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德育问题研究

时间:2020-11-28 10:27:13 哲学 我要投稿

论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德育问题研究

  德育所依存的是一个“人”的世界,一个充满了鲜活生命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理解。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把德育过程当成是道德知识的识记过程,忽视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要使德育摆脱这种困境,走向理解是一条出路。

论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德育问题研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与日俱增,相互理解精神已经成为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普遍的心理需求。体现这种时代精神的理解理论探讨的日益深入为德育中理解的引入提供了契机。本课题的研究借鉴了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思想,他关心的就是人与世界最基本的状态和关系。他认为理解遍及人和世界的一切关系,理解的过程发生在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是整个人类经验的基础。从理解方面来透视学校德育的现实,我们看到理解问题被极大忽视的状况:

  一、重识记轻理解。每一项道德内容都产生于人与其生活世界的特定的交往关系中,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之为“背景”。在现实德育中,这个“背景”常常被忽视,相反浮在表面的道德知识、行为表现却受到过多的重视。传统的德育让学生知道了道德是什么,却又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因为学生仅仅反映了道德,而没有理解道德。理解不是对老师所讲授的道德知识的识记,而是教师、学生和德育文本的视域融合。虽然各自的视域不同,但视域决不是封闭的。理解一开始,理解者的视域就进入它要理解的那个视域,随着理解的进展而不断扩大、拓宽和丰富。

  二、未充分正视学生的前见。这里强调的前见主要是指学生在理解之前已经具有的认知结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等。

  科技哲学思想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定位

  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基于此,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自身实力,以应对各方挑战。就我国而言,也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和科技技术,唯此才能在各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在提升综合实力和科技技术过程中,高校的人才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根据科技哲本文由收集整理学思想的理论分析科技哲学思想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并基于科技哲学思想提出人才培养的措施和想法。

  我国人才培养的现状

  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从而,会对人才的培养观念造成新的影响和改变,依据这些观念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进行审视,从中可以发现很多问题。

  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制约着我国学校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过多地重视对专业性的教育,并且对大学课程的开设主要依据专业学科体系来安排,这都说明我国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这和我们当前所提倡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是人才培养阶段和人才培养目的之间存在差距。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设计大学生学习阶段模式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模式呆板、过程简单、不具备普遍性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人才培养,会导致学生缺乏批判思维、创造性和发散性,因此我国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应重视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三是人才培养体制与人才培养目标间存在冲突。我国大学传统的教学培养体制对现代化人才的培养非常不利。大学的传统教育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而进行管理的.,学科专业化管理为其主要目标,这和现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冲突,使得专才服务的培养无法开展。传统模式下的教育管理,培养出的人才不具有自己的特性,且对创新、求进和批判不具追求精神,尤其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这种培养模式下创造出的人才不具有适应社会的能力。

  科技哲学思想概述

  科技哲学思想主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为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的竞争则主要是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但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都必须依靠教育来实现。因此,教育能力的强弱对于世界经济实力起到导向作用,教育竞争力强则经济实力就强。

  科技、人才、教育在科技哲学思想而言是三位一体。所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中,可以发现科学技术的实践性,并且这也是对应用和创造性人才的载体和能力的体现。重视科技,就必须重视人才。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其主要载体是人,其中包括知识分子以及科技人员,目前对文化知识掌握最多的群体是工人阶级,代表着第一生产力,并且开拓了先进生产力。

  科技哲学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意识。科技哲学思想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且,科学思维可以从理论认知上促进、完善人类对于社会管理、发展规律相关思想的认识和运用。因此,科技哲学思想必将会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成长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哲学思想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非常有利。第二,科技哲学思想可以促使大学生养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第三,科技哲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关心社会、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只有培养起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责任感,才能使其主动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

  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当代大学生缺乏创新的能力,所以需要加强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完成人才培养对中国的创新性国家建设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现具有推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有突出的作用:第一,科技哲学思想明确了创新的概念,并且丰富了其内容。第二,科技哲学思想作为价值观的导向和社会目的的确定,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第三,科学哲学思想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有帮助,还可以培养其创新理念,对其思想和精神的解放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使得大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第四,科技哲学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实事求是、勤奋踏实的态度的形成,而且可以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

  提升人才的实践能力。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将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是在提升学生能力方面的起到有效作用,使得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能力得到提升。所以,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需要整体提升培养高校人才的水平。知识的获得最终是为了将其应用到实践中。科技哲学思想对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帮助,并且能促进学生在提升能力过程中形成个性化优势:第一,科技哲学思想可以促进学生观点、方法和立场的培养。第二,科技哲学思想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处理社会问题所需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第三,科技哲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包括精彩的社会实践阶段,丰富的社会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并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

  基于科技哲学思想的人才培养措施

  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提升高校人才的创造能力,就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重视个性化的培养模式。不同的专业人才,其培养目的和评价模式虽都相同,但是对其的培养模式却存在着差异,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人才的个性化差异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个性化人才。

  改革高校课程体系。专业的基本构成是课程,课程情况、课程教学的方式都会对人才培养效果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学科和学生的发展、学科和课程的发展需要通过有效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实现。所以,实现重实践、厚基础、强能力的目标,就需要更多地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现学习个体所具有的潜力。上述目标都可以通过促进课程设置的革新和优化来实现。

  改革教学体系。创新之根在实践。学生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可以通过多方面来体现: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学来说,实践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方法,而艺术类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则更需要通过课外实践来实现,要把课外实践同课内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唯此方能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要依靠课堂,完善课内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体现出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具探究性和启发性。要更好地探索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把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专业实践、基础实践、综合实践全面结合的基础上。

  二要采用多维活动的模式,完成课外实践教学。开展多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有: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组织参与学生社团、开展国内不同专业间的比赛等,要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提高课外实践教育的效果。

  三要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必须依托实习基地,如果缺少这一平台,则我们的实践教育就成为空谈。我们应创造条件,使高校的教学和工厂、企业、风景区、演出团体等单位紧密联系,并将这些社会资源有效利用起来,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有效的环境,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要在高校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就需要不断引进可以培养创新能力的学分制,从而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同时提升其实践能力。比如,积极推行五个一工程的实施,五是指:实践学分、科研学分、技能学分、管理实践学分这四类创新学分板块以及管理制定,而一是指考评机制和激励体制,例如为大学生的创新激励设计出一个资金资助项目,并且配有一个专业能力的创新活动辅导团队,主要以导师为引导,使得大学生组建一支专业的创新活动团队,而促进他们在校内和校外不同平台中进行创新能力的锻炼,人才培养计划中可以引进行业服务、科研创新、专业竞赛以及行业服务和社团活动。

  在高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要的动态个体,而科技哲学思想在其中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发挥到未来的某个领域,平衡发展人和才,更好地激发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论哲学解释学视野下的德育问题研究】相关文章:

孟子的人生哲学论作文09-24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读书心得07-18

《论帽子哲学》读后感作文10-13

《哲学研究》读后感10-26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读书心得1000字11-04

《哲学研究》读后感作文850字11-07

哲学专业可以考哪些专业的研究生11-24

劳动法视野中劳动关系认定问题论述论文01-06

教育本质研究:基于方法论的反思10-09

人事风险防范问题研究论文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