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雕塑的特征

时间:2022-07-03 04:50:04 雕塑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装饰雕塑的特征

  雕塑的感觉与度量关系:

  体面的:光感、质感,肌理感;形体的:空间感、节奏感、韵律、扩张力、收缩力。

  雕塑的语言是单纯与丰富的统一。它的单纯,体现在表现媒介的单纯性。通常,一件作品只用一种材料,材质单纯。它的丰富,体现在材质语言基础上的光影、轮廓、影象、动态、形体、色泽、肌理等的变幻莫测。

  光影、轮廓、影像、动态、重心、形体、体量、色泽、肌理都是雕塑艺术的范畴,自然也是装饰雕塑的范畴。

  一、装饰雕塑的光影、影像与轮廓

  1.雕塑的光影与作用

  (1)雕塑的光影

  “光”或者说“光源”是自然现象,从客观上说,没有光的世界,一切将失去色彩,直至模糊不清,一片黑暗。“光”是原因,“影”是结果。在雕塑的语言表现中,雕塑家根据光影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形体语言的主观处理,在雕塑表面形成一种特定的光影效果。这种特定的“光影”,更加深化了雕塑作品的视觉感染力。雕塑的光影,不仅是自然属性,还是雕塑的重要语言形式。

  (2)雕塑光影的变化

  作为雕塑语言的重要形式之一,光影是形体空间展示的前提。在雕塑的创作与设计中,为了表现的需要,一方面,在处理形体空间时,通过增强或减弱形体起伏与转折的力度、增加形体的体量、施以不同的肌理等手法,使雕塑表面对光的反映产生出或强烈或柔和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在处理形体空间时,通过对光源的色彩、角度、远近、强弱的选择,以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表达不同的艺术意境。

  (3)雕塑光影的作用

  雕塑光影,既能强化主体,也能弱化主体,甚至破坏主体。强烈的光影,给人以明快、坚定、刚强等的视觉效果;柔和的光影,给人以宁静、温柔、幽深等的感觉;零乱的光影,则使雕塑无法展示其真正的视觉含义。在当代信息社会中,人们利用照明、激光等工艺技术手段,在夜空中塑造着变幻无穷的光影形象,光影成为一种新型的雕塑样式。

  2.雕塑的影像与作用

  (1)雕塑的影像

  雕塑的影像,是在最远的距离和有效视觉范围内,雕塑所表现的整体形态,类似于剪影效果。

  (2)雕塑影像的选择

  雕塑的创作与设计过程中,对形式的推敲当中,对影像的处理是首当其冲的。第一,形体之间的造型变化与相互关系当中,必须考虑不要破坏整体影像。第二,造型组合与变化当中要考虑最后的影响效果达到烘托主体与主题的作用。

  (3)雕塑影像的作用

  影像是雕塑的第一感觉,直接影响到接受者对雕塑的视觉感知。尤其是大型雕塑,影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接受者是否愿意继续欣赏。影象是雕塑的势,是雕塑最简约的形态,是衡量雕塑艺术效果的第一把界尺。

  3.雕塑的轮廓与作用

  (1)雕塑的轮廓

  雕塑的轮廓,是在视觉范围内较远距离下的整体形态,是雕塑的基本形体的概括。从雕塑的形式与构成的角度,轮廓是雕塑的“骨骼”或“间架”。

  (2)雕塑轮廓的特征

  1)雕塑的轮廓,是线、面、体的整体连动,是视觉中空间形体的运动变化。因此雕塑的轮廓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总和,至少包括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顶面和底面这样六个大的体面轮廓关系。

  2)在雕塑的轮廓中,主要有三个基本变化系统。即视觉二维度的线面变化,构成线状的组合系统;视觉三维度的面与面之间的角度变化,由面到体构成空间实体状态下形体的连动系统;线面交替与形体流变系统。

  3)雕塑轮廓的视觉力

  雕塑轮廓与形体的作用,是雕塑轮廓与形体所产生的视觉力,首先,是在视知觉中,不仅表现在因轮廓、形体自身膨胀与外溢而呈现出的生机与迸发力。还表现在因视觉张力作用,所产生的对现实环境空间的占有与扩张的持续性。其次,产生的凝聚力。

  二、装饰雕塑的形体、动态与节律

  1.雕塑的形体与体量

  雕塑以具有生命之感的物质实体状态出现,在形体的组合下产生具有扩张性质的轮廓。轮廓的张力与形体的体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力与感染力。

  (1)雕塑的点、线、面

  雕塑的点、线、面,具有一般造型要素的特点。雕塑的点,是雕塑体与面之间、形体与形体之间、空间与空间之间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标志。雕塑的线或叫棱,是雕塑形体变化中,点与点的关联、面与面转折、体积组合、连接、变化的标志。雕塑的点、线、面,是雕塑技法中体与面之间、形体与形体之间、空间与空间之间的比较依据和衡量的尺度。

  (2)雕塑的形体

  1)在雕塑中,点、线、面的结合,构成“物理”概念下占有空间的体积,在雕塑的语言中被称之为形体。一件雕塑作品,是由不断变化的形体组合构成的。这种变化是多因素的,主要包括形状的大小、方圆、清晰、模糊、角度等方面的变化。形体有整体与局部之分,整体形体关系决定局部形体关系;局部形体是整体形体的分化与深入。雕塑的形体起伏与变化,产生动态的变化。

  (3)雕塑的体量

  在雕塑作品中,形体是占有实体空间的,体量是伴随着形体而共同存在的。“形体”是形状的变化,“体量”是数量的变化。在视觉当中,形体的大小与轻重,就是体量。形体与体量,是雕塑空间体积的两个属性,也是雕塑的语言形式之一。形体的适宜表现,体量的大小、饱满有度,是视觉张力产生的前提。做为占有实体空间的形体,是雕塑艺术空间形成的前提,是雕塑的“肌肉”,是雕塑语言的主体的。

  (4)雕塑体量与体量感

  在雕塑作品中,形体与体量的适宜表达,在视觉感知中,会给人以体量感,它是形体“数量”尺度最佳把握所体现的视觉张力。由于雕塑体量的视觉张力,它所表现出来的体积——形体,从视觉感受中,远比实际的体积要强大的多,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是雕塑形体的体量感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远超过现实中的自然力量,它是足以改变人生态度的审美力量,是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雕塑的动态

  (1)雕塑的动态与重心

  1)雕塑的动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不同形象造型的自然动态,例如,一束鲜花的飘动、一只小兔的蹦跳、一个舞蹈动作等,都是一种动态形式。第二,雕塑的动态,是形体起伏运动的状态,它是点、线、面、形体造型要素的运动变化。

  2)雕塑的重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不同形象造型的自然重心,例如,一束鲜花的飘动、一只小兔的蹦跳、一个舞蹈动作等,都具有不同的重心。第二,雕塑的重心,是形体起伏运动的趋向与平衡状态,它是点、线、面、形体造型要素的平衡变化。

  (2)雕塑动态的特征

  1)雕塑的动态是整体的运动,通过雕塑形体的形状、体量的重心变化,使雕塑的形体趋向同一个运动目标,产生具有方向性的动势。

  2)雕塑的动态是形体的运动,通过雕塑形体的变化,使雕塑的形体、形体之间趋向同一个运动方向,产生形体、形体之间具有倾向性的动势。

  (3)雕塑的秩序

  1)雕塑的形体或体量变化,具有明确的倾向性与方向性,特别是以构成手段进行雕塑的创作设计,形体的排列与组织,具有很强的秩序。

  2)雕塑形体的秩序,是雕塑语言的“修辞”手段。在主次之间,为使雕塑的动态与张力更加突出,把雕塑的动态、重心、形体或体量按照主次关系,进行有规律的组织整合,体现一种秩序。

  3.雕塑的形体节律

  (1)雕塑的节奏

  1)雕塑的形体或体量变化是一种秩序变化,秩序的主次、强弱、大小、轻重、缓急则是节奏的体现。

  2)雕塑的节奏,其本质是形体或体量的规律性变化。平板的形体、均衡的体量无所谓节奏。

  3)雕塑的节奏,既具有直观性,又具有历时性。雕塑的节奏变化,使雕塑的形体变化具有视觉上的节奏感。

  4)雕塑的节奏感,是生命节律与雕塑形体或体量秩序变化的同构,是艺术原则的自觉,是形体节律的物化结晶。

  (2)雕塑的韵律

  1)雕塑的韵律

  雕塑的韵律,是由雕塑形体、体量、秩序、变化与节奏感所激发的感受。是一种超乎感知之外的情感升华,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2)韵律的意味

  韵律是意味的体现,它是雕塑的材质、动态、形体、肌理等语言互动状态下,显示的一种情感境界。这种境界或激扬或幽深,或飘逸或凝重,意味深长。意味是审美情感的发散,感染致深。这种情感境界,成为陶冶性情的通道与归宿。

  3)韵律的情趣

  韵律是情趣的表达,它是雕塑语言互动的个性体现。首先,这种情趣是设计师对某种韵律的特殊偏爱,更具个性色彩。其次,这种情趣被接受者挖掘,使接受者情趣昂然,产生共鸣。

  三、雕塑的材质、色泽与肌理

  在雕塑语言中,材质的自然肌理、人工肌理、复合肌理等,是雕塑艺术语言的文辞海洋,成为丰富雕塑语言的词汇大典。同时,雕塑的材质、色泽、肌理是雕塑的“肌肤”,是触觉感受的出发点与源泉,成为深化雕塑艺术感染力的通道。

  1.雕塑的材质与作用

  从视觉角度看,雕塑材质与肌理,包括多方面:视觉、触觉及其它感觉,是一种复合感知。

  (1)雕塑的材质与形式

  1)一种原始材料,经过艺术家的创作、设计、选择、制作,是物我相语,物我相知,物我相融的过程,它们之间的互动,完成了精神与物质的“置换”,使这种原始的材料变为一种传达精神的载体与媒介——材质。

  2)“材”,是视觉感受,是类别或样式。比如不同种类的木材、石材、金属等等,各种各样,彼此不同;“质”,是触觉及其它感觉,比如光滑或粗燥、坚硬或轻柔、锋利与愚钝,是某种类别或样式的本质属性。它是思想意识与审美情感的物质载体,是一个几乎混同于客观物质的艺术形式语言。因此,雕塑是材质的艺术,人们常以材质的不同,把雕塑艺术称之为石雕、木雕、铸铜等,材质变成了区别雕塑样式的标志。

  3)从艺术特征来说,“材质”是雕塑的形式。

  4)雕塑材质的艺术特征

  (1)雕塑材质的语言与样式

  1)从发生学的角度,雕塑材质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作品的语言与样式。就象诗词较之于散文,诗词就是诗词,散文就是散文,不会离谱。石雕不说金属雕塑的话,是雕塑创作中的简单道理。

  2)那种“仿真”效果的雕塑,做为一种特殊的艺术样式——超级写实主义雕塑,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另一种“仿真”效果的雕塑,是出于经济的考虑,那只能是无奈的选择。

  (2)雕塑材质的主观色彩与个性

  1)客观上,雕塑的材质是自然材料,是主观意识支配下的选择,审美创造下的结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思想意识与审美情感的体现。

  2)主观上,就象书画家热衷于某种笔墨纸砚一样,设计师选用材料的个性,能够显露出个人作品的语言特色与艺术风格。

  (3)雕塑材质的生命力

  雕塑材质从视觉、触觉及其他感觉,带来了无限的表现力。无论单色或多色,无论光滑或粗燥,无论坚硬或轻柔,都给接受者带来一种生命的价值。一方面,表现出犹如生命般的鲜活,生生不息。另一方面,表现出犹如生命般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物理的量化,而是无限的情感迸发,强大的人生激励。

  2.雕塑的色泽与作用

  (1)雕塑的色泽

  雕塑的色泽,指雕塑的表面肌理、颜色的视知觉,即色与光的感觉。“色”可能是单色也可能是多色,包括雕塑材质的色彩或涂饰的颜色。“泽” 是在光的作用下,雕塑材质表面肌理、颜色的光的感觉。

  (2)雕塑的色调

  雕塑的色泽,是一种超越客观的主观感知。从表层看,是雕塑的色泽感。例如,从单色的作品,也能感受出丰富的色泽效果。从深层看,雕塑的色泽,是雕塑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比如,有的雕塑色泽明快,有的雕塑色泽黯淡。通常,人们用“色调”一词来描述这种色泽感觉。

  (3)雕塑色泽的作用

  3.雕塑的材质肌理与作用

  (1)雕塑材质的肌理,是材料的天然纹理。例如,不同种类石材的肌理,金属材料的肌理。

  (2)材质肌理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未加雕琢的肌理,质朴自然。另一种略加雕琢的肌理,即在不破坏材料天然纹理情况下的点到为止,即显示人工之妙,又体现自然之神。

  4.装饰雕塑的手法肌理与作用

  (1)雕塑的手法肌理

  雕塑的手法肌理,是对材料表面进行全面的人工组织处理。雕塑手法肌理,一方面,是手法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是一种有意识的组合与创造。雕塑手法肌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因料而异,因工艺技术而异。

  (2)手法肌理的方法

  1)凹陷性纹理:在软质材料上,如泥、橡皮泥、软陶、面、蜡等表面留下的指痕、手印、物痕等凹陷性纹理;在硬质材料上,如木、石、金属等留下的工艺制作中留下的切、削、刻、琢、磨等凹陷性纹理。

  2)凸起性纹理:在软质材料上,以形体结构表面为依据,留下的与形体结合的点、线、面状的体块等凸起性纹理。在硬质材料上,以形体结构表面为依据,留下的与形体结合的点、线、面状的体块等凸起性纹理。

  3)手法肌理的作用

  雕塑的手法肌理,不仅是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还体现了一种创造性、组织性和装饰性,成为雕塑艺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5.复合肌理与作用

  (1)雕塑的复合肌理

  雕塑的复合肌理,是利用多种材料的特点,对表面进行的人工组织处理。

  (2)复合肌理的方法

  与手法肌理不同之处,雕塑的复合肌理是以某种材料为主体,添加、镶嵌、组装另一种或多种材料的材质肌理或手法肌理,并统一在一个整体效果里。

  (3)复合肌理的作用

  雕塑的复合肌理,体现了材质肌理和手法肌理特点,并将不同材质统一为一体,在变化中体现材质语言运用的广阔性与丰富性。

  四、装饰雕塑空间、装饰雕塑的环境空间与作用

  光影的变化,直接影响雕塑的空间效果。因此,光的运用对于雕塑艺术的表现力,举足轻重。雕塑的空间是艺术空间系统,在人、雕塑与环境的融合中,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的对立与统一,产生了雕塑的空间效应。雕塑空间是精神物化的集中体现,是雕塑艺术的“灵魂”。没有雕塑空间,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毫无生命。

  1.装饰雕塑的空间与作用

  (1)装饰雕塑的虚实空间

  1)雕塑的空间

  雕塑空间是由两方面构成的,一是雕塑的实(正)空间,指形体在空间中所占的三度空间,真实可感。二是雕塑的虚(副)空间,指环绕雕塑的无形空间,依靠雕塑的实空间存在。

  2)雕塑的虚实空间

  雕塑的实空间,是对形体的量的控制,是横向的变化。形体的大小、缩放,直接关系到空间的变化。雕塑的虚空间,是对形体的挖掘与实空间的推动,是一种深度的变化。特别是实空间中的孔洞,以一种强烈的穿透力,分化与连接了虚空间,使虚空间的环绕状形成一种虚体,犹如气流中的涡旋,产生视觉引力,造成一种神秘感与幻觉。

  3)雕塑空间的本质

  雕塑空间是雕塑创作设计过程中,与生具来的自在空间。不论是刻意的追求,还是不经意中的获得,雕塑的自在空间成为雕塑的本质属性。

  (2)装饰雕塑虚实空间的作用

  1)雕塑空间—力度

  雕塑形体的微妙变化,都会从空间变化中显示。雕塑的虚空间,若隐若现,变幻无形,是产生空间力度的依据。在虚空间的衬托下,实空间充满力度。因此,雕塑语言与空间的置换,使雕塑的形体段落与段落之间,在同一空间格调的氛围中,凝聚分散在大大小小形体上的力量。

  2)雕塑的语言平台

  雕塑虚实空间,是空间的扩散与蕴涵,是雕塑语言展示的平台。莫测的光影变换,运动的形体变化、丰富的肌理效果,都是空间的形式因素。因此,没有空间,雕塑只能被称之为摆设而没有存在的价值。

  3)雕塑空间—精神的物化

  客观与精神是相对的,因此,客观空间不能被称之为艺术空间。雕塑空间虽是客观存在,却是精神的物化形态,是艺术化的空间,是雕塑语言——特别是形体和谐变化、对比统一的体现。

  2.装饰雕塑的环境空间

  (1)装饰雕塑的环境空间

  装饰雕塑环境空间的外延很广,只要具有周围的层次关系,环境空间就出现了。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的空间就会无限广阔,不会局限在自然的空间范围里。

  (2)环境空间的层次与形式

  1)环境空间层次

  环境空间,是一个多内涵、多层次、多形式的空间概念。从客观而言,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空间和人工环境空间。在现今世界,人类所至,就会画上人的符号。所以,自然环境空间少之又少。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从一块纸巾到一件家电,从室内到室外,都是人工环境空间。

  2)环境空间形式

  从空间形式上,可以分为平面环境空间和立体环境空间。赖以生存的、及占有空间的人工物(包括艺术品)所处的环境,就是立体环境空间。一个平面的图案或铺装、一堵直立的墙、一幅浮雕或壁画,就蕴涵着平面环境空间关系。

  3)环境空间的范围

  从区域范围来看,可以分为整体环境空间、局部环境空间。

  (3)环境空间的层次与图底

  1)雕塑的环境空间层次

  A.为了体现雕塑自在空间的效果,雕塑的环境空间是多层次的。B.在雕塑位置朝向的确定时,有一个或多个最佳的视觉空间方位。C.具有特定的视觉角度,以确定雕塑的某种空间类型。D.有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视觉距离,至少包括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E.雕塑的环境空间,不仅是一种空间形式,同时,由于雕塑的审美活动,随之带来了时态的变化,即所谓的时间—空间变化。

  2)雕塑环境空间的图底

  雕塑与雕塑环境空间之间,是一种主体与背景或图与底的关系。应当明确,“背景”或“底”是客观空间形态。雕塑自在空间在雕塑环境空间的背景前,同景观空间融和,形成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同构空间。同构空间,是雕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整体优化。

  (4)环境空间的作用

  1)雕塑自在空间的延伸与扩展

  无论自然或人工环境,环境空间是自然、城市、建筑、园林等的景观形态。相对于环境景观空间,雕塑的环境空间是一个特定的空间,是雕塑自在空间的延伸与扩展,也是雕塑空间与环境景观空间的融汇。

  2)雕塑与环境景观空间的节点

  雕塑的环境空间是环境景观空间的节点,它是确定雕塑存在的客观条件。也是环境景观空间的丰富与深化。

  3)雕塑环境空间的背景

  雕塑的环境空间,是雕塑依托的背景,在这种不同角度背景前,对空间的设计,最能体现雕塑的艺术形态。

  4)雕塑环境空间的形式

  雕塑的环境空间,是创作设计过程中,对环境景观空间的选择,从形式上,是一个特定的视觉范围。在这个范围中,雕塑的审美效应得以充分的发挥。

【装饰雕塑的特征】相关文章:

当代金属雕塑创作的艺术形式特征分析论文07-03

现代城市雕塑中青铜装饰纹样的应用论文07-03

关于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形态特点和具体功能论文07-03

雕塑的作文07-02

普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装饰雕塑课程教学实践探论文07-03

动画雕塑课程与传统雕塑教育的区别论文07-02

父亲的雕塑散文07-02

东大门的雕塑07-02

雕塑自己作文07-11

关于雕塑作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