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教学实录

时间:2022-07-01 19:57:31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雷电颂》教学实录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应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面由小编整理了《雷电颂》教学实录,欢迎查看。

《雷电颂》教学实录

  《雷电颂》教学实录一

  师:在公元前278年,我国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那么请问同学们,他为什么要投汨罗江自尽呢?

  生:因怀才不遇,被奸臣迫害,被流放。

  师:当时屈原是楚国的一位大臣,曾经辅佐过楚怀王,他主张联齐抗秦,秦朝的丞相张仪和楚怀王的宠姬南后郑袖内外勾结,设计陷害屈原,最后,屈原含冤投江自尽。当时黑暗社会,屈原遭受迫害,只好借助雷电发出了呐喊,现在我们把时间拉到1942年,我国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呢?

  生:抗日战争时期。

  师:抗日战争阶段,国XX反动派发动了第二次反动高潮,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时,一位爱国诗人郭沫若融合了当时大部分人的心声,对反动派发动“皖南事变”这件事非常痛恨,他将人们这种悲痛的心情和两千年前屈原的悲痛融合在一起发出了呐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雷电颂》。

  两位诗人的心声集中到了这篇文章《雷电颂》上,《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长篇历史剧《屈原》的第五幕。根据同学门的预习,大家是否发现《雷电颂》自始至终都是屈原的一种长篇独白。那么,屈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出这种独白的呢?

  生:当时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遭受到他人的冤枉,他含冤被屈,悲愤填膺,在雷电风雨交加的夜晚做风雷电的歌颂。

  师:这位同学说的比较全面,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悲愤填膺”的“膺”字的读音。

  屈原在这个时候已多次遭受陷害,被关押到东皇太一庙,这时也正是风雨雷电交加的夜晚。正是在这种时候,诗人发出了这篇长篇独白。

  我们已充分了解了这篇独白的背景,同学们来想一想该如何朗读这篇课文呢?

  生:我觉得应该用慷慨激昂、非常气愤的语气来朗读。

  师:那我们就用这种慷慨激昂的预期来尝试着读一下这篇课文。同学们把握这一点来表达屈原的感情,同学们现在四人一小组,先找出自己特别想读的一段来,在大声读给自己的同时,并说出选读这一段的理由(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选读第二段(朗读课文);我认为这两段里有许多的词,比如东海、长江,还有无边无际,这些词都能给人一种非常气势磅礴的感觉,非常的伟大,所以这些词带动这些句子,好像能把这篇课文带动出来,表现出一种伟大的力量。

  师:这位同学感受到了伟大的力,能很有感情的读出来,那么我来给大家朗读一遍,看看我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课文第二段)。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着几句中要重读“使”,突出语气。

  这一段中作者连用了四个“是”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呢?

  生:(齐声)排比

  师:同学们在读这种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调,注意气势,语气要一句比一句强,哪位同学再来尝试一下。

  生:我朗读第五段(学生朗读,掌声响起)。

  我选择这一段是因为我觉得当时的屈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有点无奈,他的心情非常愤慨,虽然当时的社会比较黑暗,但是他心中有一股力量,象剑一样,是他的心里和文章的感情色彩融到了一起,更能体现出他难中愤慨的心情,而且还能体现出一种悲壮、痛苦。

  师:这位同学说到了“水深火热”之中,屈原当时正处在这种情况之中,他要表达心中的愤怒,他有没有直接表达呢?

  生:没有。

  师:他借助了其他事物来表达心中的怒火,这位同学读的这段中,作者借助了电来表达思想,把电比喻成剑,拔去了手中的长剑,但心中的长剑却是不能拔去的',这心中无形的长剑指的是什么呢?

  生:指的是坚定的、忠贞的对楚国的爱国之情。

  师:这时候,我们在读这篇课文时应该怎样读,请同学们体会一下。

  生:应该用一种愤怒的语气来读。

  生:从“劈开,劈开,劈开”这几句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愤怒。

  生:从这段中我感觉到了屈原想劈开一切的一种巨大的力量。

  生:在这段中运用了排比句式,突出了这种情感(学生朗读)。

  生:我比较喜欢第一段(学生朗读),“风,你咆哮吧,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我觉这一段表现了当时那种社会的黑暗,而且通过咆哮可以表达出作者希望人们象风一样滚动起来,就是能唤起人们心中的愤怒,反抗这种黑暗,一起走向光明。

  师:这里借了风的力量,希望风咆哮,这里的“风”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生:“风”成了一种驱逐黑暗的力量。

  生:我喜欢第五段(学生朗读)

  师:这段中要注意强调“滚滚”“没有……”等词语。

  生:这一段中诗人没有得到自由,他渴望得到自由,充满对未来的向往。

  生:我喜欢第一段(学生朗读)

  我觉的这一段充满了对黑暗势力的憎恨,体现了作者想站起来呼告的愿望,想呼唤人们起来反抗。

  师:这位同学说出了一个“呼告”,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前面我们体会到了排比、比喻等修辞,这里我们又体会到了“呼告”这种修辞,这种呼告更强烈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课文中哪些地方还有“呼告”?

  生:第十段。

  师:不错,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呢?(教师范读)。

  师:这里最能体现呼告的是连续的几个“你”,体现了当时屈原借这几个呼告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在前面对风雷电的描写中所表现的感情与这一段是否相同呢?

  生:(齐声)不同。

  生:我觉得前面是对风雷电的召唤,而这一段是对东君的斥责。

  师:这一段在语气上是对东君的斥责,作者斥责还有……

  生:(接)大司命、少司命、河伯……

  师: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神,在统治地位的神,这些段落该如何朗读呢?

  师:应该用一种斥责的语气。(学生齐读)

  师:前面通过同学的朗读我们深刻了解了课文,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同学们谈的内容。

  师:我们提到了屈原、郭沫若,很明显看出,他们呼唤的是风、雷、电、光明,斥责的是诸神,表现了对黑暗的憎恨和对光明的追求,但他们都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借助风、雷、电表现出来,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那么风、雷、电及诸神象征了什么?

  生:风、雷、电象征一种要求光明的伟大力量,诸神象征黑暗势力。

  师:在郭沫若所出的年代又分别象征什么?

  生:诸神象征反动派

  师:大家读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要用一种激昂的语气来读,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呼告、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所以,我们在平时写作中要注意应用。

  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作业是背诵课文前8段。

  《雷电颂》教学实录二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诗词歌赋,如:有“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豪迈,有“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哀怨,还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的孤独……

  不知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生:听过

  生:是屈原的话

  师:对!这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和爱国主义政治家屈原留给我们后人的一句激励我们的话。在屈原这个历史人物的身后,有一段令人回味和反思的历史——

  屈原看透了秦国侵吞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熟料却遭到张义、南后之流卑鄙地陷害。他仍“沉痛地”劝诫楚怀王,愤怒地斥责南后,恨她危害了祖国:“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楚国啊!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

  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了妥协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了囚禁。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满腔忧愤,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

  二、介绍作者

  师:下面我们看看这部历史剧的作者是——

  生:郭沫若

  师:对,是郭沫若。他原名郭开桢,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戏剧《虎符》、《裳之花》,还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屈原》。

  三、阅览全文,感知文意

  师:下面,同学们就快速阅读《雷电颂》,感知文章内容,把你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作上符号。

  生(自由阅读)

  四、提出质疑,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看完没有?

  生:看完了。

  师:有什么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文中开头的地方并不是屈原的独白,那是什么?有何作用?

  生:为何戏剧中有独白这种形式?还有其他形式吗?

  生:屈原身陷牢狱,呼唤风雷电有意义吗?

  师:好。这是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产生的疑问。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

  刚才有同学问到了选文中独白前面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发,在殿中徘徊。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举动时,必两手同时举出。如无举动时,则拳曲于胸前。”不知同学们从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生:屈原已被囚禁。

  师:很好,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文中“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颈上并系有长链”和“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

  师:很好。

  生:屈原在东皇太一庙中,在殿中徘徊。

  师:很好,你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披发,在殿中徘徊”。

  师:很好。

  生:屈原很愤怒。

  师:那么你又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师:很好。

  ……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很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总结归纳一下。有没有告诉我们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相关信息?

  生:有。

  师:对。这就是舞台说明。其作用是交代剧情发生的场景以及人物的动作、神态等,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而独白是一种非常具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现人物内心深刻而复杂的矛盾。

  下面,我们就一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师:我们一起朗读第一、二段,看看里面写了什么内容?

  (朗读一、二段)

  生:写出了屈原在呼唤风的到来。

  生:写出了屈原希望风能吹走黑暗的愿望,即使吹不走黑暗,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

  师:这真是在写吹走灰尘、沙石,吹动花草树木吗?

  生:我想不是,应该是一些力量。

  师:说得好,是什么力量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齐读第三、四段)

  师:诗人在思念什么?在呼唤、歌颂什么?

  生:诗人在思念洞庭湖、长江、东海。

  生:诗人在呼唤风。

  生:诗人在歌颂自由。

  生:诗人在歌颂正义。

  生:诗人在歌颂光明。

  师:好啊。同学们说得真好。诗人希望这代表正义、自由、希望的`风能唤醒人民群众,一起来推翻这黑暗的世界,一起来重振这混沌的乾坤。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五、六段。

  (生自由阅读)

  师:这两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

  生:写到了诗人呼唤累、电。

  生:不仅写到了,诗人也表达了歌颂之意。

  师:能找出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吗?

  生:“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师:这些表现了什么?

  生: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怒、诅咒,还有对自由、光明的追求和向往。

  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哪位同学?

  生:“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

  师:这又表现了什么?什么是“有形的长剑”?什么又是“无形的长剑”?

  生:我认为“有形的长剑”是指诗人的佩剑。而“无形的长剑”是指诗人的一种心态或者是一种力量。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结合前面的内容来看,我觉得“无形的长剑”是指诗人对黑暗社会的强烈的抨击与揭露,诗人希望借助风、雷、电的力量摧毁这黑暗的社会。因为他自己已被囚禁,已回天无术,因为他也是一个凡人而已,尤其是面对当时黑暗而强大的黑暗社会,诗人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师:说的真好。

  诗人眼中的风、雷、电象征着一种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力量,而诗人对其的呼唤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愤怒和摧毁黑暗的热望,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幸福的热烈追求。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啊!

【《雷电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雷电颂的课堂实录07-02

雷电颂教学后记07-03

《雷电颂》教学设计03-06

《雷电颂》教学新点子07-03

《黄河颂》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07-04

《黄河颂》课堂实录07-02

《黄河颂》课堂实录及点评07-02

《黄河颂》课堂实录反思素材07-02

关于《黄河颂》课堂实录与反思07-02

白鹅教学实录教学实录案例反思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