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课文教学实录

时间:2022-07-03 23:26:03 语文 我要投稿

风筝课文教学实录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片花瓣诉风情。──有一些人,见过就忘记,有一些事,经过就结束。然而,也有一些普通的人和小小的事,却能让人久久难忘。望着校园怒放的菊花,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风筝》那堂课。

风筝课文教学实录

  初中推行新课改后,我有幸被选为实验教师,执教初一年级的课。鲁迅的《风筝》是篇传统课文,难度并不大,我以前教过,所以,备课时也就没有特别注意。我把全班60个学生组成了15个学习小组,以便于在上课的时候能主动、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第一节课,在充分朗诵、品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思想变化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当孩子们回答弟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时,许多答案纷涌而出:心胸宽广、善良、不记仇一时间,各种答案让我应接不暇。我看看这些回答离我预先准备的答案相去甚远,便皱起了眉头,早把新课改的理念忘到脑后头了。在一遍遍被否定后,孩子们泄气地等待着我的答案。看着那一张张小脸,我象一个独自拥有宝贝的孩子在最后时刻得意地抖出了答案:他是一个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人。看他们依然迷惑,我进一步解释说:大家都认为我是一个勇于改过自新的人,而我的过就在于曾经在精神上虐杀了弟弟,本来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弟弟却因为哥哥的管教也认为玩风筝是不对的,这不就是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人吗?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急急忙忙在书本上记录着。面对此情景,我满意地笑了。

  下课后,回忆着上堂课的情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在争论的时候,孩子们是那么热烈,而低头记录的时候,他们分明是在被动地接受着我强加给他们的答案,难道这也能算作课改课吗?带着这种迷茫和沉思,我走进了第二课时。

  刚一上课,就有学生问:老师,憔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一生连忙抢答:我知道,是形容人瘦弱,不好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着他桌上的字典,我明知故问。

  我查的字典。生不好意思地回答。

  不懂的字词能,非常好。你非常会利用工具书,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得到我的肯定,这个学生很得意地扬扬字典,坐下了。

  学生又问:老师,既然憔悴是形容人瘦得不好看,怎么在文中用在风筝上了呢?

  我赞赏地看了一眼提问的孩子,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学生叫道:这是拟人手法!

  说得太对了,是拟人手法。大家说说,这种手法好不好?

  好。

  好在哪?我趁热打铁,追问着。

  这样写很形象,瓦片风筝没有风轮,也不像其它风筝那么好看,可不就是憔悴可怜么?一生振振有词分析说。

  这位同学不但说出了拟人修辞的特点,还能结合课文来分析,说得非常好。

  有生又问:老师,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我不懂。

  对呀,这句是挺别扭的。怎么周围是严冬,春天会在天空中荡漾呢?我也装作迷惑不解的样子反问大家。

  一阵讨论之后,一生起来答道:老师,不是春天在荡漾,是风筝,风筝象征了春天。

  对于孩子的领悟能力,我感到很惊喜:你怎么知道呢?

  文章前面说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所以此时在外地的我看到风筝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故乡的春天。

  我激动得给这位孩子鼓掌,赞叹她是一位细心探究的学生。

  于是,提问一个接一个,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鲁迅先生的语言,对于初一的孩子们而言,有些难懂,这我早已有了心理准备,所以孩子们问哪句不懂,我就让他们多读读有关部分来理解,引导他们见招拆招,课进行得很顺利。

  突然,有学生站起来问:老师,上节课您告诉我们,弟弟是一个精神上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人,可我还觉得,他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对,我也这么觉得

  我也是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班上许多学生纷纷附和着,支持这位勇者。

  顿时,我愣住了。答案不是统一了吗?孩子们不是都认真记下来了吗?怎么还有这么多说不的?怎么办?我紧急思考对策。

  干脆放给孩子们讨论一下吧。

  五分钟之后的交流,叫我吃了一惊。

  生一:长大后的弟弟听说这件事后,惊异地笑着说不就能表现他的善良吗?

  生二:对呀,要不他怎么办?还能去责怪哥哥吗?那样,不就是对他不礼貌了吗?

  生三:哥哥讲这件事时,肯定是充满内疚的,再去怪他,这不是残忍吗?

  生四:课前提示中,也说文中体现亲情,这亲情除了哥哥对弟弟的关爱,也应该包含了弟弟对哥哥的爱呀。

  我一边听他们的陈述,一边飞速运转大脑:肯定?教参上可没有这么分析的;否定?孩子们说的有道理,更何况,这可是孩子们自己思维的结晶,如果否定,不就等于扼杀吗?孰重孰轻,瞬间我有了主意。

  大家分析得非常好,有自己的见解,而且更可贵的是不迷信老师,能根据课文找出自己的理由,老师接受大家的意见,在文中确实有地方表现出弟弟是一个善良、尊重哥哥的人,但联系文章主旨,作者更主要体现弟弟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的一面。大家接受吗?

  孩子们兴奋地喊着:接受!再次低头,记着笔记。

  铃响了,看着孩子们幸福的笑脸,此时的我却有些汗颜:自己是不是也在许多时候充当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

  这显然是一堂夹生课。在这堂课中,留有明显的旧观念与新观念碰撞的痕迹。

  加入新课改后,自以为已经转变了教育观念,但实际上,在真正的备课授课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依然依赖着教参,把教参当作尚方宝剑,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对孩子们有争议的问题,自己还是不自觉地按照老办法照本宣科,把教参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教师面对学生纷繁的发散思维,常常显得无所适从,没有主见。这暴露了我们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下,教学过程中只认教参与教材,涉猎面过窄,不敢也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弊端。新课改开始后,虽然我们学习了课程标准,可是课标的地位并没有真正地树起来,教参的地位也没有真正地降下去,我们还没有学会充分地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来备课,常常只把教参作为唯一的教育资源,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灵动,处理不好,也就很容易出现我这堂课中的夹生现象,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充当了精神虐杀者的角色。

  我也知道,有的老师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在授课时,经常会因为所谓的时间不够,而将探究过程匆匆带过,结束授课。久之,许多学生会因此养成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习惯。所幸的是,学生们敢于质疑的精神,让我觉醒,我感谢我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让我──一名年轻的教师,及时觉察了自己的过失,促我改正。从这节课上,我还悟出了教师的自我素质快速提高的重要性,它使我时时提醒自己:呵护孩子思维的灵动,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风筝课文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课文纸船和风筝课堂教学实录07-04

风筝教学实录07-01

课文《假如》的教学实录07-05

课文社戏教学实录07-05

课文《太阳》教学实录07-04

课文燕子的教学实录07-04

课文《春》教学实录07-05

风筝名师教学实录07-01

《风筝》的优秀教学实录07-04

《风筝》优秀教学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