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二胡心得体会

时间:2020-11-22 10:19: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学二胡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浅谈二胡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学二胡心得体会三篇

  摘要:二胡教学从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无论从最初级的二胡班还是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习,都足以证明它作为民族乐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乐趣、音准、放松、揉弦

  二胡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乐器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今天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于民乐的喜爱也更为深厚,许多家长也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学习二胡、接触音乐、提高综合素质。作为一名二胡老师,多年的教学让我有一些心得与大家探讨。

  一、初学孩子要启发,寻找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去练琴

  二胡与其它器乐学习一样,有它枯燥单调的基本功练习,这也是一些初学者不能坚持下来的原因。尤其对一些孩子,更是感觉比较乏味,教学中应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他们坚持学习。

  1、二胡教学中的趣味性

  传统的二胡教学从拉弦长弓开始是非常枯燥的。有些孩子年龄小很难掌握,所以失去耐心而丧失兴趣。教师应该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来调节气氛,有助于孩子的理解,也可以几个孩子在一起上集体课,互相学习,激发竞争性,使孩子在启蒙阶段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2、作业要适当,练琴要有效果

  现在的孩子压力大,本身学习任务就很重。所以每次老师布置作业要适当合理,以免使孩子负担过重而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孩子从内心愿意做这件事才会有效果。老师应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如果把练琴当作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就会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告诉他什么地方拉的不好,下去练的时候就应该在这个地方反复多拉,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解决难点,而不是让他回去漫无目的过遍数,最后仍然是收效甚微,孩子也很麻木,没有激情。

  二、练琴中应该注意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1、放松:放松是演奏二胡的最基本要求,尤其是持琴时放松更为重要。它不仅仅影响到初学者的学习,对以后的演奏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A、首先二胡的坐姿要自然,双肩要有下垂的感觉,左手持琴杆,二胡的琴筒是靠在小腹与大腿根处,琴杆前倾大约45°左右,这时的琴筒是稳定的。右手持弓,要有下垂感,使弓毛自然、平行地放在琴筒上。

  篇二:二胡自学体会

  自创业余二胡定弦定调、把位指位及拉奏体会 2013-09-14 21:38:58|

  自创业余二胡歌唱伴奏定弦BE(不常用):15弦为B调,26弦为A调,3(低)7弦为G调,4(低)1为降G调,5(低)2弦为E调,6(低)3弦为D调,7(低)4弦为C调。

  以上见图

  其他3种定弦定调因为更不常用,故不一一列出。

  二、统一把位和指位

  经过几年摸索,我认识到,二胡最基本的把位其实只有5种,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空弦的两种把位和指位(第一把位),即15弦和52弦;另外以一指开始的完整把位和指位有3种,即1(里弦)5(外弦),5(里弦)2(外弦),4(里弦)1(外弦)。(见草图)

  其他26弦、37弦、41弦、63弦、74弦,因为从空弦开始都不是完整把位(需要详细解释),故不作为第一把位,而把下面的完整把位作为第一把位,以下顺延。其实以空弦开始的作为第一把位的15弦和52弦,从第二把位开始,和以上所说后三种把位和指位完全相同。这样一来最基本的把位和指位只剩下3种。

  具体分解:

  1、15弦,第二把位4(里弦)1(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1(里弦)5(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4(里弦)1(外弦)用一指,第五把位1(里弦)5(外弦)用一指。

  2、52弦,第二把位1(里弦)5(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4(里弦)1(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1(里弦)5(外弦)用

  一指。

  3、63、74(升)弦,第一把位1(里弦)5(外弦)用一指,第二把位4(里弦)1(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1(里弦)5(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4(里弦)1(外弦)用一指。

  4、26弦、37弦、41弦,第一把位5(里弦)2(外弦)用一指,第二把位1(里弦)5(外弦)用一指,第三把位4(里弦)1(外弦)用一指,第四把位1(里弦)5(外弦)用一指。

  5、以上3、4中的5种弦,第一把位以上的部分,作为特例牢记并合理处理。

  以上见图表。因电脑技术关系不能标出音高。

  下图竖线表示二胡里弦

  下图位DA定弦和定调关系。其他6种定弦还可以画6张表。

  篇三:二胡教学心得体会

  学期摘抄心得

  本学期内,李院长给我们研究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对《论语》、《道德经》、《诗学》、《乐记》、《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进行摘抄和扩写。说实话,当听到是十万字的时候,自己心里也不免咯噔一下,觉得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当自己真正静下心来进行摘抄的时候,一直到摘抄结束,自己才对这几本书有了一点认识,同时也让自己在美学理论方面有了一点了解,下面便是自己的一些心得

  首先是《论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摘抄完《论语》,我发现它就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孔子,一个2000多年前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先进,那么贴切。读完《论

  语》,才知道“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这些平时我们常说的语句竟然出自《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前一句话,说明了取长补短的道理。后一句话,说聪明敏捷的人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作耻辱。这句话到现在仍有着深刻的启迪作用。

  《论语》作为一部历时久远、容量博大、涵纳丰赡、析理深奥的中国古文化典藉,不同时代的'哲人纷纷以不倦的精神和不诲的情思加以悉心悟读,或全方位把握,或多层次切入,认真地注释、翻译、解说、谈论、研究。

  在摘抄的时候,我非常敬佩孔子的好学精神。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却还坚持学习礼乐文化,母亲去世后,他一边挑起学习重担,一边继续学习。大约在30岁时,学业有成,首创私人办学,开始收徒讲学,直至终老。他不光活到老,学到老,还时时处处向他人求教,真是“学而不厌”。

  其次,我非常赞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孔子"仁"的道德修养论对中华民族的道德建设有很大影响。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以"仁"为本,提出了孝悌、礼、知、信等道德规范,并指出"内省"是实现道德完善的重要途径.其思想观点对当前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深远影响。现代社会,关于

  道德修养,我们缺失得太多了,幸亏有《论语》。

  第三,我非常佩服孔子有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与几个弟子在周游列国的途中被困于匡地,生命安全遇到严重威协。就在这种情况下,孔子丝毫不见面临危难的惶恐焦虑,有的却是乐天知命的从容自信。他坚信“天之未丧斯文”,个人的生死已与“斯文”的存亡紧密相连,文化生存的悲情已与个体生命的感受合而为一,维持和延续“斯文”,已成为他生命价值的全部。

  说实在话,作为一项作业来摘抄《论语》,我感觉有些累,但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我却真的想细细品读《论语》了,因为孔子这个充满人性光辉、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历史名人深深吸引了我。

  而摘抄到《道德经》的时候,可以说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

  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无为”,“尊重规律”,

  第一段“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名可名,非常名。”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无名天

  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同谓之玄”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

  虽然摘抄的过程有些枯燥乏味,但直到结束后,这其中知识的精髓也就跃然纸上了,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谈不上我读的有多精多深,但这些东西都是自己之前没能接触到的,同时也正是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对我们的国学文化、美学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让我对他们都有了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到路上我会更好的去学习和阅读,这也对我们在演奏上有着很大的帮助。

  

【学二胡心得体会三篇】相关文章:

学生学农心得体会10-06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10-22

学农心得体会8篇06-28

学农的心得体会2篇09-12

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4篇10-15

团学干部培训心得体会15篇09-16

市场营销学心得体会15篇01-11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心得体会09-11

关于学哲学用哲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12-16

2021年大学入学心得体会范文(通用9篇)08-31