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带新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2-07-03 06:24:53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老带新的心得体会

  篇一:老带新活动心得1

关于老带新的心得体会

  20xx年新教师拜师学艺总结

  其实真的很感谢学校组织“老带新”这样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能让年轻老师可以名正言顺地跟着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能使年轻教师成长得更快,优秀教师的丰富经验也能得以传授,既有利于教师的个人发展也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活动。

  作为刚入校的生物教师,我有幸师从曾老师。在我眼中,曾老师是一个接近全能型的教师,具有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教学别具一格,非常有特色。更让我佩服的是他并没有停留于此,他很有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开发新手段来辅助教学。此外他的体育也非常厉害,他是一个充满活力、谦虚好学、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能师从这样一位教师叫我怎能不觉荣幸呢?我又怎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回首这半年,我到底从曾老师那里学到什么东西?以下便是我的一点总结:

  一、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了我对教学的热爱,让我拥有一种积极的心态。

  我时常在想,是什么让曾老师一直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呢?熟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我想曾老师应该是把教师职业作为终身事业来追求的,他热爱教育事业,把不断地追求教学进步作为乐趣,那样他的教师生涯才不会枯燥。曾经我在想:老教师确实会有很多教学经验,可是随着教学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会不会也很容易陷入职业倦怠?他们会不会觉得每三年一轮的教学于他们已经没有挑战性也没有新意,所以也不用怎么花心思了?从曾老师身上,我得到了答案:不是,也不应该是。教学确实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学生每年都是新的,科技在进步,教育也在改革和改进,只要我们有心,我们总会发现新意,总能在重复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教学能否推陈出新关键在于心态,在于教师对这个职业是否热爱。在这里,我真的需要好好像曾老师学习:拥有一个好的心态,不断寻找新意,让自己永久保持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二、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有内涵、更利于学生成长。

  曾老师的课,形式较灵活,内容很丰富,重难点突出,举例丰富且生动形象,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教学完成得很好。他的课堂不是纯粹的应试,更注重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作为一个新教师,我自然做不到曾老师那样的地步,目前我只能尽量模仿他对重难点知识的处理,记住他那些生动有趣的例子,然后作为我备课的材料,至于课堂如何讲解,我还得慢慢修炼,尽量讲解得生动清晰。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大概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过程:从曾老师那里获得重难点知识后→上网看一些名师视频→针对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决定要讲解的内容→上课(“三讲三不讲”,做到思路清晰,语言简洁,再增添些生动的例子,最后布置一些典型的练习)→课后反思→下班辅导,批改作业。今后我会不断完善,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入手,尽量使课堂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新颖和创新,使学生对生物学科更感兴趣,在快乐中学习。

  三、通过学习让我更健康、更阳光地教学

  在我眼中,曾老师是个全能型的师傅,他不仅教授我教学方法、还带动我运动,在他的感染下我更积极乐观。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有了好的体魄才更有精力投入教学,只有有了积极阳光的心态才更有激情和热情投入教育事业,这是我从曾老师身上深刻体会的一点。

  回首这半年,我从曾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今后我应该更积极地去听课,尽量不要错过任何一节新课,期望取得更大的进步,更快地成熟。在此,我只有深深的谢意!感谢学校!感谢曾老师!而我也将不懈努力,用自己的进步来回报学校,回报师傅!

  篇二:老带新青年教师心得体会

  一开始看到“教师生涯设计”这个话题,我还真的有点瞢,感觉无法触及。老实说我还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只想把自己打造成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还从来没有想过更深远的问题。刘良华老师把教师生涯设计这个大问题具体化为几个细小的问题,看到刘老师提出的这些问题,感觉很亲切,觉得有那么一点意思啦。讨论的时候,大家都在论坛那边,没有听到老师们的精彩发言,其实很想借此机会与各位专家老师们交流一下,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是全程守候,只是大家的精力都在论坛里,而我试了几次都没有进去,我只有在这边干着急,把自己并不成熟的想法发在上面而已,虽然没有达到交流的目的,但却由此引发了我对教师职业、教师人生的思考。从哪里说起呢,还是从我的性格说起吧。初中的时候受我老师的影响就立下了献身教育的志愿,高中毕业的志愿书上,我的几个志愿都是师范院校,结果由于我在考场上的重大失误,我只上了最低等的师专。天随人愿,我终于做了一名教师,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感觉世界都在我手中。这些年来,我激情依旧,走进课堂,我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但偶尔也会有倦怠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也有过动摇。可是走进博客的这些日子,我接触了战斗在教育战线上的一大帮朋友,称他们为朋友,我其实是抬举自己了,象刘良华、周彬、吴洪伟、张文质、冯飞、邓桂琴、明霞、崔成林、强光峰、姚春杰、林景、水谷龙生、彭荣辉等等,他们都是教育界的精英,我无法将他们的名字一一列出来,但我知道他们所影响的绝非是偏远山区的一个我。他们能够始终站在理论的前沿,教育的前沿,为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呵呵,我好象又跑题了,说到博客,我就会津津乐道。对了,刚才好象是说到了我的性格,我也不得不问问自己,我是什么性格?我的性格适合做老师吗?人的性格类型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和“抑郁质”这四种。很多年前就对自己作了性格测试,竟然没有找到比较合适的类型,于是给自己的定位是综合性格吧,每一种性格好象都有一点哦,在不同的阶段,在不同处境下有不同的表现。有意思的是,在与学生一起讨论时,他们认为,我如果做律师可能会更合适一些,曾经还有过这方面的想法,可能又是性格的缘故吧,我竟然没有把它做下去。今天看来,我是越来越适合做老师了。太多的研究孩子们的心理,感觉很能理解他们,常常能引起他们的共鸣,甚至是习惯了孩子身上的缺点。曾经我的学生们说,我的眼里是揉不进沙子的;可是现在好象我的眼里常常会进沙子的,最终还在学生的帮助下,把沙子找出来,于是我又心明眼亮啦。我现在也能够对我的学生们说:孩子,不要怕,你可以慢慢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做教师也有11个年头了,今天的我幸福吗?怎样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更幸福呢?突然想幸福是一种心理的感觉,当你的精神世界充实而平和,幸福就会永远伴随你。我们如何才能感觉到充实平和呢,当我们尽心尽力工作的时候,我们是充实的;当我们看到学生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时,我们是快乐的;当我们听到一声亲切的“老师好!”的时候,我们有一种满足感;当我们收到毕业学生的来信时,我们体验到了另类的幸福。开学典礼上,面对学生,我说了这样几句话:同学们,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也就注定了我们的梦想、荣誉与你们连在了一起。你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其实教师的幸福很简单,我们幸福的源泉就是学生。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知识、思想和能力,让学生从中受益,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才能从中感觉到幸福,学生越有出息,我们就会越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会辅射到家庭、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相互影响,相互感染,说到底就是一种心态。 教师的一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如果是简单机戒地重复,让我们感觉毫无意义,了无生趣。如果能在这种重复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则能使我们看到曙光,短暂也精彩。说到教师一生中应该阅读的几本书,我真的感觉很惭愧,因为我读的书越来越少了,一直在吃我的老底。我过去读的书很杂乱,也很散漫,但阅读对我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我是在刘良华老师家关于阅读的讨论中才深受启发,深感自己阅读的局限性,而阅读的局限性,也就造成了我思维的局限性。于是我把讨论中大家推荐的书都搬回了家,初步的想法是有选择性的阅读,只是现在还没有开始。就我而言,我觉得我要读的第一本书应该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店里没得卖,最近我从网上找到了,过去摘录的一些经典句子,终于找到了出处。我只是浏览了一遍,还没有具体阅读。我认为这本书,老师们一定要读,当然我是落伍啦,因为好多老师已读完了这本书。我呢才刚刚起步。作为比较阅读,我觉得还是研究我们中国人的书比较好,所以呢接下来准备读三位大师的书。但是xx年上半年,我的阅读会很有限。尽管如此,我还是会慢慢读的,因为我已经把博客,学生,幸福的生活这在三者联系在一起了,少了阅读,我大概一样也做不好。曾经开通了自己的凡人语丝,记录生活感言,也记录自己最真实的思想,也想一直把它坚持下去,但我已有好长时间没有整理了。现摘录几条我的凡人语丝与大家分享:1、生活最真实,它从来不肯掩饰自己,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它都会使你陷进去,叫你认识它,叫你尝尝它的滋味;2、胸怀的狭小,才导致太多的烦恼;不懂得生活,阻挡了幸福的脚步;3、人生犹如爬山,每爬一步,就会有一份胜利的喜悦;沿途风景无限,走得最急的是最美的风景;当我们跨越了一坐高山,也就跨越了真实的自己;4、被需要是一种快乐。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人需要你了,你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试着去关怀别人,被别人需要吧,那样你才能获得长久的快乐;5、在我们的生活中,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取得成功的人是那些努力寻找机会的人,即使找不到机会,他们也会创造机会;6、激励自己无需太多语言,也无需太多资料,只需要行动和一个笔记本。每天总结自己,反思自己,改正自己一点一滴的毛病,然后落实到行动中。有些人让我们终身难忘,有些事让我们追悔莫及,有些话让我们刻骨铭心。

  篇三:以老带新活动课总结

  老高川九年制学校 刘慧(小)

  转眼一个学期结束了,本学期按照学校布置进行老带新结对子计划,我有幸成为王乃霞老师的被指导新任教师。经过一学期的共同努力,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在各方面有了较大提高。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了王老师的课后,我认为她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她以评书的味道朗诵了《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外貌的语段,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她抓住经典著作中,形象的人物描写,引导学生对王熙凤的“辣”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她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以文带文的形式,对人物的拓展品读,即对严监生和胖墩小嘎子的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王老师《望天门山》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老师在上《掌声》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掌声的语句,体会那掌声热烈而持久的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掌声响起的原因;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英子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王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王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王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第六、今后努力方向

  1 、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新课程实施后,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要求教师要专业化发展,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堂结构,加强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我们要学习新课程理论,要走理论加实践的道路,要让新课程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把新的理念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做一名新课程理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 、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老带新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师老带新总结11-22

班主任老带新总结04-23

以老带新,为何带出高离职率?07-12

以老带新:为何带出高离职率07-12

以老带新,为什么会带出高离职率?07-12

带新的成语07-12

老带新工作总结09-26

老教师带新教师心得体会07-03

老教师带新教师心得体会06-28

新广告法 老包装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