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哪方面问题

时间:2020-11-24 14:31:33 教育 我要投稿

孩子教育哪方面问题

  每个年代的孩子教育方式都会一样,就拿我们那个年代来说,都算是比较听话的啦,而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起我们就要难很多了,如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孩子教育哪方面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孩子教育哪方面问题

  1、给孩子设定适当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决不要追求完善,决不要有非让孩子达到什么什么样的要求,决不要陷入急于求成的期望。这样会超出你孩子的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不仅你失望,孩子自己也会灰心丧气。不要听到同事和朋友的小孩怎么、怎么样了,看到自己的孩子还做不到,心里就容易起急,甚至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当着孩子的面说出一些不应该说的话来,做出一些不应该做的行为来。这样又会导致孩子心里有一种失败的感觉,产生一种被压抑的情感,以至于失去继续进取的勇气,这对他顺利地成长和发展是极不利的。

  2、要有足够的耐心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无数的不足和缺点。有时,我们常常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觉得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是不对的。对他来说,眼前世界上一切都是全新的,一切都要从头学起。许多东西,必须极其耐心地、不厌其烦地教他。尤其一些行为、习惯、技能的学习,决不是靠一、二遍讲解,一、二遍示范就可以掌握的,要靠多次的反复,一定时间的积累。因此,当看到孩子一时达不到你的要求时,千万不要起急、不耐烦,要耐心再耐心,必要的重复是需要的。

  要注意和表扬孩子的每一个积极举动和进步。在早期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缺点可以全然不顾,但对他的每一个积极举动和进步必须十分注意,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是一种最有效的引导。因为表扬和鼓励会使他的精神处于兴奋,兴奋是接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状态。一个人处于灰心、压抑之中,整个神经系统会处于麻木状态,还谈什么学习与思考。最重要的,家长应该永远以积极进取的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遇到困难和挫折表现出永不退缩、永不气馁。

  3、不要姑息、放纵

  过分指责孩子的缺点是不好的,但不等于可以姑息、放纵。有些家长,对孩子的缺点采取任其发展的态度。孩子有什么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一概地满足;孩子在外边有什么不恰当的言行举动,受到外人的批评或制止,就视为被欺负,就出面无原则地袒护。如此溺爱和袒护,对孩子的成长极其有害。也许你的动机是好的,结果会使你大失所望的。目前你也许有能力满足孩子一切要求,但是,今后呢?你能满足他一辈子吗?姑息、袒护、放纵会使你的孩子养成一种不应该有的依赖性。一旦将来失去这种依赖,他会感到十分无助,从而可能使他产生铤而走险的念头。因为,在这样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定是不会有多大的生存能力的,更别说有出息的可能了 。

  4、激励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的成长,除了身体的发育、技能的训练,就是智力的发展。而智力的发展最关键的就是思维能力。俗话说,人长一张嘴,吃饭说话两件事;人长一个脑袋,就是思考一件事。一个人将来有无出息,主要靠脑袋的思维能力。在孩子开始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和鼓励他的想象力。不要在他面前轻易说,“这是对的、这是不对的”;“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他的一切想法,从我们成人的思维角度看,可能有点儿离奇,但从孩子的思维特点来说,有它的合理性,最起码是他动脑的结果。家长可以用这样的话来鼓励他,“你再想一想?”在与孩子一起玩中进行指导。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最重要的还应该是始终和孩子一起玩,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不要依靠下指示和命令来完成,而是和孩子一起做。比如,与其跟孩子说:“去,把你的玩具整理好!”不如拉着孩子的手,说:“该把你的玩具收起来了”,同时跟他一起整理。整理时,动作中掺入一些想象,言语中多一些幽默和玩笑,以类似游戏的方式进行整个过程,时间可以适当长一点,直到孩子把所有的 玩具都整理好。

  5、做孩子的行为表率

  在孩子面前,家长自身的行为也十分重要。孩子在八岁以前的学习成果都是通过模仿榜样而取得的。和他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家长在他面前所展示的一切都是他模仿的榜样。家长说与做不一致,孩子也会跟你一样。不要等形成了不良习惯再去纠正。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需要无数次的反复训练。有些家长忙于事业,很少关心孩子的日常行为。孩子在毫无指导的情况下,自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等家长发现,再想纠正就十分困难。因此,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十分注意这个问题。

  6、必要时,必须说“不”

  在前面提到,对孩子不要轻易说“不”或“不对”,但是,有的时候必须说“ 不”,而且必须让他明白:你说“不”的那件事是不允许做的。例如,一些可能伤害到孩子自身的事情,可能伤害到别人的事情,结果可能十分危险的事情。即使在说“不”的时候,也不要以对抗的形式出现,尽可能用一些有兴趣的东西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在跟孩子说什么不能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告诉他为什么不能做。这样,他在今后就会变成为自觉的行为,就会成为良好的习惯。

  7、不要期望值太高

  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求十分严格,唯恐哪一点上出现一点儿差错,影响孩子的前程,而使他们自己的幻想破灭。就是在孩子还很小,应该全面打基础的阶段,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为孩子设计未来的目标,开始着手进行定向专业化培养,逼孩子参加这种班,那种班,也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不管孩子本身是不是喜欢。一旦孩子在哪一步上达不到他们所期望的要求,他们就会起急、生气,责怪孩子不争气,甚至打骂、惩罚孩子。这种家长,应该说,愿望是好的,用心也没有错。问题是不懂人才成长的规律。人才的成长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在后天培养过程中,最根本一条是应该因材施教,应势利导,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随时调整培养方针和方法。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注意发现孩子的兴趣、兴奋点。兴趣是接受知识的第一动力,兴奋点是孩子能不能学有成效的决定性因素。有些家长一厢情愿地要求孩子学这样,学那样,完全按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孩子,孩子完全没有了自主性。这将会是事与愿违的。在孩子还小,基本上还没有多少自主意识的时候,这种方法从表面看来也许还行。实际上可能是对一个真正人才的埋没或摧残。因为,你的孩子也许有某一方面的特殊天赋,也许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特殊人才,你不知道,却用你的意志去塑造。你的意志不是他的意志,也不是他的潜在的.成才优势,你的意志和理想不一定能实现不说,他的潜能和优势也随之而被埋没了,一个真正有可能的未来人才也就被摧残了。现在我们还不能对孩子的潜能和天赋做出正确地预测和判断,不可能事先知道一个孩子的成才方向,因此,这些家长的教育思想所造成的后果往往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也就不认为这种做法有多少不利之处。再加上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中存在好多弊端,例如,考核制度,升学制度等,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思想和做法的发展。

  8、不要爱得过分,溺爱

  中文中的有些词汇很形象,很有意思。溺爱,就是说,淹死在过分的“爱”之中。现在有些家长视自己孩子为心肝宝贝,含在嘴里怕化了;顶在头上怕晒了;抱在手里怕摔了 ,真不知道把孩子怎么好!当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惯孩子,自己可以少吃少喝,可以吃尽各种苦头,对孩子的要求,不管合理还是不合理,都尽量予以满足,有一个说法叫:“亏了谁,也不能亏了孩子。” 的确,孩子是不能亏的,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未来。但是,我们的希望是什么?我们是希望他将来成才。而溺爱是达不到这样的目的的。在孩子还小,还不太懂事的时候,应该说,依着孩子一点,还情有可愿。当孩子稍微大了一点,开始有他自己的思想意识了,再这样做,就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从家长无限制地满足他的要求中,他会逐渐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他需要的东西不需要自己去努力争取,周围的人似乎都是为他的需要而存在的。这种心理的养成对他的成长与发展极不利的。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不求进取,在生活中必然好吃懒做,在社会交往中必然惟我至上,目空一切。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人吗? 溺爱,一开始应该说是出于家长对儿女的爱心。孩子的确需要我们的爱,但是这种爱,应该有原则,有尺度。爱的原则是有利于他的成长与发展,而不是阻碍他的成长与发展。爱的尺度是满足他成长成才中的各种需求,而不是他的所有一切要求。也就是说不要无限度地盲目地爱。这种无限度地盲目地爱,最终结果是淹死在你那好心的“爱”之中。出现这种情况最多的就是隔辈人监护孩子的家庭。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监护孩子,往往容易出现二种特殊的心理:一是对自己儿女的爱的延伸心理。自己的儿女长大成人了,不需要自己再去精心呵护了,就把这种情感转移到隔辈人身上;二是寻找新的精神寄托心理。自己年岁大了,退休了,没有别的什么精神寄托,也就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几乎都集中到了小孩身上。这二种心理促使老年人对隔辈人的教养上容易产生以感情来代替理性的现象,也就容易造成溺爱的结果。其次就是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孩子可能有六个大人关心他,呵护他,他可能得到的爱要比普通的多好几倍。而且这六个人很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爱他,爱的原则不同,爱的尺度不同,使幼小的孩子不知道什么爱是对他有益的,应该接受;什么爱是对他不利的,不应该接受。在这太多的爱之中,孩子就无所适从了,也就容易造成溺爱的结果。第三种就是“晚年得子”的家庭。这种家庭很晚得到子女,因此对这一孩子必然非常珍惜,对孩子的教养容易失去理性,走上溺爱的道路。还有一种就是“暴发户”家庭。这种家庭自认为有钱,就给孩子无限的满足。同时,这种家长一般来说文化修养也不会很高,对子女的教养问题不可能有心去研究。一味地爱孩子,结果也必然是溺爱。当然,不是所有这些类型的家庭都会溺爱孩子。是不是溺爱孩子,主要取决于家长本人的文化修养和对子女教养问题的认识,真正弄明白怎么样爱孩子才是正确的。爱一个孩子不难,爱得正确,爱得恰当,爱得有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9、不要只注意对孩子的表面的关心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养与教,往往只注重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是否生病不舒服,是否与坏孩子在一起,上学考试得多少分等等,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注意去发现,对孩子的心理、情感、思想的发展不注意去关心、观察、了解。他们往往不懂得这些东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家长,在教养子女过程中所要关心的不仅仅是孩子是否吃饱穿暖,是否生病不舒服。如果仅仅是这些,那就跟养一个宠物没有什么区别了。也不仅仅是关心他是否与坏孩子在一起,上学考试得多少分等简单的问题。与坏孩子在一起的确不好,容易受影响而走上邪路。考试得多少分,固然可以看出他在学习中的成果,但也不是最根本的东西。最根本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情感、思想都在发生变化。所谓一个孩子长大,表面是身高、体重的增加,实质应该是心理的成熟、情感的丰富、思想的发展。这些东西是他成长的决定性标志。有了成熟健康的心理、情感和思想,即使他与坏孩子在一起也不会变坏。有了健康的心理、情感和思想,他就会懂得,为什么要上学?怎么才能上好学?即使一时他的考试分数不是十分理想,那也不等于他没有学好。现在我们中小学中那种为考试而学,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学习好坏的氛围实在是害人不浅。

  10、不要有“护牍”的心理与发展

  有些家长爱子心切到了没有原则是非的地步。孩子在外边吃了亏,不问是怎么一回事,就断定自己的孩子受欺侮了,就要为孩子去争回一口气。明明是自己的孩子错了,也不认为有问题,非要找出为自己孩子解脱的理由或可能性。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理形成了一个极其错误的概念:吃亏了,有人会为他打抱不平;错了,有人会替他兜着。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孩子教育哪方面问题】相关文章:

孩子教育出现问题怎么办11-28

幼儿教育笔记:如何面对孩子说谎的问题10-15

应届毕业生求职时应注意哪方面的问题?09-01

幼儿老师怎么教育孩子02-25

教育孩子个人心得11-10

孩子的房间设计要注意采光问题01-10

幼儿教师怎么教育孩子02-25

幼儿园该怎么教育孩子02-25

幼儿园老师怎么教育孩子02-25

教育孩子的名人名言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