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望月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7-04 23:32:56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望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课文望月的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明白“一切景物皆情语”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课前准备:

  搜集关于月亮的古诗

  利用一个晚上观察月亮,并写下对月亮的幻想。

  板块一、揭题激趣,初步领略美

  (出示月夜图)清幽的夜空,一轮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清辉。有月的夜空是宁静而优美的。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赵丽宏还有他的小外甥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感受望月的乐趣。

  板块二、品读夜景,感受月色美

  你看,“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师配乐朗读。德彪西《月光曲》)

  这是一段优美的文字,自己读一读,如果读了让你心动的词、心动的句子,就把它画下来,细细的品味,想想它为什么打动了你的心?(学生自读第二节)

  学生交流、反馈,师适时评价,并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师:你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出了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中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美丽的。板书: “我” 美丽

  谁能把这段美丽的文字读出韵味来?给你三分钟,练读一下。

  老师为你配上音乐。(指名1-2人)

  师:其实,只要用心、用情去读,老师相信,每个同学的声音里都会有一片独特的月色。一起来读。(齐读)

  板块三、赏读诗文,感受诗词美

  月光如水,水波映月。小外甥被月亮叫醒了。自己来读课文的4-11节.

  学生分角色朗读

  在他们读之前,同学们对他们的朗读有什么建议

  课件: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5、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6、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难眠的,自己读读看,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

  学生读书后集体交流,师适时评价。

  师: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一起来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有月的诗多如繁星,老师相信在同学们心中,也有许多写月的诗。课前,老师收集了一些写月的诗,同位同学之间也像小外甥和舅舅那样比赛背诗吧。(音乐《春江花月夜》

  课件: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6、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师:清幽的月光洒在我们肩上,优美的诗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沐浴着诗和月的光辉,沉醉在(生齐读)——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板块四、 趣读“童话”,感受想象美

  师:月亮,在舅舅的眼中是美丽的,在诗人的眼中是多情的,那么,在小外甥的眼里月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句子来说。(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课件: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

  师:这可是小外甥说的,同学们也来读一读 ,想想,借助哪个词可以帮助你把这句话读好。(绘声绘色)什么是绘声绘色?

  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和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特别的有趣。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板书:小外甥有趣

  师:小外甥眼里的月,就像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不过,它也像一首诗,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课件:这是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的 睁大一次 ……

  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板块五:迁移练笔,感悟生成美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可以先静静的想一想,再试着写一写?.

  学生写话后集体交流

  师: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一落在人间,落在人的眼睛里,就不一样呢了?

  (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望见的月亮也就不一样了。)

  师:是啊,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教材分析:

  《望月》是我们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作品,文章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如诗如画的意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增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学生用童心感悟世界。它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是一篇很容易激起学生审美情感教育的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文本分成了五个板块:一,揭题激趣,初步领略美;二,品读夜景,感受月色美;三,赏读诗文,感受诗词美;四,趣读童话,感受想象美;五,迁移练笔,感悟生成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上课过程中的亮点:

  第一,注意指导学生探究朗读方法。课文第二节月夜江景写的极美,怎么读才好呢?学生说要读出意境美。怎么读才能读出意境美呢?学生说要读出作者看到月夜美景时的喜悦心情;要一边读一边体会月夜江景的美;要展开想象,就像自己正置身其中一样;要注意朗读的速度,该快的地方块,该慢的地方慢……教师及时进行了总结,所以,学生读的极其出彩。

  第二,注意用音乐渲染烘托气氛,引导学生入境体会感受。这样美的课文,再配上恰当的音乐背景,肯定会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老师放着音乐让学生朗读,是一种积极的尝试。以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也是著名语文教育家李吉林老师常用的方法。教师大胆的选用了关于月亮的背景音乐,给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我常想,一堂好课,真正精彩的应该是学生,学生精彩才能成就教师的精彩,成就了学生,也成功了自己。

  反思:

  尽管我在教学上做了精心的设计,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学生也能体验到月夜的美丽和望月的乐趣,但在某些细节上,其实可以做的更好。现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况,做如下反思:

  一、文化积淀偏少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感的培养,语文教学只有置身于母语文化的氛围中,才能使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肥沃的土壤中扎下粗壮的根,长出健壮的苗。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应多一些文化积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情境转换过快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望月”这一情境,我在课前三分钟播放了《月光曲》,再配以美丽的《月夜图》,让学生在一个优雅的的氛围中自然而然的进入课文的学习。这应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我接着就进入了第二段的学习,去感受“月夜美景”。乍看之下过渡自然,但静下心来,却发现让学生进入情境时有些太快了,没有给学生一个回味的空间。

  陈钟梁老师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的确,像《望月》这样的文章就是一篇美文。阅读这样的作品,能收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教师应充分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熏陶,用他们纯真、空白的儿童心灵去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体味人类感情的真善美,促进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