  生回答1厘米。

  师: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用字母cm2表示。你会写吗?写写试试。

  师:请同学们拿起这个1cm的小正方形,摸一摸,感受一下,1cm有多大。1平方厘米大还是小?对,1平方厘米很小,所以平方厘米是用来表示较小的物体的面积。

  师:用这个小正方形去比一比,找一找你的身上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呢?

  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等。

  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能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请你测量一下。

  3、认识平方分米。

  师: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

  师:都感觉太麻烦了是不是?确实,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是用来量较小的物体的面的面积的,稍微大点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用这个面积单位来测量了(拿出1平方分米),你能猜一猜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回答:1分米

  师:对了,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那它的面积是多少呢?

  (1平方分米)

  师:它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板书dm2。学生书空。

  师:请同学们拿出1dm的正方形,摸一摸,感受一下,1dm到底有多大?

  师:你能不能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师: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现在感觉合适了吧?

  生可能回答合适。

  师:请同桌合作,测量一下课桌上面这个面的面积吧。

  4、认识平方米。

  师:你知道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吗?

  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应该能够直接说出平方米。

  师:它也可以用字母表示,板书m2。

  老师拿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

  师: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米有多长,有多宽。

  师:1平方米感觉怎么样?

  生可能会说大。

  师:测量较大的物体的面积,我们就可以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

  师:你能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吗?

  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比一比,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

  1、估一估,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

  一粒纽扣的面积大约是2()。一把椅子面的面积大约是6()。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一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是4()

  2、数一数,下面4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多少平方厘米的彩板?

  3、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小明一家三口,坐在一个1平方分米的方桌旁吃饭。一不小心,小明吃到一粒石子,他那颗表面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被硌到了,鲜血直流。妈妈急忙掏出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小明的嘴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小明来到一个18平方厘米的急诊室,医生用一块1平方分米的卫生棉球为小明处理伤口,并在一张2平方厘米的就诊单上开出了药方。

  五、回顾内容,共同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你都有哪些收获?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5

  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形成正确的面积概念及面积单位的定义。

  2、体验生活中关于面的经验认识到数学学科中关于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经验的唤醒:

  1、板书:面

  提问:面是什么东西?(将学生答案分成三类

  吃的:面条

  看到的:桌面、地面、墙面

  量的、算的:面积

  提问:面条有面积吗?桌面、地面、墙面有面积吗?面积是谁的面积?

  揭题:面积

  2、提问:面条是什么做的?面粉是什么作物的粉?

  麦粉面粉面条

  为什么其他的粉(米粉、蕃薯粉)不叫面粉?这个问题下课前解决。

  3、看到的面:桌面、地面、墙面看到过几遍?这个世界有多少个面?你们身体上有面吗?(板书:脸面)拿出笔与纸,把看到的面画下来。(展示学生所画的面(脸面、黑板的面、书本封面)

  小结:画下的面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经验的加工:

  1、提问:这些面有什么特片?

  生:平的;在东西的外面;表面的;有长有宽的;在立体东西的一个面;属于一个东西的;有面积的;肉眼看的到的;有厚度的……

  这么多说法,看看哪些是对的?(引导得出)

  (1)面一定是与物体连在一起的;

  (2)面是拿不下来的,可以画下来,画下来一定是平面图形;

  (3)面是看得见、摸得着,有些是平的,有些则不平

  三、经验的.改造:

  1、(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闭图形

  2、提问:面是讲大小的,为什么不能叫长短的?不能叫轻重的?

  生1:面是一个单位,单位是固定的。

  生2:面即上下长大,又左右长大,两个方向长大,而长短则是一个方向长大。

  生3:大小可以全部概括进去,往所有的方向变大。

  (引导回忆)什么东西讲长短?线是讲长短的,而面是讲大小的。

  3、揭示概念: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面积。

  四、面积单位的学习:

  1、长短有单位有米、分米、厘米,那么大小的单位有哪些?阅读书本第73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规定面积单位的?

  (1)1平方厘米:明确概念后取出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片观察

  (2)1平方分米:身上能找到这样大小的吗?

  (3)1平方米:取出4张纸片,教师拿两张,两位学生各取一张,拼出1平方米

  三个单位中最大的单位是哪个?最小的单位是哪个?不大不小的呢?

  2、用手里的面积单位度量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

  (1)学生动手度量;

  (2)选择一组学生汇报度量的结果。(大多数学生汇报的是长短,非面积)

  (3)其他组学生评价。

  面积怎么测量?(请一位正确的学生上台测量练习本的面积,再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修改)

  再次选择面积单位与测量对象,量一量面积是多少?(测量后学生汇报)

  长度测量用什么工具?重量的测量呢?面积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五、戏谈“面条”:将麦粉加水和成面,用擀面杖擀成一个平面,再把这个平切成面条。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6

  教学内容:

  面积的意义(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耍性。

  3、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具、学具的准备:

  课件、不同大小的.图形卡片、小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岀示1条线)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一条线,我们通过测量可以知道它的长短。

  (出示很多条线)

  师:乂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面的知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一)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1、看一看、摸一摸

  (拿出一本书)

  师:这是一本书,一眼看去,你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师: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封面?

  (拿出一个长方体盒子)

  师:那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摸一摸它的面。其他小朋友认真观察。

  (拿出一个球)

  师:老师这里述有一个皮球。谁能上来也摸一摸它的面?

  (同时拿出盒子和球)

  师:这两个物体的它们的面有什么不同?(平面、曲面)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都是物体的表而。(板书:表而)师:现在,请同学们从身边任意找出一件物体,摸一摸它的表面。

  2、比一比

  师:现在再请学生们闭上眼睛,然后左手摸一摸书面,右手摸一摸桌面,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

  师:物体的表面有大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2页的例

  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的便捷与合理。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答题纸、学具(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面”的概念。(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喜洋洋和美羊羊用同样的速度擦桌子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美羊羊先完成,因为美羊羊擦得桌子小,喜洋洋擦得桌子大。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设计意图:通过喜羊羊与美羊羊谁先擦完桌子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桌子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师: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红旗的面积?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预设: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凳子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铅笔盒表面的面积……

  师:总结面积概念(板书)

  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涂色比赛,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师:下面请拿出你的一号答题纸和一直水彩笔选择一个图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涂得快。师:为什么选三角形,看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也有大小之分,他们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2)介绍不封闭图形面积不能确定。

  师:你能确定最后一个图形的面积吗?这个图形没有封闭起来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的活动,使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再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让学生通过边摸边说和边想边说等活动,用丰富的实践,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用观察法比较数学课本几个面的面积大小

  师:谁来一边摸一摸一边说一说数学课本哪个面面积大哪个面面积小?

  师:通过观察我们比出了课本表面面积大小(板书)

  2、用重叠法对比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谁上来比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通过重叠我们比出了大小(板书)

  3、用测量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小组合作交流,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4)交流重叠后剪割法能比出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在比较2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激发度量意识

  请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老师的建议。(用课件呈现提示。)请学生思考:如果选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

  (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提供的小正方形、圆片、三角形若干,学生四人一组,可以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的方式式进行度量。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

  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电脑课件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四)走进数学迷宫

  1.比较这三个省(直辖市)的面积大小。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猜猜看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为什么?

  4、小小设计师,请用红色水彩笔在方格纸上设计出面积是6个方格的有趣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在交流数正方体个数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为了方便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六)回顾整理,谈收获

  1.师: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知道关于面积的哪些知识吗?

  2.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体验多种比较策略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数方格的比较方法,感受这一方法对于面积计量的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数学王国的一位新朋友。(板书:面积)什么是面积呢?让我们从生活中开始研究。

  二、摸一摸、比一比,初步认识面积含义

  1.教学例1。

  (1)摸一摸,感知面

  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我们将利用这些物体认识面积。(补充板书:认识面积)

  摸一摸黑板的表面,课桌面的面,课本封面的面,文具盒盖的'面,认识面。133

  (2)比一比,感知面的大小

  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3)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摸一摸,比一比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2.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过渡:我们还可以通过研究围成的封闭图形更深入地了解面积。

  ppt展示大小不一的封闭图形。

  二、涂一涂、比一比,丰富对面积含义的认识

  1.出示教材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提出要求:把其中的正方形涂成红色,长方形涂成蓝色。

  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课件展示。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9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四单元第一课《认识面积》。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为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本课要结合实例直观认识面积的含义,并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生兴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己经认识了平面图形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大部分学生具备操作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有极少部分学生需要帮助。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活动过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感受比较思想。

  3、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六、方法措施:

  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互动交流。

  七、教具学具

  教具:PPT课件,长方体。

  学具:球体,圆柱体,角,三角板,不封闭图形。

  八、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回忆长方体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面?(生上台指出共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分别是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2、师引导说出教室也是一个长方体,它的六个面分别在哪?(生按老师的要求指出来)

  3、教室里面的哪些物体上还有面?(生分别指出:黑板面、桌面、凳子面、玻璃面、门的面)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与面有关的知识。(板书:面)

  【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己有知识经验出发,一步步引出探究的问题,体现了面源于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认识体,再具体到面,培养了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二)新知探究

  1、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①摸一摸,说一说。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面,书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自己摸到的面是怎样的?(生有的说面是光滑的,平平的,方方的)

  师让学生再摸一下球面,柱面,再说一说。(生说光光的,弯弯的)师引导学生把桌面与球面进行比较,发现这两个面最大的区别桌面是平的,球面是弯曲的。

  师让学生分别摸桌子的面和凳子的面,发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面有大小之分)

  小结:像刚才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补充板书:面积)

  师引导学生摸角和三角形,发现了什么?(三角形能摸到三条边,角只能摸到两条边。)也就是三角形表面有大小,而角没有面。

  小结:看来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大小。

  ②看一看,想一想。

  师让学生观察一组图形,哪些图形有大小,哪些没有,你发现什么图形没有大小?(生先将图形分类,接着发现只有封闭图形的面才有大小。)

  小结:像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师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描述面积。(生说书封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硬币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长方形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设计理念】为了丰富学生对面的感知,正确建立面积的概念,除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在多感观参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面积的表象,同时渗透“面源于体”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的认知从线过渡到面,从一维过渡到二维。

  2、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③猜一猜,比一比

  直观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师出示两个面积大小不同的图形,让学生直观比较,能用完整的语言描述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用同一标准度量面积。

  a、猜一猜。那个图形面积大?

  b、议一议。我么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我么的猜想。(4人小组讨论,有的说用尺子量,有的说用摆小方块)

  c、做一做。师示范用硬币度量,在老师的启示下,学生分组活动,用剪、拼、量等方法来度量两个图形的面积。

  d、说一说。小组汇报,结果发现同一图形有的小组测量的是6个方块,而有的小组测量的是24个,为什么?让学生进一步展开讨论,从而发现度量的标准不一样。

  小结:要测量面积的大小,要用同一标准。

  【设计理念】学生对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面积的大小还很模糊,通过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了认知冲突,从而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练习设计。(详见课件)

  九、板书设计:

  面积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

  周长---长度

  面积---大小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10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具准备

  两个正方形纸,一大一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认识物体表面

  1.摸一摸

  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双手,摸一下你们的课本和桌子的表面。

  2.比一比

  你们说,课本和桌子这两个面,哪一个面大,哪一个面小?(桌子)

  再来找一找,你们身边有没有比课本的面小的物体?(练习本,铅笔盒……注意要说清楚立体图形的哪个面比哪个面小)

  老师拿了两个正方形,我们来比一比,哪个正方形的面大?这些都是我们靠观察就可以看出来的对不对?(板书:观察比较)

  3.引入

  物体或者是图形的表面可真有意思,他们有大有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说明物体长短的叫什么?(长度),那么你们知道用来说明物体的`表面或图形大小的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面积(板书)

  二、认识面积的含义

  1.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说一说什么是面积?(个别说,集体说,读定义)

  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哪里是它们的面积?

  2.比一比

  拿出剪下来的两张纸,先估计一下,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动手做,小组活动,用什么方法知道面积的大小?

  3.小组汇报

  上台汇报,上来的小组说得出的结果,还有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取名称,有割补法,折叠法,数格法……)

  (数格法中,得出在格子相同的情况下,格子多的面积就大)

  三、图案设计比赛

  师:我们来做个比赛好吗?这个比赛叫做“图案设计比赛”,比赛的要求是:设计3个你喜欢的图案,画在书上的方格里,要求它们的面积都要等于7个方格。(教师观察学生的设计情况,把好的设计展示出来并给予表扬)

  四、练一练

  1.习题1:下面方格中哪个图形面积大?为什么?(虽然形状不一样,但是格子数相同,所以一样大)

  2.说一说哪个图形在面积大,哪个图形在面积小。(用直观的方法可以看出图形面积在大小)

  3.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第二个图形同桌间互相交流,说一说是怎么知道的

  4.这两个图案哪个面积大?

  小组讨论,互相说说是怎么知道的,把小组同学中认为说得最好的请上来,告诉大家他的方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注意不满一格的情况)

  作业设计

  1.你能用小方格摆出更多更新颖,更有趣的图形吗?回去设计给爸爸妈妈看。

  2.五星级对应的练习和“口算”对应的练习。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 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生所学知识,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认识到物体或图形的表面有大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为学生提供一个苹果,请学生摸一摸它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苹果的面积。

  (3)将数学书按不同位置摆放,说一说封面面积的大小是否有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不仅物体的上面、正面有面积,侧面也有面积,曲面也有面积,进一步完善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通过判断不同位置摆放的数学书封面面积,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物体无论怎样放,面积大小不变,以此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二)比较面积大小,发展度量意识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

  (课件出示,同时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图形的纸片)

  (2)学生自主比较,可以看一看,也可以放在一起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

  (2)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一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也在比较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1)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预设1:学生想到用学过的图形去度量。

  预设2:如果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小精灵的建议。(课件出示)

  (2)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一摆。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①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学生边说课件边演示)

  预设1: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三)应用所学,感受单位价值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2、3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面积的认识,同时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面积的认识》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什么是面积课堂实录(通用18篇)03-23

认识面积评课稿12-17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11-03

认识面积评课稿03-19

面积的认识评课稿01-26

倍的认识课堂实录(精选6篇)10-11

认识面积评课稿范文12-18

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04-06

《认识面积》评课稿范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