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风筝的教学方案

时间:2022-07-05 06:23:38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风筝的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课文风筝的教学方案

  《风筝》是鲁迅先生写于1925年1月24日的一篇散文作品,发表于同年2月2日的《语丝》周刊,后由作者编入《野草》。文章叙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感情的经历。我向来不爱风筝,并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有一次还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风筝。这件当年毫不在意的小事,时隔二十年,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如此剧烈地啃嗜着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补救,却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此事,就感到一种可把握的悲哀。在这个有关风筝的故事里,让我们感受到童年的生活是充满乐趣的,童年的游戏往往是终生难忘的。尽管有时也会有误解、有阴云,但带给人们的总是感人至深的人情美。更能看到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及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悔的感慨。这篇文章的难点较多,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质疑,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发挥其自主学习的动力,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

  【学生分析】

  作为初一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不甚了解,而鲁迅的这一作品难点又比较多,因此学起来困难比较多。我们海星中学的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鲁迅的认识不够充分,上网查找资料的可能性也不大。他们对这一作品中所体现的兄弟之间的在冲突误解中的亲情的体验也不会很深刻,这就对课文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读课文,创设情景与教学的气氛,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引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本文所表现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当然,正因学生知识面狭窄和阅读能力较差的特点,要鼓励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教师要为他们列出预习题,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鲁迅,感知文中所表现的多角度的内涵。

  【课前(材料)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辅助教学。

  2、布置学生预习题。

  3、备课时要从先整体感知后具体内容分析或探索再总结评价的思路进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在引导学生时要按这顺序进行。

  学生:

  1、熟读课文,用圈点法画出本文的字词,查找工具书解决疑难。

  2、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姓名、字、笔名,评价,作品等),初步认识这位大文豪。

  3、阅读课后的《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为体现课改的要求,改变以往教学中注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现状。教师要做个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真正地变成自主学习,整堂课要求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按照整体感知──具体领悟──探讨交流的教学模式开展。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在课前可布置预习题;然后从整体到局部,引导学生联系语境探究疑难,有些句子之所以难懂,是因为跟常情不合,但是联系语境便能解读。然后再在研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感受本文的主题的多面性。针对教材难点多,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的实际问题,设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是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解决课文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当然还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强调过程性评价的体验,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疑难问题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至爱亲情,获得思想启迪;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难点】

  体会鲁迅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着所表达的心情。

  【教时安排】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布置预习

  1、熟读课文,初步感知本文写了什么内容,体会作者想表达什么。

  2、查找相关鲁迅的资料(有条件可上网找),按照下列内容:姓名、字、笔名、籍贯、出生年月、主要作品和对他的评价等来查找。

  3、了解风筝及其制作方法。

  4、用圈点法画出文中的词语,查找工具书解决。

  5、摘录疑难问题,提交小组和班级讨论。

  二、导入新课

  有哪种感情会陪伴你终身,让你感觉温馨?血浓于水的亲情哪怕有种种的误解和冲突也难以磨灭,今天我们要学的《风筝》就是这样一曲抒发真挚美好亲情的颂歌。你知道还有什么吗?就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吧!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3、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加深印象)

  四、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按课前布置的要求来介绍),主要包括姓名、时间、籍贯、作品、评价来加以介绍。

  2、识记字词,大屏幕投影:

  读一读:

  堕 憔悴 荡漾 瑟缩 什物

  解释:

  嫌恶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肃杀 诀别

  五、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

  2、听读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认为课文什么地方最感动你?

  六、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教师投影思考题:

  1、为什么小时候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

  2、为什么好所不许小弟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

  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教师小结

  作为兄长的我,小时候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小弟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为落后的观念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沉重的,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八、布置作业

  1、端正地抄写词语。

  2、进一步熟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体上感知了这篇课文所体现的浓浓的手足之情。那么我们从本文中还能感悟到什么呢?

  二、自主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合作研讨,教师巡视,参与讨论。教师发给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卡片,供学生记录。卡片设计如下:

  课题 时间 组长(执笔人) 小组成员 词语积累 本组提出并解决的问题 请求解决的问题 学习体会和建议

  教师应先考虑学生有可能提出的问题:

  1、在冬季的北京看到风筝,对一般人而言应该感到惊喜,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提示:想起小时侯对弟弟的精神虐杀的一幕,而这一幕是无法补救的。)

  2、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美好的家乡的美景中展开?

  (提示:如此美好的家乡的春景,与北京的肃杀景象形成鲜明的映衬,突出往事的美好。)

  3、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又为什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提示:这里的春天指小时侯故乡的天空有风筝的春天,作者把风筝看作春天的象征。)

  4、作者为什么认为玩风筝是没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意?

  (提示:鲁迅先生也并非天生的智者,他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5、弟弟在被我发现他的做风筝的所为后,为什么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提示:他也把兄长的行经视为合情合理,故一旦被发现,自认该罚)

  6、我懂得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后总想补过,说明什么?你从鲁迅的做法中学到了什么?

  (提示:说明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敢于承认并改正自己的错误。)

  7、为什么弟弟的忘却,不但没有使我感觉轻松,反使我的心情只得沉重着?

  (提示: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

  8、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

  (提示:从正面思考鲁迅先生的正面主张是什么?而他以前是怎样做的?)

  9、本文的主题可从哪些角度来理解?

  (提示:本文主题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如:⑴从亲情的角度;⑵从儿童教育的角度;⑶从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的角度;⑷从自我解剖角度;⑸从追求美好事物的角度等)

  三、对课文的赏析与学生体验的拓展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感悟到什么?你欣赏哪些精彩语段?

  2、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侯的哪些游戏最令你难忘?选择一、二说与同学听,一起分享快乐?

  3、现在有些家长也很专制,他们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意志去做;不如意就发威风,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孩子,有时甚至拳脚相加,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经历,说一下经过极其感受?

  4、你与家人有过冲突或误解吗?你感受过其中的亲情吗?试说与同学听。

  四、比较课后《满天的风筝》与本文的异同

  五、教师小结

  《风筝》是一篇深刻隽永的优美散文,这其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对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愿你能如鲁迅般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六、布置作业

  1、把你学习这课的收获写出来。

  2、还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与老师、同学继续研讨。

  3、小作文:用你的眼、你的心去观察,然后模仿课文,写一个儿童认真做一件事的场面,刻画人物性格。题目为《瞬间一瞥》

  【板书设计】

  风筝

  见风筝(1~2) 惊异与悲哀 手足情深

  忆风筝(3~4) 后悔与自责 自我解剖

  追风筝(5~11) 沉重的悲哀 游戏意义

  想风筝(12) 无可把握的悲哀 科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