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教师教学实录

时间:2022-07-05 19:50:48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好!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教学实录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到半个世纪前,号称以“民主”、“平等”、“自由”为立国之本的美国还笼罩在种族主义的阴云惨雾中。一位黑人,一个普通牧师的儿子,是他打破了这一沟绝望的死水,唤醒了黑人压抑百年的尊严,点燃了黑人心中已逐渐黯淡下去的希望之火。于是,祖祖辈辈忍受着奴役和压迫的黑人们,在他的倡导下,开始了对苦难和不公正的坚韧对抗。他是谁?

  生(齐答):马丁路德金

  师:没错,他就是被誉为“黑人之音”的马丁路德金。虽然这位执着的追梦人最终倒在了寻梦的路途上,但“我有一个梦想”成为20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它穿越了历史的烟尘,久久回荡在人们心中。这篇演讲词何以有这样强大的震撼力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其中的奥妙。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较为充分的预习。现在请大家在此基础上,再次浏览全文,并思考这三个问题,然后简洁作答。

  (投影:1.“我”的梦想是什么?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3.以怎样的方式去达成梦想?)

  师:陈景伦,你可以回答哪个问题?

  生:我答第一个吧。作者的梦想是能够获得自由。

  师:是谁的自由?请你说得再清晰、完整些。

  生:是黑人能够获得自由。

  师:作者的梦想好像还不止这些,谁能帮他补充一下?好,曾旋想来帮一把。

  生:我认为作者的梦想是黑人不再受种族歧视,而是享有和白人一样的平等、自由的权利,他们将在同一片蓝天下,和睦而友爱的生活在一起。

  师:你是依据文章的哪部分内容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从课文的18段开始,谈的都是这个问题。

  师:曾旋很快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另外两个呢?

  生:我选择第二问。作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梦想,是因为美国没有兑现它的诺言,致使黑人还生活在种族主义的枷锁下,得不到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师:你较为圆满的回答了第二问。

  师:蔡昆,你别无选择,第三个问题是你的了。

  生:在第七段,作者写道:“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

  师:用你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生:就是说,作者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进行抗争,而不要采取暴力行动。

  师:除此之外,文中有没有提到其它的方式呢?

  生:还要团结白人。

  生:还应该坚持到底, 直到斗争胜利。

  师:很好。三个问题都谈到,那么演讲词是按照怎样的次序将它们串联起来的呢?

  生:文章先写的是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其次是以怎样的方式去实现梦想,最后说的是梦想是什么。

  师:我同意你的见解。这篇演讲词的行文脉络是这样的:先陈述黑人生活的现状,即揭示梦想产生的根由;再说抗争方式,即怎样实现梦想; 最后展望前景,即梦想的具体内容。文章就是这样一步步地,将其内容依次展开。

  师:大家已很快的梳理了演说词的内容,从整体上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了一个把握 ,但这只是触其表,而未入其里。所以,下一步,咱们还得通过品读,亲近文本,亲近作者。请来听一段原音重现。(投影:马丁路德金在25万人集会上发表演讲的画面并播放录音)

  师:亲耳聆听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是否有所触动呢?下面咱们就按照已分定的小组的形式,选择段落来读。你们喜欢哪里就读哪里,读多少,怎么读,采取怎样的方式,你们决定。谁来策划,谁做中心发言人,你们自己商量好。(学生开始了热烈的讨论,分工,协作)

  师:准备的差不多了。哪一组先来?

  生:我们组选读10到14段。(10到13段,四个学生一人读一段,14段四人齐读。读完后,有稀拉的掌声。)

  师:能给大家谈谈你们在做朗读处理时的一些考虑吗?

  生:首先,我们选择这一部分是觉得它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再则,这一部分有四个排比段,我们四人正好一人一段。另外,我们也是通过一人一段的方式把情感一步步托起来,就好比一浪接着一浪,到最后通过齐读,就像课文中说的“犹如江海之波涛,汹涌澎湃,滚滚而来”,把情感推向高潮。

  师:你们在处理上颇费苦心,那么效果达到没有呢?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还可以,特别是四个人采取依次上升的调子,把情感一步步的往上扬,处理的很到位。就是稍稍软了一点,力度不够,还有在读14段的时候,他们断了气。(众生笑)他们停顿的时间长了,这里应该一气呵成,才能像他们说的,把情感推向高潮。

  师:那你把这一段给他们示范一下?(生再读14段,因为太用力,“不”字被他读破了,引起了笑声、掌声。)

  师:王鸣的朗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别的不说,力度绝对够了。

  师:蔡昆,你们这一组准备读哪里?

  生:我们也是选的这一部分。

  师:为什么你们都对这一块情有独钟呢?

  生:理由跟他们差不多,不过,我们组的读法跟他们不完全相同。

  师:那就品品你们读出的是什么味道。(生齐读10至14段)

  师:尚磊,你觉得这个味道怎样?

  生:我觉得味道好极了。(众生笑)虽然从表面看起来他们的方式很单一,没有任何变化,但我认为这恰恰是他们成功的地方。因为我们都觉得这里写得很有气势,但这种气势是以很连贯的方式呈现的,选择齐读就能够把“气”延续下去,如果像第一组那样一人读一段,转手几次,我就感觉它中断了几次,不如齐读处理的好。

  师:我看到蔡昆频频点头,尚磊的话肯定说到你心坎里去了。蔡昆,你们组做一个自我评价。“”

  生:其实,我们还在个别字眼上有些处理。因为我们注意到,这一部分都是否定句,然后我们联想到黑人一直是受压迫的,没有说话的权利,现在该是他们说“不”的时候,所以,像“绝不会”“不”等我们都采取了重读,来加强语气。

  师:我想把这里的“只要”全部换成“如果”,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只要”的语意更重一些,它强调了在这一点上不能有一丁点的含糊,不能打一丁点的折扣,更能体现“我们”的坚定决心。

  师:那么,需要强调的仅仅是“绝不会”“不”么?请同学再读其中一句。(生读第10段,着重强调“只要” “绝不会”)

  师:效果出来了,我从你们的朗读当中感受到了一股坚持到底,绝不放弃的情味。

  师:有没有哪一组选的是其它地方?

  生:我们选读的是18至27段。(18、19、20、21、23分别有一人朗读,22、24、25齐读。)

  师: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样处理吗?

  生:前面的五个“我梦想有一天”,它都有非常具体的内容,我们觉得它不仅是 “我”的梦想,还是一个又一个黑人的梦想,所有,我们就一个个来读;而两个“我今天有一个梦想”,都是独立成句,我们把它理解为这梦想是黑人的,也是白人的,是属于所有人的,所以我们就一起读;而最后一个“我梦想有一天”,它展示的是一个很抽象的图景,我们把它理解为大团圆结局,所以用上了齐读。

  师:你解析的非常深入。你们在读的时候,想要传达出怎样的情蕴呢?

  生:很憧憬,很渴望。

  师:周鼎,请你来点评他们的朗读。

  生:能不能做个别评价?

  师:当然可以。

  生:我觉得谢智峰读得很深情。(众生笑)

  师:刚才一段文字是剑拔弩张,毫不退让;现在确实需要温情脉脉,深情款款,因为它是对未来和谐图景的描绘,周鼎倒是一语中的。

  师:还有哪一组愿意尝试?

  生:我们读的是29至文末。(29、30段由一人读,31段合读,32段前面部分由一人读,最后一句齐读。读完后,有热烈掌声。)

  师:纠正一个字的读音,“瞭望”读liào,不要读成liáo望。(板书 瞭liào望)

  师:秦静,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非常好。

  师:请注意,她用的是“非常”。

  生:从整体上说,他们的声音高亢、嘹亮、雄壮,让“自由之声”表达得很充分。几个人里头,钱堃读得最好。他读得很有节奏,又读出了一种号召力。所以29、30段由他发出号召,然后再由其它人齐读,就有了一呼而百应的效果。还有最后一句合唱歌词,我觉得他们读得很热烈,很奔放,他们把情感都释放出来了,所以我们似乎可以体会到黑人重获自由时的无比喜悦的情感。

  师:好的朗读还需要好的鉴赏者,秦静就成功的扮演了鉴赏者这一角色。

  师:你们有没有发觉几组同学选择的朗读段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

  生:都用到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师:为什么你们都把目光锁定在运用了这些手法的语段上?

  生:读起来很有气势。

  生:我认为理由有三个。一是这些段落的气势很贯通,这样我们读的时候也读得酣畅、过瘾;二是它们的情感都很浓,都属于激情四射的那种,这也比较能打动我们;三是像钱堃他们组读的“自由之声”,由于不断的重复那几个字,所以在他们读完后,脑海里似乎还盘旋着自由的呐喊,让人印象深刻。

  师:你在阐述理由时,不仅有理,还有据,做得好!看到你们读得如此精彩,我也想选一组排比段来读一读。(师读第2段)

  师:你们觉得我这样读,行吗?

  生:我觉得老师读得还是不错的。因为这一段的内容是概述黑人的遭受歧视与压制的生活状态,老师你在读的时候,读得很低沉,让人感觉比较压抑,但这种压抑不是死气沉沉,而是包着一团火,可以让人联想到马丁路德金演讲时所怀有的满腔悲愤之情。

  师:谢谢你的理解。既然你们认为这一部分写的是黑人的生活状态,那我干脆就把它简化为“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的生活依然悲惨”。这样表达,是不是更简练、明了呢?

  生:你这样改,意思是很明朗,但是文段连用几个排比句,显得更有感情,更有气势。

  师:既然如此,那我就再改为“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贫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毫无地位可言”。你要的感情和气势,一样也没少。

  生:还是不行。因为文中还用到了比喻的手法,比如,它把“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比成“镣铐”与“枷锁”,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黑人是遭到怎样残酷的束缚;还有,它把黑人的穷困比成是“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这又能让我们想象一边是弹尽粮绝,一边是应有尽有,这种鲜明的比照既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影射了黑人们的孤立无援;最后的那个“萎缩”,还有“角落”都很形象的再现了黑人低下的社会地位。但修改后的句子就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它太抽象,太空了。所以我还是觉得书上的表达要好一些。

  生:我补充一点。把它简化之后,我们只知道黑人的生活很悲惨,但到底怎样悲惨,如果不写出来,我们就无法获得直观的认识。而书上不仅写了,并且还以非常形象的方式去描述,表现力很强。再有一点,老师你说过这篇文章是演讲词,它的听众主要是那些受尽压迫的黑人,以这样具体、形象的方式去再现他们的苦难,一定可以激起他们深深的共鸣。

  师:你补充的非常好,不仅从读者的角度去赏析,而且还关注到它是现场感很强的实用文体。

  师:像这样的比喻句,文中用得多不多呢?能不能找出几处喻体?

  生:文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比喻,例如第四段、第五段中的“空头支票”“正义的银行”“机会之库”“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

  “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兄弟情谊的磐石”“机会之门”, 还有“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义愤填膺的酷暑”等。

  师:了不得,你一口气找了这么多。确实,比喻的修辞在这篇演讲词里比比皆是。它加强了表达的形象感、生动性,既能感染读者,又能深深打动那些听者。

  师:现在,我们不妨把这堂课回顾一遍。作为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它的思想魅力自不必说,但就演讲词的写法而言,它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呢?

  生:要有感情,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听者的情感。

  师:你说得没错,但采用怎样的写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生:使用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师:是的,这些手法运用得当,能形成一泻千里之势,酣畅淋漓之情,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的更充分,更鲜明,演讲词的鼓动效果也就产生了。(板书: 鼓动性)

  生:还应该多使用一些比喻句。因为有些东西很抽象,概念化,如果直白的去写,容易显得平淡。加上了比喻,就可以让它变得形象、具体起来,现场的互动交流会更好。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写演讲词还可通过比喻等方式来达到形象生动的目的,让演讲者和听者的沟通更畅通。(板书:形象性)

  师:其实要达到这种畅通,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清晰的脉络,谨严的结构。它所体现出的逻辑性,在这篇演讲词中已经得到验证。(板书:逻辑性)

  师:“我有一个梦想”,梦想在延续,对它的探究也还将继续下去。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我有一个梦想》教师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关于我有一个梦想课堂实录07-02

我有一个梦想02-17

我有一个梦想演讲04-19

我有一个梦想的作文02-18

我有一个梦想作文01-12

瑞恩的梦想教学实录07-01

我的绝招教师教学实录07-01

我有一个梦想即兴演讲08-08

我有一个梦想小学作文02-05

我有一个梦想优秀作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