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活动设计示例

时间:2022-07-02 14:08:20 传统文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活动设计示例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一、主要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本单元探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包括《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四五两课,对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原因、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及怎样继承与创新。

  知道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内在特性,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体会熔铸在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的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过程和学习活动

  1、单元课堂教学前

  学生绘制“传统文化的表现”思维导图,初步构建关于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的形式及影响。教师据此对学生把握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分小组分别准备资料,要求明确查找资料的目的、方向、内容,并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现状分析”课堂展示的准备。学生根据《信息调查量规》调查以下内容:

  ①. 网络调查:

  (1)通过网络等分别收集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方面的发展现状。选取图片、视频等,配合文字做成PPT形式,以备上课展示。

  (2)通过网络、电话调查 、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青岛市演出市场(青岛大剧院、青岛艺术剧院、青话小剧场等)的演出节目中属于传统文化的演出情况(做成Excel表格或PPT)。

  ②.市场调查:

  (1)青岛的传统节庆、庙会(啤酒节、元宵节、萝卜山会沙滩节等)中的传统文化如传统风俗、传统美食、传统工艺等的现状。

  (2)中医院调查:科室、就医人数,检查范围,防病治病情况。(3)传统书画状况。学生学习传统绘画和书法的人数、学习程度等。

  学生把调查过程用日记形式记录,根据调查初步思考: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形式中,哪些现状发展较好?原因是什么?让学生从中体会继承传统文化要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道理。

  2、单元课堂教学中

  运用《小组合作评价量规》《作品展示量规》《辩论赛量规》等,通过讨论、作品展示、自我评价和同伴互助、辩论等评价方法开展教学。

  过程:

  一、学生课堂展示“传统文化现状分析”

  1. 学生把课前就“中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方面的发

  展现状”的调查结果分小组交流,推举发言人。同学互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了解学生认识误区和自主学习状况,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2. 展示电影片段《梅兰芳》“与十三燕斗戏”,师生讨论、交流:为什么演出市场少有传统戏曲的身影?是什么阻碍了它们的发展?与传统戏曲不同,增加了现代元素的传统文化为什么广受欢迎?通过讨论,形成对传统文化现状及创新的认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等技能。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生活中的表现及作用

  1. 展示:传统的“二十四孝”、新“二十四孝”标准,学生探究:

  (1)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孝”文化?

  (2)你认为传统思想在今天还可以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

  通过讨论,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学生辩论: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正方: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

  反方:传统文化应原汁原味

  通过辩证,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四、文化创新的途径:

  学生分组讨论:“青岛精神”应包括哪些,并总结概括成一句话。并思考:作为城市精神应该体现哪些因素?在你总结的“青岛精神”中有哪些传统思想的影响?怎样以实际行动实践我们的“城市精神”? 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3、单元课堂教学后

  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报告评价量规》,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出你的看法。 二、21世纪技能

  这个单元将重点培养哪种或哪些21世纪技能:

  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模块4第1节后完成)

  请明确单元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来自于现行课标)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与课程标准相联系,并体现21世纪技能。

  课程标准

  1. 剖析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范例,阐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理解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的意义。

  2. 可分析传统习俗得以延续至今的原因,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

  从一些传统道德格言的演变和应用,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化传承中的普遍意义。

  考证我国建筑、艺术、服饰等风格和形式的变迁,从中感受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理解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3. 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中,确定有关文化的研究课题,如中国的饮食文化、茶文化、服饰文化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介绍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及其影响,让学生了解文化的继承性。

  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而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发展的消极作用。

  明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的道理;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能力目标

  感受中国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等在现实生活中的深远影响,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培养分辨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作用”,以及“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的分析,尝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传统文化市场调查,分析当代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活动设计示例】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07-12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07-05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07-30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设计07-12

传统文化的现代艺术设计的继承思考论文07-03

《传统文化继承》说课稿11-28

传统文化的继承说课稿06-06

浅析安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03-02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反思06-18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书信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