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从农业谈创新

时间:2020-12-06 19:41:29 农业经济管理 我要投稿

论文:从农业谈创新

  从农村出来的人都知道农作物的收成、品质与品种有直接的关系,品种可以决定收成及品质。从事畜牧业的朋友也告诉我,肉质的好坏在于品种以及养殖方式,因此,农业生产品种很重要,创新工作重点应围绕品种展开。

论文:从农业谈创新

  我国农业在品种方面的创新显然不足,到目前为止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的新品种仅一万多个,其中还包括国外企业培育的新品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据介绍仅山东寿光每年蔬菜种子交易额就在6亿元左右,其中超过4亿是“洋种子”。彩椒、小西红柿、无刺黄瓜等高端品种,国外种子几乎占到100%的市场份额。使用“洋品种”,寿光的菜苗可以由4毛一棵直接上涨到8毛多,买玉米种子不仅要提前半年预订,每袋还得交80元订金,国外企业凭借品种权已经在收割中国农民的收益。工业和农业一个道理,可以把新产品看做是工业的“新品种”,没有“品种权”同样受制于人,VCD、DVD这个曾经无限风光的产业,利润被拥有“品种权”的3C、6C们收割殆尽。

  老人将买来的西红柿做种,长势非常茂盛,可就是不大结西红柿。无论是出于技术原因拟或是出于对品种权的保护手段,现在很多作物自行留种没收成,必须重新买种子,这种“断子绝孙”式的保护模式,使用者将产生无法抗拒的依赖。我国农业在品种上也喜欢拿来主义,只在别人“品种权”的基础上进行“修补式”的创新,品种权是农业根基,一旦基础出现问题,依附在其上的所有后续创新都将坍塌。中国的熊猫给到国外生的小熊猫仔也是中国的,我们使用别人的品种,即便养出了“熊猫仔”那还是别人的,拥有品种权把住了盈利的命脉,因此自主创新首先要从“产品品种”的创新开始。

  屋里种植、养殖,每个品种都有配套的种植方式、专门的饲料、肥料等,这就意味着种养殖过程中的创新都必须围绕品种展开。工业也一样,针对苹果手机做的运用开发必须符合苹果手机的要求,那么基于“品种”进行的二次创新将产生极度“路径依赖”,对“品种权”将产生持久的“技术依赖”。我国的汽车工业实行以市场换技术,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但是核心的技术还是不掌握,还只能基于“品种”做一些二级开发而已。高铁拿得了品种的“基础技术基因”,很快就成为中国技术输出的一张王牌。

  中华猕猴桃在新西兰改良后变成“奇异王果”返销到中国,价格卖得很贵,据说品种不太稳定,他们来到四川和联想集团合作再做品种培育。新品种的培育创新在于有品种资源库,农业领域,我国有庞大的品种基因库,国家对原生品种有严格的保护,还建了一些保种养殖机构,保护本地品种。我国工业起步很晚,“原生品种”稀缺,很多“品种”都是从国外引进,造成一些产业受制于人。从战略层面讲,我们需要培育自己的 “工业新品种”,丰富自己的“品种资源库”。

  海南的柚子可以卖到300元一个,海南澄迈县桥头镇的'地瓜卖到30一斤,因为没有市场比较及品种优良,新品种都可以卖个好价。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少有人自己去培育新品种,做农业的朋友总认为培育新品种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花很多的钱,有很大的风险。培育“新品种”没有想象的难,查询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办公室的公告,可以看到一家企业可以同时有十几个新品种获得授权,江西东乡县的徐建生先生培育出一个新的鸡种:“东乡绿壳蛋鸡”,在我的工作中也结识一些朋友,他们都以个人之力培育出了新品种。其实农业新品种很多只是对现有品种的改良,工业领域也是一样,那么我们可以从细分市场培育“新产品品种”,深圳的朗科培育出“优盘产品品种”。据我了解,我国也有的企业在细分产品领域拥有五成以上的专利,基本控制了这个“产品品种”的话语权。新的“产品品种”其实是对旧“产品品种”的延伸、进化,大多通过“组合”、“分割”等创新原理改进衍生出来,改进创新是中国人的特长。

  不注重“品种”的培育,没有核心的创新基础,这样的企业长不大,行不远,工业和农业一样,要想在市场上占有持久的优势地位,创新的核心在于“品种权”。

【论文:从农业谈创新】相关文章:

Vilsack谈生物技术在美国农业上的运用论文01-06

档案工作创新论文11-21

从管理者角度谈如何提升企业执行力11-10

探讨如何加强无公害农业技术管理推动绿色农业发展论文01-08

谈多媒体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论文11-17

谈如何看待企业存货管理论文08-26

探究创新思维与设计哲学论文01-12

创新理财产品营销方式论文01-13

浅谈酒店管理如何实现创新论文08-19

如何创新建筑施工管理的论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