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文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5 06:36:04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风筝课文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关于风筝课文的教学设计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 chà 憔悴 qiáo cuì 模样 mú 嫌恶 xián wù

  可鄙 bǐ 什物 shí 惊惶 huáng 瑟缩 sè

  惩罚 chéng 虐杀 nüè 宽恕 shù 苦心孤诣 yì

  堕 duò 蜈蚣 wú gōng 伶仃 líng dīng

  2、形近字:

  嫌 xián 嫌恶 怒 nù 愤怒 堕 duò 堕落

  赚 zhuàn 赚钱 恕 shù 宽恕 坠 zhuì 下坠

  诀 jué 诀别

  决 jué 决定

  抉 jué 抉择

  3、多音字:

  è 凶恶 shí 什物 mó 劳模

  恶 ě 恶心 什 模

  wù 嫌恶 shén 什么 mú 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朗读课文:

  ⑴ 朗读要求:

  ① 读准字音;

  ② 停顿恰当;

  ③ 读出感情;

  ④ 读出重音。

  ⑵ 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 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 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③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 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 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序、倒序、插叙)

  2、思考:

  ⑴ 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⑵ 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⑶ 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1、1~2段(第一组问题)

  ⑴ 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⑵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2、3~4段(第二组问题)

  ⑴ 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⑵ 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鲁迅是在自责自己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出了同情、后悔、自我谴责之意。

  ⑶ 朗读:

  ① 你能读出明显表现出作者忏悔心情的文字吗?

  ② 应用怎样的情绪和语调朗读?(沉重的)

  ⑷ 小结一:本文的一个重要的情绪是忏悔,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自我遣责的意味。

  ⑸ 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注意着重号词语)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5~8段(第三组问题)

  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⑵ 文中所说的精神虐杀的一幕,具体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⑶ 配乐朗读。(用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⑷ 核心问题探讨:

  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弟弟全然忘却,作者理当心情轻松,然而作者却说,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作者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够勇于反省、勇于自我谴责、勇于承担责任、家庭与社会责任感都极强的作家,不可能因为弟弟的忘却、无怨就会自我说谎,自我欺骗地认为自己无过了。)

  4、9~12段(第四组问题)

  ⑴ 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

  ⑵ 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

  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

  ⑶ 小结二:

  本文的另一个重要情结──悲哀。朗读时,语调应是沉重的,包含强烈的社会遣责意味。

  ⑷ 试着饱含情感地配乐朗读这部分。

  5、课堂总结:

  文章中心的两个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五、探究文意

  整篇文章看完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思考一下: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要告诉我们什么?

  参考(可以从以下角度去思考)

  1、鲁迅对于小兄弟的感情

  2、对于自己的错误该怎么办

  3、怎样看待游戏

  (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六、自由感悟──向生活延伸

  1、从儿童教育的角度去理解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个概念。

  2、有关天性的名言。

  3、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