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古代文化常识

时间:2022-07-04 11:09:02 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特别的古代文化常识

  我们时常都会说文化常识,你了解多少。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特别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古代年龄对应的称谓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舞夕之年:少年十三至十五岁。

  及笄[jī]: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舞象之年:少年十五至二十岁。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二八:为16岁。

  破瓜、碧玉年华:古代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20岁。

  花信年华:女子24岁。

  而立:而立之年。中年

  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

  半老徐娘:女子30岁。

  不惑:不惑之年。

  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老年

  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

  下寿:指60岁以上。

  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中寿:指80岁以上。

  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

  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期颐、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上寿:百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岁

  双稀、双庆。

  秘书一词的由来

  在我国古代,秘书是掌管典籍或起草文书的官,自从汉代以来我国封建政权便设有秘书监、秘书郎,三国魏有秘书令、秘书丞,可见“秘书”一词出现早于“书记”。但秘书并非官名,要在秘书下缀上“令、监、丞、郎”等才是完整的官名。此外尚有“秘书省”,这是南朝梁始设的官署,是行政机关,虽有“秘书”之名,却无现在秘书之义。为后期沿袭,明清不设此官署,也没有“秘书”的职称。清代各衙署设文案,一般称“师爷”不称“秘书”。民国时,大多数的行政机关都开始设秘书,可见秘书在我国官制史上还很年轻。

  秘书这个名称,原来是指皇家秘密的藏书。东汉桓帝时开始设秘书监这个职官,其实是相当于国家的图书馆长,年俸六百石。实际上的“秘书长”汉初叫“长史 ”,后来叫“中书侍郎”、“翰林学士”等。幕僚中的“记实”、地方官府的“主簿”,都相当于秘书。击鼓骂曹的祢衡,就是江夏太守黄祖的秘书,他能写出黄祖 “所欲言而未能言”的内容,是一个出色的秘书工作者。

  会计一词的由来

  “会计”最早起源于中国,历经很长时间,才形成现在意义上的“会计”。“会计”就是“总会计算”的意思。

  “会计”一词最早出于《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大禹晚年在绍兴的苗山上大会诸侯,稽核他们的功德,这个行动称会稽(会计)。

  “会计”一词用在财务上也是非常早的。《孟子》里有“会计当面已矣”的话。《战国策》“冯谖为孟尝君市义”里也提到了这一句词,孟尝君要派人去薛邑收债,问门下请客:“谁习计会?”冯谖则应声而出。到了汉代,我国设置了管理会计事务的官职。《汉书》上载,汉初的桑弘羊,曾“为大习农中丞管会计事”,平文侯张苍则担任了计相的官职。

【特别的古代文化常识】相关文章: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07-20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04-06

古代文化常识风俗礼仪07-04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02-24

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0题02-16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07-2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07-21

中国古代的风俗礼仪文化常识07-04

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常识有哪些05-19

高考文化常识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