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冬至节

时间:2020-11-27 16:14:39 冬至节 我要投稿

漫话冬至节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时间是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从农历上讲,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的一日,一般在十一月中下旬,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定出的一个节气,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

  冬至的前一天叫小至,这意味着一个回归年的结束。杜甫曾写过一首《小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当时冬至的天气、物候和风俗,诗人虽身在异乡,但异乡的冬至事物却与故里差别不大,所以乡愁却不浓重。冬至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气,古人非常重视,因此十一月被称为“子月”。

  古人云“冬至至长”,意思是冬至这一天,夜间最长白天最短,过了冬至,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长;古人亦云“冬冷三九”,意思是冬至进九,数九寒天开始了。接下来就有近四十天的严冬时节,尤其是冬至过后一个月前后是最冷的时候。这从冬至过后的“数九歌”就略见一斑:“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庄稼老汉垫衣毡;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

  冬至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而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唐宋时,冬至和春节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由此可见,古人对冬至的重视以及冬至时的隆重场景。

  冬至时节,有很多“吃”的风俗。谚语说:“十一月,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冬至时节有吃狗肉的习俗,这源于刘邦。相传有一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冬至时节也有吃红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一个逆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又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因为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来临,否极泰来,阴气渐渐褪去,阳气慢慢回升,杜甫云:“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如果一家人能在冬至时节团聚在一起,喝点酒,吃点羊肉、狗肉等一些御寒的食物,说说一年的收获,聊聊亲情,也不失为人生之幸福。

【漫话冬至节】相关文章:

漫话寒食节的起源及习俗07-27

教育漫话读后感01-17

冬至节火锅文案12-23

关于冬至节古诗12-16

中国冬至节吃什么12-27

2021年冬至节文案12-08

关于冬至节的文案11-30

冬至节作文500字05-23

冬至节祝福短信7篇01-20

冬至节包饺子活动总结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