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己不责人的成语来历小典故

时间:2020-12-11 09:13:03 语文 我要投稿

修己不责人的成语来历小典故

  成语典故心解:修己不责人

  【原文】

  十七年,晋侯使太子申生伐东山。里克谏献公曰:“太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夫率师,专行谋也;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太子之事也。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君失其官,率师不威,将安用之?”公曰:“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里克不对而退。见太子,太子曰:“吾其废乎?”里克曰:“太子勉之!教以军旅,不共是惧,何故废乎?且子惧不孝,毋惧不得立。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

  《史记·晋世家》

  【背景】

  春秋时期的晋国是一个大国,王室内部的关系很复杂。晋献公讨伐山西一带少数民族时,顺便捎回来骊姬和她的妹妹,姐儿俩一块儿做了晋献公的宠姬。晋献公这时已经有好几个儿子,原来立嫡长子申生为太子,作为王位的法定继承人。除了申生以外,晋献公还有俩儿子重耳和夷吾,品性都很好。献公十二年,骊姬生了个儿子叫做奚齐。骊姬总想废掉太子申生,改让她的儿子继承王位。于是在她不断的挑唆下,献公逐渐对申生疏远了,总想着把申生废掉,改立奚齐为太子。晋国的国都在“绛”这个地方,有一天献公对朝臣们说,曲沃是我家宗庙的所在地,没有我的儿子驻扎看守我不放心,于是就名正言顺地让太子申生离开绛,到曲沃看守宗庙去了。

  【大意】

  十七年,晋献公命令在曲沃看守宗庙的的太子申生领兵讨伐东山皋落氏。献公的重要谋臣里克劝献公说:“太子现在的职务是‘冢子’,专门负责看管宗庙祭祀和日常的供品香火。(按照常理,太子的职责是)国君外出,他就负责留下来镇守都城,叫做‘监国’;有人保护都城,他才能随君出行,叫做‘抚军’,这是咱们祖上沿用下来的制度。至于领兵打仗,那是另一种很特殊的工作。指挥三军作战那是国君与军事官员的'事情,并不是太子的分内之事。指挥军队最重要的是发号施令,如果什么事情都向国君请示,就没有了军事指挥官的威信;可是如果什么事都自己做主,那就是目无君王。所以您的太子不适于统率军队。您不能任命一名真正军官,那么所统帅的军队也自然没有什么战斗力。您看这名军官该怎么任命呢?”献公说:“我有好几个儿子,还没想好立谁为太子呢。”里克一时无话可说而告退。回来拜见太子申生,申生问道:“我这个太子大概是要被废掉了吧?”里克回答说:“太子您继续努力吧。献公是在教给您如何指挥军队,最担心您不能恪尽职守,为什么要废除您呢?再说,您应该感到害怕的是背上不孝的名声,不要害怕不能继承王位,只有提高自己的修养素质,不去苛求别人,才不至于让灾难落在自己身上。”

  【心解】

  这段典故,前面叙述了整个故事的始末,就是为了引出后面里克的那六字箴言:“修己而不责人”。这六个字始终是中国文人自我修养的一个基本标准,也就是儒家里所提倡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语见《孟子·尽心》)。这个世界非常复杂,绝大多数的人和事情我们凭借一己之力管不了,除了掌握着公权力的人具有“达人”的能力以外,其他任何个人的力量都只能“独善其身”--管得了自己、管不了别人。每个人只要把自己的修养、品质提升上去,管好自己,不对他人、对社会构成侵害,就算是有益于社会。

  可是,假如这个社会有修养的人都只是“修己”、都不去“责人”,那么这个社会仍然不能太平。因为国家的法律只能维持社会的基本形态,不能提高社会成员的集体素质,而每个社会成员对生活环境的满意度,往往取决于社会其他成员的修养,而不仅仅是犯罪率的降低。所以对于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来说,“修己”只能算是个人修为的一半,或者一多半;另一半还要“渡人”。这里的“渡”不是“管理”、“治理”,而是“影响”、“感化”,用自我修行的品质素养来影响、感化他人,为他人作某种姿态的榜样。比如,我们经常在马路上看见有人随手将弃物扔在地上,法律没有赋予我们批评他、惩罚他的权利,可是更高层次的“修己”可以敦促我们弯腰把废弃物捡起来,扔到路边的垃圾箱里。这个行为最好让扔弃者看见,对他的教育感化力度,应该比批评、罚款更具效力。这就是“修己渡人”,算得上个人修为的高境界了。

【修己不责人的成语来历小典故】相关文章:

生肖鸡来历的典故12-19

历史典故日常俗语的来历12-11

成语历史典故12-18

历史典故:宠辱不惊12-19

有关感恩的历史小典故12-18

寒食节的来历小故事09-10

关于智谋历史成语典故12-17

元宵节的来历传说小故事09-19

金钱永远不贬值的理财小知识01-03

十个非常有名的历史小典故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