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时间:2020-12-17 15:17:26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与教育价值。所谓国家意义,是说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灿烂文化,其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精神品质,对于民族延续、国家存亡有着特别重要的国家意义。所谓教育价值,是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一般的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所不具备的教育功能,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幼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可以从两方面认识:一方面,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期在生命发展历程中具有奠基性,幼教在学校教育序列中具有奠基性,在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中肩负奠基的作用。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战略任务、培养下一代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奠基性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是系统工程,幼儿的成长与发展牵涉幼儿园、家庭、社区和社会,对幼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激发教师、家长亲近与学习传统文化,将促进家、园、社各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二、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

  从广义上讲,凡是用优秀传统文化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本文所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幼儿园教育层面讲,是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地对幼儿进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它需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整体规划、系统推进,并以培养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心向为重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早期启蒙教育,培养幼儿喜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为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文化素养、时代精神、世界视野的现代中国人奠基。通过教育,能使幼儿讲述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诵读一些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初步感受语言的优美;了解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初步了解传统礼仪,慢慢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初步感受经典的民间艺术和传统音乐,对一些传统艺术形式开始产生兴趣;了解并喜欢参加一些民间游戏和传统体育活动。

  为实现上述目标,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应遵循三方面原则:一是在教育理念内容上,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国外先进文化吸收借鉴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在教育实施路径上,坚持活动课程渗透、园本特色课程和园所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在教育实施主体上,坚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原则。

  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结构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 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根据这一指示精神,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初步构建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结构。

  (一)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和艺术五个领域,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完全可以与幼儿学习活动的五大范畴进行匹配。但鉴于科学学习范畴在传统文化教育中难以直接体现(虽然科技成就也是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在该课程体系中暂未单独列出,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历史上科技典故、科学人物的故事予以体现。此外,在社会学习范畴中,主要是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礼仪文化的课程内容,为幼儿了解中国社会习俗进行启蒙教育。

  (二)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类型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回答了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类型则回答怎么教或如何实施的问题。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类型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构成。其中,显性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和园本课程两大序列,在基础课程中主要采取融合嵌入的模式,即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与五大学习领域有机结合,而非打破原有的课程领域;在园本课程中除采取融合嵌入的模式外,还可以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课程内容。隐性课程包括园所标志、主题空间和专题教育三大序列,这三个序列旨在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氛围、空间氛围和心理氛围,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熏陶浸染的教育功能。这样的课程类型和结构,既体现了幼儿教育的整体性特点,又有利于园所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

  针对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什么的问题,需要在绵延数千年、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及其载体中,聚合各种教育力量梳理、选择、确定具体的教育内容;针对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这一怎么教的问题,需要发挥各方面教育力量共同实施。这些工作离不开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因而,在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和课程有效实施中,需要采取开放的态度,充分整合园所、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教育资源。

  四、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整体设计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第一,资源课程化。即对家、园、社现存的零散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搜集、分类、筛选、加工和改造,发掘其课程价值,并逐步转化为课程。第二,课程体系化。即将课程化了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幼儿学习领域,整体设计显性(课堂教学序列)和隐性(园所文化序列)两类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其中显性课程按照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级分层逐段设计,隐性课程从园所标志、主题空间、专题教育三个维度进行一体化设计。第三,逐步探索幼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重点以引导幼儿走进、亲近、感受传统文化为目标,以观赏、故事、游戏、诵读、探究为主要形式,开展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怀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的实践探索,让幼儿在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做得来的情境中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二)积极建设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

  1. 在基础课程中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基础课程中本来就包含大量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每一板块都有相对应的传统文化活动。因此重视、凸显这些基础课程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这一理念渗透在幼儿__一日活动中,渗透到主题课程实施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要的构成部分。教师可以教研组为研究和教学单位,通过反复、多轮梳理,将蕴含传统文化的主题和教育素材作为教育教学重点研究内容,从活动目标设计到活动有效实施进行研究,让基础课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2. 在园本课程中拓展传统文化内涵

  在园本课程中,应更强调对基础课程中传统文化内容的补充,更凸显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拓展。这方面的探索包括:第一,在多彩星期五活动板块中突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第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多彩星期五活动为例,可设计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一是区域性体育活动。这是幼儿自主选择运动场地,自由结伴活动,自主探索的运动过程。其中有12个场地设计为民间游戏,如舞龙、滚铁环、跳房子等游戏。二是兴趣社团活动。这是由幼儿自主报名,学校聘请专家开展的拓展活动,其中《儿童武术》《中华围棋》《中华书法》《传统剪纸》和《幼儿民间舞蹈》等涉及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活动占整个社团内容的40%。三是风情自助餐活动。这是让幼儿学习餐饮礼仪,感受多元文化,品尝各地美食的课程板块,其中的走遍中国活动,将每月一次的自助餐设计为舌尖上的中国活动,帮助幼儿了解中国各地美食风情。四是星期音乐会。这是每周一场由幼儿自己报名,自由表演,自信表达的活动,活动中,邀请家长、共建单位等参与中国传统乐器、传统书法、国画、武术等表演。五是宝宝知心书吧活动。这是由校级家委会联合各班家长开展的家庭亲子读书漂流活动,倡导家庭共读中华古诗、古文、历史故事等。

  3. 在园所文化建设中蕴含隐性传统文化教育

  校园是育人的空间,环境是无声的课堂。可从三个方面加强隐性传统文化教育。第一,园所标识设计。根据园所名称,可设计一些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让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和喜爱。第二,主题空间设计。每年2 月,孩子们回到焕然一新的学校,可举办元宵节灯会,每个家庭都以亲子创意制作的方式让学校的环境充满中国年的韵味。而亲子游园会则让环境的教育意义最大化地显现出来。第三,传统节日专题教育活动设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家、园、社的资源共享,也十分注重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特点、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学习契机,中华传统节日正是最好的契机之一。如春节的教育主题可定为走亲访友有礼仪,重阳节的教育主题是我为爷爷奶奶捶捶背,而11 月、12 月的迎新传统艺术节中,设置有传统剪纸、中国结编结、中国年画欣赏等丰富的活动。

【幼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相关文章: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作文01-06

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感10-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10-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后感09-28

中华传统节日08-19

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感3篇10-18

传统文化教育学习心得01-21

中华的传统节日作文11-24

中华传统美德的作文05-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总结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